2017-05-23 15:56 作者:兰斯
近日,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次只有歌没有舞不说,全片下来人物的演技和故事情节更是出彩。最为重要的是它的叙事手法成功了埋下了明暗两条线,前者是每个观众都能看到的追逐梦想,后者是印度人尤其是农村人对女性的歧视,这条线一直到大决战的时候才真正被摆到面上来成为女主为之战斗的目标。
该片风评力压同期的漫威电影
或许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在影片中只能看到如“女孩会被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以及“女孩剪短发会被歧视”之类的片段,无法从中见识到整个印度社会对女性的歧视。那就让笔者翻开历史的画卷带各位看看这个国家历史上对女性的歧视吧。
古代印度女性地位更为低下
在古代,所谓“母系氏族”其实非常罕见,无他因为男人在体格和体力上拥有着无比的优势,成年后人类男女的肌肉比例大约为5:3。有了体格作为保障,无论是石器时代的狩猎还是农业时代的耕种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更何况女性在例假和生育期间是无法承担重体力劳动的,直到今天这两个问题都在给女性就业增加障碍。
男权的根源在于男人天生的力量优势
因此在古代女儿难嫁一直是很多文明的心头病,尤其是中下阶层的民众更是为此苦不堪言。原理也简单,在古代生产力低下,妇女由于体格和生育原因,在社会协作中发挥的作用远不如男性,换句话说娶了个老婆等于增加自己的负担。
这就导致古代文明不乏杀死女婴的,就算是活到了成年父母也得给女儿一笔嫁妆让她丈夫不至于虐待她,毕竟在丈夫看来,自己得替女方父母养一辈子女儿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也有这种情况,详情可参照往期文章《踩杀孙女背后杀婴传统为何至今不绝》。
而除了这些全世界都有的客观因素外,印度人的宗教问题也让印度女性相比其他文明的女性地位更加得低下。在印度教的教义中女人永远是需要依附他人的存在,印度教经典《摩奴法典》中规定了“妇女少女从父,青年时从夫,夫死从子”,除此之外“生子、养育孩子、操持家务,是妇女的义务”。如果说这只是把农业文明的通病给明文化了,那么对妇女劳动权利的剥夺就是彻底摧毁了女权的基础。
印度教认为品行端正的女孩不应该将自己暴露于外界,“一个受过教育的妇女可能产生多疑的性格,无法在一个联合的庞大家庭体系中调整自己,不参加义务的农业耕种,也可能不受丈夫的控制”。
印度教给人类无数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毁了无数的印度女性
同时,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怀有偏见,认为一个会读写的女孩将变成寡妇,一般地只有妓女和舞女才去学习读写,所以女性受教育一直很少。直到莫卧儿帝国时期,有些王室和贵族家庭为他们的妇女聘请教师,让她们学习知识。
另外拉其普特、奈尔和纳尔达尔等高级种姓家庭的女子能读和写。耆那教女修行者中也有些人能读和写,一般是读经文,然而,这些只不过是例外。到19世纪初,马德拉斯和马尔华地区每100个妇女中能读写的几乎不到1人。
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印度诞生火烧寡妇的习俗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不乏英明的统治者试图去组织这种陋习,例如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大帝就亲自阻止了一个寡妇的悲剧。
但是,古代社会对基层的控制力是非常薄弱的,尤其是印度这种有着极强宗族传统的国家。在整个古代,印度妇女的日子可谓昏暗无光。
阿克巴大帝与他的皇后
近日,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次只有歌没有舞不说,全片下来人物的演技和故事情节更是出彩。最为重要的是它的叙事手法成功了埋下了明暗两条线,前者是每个观众都能看到的追逐梦想,后者是印度人尤其是农村人对女性的歧视,这条线一直到大决战的时候才真正被摆到面上来成为女主为之战斗的目标。
该片风评力压同期的漫威电影
或许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在影片中只能看到如“女孩会被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以及“女孩剪短发会被歧视”之类的片段,无法从中见识到整个印度社会对女性的歧视。那就让笔者翻开历史的画卷带各位看看这个国家历史上对女性的歧视吧。
古代印度女性地位更为低下
在古代,所谓“母系氏族”其实非常罕见,无他因为男人在体格和体力上拥有着无比的优势,成年后人类男女的肌肉比例大约为5:3。有了体格作为保障,无论是石器时代的狩猎还是农业时代的耕种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更何况女性在例假和生育期间是无法承担重体力劳动的,直到今天这两个问题都在给女性就业增加障碍。
男权的根源在于男人天生的力量优势
因此在古代女儿难嫁一直是很多文明的心头病,尤其是中下阶层的民众更是为此苦不堪言。原理也简单,在古代生产力低下,妇女由于体格和生育原因,在社会协作中发挥的作用远不如男性,换句话说娶了个老婆等于增加自己的负担。
这就导致古代文明不乏杀死女婴的,就算是活到了成年父母也得给女儿一笔嫁妆让她丈夫不至于虐待她,毕竟在丈夫看来,自己得替女方父母养一辈子女儿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也有这种情况,详情可参照往期文章《踩杀孙女背后杀婴传统为何至今不绝》。
而除了这些全世界都有的客观因素外,印度人的宗教问题也让印度女性相比其他文明的女性地位更加得低下。在印度教的教义中女人永远是需要依附他人的存在,印度教经典《摩奴法典》中规定了“妇女少女从父,青年时从夫,夫死从子”,除此之外“生子、养育孩子、操持家务,是妇女的义务”。如果说这只是把农业文明的通病给明文化了,那么对妇女劳动权利的剥夺就是彻底摧毁了女权的基础。
印度教认为品行端正的女孩不应该将自己暴露于外界,“一个受过教育的妇女可能产生多疑的性格,无法在一个联合的庞大家庭体系中调整自己,不参加义务的农业耕种,也可能不受丈夫的控制”。
印度教给人类无数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毁了无数的印度女性
同时,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怀有偏见,认为一个会读写的女孩将变成寡妇,一般地只有妓女和舞女才去学习读写,所以女性受教育一直很少。直到莫卧儿帝国时期,有些王室和贵族家庭为他们的妇女聘请教师,让她们学习知识。
另外拉其普特、奈尔和纳尔达尔等高级种姓家庭的女子能读和写。耆那教女修行者中也有些人能读和写,一般是读经文,然而,这些只不过是例外。到19世纪初,马德拉斯和马尔华地区每100个妇女中能读写的几乎不到1人。
