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聚议听

曝多地男孩教育偏女性化 祖国面临“男子气概危机”?

2017-05-31 15:31 手机人民网 原创稿  

孩子多被女性家长带大、学校教师几乎都是“娘子军”,部分男孩偏柔弱胆怯、男生过早被边缘化……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的一篇走访报道让“男孩危机”再次走入了网友的视线,引发广泛热议。

【聚】

媒体:女孩当主角男孩成背景 男孩呈“偏女性特征”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地的幼儿园,指出了男孩教育偏差的问题。报道称,北京的周女士说,4岁的儿子晨晨(化名)所在的公办幼儿园共九个班,教课、保育老师全是女性,一位男教师也没有,课程内容也偏“女性化”。“幼儿园每周一有一节舞蹈课,班上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我看着晨晨穿着那双粉色舞蹈鞋、白色紧身裤,觉得特别别扭。”周女士说,“晨晨回家展现在学校学的一些舞蹈,动作也都是‘女性化’的:踏着小碎步、翘着兰花指,活脱脱一个女孩的模样……”

长沙市民曹女士说:“这次六一儿童节班级排练节目,都是女孩当主角,男孩大多充当树木、花草等背景,一句台词都没有。只有个别男孩比较擅长舞蹈,装扮成女孩演出,让别的男孩羡慕不已。”

更让一些家长焦虑的是,有的男孩甚至出现了一些“偏女性特征”。家长刘先生说,儿子佑佑(5岁)喜欢女孩的花衣服,喜欢玩毛绒玩具、芭比娃娃等,还不时呈现出女孩的动作和姿态。“佑佑说,女孩是好孩子,他不喜欢和男孩玩……小男孩天天在‘娘子军’的耳濡目染下,我真担心孩子会变‘娘娘腔’,产生‘性别偏差’。”

孩子多被女性家长带大、学校教师几乎都是“娘子军”,部分男孩偏柔弱胆怯、男生过早被边缘化……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的一篇走访报道让“男孩危机”再次走入了网友的视线,引发广泛热议。

【聚】

媒体:女孩当主角男孩成背景 男孩呈“偏女性特征”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地的幼儿园,指出了男孩教育偏差的问题。报道称,北京的周女士说,4岁的儿子晨晨(化名)所在的公办幼儿园共九个班,教课、保育老师全是女性,一位男教师也没有,课程内容也偏“女性化”。“幼儿园每周一有一节舞蹈课,班上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我看着晨晨穿着那双粉色舞蹈鞋、白色紧身裤,觉得特别别扭。”周女士说,“晨晨回家展现在学校学的一些舞蹈,动作也都是‘女性化’的:踏着小碎步、翘着兰花指,活脱脱一个女孩的模样……”

长沙市民曹女士说:“这次六一儿童节班级排练节目,都是女孩当主角,男孩大多充当树木、花草等背景,一句台词都没有。只有个别男孩比较擅长舞蹈,装扮成女孩演出,让别的男孩羡慕不已。”

更让一些家长焦虑的是,有的男孩甚至出现了一些“偏女性特征”。家长刘先生说,儿子佑佑(5岁)喜欢女孩的花衣服,喜欢玩毛绒玩具、芭比娃娃等,还不时呈现出女孩的动作和姿态。“佑佑说,女孩是好孩子,他不喜欢和男孩玩……小男孩天天在‘娘子军’的耳濡目染下,我真担心孩子会变‘娘娘腔’,产生‘性别偏差’。”

美媒:中国正面临一场“男子气概危机”

今年1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处理“男子气概危机”,让男孩不再是“娘娘腔”》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

文章称,如今中国拥有着巨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中国在世界面前呈现的形象是这是强大且自信的国家之一。然而,在中国国内,有许多人认为,被过度保护的年轻男孩子在生理和情感上正逐渐变弱,因而中国正面临一场“男子气概危机”。相较于西方文化,中国的性别认同更加明确。一些中国评论人士认为如今的“男子气概危机”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甚至还会危及国家安全。

【议】

“男孩危机”为啥出现?女性强势、日韩文化影响、男教师太少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分析,诸多原因导致了“男孩危机”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当前女生越来越强势,尤其在性格表现上,让一些男生越来越显得腼腆;另一方面,由于在教育过程中,父亲的缺位使得男孩所受的挫折教育不足,尤其在80后、90后群体的家庭教育中,妈妈扮演着主要的教育角色,这让许多男孩更多地受到了女性化的影响。

“此外,还由于‘日系’、‘韩流’文化的影响。通常而言,在日本、韩国等文学、娱乐作品中,多把女性塑造成比较凶悍的形象,而男生则主要为花样美男、柔美性男神,这也影响了许多男生。”张玫玫说。

