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经济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6年度)

2017-05-27 07:16 中国记协网  

目 录

一、经济日报基本情况

二、履责情况

(一)履行正确引导责任

(二)履行提供服务责任

(三)履行人文关怀责任

(四)履行繁荣发展文化责任

(五)履行遵守职业规范责任

(六)履行合法经营责任

(七)履行安全刊播责任

(八)履行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责任

三、存在的不足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经济日报基本情况

经济日报是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企业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重要窗口,是经济领域发行量大、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主流媒体。

经济日报社实行编委会集体领导负责制,是副部级事业单位。1983年,经中央批准,经济日报在中国财贸报基础上创刊。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同志为经济日报题写报名。1998年,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成立。除主报外,集团现有中国经济网及12家报刊社、2家出版社、1个印务中心,所办媒体涵盖了纺织、建材、金融、证券、花卉、服装、书画等10多个行业。2012年9月,成立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负责管理报业集团所属子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目前,经济日报在国内设有34个印点,国内记者站36个,国外记者站25个。2016年,经济日报发行量80余万份。

目 录

一、经济日报基本情况

二、履责情况

(一)履行正确引导责任

(二)履行提供服务责任

(三)履行人文关怀责任

(四)履行繁荣发展文化责任

(五)履行遵守职业规范责任

(六)履行合法经营责任

(七)履行安全刊播责任

(八)履行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责任

三、存在的不足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经济日报基本情况

经济日报是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企业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重要窗口,是经济领域发行量大、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主流媒体。

经济日报社实行编委会集体领导负责制,是副部级事业单位。1983年,经中央批准,经济日报在中国财贸报基础上创刊。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同志为经济日报题写报名。1998年,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成立。除主报外,集团现有中国经济网及12家报刊社、2家出版社、1个印务中心,所办媒体涵盖了纺织、建材、金融、证券、花卉、服装、书画等10多个行业。2012年9月,成立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负责管理报业集团所属子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目前,经济日报在国内设有34个印点,国内记者站36个,国外记者站25个。2016年,经济日报发行量80余万份。

 

二、履责情况

(一)履行正确引导责任

经济日报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牢记新闻舆论工作“48个字”的职责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经济日报》时政要闻报道版面

1.深入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点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设置专版专刊专栏,深入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持续推出“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专栏专题,组织撰写《治国理政进行时》《解读习近平经济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四组精准概括”传递中国经济信心》等重要文章。围绕“十三五”规划、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国企改革、金融财税改革、区域协调发展、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组织系列主题报道,阐释政策取向,解析改革背景,凝聚改革共识,全面反映中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G20杭州峰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天津达沃斯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里约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发出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

2.坚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机遇论、贡献论,充分发挥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压舱石”作用。围绕中央深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和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先后推出《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正本清源理性看》《视点》等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中国经济运行总体态势。针对地方债、不良贷款、通胀通缩、降息降准及股债汇房等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撰写《破除“速度焦虑症”──新常态下看速度》《楼市泡沫淹没的是百姓幸福感》《平稳开局看亮点》等报道,厘清认知误区,引导社会预期,把干部群众的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上来。针对境内外杂音、噪音,加强议题设置,主动发声,正面回应,刊发了《不要被唱空人民币所迷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观察中国经济切莫“一叶障目”》等重点报道,有力回应舆论关切特别是境外“唱空”质疑中国经济的各种论调。

3. 准确解读中央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努力当好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围绕简政放权、国企改革、金融财税改革、东北振兴等重大课题,阐释政策取向,解析改革背景,凝聚改革共识。充分展示各地各部门深化改革的举措和成效,深入报道破解发展难题、积极主动作为的创新实践,反映各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围绕债务率杠杆、地方债风险、人民币汇率、跨境资本流动等问题,理性引导社会预期,加深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跟踪发掘经济领域的新进展新变化,加强对“中国芯”、大飞机、机器人、技能培训、花样产业等新产品、新产业的报道,为地区和产业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同时,把中央精神与百姓关切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工作,引导人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媒体优势助推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

4.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抢占舆论宣传引导制高点。按照报社融合发展总体布局,坚持内容与技术双轮驱动,稳步推进平台建设,基本形成以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为主体,微博、微信为两翼,第三方平台入驻账号为补充的多形态、多平台、多层级新媒体布局。截至2016年底,运营各类新媒体平台账号30多个,聚合粉丝量超过2000万,日均传播覆盖面逾500万人次,进入新媒体传播第一方阵,有效提升了经济日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经济网积极向移动端转型,2016年3月移动端流量超越PC端,手机站完成主流渠道接入目标,微信公众号在全国网站类微信号中排名第二。

 