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印度诞生火烧寡妇的习俗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不乏英明的统治者试图去组织这种陋习,例如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大帝就亲自阻止了一个寡妇的悲剧。
但是,古代社会对基层的控制力是非常薄弱的,尤其是印度这种有着极强宗族传统的国家。在整个古代,印度妇女的日子可谓昏暗无光。
阿克巴大帝与他的皇后
英国人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印度传统
在英国殖民统治初期,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原有的教育制度采取的是既不干涉也不支持的“中立政策”。但是,英国人却非常乐于见到基督教的传播;于是,大量的传教士进入印度,这些传教士一面宣传基督福音,一面办学办报,从事印度历史文化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的方便,创办了一些初级学校,传授基督教义,也教一些简单的读写算知识。
1835年,殖民当局确立在印度实行西方教育的方针后,传教士办学校成为更普遍的现象,教会学校成了印度学校中的重要部分。
东印度公司标志
英国教育在印度的推广,在培植和维护殖民统治社会基础的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思想和近代欧美文化。随着印度旧经济结构的解体和英国文化的冲击,许多印度人接受了具有先进思想的英国文化。这些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很羡慕英国中上层阶级的家庭生活方式--妻子既是助手又是主人,她们对丈夫的升迁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她们在家里又能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印度知识分子看到了印度妇女和英国妇女在享有社会自由方面的差距,他们对妇女产生了一种新的角色期待。
19世纪初以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和城市化的发展,又为这些知识分子实现其理想提供了条件。这些离开大家庭在城里工作的知识分子,往往鼓励自己的妻子出去上学接受教育,这一举措为核心家庭中的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创造了条件。所以男性受教育的普及与提高间接或直接地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在被英国统治前这样的场景几乎不可能
随着受教育女性不就业的人数增加和就业选择的自由度增大。1936-1937年,在公立初等学校中任职的女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3%,在中等学校中任职的女教师占46.8%。医务界、法律界、政府机关和一些商业服务系统也为妇女敞开了就业之门。接受教育不再是极少数贵族妇女所有的特权,也不再是为达到取悦别人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生存手段,她们不再只是为男子的劳动作辅助性的工作,或只是男子劳动的寄食者。她们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同男子一样成了家庭的供养者。妇女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明显提高。
独立后印度女权进一步发展但积习任深
独立以后,印度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改变女性地位:第一,尽可能地为女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通过各种政策和项目,为女性获得外界基本的服务提供便利和平等的机会,让女性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潜力。如在宪法中规定女性处于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废除一切歧视女性的条款。《宪法》第14条规定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男性和女性拥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第15条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包括性别、宗教、种族、种姓等。第39条规定男女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同等的报酬。第42条规定为女性提供公正和人道的工作条件等。第二,为了帮助女性在经济上获得独立,国家确保在培训、就业和收入方面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机会,同时帮助女性建立横向和纵向联系,使其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选择。如政府采取实际行动,加大了对女性开展的项目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照顾特殊目标群体的利益,包括残障女性群体、老龄女性群体等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把女性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国家五年计划的发展目标中,从社会、经济和法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女性获得相应权利。第三,消除任何形式上的性别歧视,使女性获得多层面的发展。
“印度刘德华”对印度传统的解读
不过,这些进步成果往往体现在信息交流发达而且英国人聚集的城市中,这点从影片中也能看出来。《摔跤吧!爸爸》中主角所在的小村庄依旧是封闭落后的。这点从他们从未见过女子摔跤就能看出来,哪怕已经是“见过世面”的男主在看到女儿的搏斗能力前也不认为女孩能完成他的梦想。而当他们成功晋级成为邦级乃至国级的时候,女子摔跤手就开始多了起来。
从这方面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一点就是,主角们在完成梦想的同时也在自我突破,并且证明哪怕是乡下的小村庄也一样能够出现进步的思想。
也正是有主角父女这类人的存在,印度的妇女才能够从过去的苦海中逐渐脱离,并逐渐看到了希望的光芒。这才是这部影片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积极信息和印度式的正能量。(来源:凤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