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军事>重磅推荐

真正的大杀器!详解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2017-06-02 09:41 中国青年报  

据媒体报道,美国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哥伦比亚”级项目进展顺利,已于今年年初通过美军装备采购的“里程碑 B”关键节点,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并将签署首批建造合同。首艇造价124亿美元,其中包括48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计划于2021财年开工,2031财年开始作战值班,全部12艘将于2039年建造完毕。

当前世界上处于研发或建造阶段的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还有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以及英国的“继承者”级。相比较而言,“哥伦比亚”级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代表当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最高水平,它将服役至2085年之后,是名副其实的“21世纪战略导弹核潜艇”。

用于替代“俄亥俄”级,被寄予厚望

进入2010年代,国际关系的显著变化当属大国之间传统竞争的回归和战略博弈的加剧。奥巴马政府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后,美国军事战略重心由反恐转向大国竞争。自2015年陆续发布的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军事战略》等文件中,将俄罗斯、中国、朝鲜、伊朗和暴力极端主义视为其主要安全威胁。其中,俄、中、朝、伊分别为核国家、事实上的核国家或潜在的核国家,而暴力极端主义又是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最大隐患。

美国高度重视战略核力量,将其作为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石、保持战略威慑的前提,尤其是生存力强、隐蔽性好、机动性高、部署灵活的战略导弹核潜艇,作为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和核报复的最重要手段,一直是发展重点。

美国新发展的“哥伦比亚”级被用于替代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共建造18艘,首艇于1976年开工,1981年服役,每艘装备24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搭载“三叉戟”系列型号潜射弹道导弹。

自2002年开始,美国海军对最早建造的4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进行改装,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被替换为7单元的多用途垂直发射装置,成为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可搭载154枚“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其中的“俄亥俄”号参加了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的首波打击。“哥伦比亚”级的主要尺寸与“俄亥俄”级相差不大,排水量由1.8万吨增至2万吨。

由于“俄亥俄”级将于2027财年开始陆续退役,2010财年,美国海军启动了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研发计划,项目代号——“俄亥俄替代”,型号代号——SSBN(X),即现在的“哥伦比亚”级。“哥伦比亚”级仍由“俄亥俄”级的总承包商——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设计和建造。

美俄于2010年签署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18年到期。条约生效期间,两国基本都诚实履行了削减核弹头及其运载工具的相关义务,但同时,也均在大力推动各自核武库的升级换代,以确保减量不降质。

美俄战略核力量的规模、能力相当,结构略有不同,均以对方作为参照,都将战略核潜艇作为发展重点,近年来,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进程在加快——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边界”“萨尔玛特”成功进行多次试射并即将部署,“亚尔斯”“白杨-M”陆基机动型弹道导弹稳步装备部队,俄罗斯还恢复了铁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搭载新型“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的新一代“北方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即将交付第4艘。与此同时,俄军还在升级图-160、图-95战略轰炸机并开始研发下一代战略轰炸机。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总统多次表示,前述美俄核裁军条约同伊朗核协议一样,是“糟糕的交易”,美国必须保证在核武器上的领先地位。今年2月14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报告,计划于2017~2026年投入4000亿美元,全面升级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B-21远程轰炸机、替代“民兵-3”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等项目被列为重点。其中,“哥伦比亚”级项目总费用达1250亿美元,占据了最大份额,可谓重中之重。

大量采用“弗吉尼亚”级的成熟设计

“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首次采用模块化的通用导弹舱设计。当前,包括“俄亥俄”级在内的各国现役战略导弹核潜艇,均采用相互独立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设计。据介绍,每艘“哥伦比亚”级有4个通用导弹舱,舱内有4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相关辅助设备也集成在舱内,外部管线和接口数量大大减少,工艺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大幅提高。

“哥伦比亚”级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的直径与“俄亥俄”级相同,均为2.1米,但长度增大至14米,可兼容“俄亥俄”级搭载的“三叉戟 II D5”潜射弹道导弹,也为下一代导弹预留了空间。

“哥伦比亚”级的16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少于“俄亥俄”级的24具,且12艘的建造数量也少于“俄亥俄”级的14艘,相当于可部署的潜射弹道导弹数量由280枚减少到192枚。对此,美国海军、国防部、国会均予以支持,认为通过科学安排潜艇的训练、部署、维修计划并调节潜射弹道导弹搭载核弹头数量,可以实现在能力、成本、使用灵活性之间的平衡。

“哥伦比亚”级的核反应堆寿命为42年,与潜艇寿命相同。当前,美国海军研发和建造中的核动力舰艇,普遍采用反应堆与舰艇同寿命的设计。例如,“福特”级的A1B型和“弗吉尼亚”级的S9G型反应堆,寿命分别为50年和33年,均为长寿命反应堆。