5. 浓墨重彩做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报道。通过专题策划、举办活动等形式,挖掘艰苦卓绝的长征历史,组织“接力走长征 共筑中国梦”大型采访活动,推出《红色故都:新征程上再出发》等报道。两微一端陆续推出“长征日记”“重走长征路”等特色专栏、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传播态势。同时举办长征知识问答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有效互动,提升用户的参与度,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有效扩大经济日报覆盖面、影响力。

《经济日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报道版面

6. 深化国际合作,扎实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经济日报立足国内经济发展视角,放眼全球竞争格局,在G20杭州峰会、APEC秘鲁峰会、反对“萨德”入韩、美联储加息、南海非法仲裁案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活动中,及时发出中国声音。一是不断探索外宣新方式。2016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柬埔寨之际,经济日报与《高棉时报》合作出版《盛装亚洲》特刊,受到读者好评。此外,经济日报继续与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合作,联合出版《聚焦中国》特刊,与尼泊尔《每周镜报》和《彩虹周刊》合作,联合出版《盛装亚洲》特刊,围绕中国和亚洲的经济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二是努力开辟外宣新渠道。中经网加强与韩国经济新闻合作,开通首条中韩财媒直播专线,与巴基斯坦VSH电视台合作播放电视节目。目前,中经网已经可以用8种语言对外传播中国经济信息,并且制作了一批外文专题,有效增强了“中国故事”和“中国道路”的影响力。

 

(二)履行提供服务责任

经济日报积极整合专家资源,将经济报道与宏观决策、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举办会议论坛、开展课题合作、发布经济指数、创新报道产品等方式,积极为政府、企业和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

1. 通过社会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举办“第四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第六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等活动,参与报道中国发展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宁波文化金融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食品安全周、敦煌文博会、联合国气候变化马拉喀什会议等多场论坛和展会活动,搭建起交流研讨的平台,吸引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第六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活动现场

 

2. 通过课题合作提供智库服务。借助课题项目合作,逐步建立中经趋势研究院的外部专家队伍,为智库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服务社会的能力稳步提高。比如,与贵州省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合作,联合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等机构专家成立“贵州省国企脱困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课题组”,对贵州省国企改革进行调研会诊。与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合作,开展“新丝绸之路环保产业走出去路径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研究”的课题运作。联合教育部、发改委的专家团队,对全国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形成“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及发展报告。另外,还定期召开季度经济形势闭门会,邀请相关专家就国内国际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依托智库平台深化经济报道的新模式,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高。

3. 系列经济指数产品服务行业产业。一是发布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每季度编制形成12个行业的景气指数报告后,都要会同国家统计局,对指数内容进行修订、定稿,使其更具权威性。为了做好指数报告的媒体解读和延伸报道,联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发布,同时在报网博平台进行立体传播。目前,行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在研究分析相关行业时,已经开始引用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相关指标,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二是发布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在2015年正式启动第一轮中国家庭财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并发布《经济日报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第一版),各主流媒体纷纷进行报道,获得了国内居民收入、家庭财富研究领域多位权威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目前,第二阶段入户调查接近尾声,在此基础上将编写和发布《经济日报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第二版)。在2016年调查项目执行完成后,该数据库将拥有96000户家庭财富数据,建成国内最大的家庭财富数据基础库。三是发布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编制并发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报告,提供了国内首份描绘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专门报告。根据舆情系统监测数据,首期报告引发业内广泛讨论,调研数据被行业引用。四是发布小微企业指数。小微企业指数是本报与中国邮储银行的合作项目,每月发布一次。从监测跟踪结果来看,通过舆情概况、媒体维度、网民维度等方面进行影响力评估,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新闻平台传播量较大,专家点评及言论转载量较多,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五是发布创业企业调查报告。为加强报社在投融资领域的影响力,报社启动了“创业企业调查项目”,依托调研点建立数据直采体系,搭建了一整套报社自有知识产权的指标体系,建立起了对创业企业及相关行业的评价标准。首份调查报告于2016年10月31日发布。

《经济日报》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相关报道版面

4. 关注市场民生,服务百姓生活。经济日报立足百姓视角,注重抓读者关心的新闻选题。如《保险产品回归保障本质》《P2P资金存管模式逐渐清晰》等系列报道,用百姓语言解读财经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深耕“财富学堂”“陶教授来了”“进击的基金”“会计师谈投资”等专栏,对艺术品收藏、外汇理财、网络借贷等市场热门投资领域及时把脉,通过案例进行解读,深入浅出普及金融知识,突出为百姓理财服务的理念。

5. 加大对脱贫攻坚的宣传力度。2016年,经济日报开设“扶贫开发”专版,全年刊发稿件近400篇;中国经济网开设“脱贫攻坚”频道,将镜头对准贫困县,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扶贫攻坚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对报社定点扶贫的河北省张北县、赤城县,持续加大报道力度,刊发扶贫稿件近20篇,广告专版10多个,并将有关报道内容纳入“扶贫开发”专栏,与国家扶贫开发项目进行统筹策划报道。