湖南商学院心理咨询师蒋瑛瑾说,校教师队伍中女教师所占比普遍要高于男教师,课堂教学、游戏内容、行为模式传达上更容易打上“女性”标签,而老师是孩子最愿意效仿的。同时,女教师更喜欢文静的学生,女孩在幼儿园的优势被放大。而老师对顽皮的男孩表现出排斥,也很可能在不自觉中忽视了男孩在运动、视觉和空间方面的能力。

各地做了什么尝试?男生教材、男孩班进校园 

“男孩危机”的出现引起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男生教材”“男孩班”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去年1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本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

在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开办了首届“男孩班”。据了解,该校从初一年级95位报名的男同学中,筛选出30名男生组成一个班级,男老师担任班主任。在此之前,2012年,上海八中获批成立了男子高中班。

此外,为增添小学生的阳刚之气,一些学校还开设了父子课堂、男班主任工作室。在湖北武汉,今年3月,武汉市育才小学开发区分校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10位男老师将在新学期共同研究如何为小学生增添“阳刚之气”。

在上海,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至今仍开设父子大课堂的教学形式,邀请男生父亲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建议:学校积极引进男教师、课程设置注重性别差异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提交了《关于完善中小学教师招录制度的提案》,指出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女性教师比例过高不利于学生“阳刚之气”培养。民盟建议称:首先,系统设计制度,促进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合理。在师范招生指标中设定男生名额或比例,确保生源中性别比例合理;也可以设立男生“专场”,专门招收师范男生,提升其职业认同感。试行教师招聘设岗时的性别规定,保证男性教师的基本比例,比如初中、小学新招聘教师中男教师比例应不低于30%(特殊学科例外),同时设置一个实施该措施的“槛值”,当该地小学或初中教师中男教师比例超过30%,该招聘的性别规定暂停。在教师招录考试时,通过增加实践性笔试评价让更多男性应聘者有机会进入面试环节;同时增加面试比重,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加以综合评判。

长沙市岳麓区教育集团第三幼儿园园长周淑群表示,平衡学校男女教师比例非常重要,应呼吁社会改变对男教师、特别是男幼师的职业偏见,从人才培养上给予男教师更多支持,鼓励更多优秀男性从事教育事业。“学校要想方设法积极引进男教师,如在体育社团活动、兴趣课堂上引进兼职男教师。”另外,家庭里父亲的角色“补位”也极为重要,可以通过设立“家风家规”,引导男孩培养独立、坚强、阳刚的性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教育部门应积极探索,鼓励教师在教学、考试中多增加一些可发挥男孩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容,全面、客观评价男孩的表现和发展。而学校课程设置也要更注重“性别差异”。

国外如何进行性别教育?

英国:男女分校,开设男性领袖性格课程

男女分校是英国教育一个较为传统的模式,他们认为男女分开在单一性别的学校学习,能够培养出孩子应该具有的特性,让教育更能做到有针对性。

《泰晤士报》2010年的调查显示,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成绩前十名中90%是男女分校,前50名中80%是男女分校。

英国男子寄宿学校会开设一些注重培养男性领袖性格的课程,在多种户外团队活动中提升男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样,英国传统女子寄宿学校针对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社会认知,特别开设了一些性格塑造培养的课程,如礼仪、女性修养等等。

这样的单性别教学并不意味着远离异性。男女分校的在校老师性别是混合的,同时学校还会在周末安排和附近的异性别的学校进行联谊和交流、组织外出旅游等活动。

俄罗斯:男孩注重体能和动手能力培养

俄罗斯在男孩教育方面,主要侧重于男子气概的培养,甚至在苏联时期就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

早在1966年,第一部针对男生教育的书籍出版,名为《致16岁之前的男人》。此书的作者本身是一名战斗机的飞行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备受全社会的爱戴,是无数男生心中的偶像。所以该书以及一系列其他儿童教育书籍也备受追捧,时至今日仍然受到男孩们以及家长的喜爱。

在实践方面,俄罗斯也有一套儿童教育的科学方法和传统,除了注重沟通、强调独立等和女生教育相同的部分之外,男生教育更注重荣誉感的培养,以及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勇于担当相应的责任。在课堂教育之外,对体能的高要求,对动手能力的全面培养,也是俄罗斯男生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听】

@铁秋风:看看我们的影视作品里的小鲜肉、娘娘腔,就知道我们现在的问题有多么严重了!是时候开始抵制了!

@2231824570:呵呵,全世界各国现在都一样。另外,中国男孩子们现在也只是在女孩子面前才有些软弱而已,其实还是很男子汉的。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2373135174:年轻人不是肥头大耳,就是小塑料身板。性格懦弱,没什么兴趣爱好,就是窝在家捧个手机低头看。军训晕倒中暑的一堆,家长还要闹场。跑五千米猝死,家属又闹。有的学校足球都不让踢,怕学生受伤家属开闹。

(综合新华社、环球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报道)

(责任编辑:董菁)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