 

(三)履行人文关怀责任

经济日报在日常报道中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反映他们的意见呼声,注重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关心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思想,体现了中央党报的人文情怀。

1. 强化民生报道,回应群众关切。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热点、难点问题,刊发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报道。如,在就业和劳动关系方面,重点关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对工资指导线下调、农民工就业等问题积极发声;在社会保障方面,聚焦城乡医保整合、养老金待遇水平上调等问题,准确解读备受关注的社保改革举措,撰写“整合城乡医保 提升百姓获得感”“顺应新期待 社保改革夯实幸福根基”等报道;在教育方面,继续关注教育公平等话题,相关调研报道广受好评;在医疗卫生方面,持续关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移动医疗、医疗大数据等热点问题,报道了大量基层改革典型经验,如“让医疗资源配置更科学”“医疗大数据将为群众带来三大便利”等。

2. 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时代楷模。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经济日报开辟“中国故事”专版,围绕“行进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版面定位,编辑刊发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其中,《救助站长的最后一站》《铁面王子》《鲁南制药人心中的丰碑》等感人故事,在读者中引发广泛共鸣。此外,经济日报还在“精彩90后”“正能量”“最美志愿者”等栏目中报道了一大批普通平凡、充满爱心的人物事迹。

《经济日报》“中国故事”专版版面

 

(四)履行繁荣发展文化责任

经济日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为”方针,加强对中央文化工作政策和各地各部门文化活动的宣传报道,自觉承担知识普及、社会教育、道德传承的职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主动作为。

1.创新做好文化领域宣传报道。对2016年文化领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了全方位覆盖,包括深圳文博会报道、宁波文博会报道、敦煌文博会报道等。及时跟进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热点,针对文化产业诸领域进行了深度报道,涵盖影视、动漫、文化创意、艺术品拍卖、粉丝经济、互联网+等方面。

《经济日报》文化领域宣传报道版面

2.大力开展公益广告工作。精心设计、制作、刊载公益广告,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益广告的规模化、常态化机制,全年刊出公益广告104.5个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济日报》刊发的公益广告

 

3.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推出“国色秋香”摄影大赛、“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重阳节敬老活动、工匠之都调研行及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座谈会等,文化报道和文化活动相得益彰。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现场

 

(五)履行遵守职业规范责任

经济日报持续加强从业人员思想建设,筑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恪守新闻从业准则的思想基础,自觉树立并维护中央党报的良好形象。

1.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学习计划,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基层党支部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编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简报18期、宣传展板8块,推动学习教育逐步深入。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检查清单,加强对各基层党支部的督促检查,推动学习教育在基层党组织落实。

经济日报社(集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会议

2. 深化“走转改”活动。推出新春走基层、“接力走长征 共筑中国梦”大型采访活动、工匠之都调研行、“秋实中国”系列报道、“重走长征路”等大型报道活动,在经济领域开展长江经济带调研行、山东转型升级调研、河南房地产去库存调研、长春经济发展调研、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调研、天津供给侧改革调研、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等基层采访调研,使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自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经济日报社记者基层采访调研

3.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以党规党纪规范从业行为,并认真开展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工作专项检查,营造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执纪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打牢思想基础、强化行为管控、有效防范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

4. 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修订完善《经济日报编委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定期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做到落实八项规定不放松、纠正“四风”不手软。特别是在公务经费使用方面,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系列配套制度,各项支出进一步减少。

5. 开展读者问卷调查,自觉接受读者监督。通过中国经济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63883份,刷新了读者调查问卷回收历史纪录。坚持“开门办报,问计读者”,举办2016年度读者座谈会,邀请全国各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读者,与报社采编人员就“创新传播·融合发展”话题进行座谈,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六)履行合法经营责任

经济日报坚决贯彻中央精神,认真落实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的规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做到依法经营。

1. 狠抓“两分开”制度的落实。2016年,重新修订《经济日报社(集团)关于严格实行“两分开”规范新闻采编制度的规定》,进一步细化“两分开”要求,并以中央专项巡视为契机,查找落实“两分开”方面的薄弱环节,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堵塞制度漏洞,解决执行过程中制度虚化弱化等突出问题,确保“两分开”规定落实到位。广告经营工作规范有序,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2. 加强各类物资采购项目的审批、核准和监督。从监督审核政府采购计划和方案、严格报送报批程序、完善采购流程几个方面规范采购项目,扩大采购项目的监管范围,进一步明确采购项目的招投标、自主邀标和竞争性谈判流程,做到采购项目监管审核全覆盖。

3. 修订完善预算评审办法、流程和打分标准等多项制度,进一步规范费用审批流程,严格按规定程序报销费用。认真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反映报社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时防范财务风险。

(七)履行安全刊播责任

经济日报把安全刊播作为一项政治要求,狠抓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健全采、编、发工作机制,提高内容生产质量和刊播安全。

1. 优化采编工作流程,强化各环节把关责任。2016年,报社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媒体中心硬件部分全部建成。为尽快投入使用,报社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采编工作流程,使其既满足报、网、两微一端的统筹调度,又确保各环节有序衔接。为确保各新媒体平台安全刊播,在加强对发布内容审核把关的同时,运维部门加强机房巡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断提升专项运维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保障现有信息化体系正常、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2. 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根据媒体融合条件下的工作特点,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应急采访工作机制,明确报道内容、新闻发布流程、工作要求等规定,使各平台的任务分工更具体,各环节的职责分工更清晰,为防止出现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差错提供了制度保障。

3. 加强印点管理,提升印刷质量。出版管理部门时刻保持与本报印刷厂及全国各印点的联系顺畅,定期对各印点印刷质量进行评比监督,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及时查处与整改,确保报纸正常出版、发行。

4. 严格遵守《广告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杜绝违反国家法规、违背社会道德、有碍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广告信息见报,倡导社会公德,抵制虚假低俗,规范广告用语,全年无广告重大差错见报。

(八)履行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责任

经济日报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保护员工合法权益。

依法执行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终止等手续,足额支付新闻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依法缴纳“五险一金”。为职工提供完善的医疗保障,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年度体检,并专门为女性职工安排妇科体检。为符合条件的员工申报职称,做好新闻采编人员记者证的申领、发放和年度核验工作。广泛开展员工培训,持续组织“经济大讲堂”系列讲座,开展新员工入社培训暨采编资格培训、导师学徒制培训,积极推进与高校共建新闻学院,努力满足员工的成长需求。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党组织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组织职工趣味运动会、徒步环湖走等文体活动。加强内部文化建设,办好《经济报人》《双周阅评》《经济新闻研究》等内部刊物,反映职工工作、生活及精神面貌,为职工提供了解办报特色、透视经济现象、探讨优秀作品的渠道,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经济日报社2016年度职工乒乓球比赛

 

三、存在的不足

第一,研究经济领域重大问题有待深入。经济日报认真履行中央党报职责使命,为做好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经济领域深层次问题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对新常态下的经济规律还存在把握不深不透等问题,创新经济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不少重大主题报道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不够强,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的回应还缺乏深度和力度。

第二,媒体融合发展的步子仍需加大。在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方面,我们虽然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兴媒体业务之间、新媒体各平台之间初步完成整合,在生产流程、组织架构、激励政策等方面还未能按照市场规律、媒体发展规律进行有效融合。对于涉及到的新媒体技术研发滞后、队伍素质不适应、用户需求开发不足等问题,也还没有解决到位。

第三,落实“两分开”不够彻底。经济日报始终把落实“两分开”作为新闻战线正风肃纪、防范风险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完善制度规定和配套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力度还不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待增强。目前对“两分开”落实情况的监督方式比较单一,个别子报子刊仍存在违反“两分开”规定的行为,责任考核与责任追究的制度有待完善。

四、今后努力方向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作为中央党报,经济日报将以改革进取、锐意创新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推进媒体融合,切实担负起中央党报的职责使命。

第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升引导力。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做经济领域舆论引导工作旗舰和压舱石的要求,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要在宣传中央精神、分析宏观形势、解读重大政策等方面常抓不懈,也要通过深化走转改,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经济人物,在捕捉经济现象、发现一线问题、剖析产业行业企业、反映基层创新实践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高经济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水平,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机遇论、贡献论。

第二,努力推进媒体融合,不断提升传播力。按照打造“中央厨房”的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加快实现由形式上的“合”到全方位的“融”的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平台建设,以全媒体中心为平台,以移动端为重点,构建报网端微一体化发展的传播矩阵。创新体制机制,再造采编流程。加快采编队伍转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意识,不断提升采编人员对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的理解和应用,引导人才队伍更快更好地适应媒体转型所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提高内容生产能力,把经济日报的传统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把经济日报建设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传媒集团。

第三,切实推进“两分开”,加强自身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分类施策、分步实施。对驻地机构重点是扩大分社试点,探索驻地机构管理新模式。进一步规范直属单位新闻采编制度,完善经营工作监管,推进“两分开”的体制机制转变。完善报社内控系统,包括财政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直属单位管理,以及各项工作流程、办件流程等整个制度体系的建设,逐步展开、渐次推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明确管理体制机制和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形成配套管理制度,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