这种设计,可保证在舰艇整个服役期间无需更换核燃料,反应堆与舰艇同时退役,对于因造价高昂而只能少量建造的核动力舰艇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可以大幅降低舰艇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成本。由于无需进船坞更换核燃料,可显著提高潜艇在航率,相当于减少了潜艇需求数量。

“哥伦比亚”级与“弗吉尼亚”级同为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设计和建造,将大量采用在“弗吉尼亚”级上得到检验的技术。“哥伦比亚”级的无线电电子和操纵观通设备、自卫武器及其作战系统等,基本与“弗吉尼亚”级相同,由于是最新设计和建造,其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自然比“弗吉尼亚”级更高。

隐蔽性是潜艇各项作战性能的基础,执行核威慑与核打击任务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对隐蔽性的要求更高。经过“弗吉尼亚”级检验的多种隐身措施也将在“哥伦比亚”级上得到应用。比如,在潜艇壳体上敷设声隐身超材料覆层,可大幅降低被主动声呐探测到的概率,性能优于传统的消声瓦,这种覆层正在“弗吉尼亚”级上进行测试,很可能也在“哥伦比亚”级上应用。

搭载无人水下航行器和高超音速武器

近些年来,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发展迅速,其自主性、续航力、载荷能力不断提高,可在强对抗环境下,替代有人平台,执行侦察、监视、情报、反潜、反舰、反水雷、封锁等高风险任务。美国海军研发和装备了多种用途、尺寸和型号的UUV,在“俄亥俄”级上进行了大量测试,已成为“洛杉矶”级、“海狼”级、“弗吉尼亚”级、“俄亥俄”级等核动力潜艇的标配。

“哥伦比亚”级必然会搭载UUV。核动力潜艇搭载UUV,已成为水下力量的重要发展方向,将给水下作战样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相比战斗水面舰艇、非核动力潜艇和多用途核潜艇,战略导弹核潜艇排水量大,其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能够搭载更强性能的大型UUV,更适合作为UUV的搭载、释放和回收平台。而战略导弹核潜艇搭载UUV,主要用于保障航行安全、增强自卫能力、提高使用灵活性和拓展任务范围。

“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也很可能搭载高超音速武器,同时具备核和常规的进攻性战略打击能力将使其更具威慑力。高超音速武器可对全球范围内的敌方关键目标实施快速打击,是不折不扣的战略武器。近年来,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迅猛,已成为大国军事竞争的热点领域。高超音速武器尺寸和质量大,海上作战平台中,只有战略导弹核潜艇适合搭载,美国已有为“三叉戟”导弹搭载常规弹头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计划。

“哥伦比亚”级搭载战斧巡航导弹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但会占用本已减少的潜射弹道导弹数量。战略导弹核潜艇排水量大、隐蔽性好、续航力强,适合作为巡航导弹的搭载和发射平台,4艘“俄亥俄”级为此进行了巡航导弹改装。

但“哥伦比亚”级搭载战斧巡航导弹的可能性不大。潜射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射程在1500公里左右,战略导弹核潜艇在这个距离上发射导弹,需承受被敌方反潜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探测到的风险,这种作战使用与其根本使命和作战方式存在冲突。射程更大的带有核弹头的战斧主要由突防能力强的空中作战平台搭载。此外,“弗吉尼亚”级改进型增加了垂直发射单元的数量,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美国海军的倾向。

4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将早于另外14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退役,因其退役而损失的对陆打击能力可由“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和“弗吉尼亚”级弥补,更重要的是,届时至少已有1艘“福特”级航母服役并形成战斗力,美国海军的对陆远程打击能力只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另外,“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不会追求多用途性。现代化舰艇造价高,“一舰多能”是发展趋势。但是,战略导弹核潜艇与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非核动力潜艇和多用途核潜艇不同,其使命任务重大、兵力使用独立、作战样式特殊,难以做到战略任务与一般任务兼顾。俄罗斯在研发下一代核动力潜艇过程中,曾设想整合多用途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功能,设计出一种“真正”的多用途核潜艇,但最终走的还是两种类型核动力潜艇各自独立发展的路线。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6分钟打154枚战斧导弹!美核潜艇抵韩

4月25日是朝鲜人民军建军85周年纪念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海军“密歇根”号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727,可在6分钟内发射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将于25日停靠韩国釜山港,西方军事专家猜测,美军这一举动无疑是为威慑朝鲜。本图集就此为您详解俄亥俄级核潜艇。图为“密歇根”号核潜艇资料图。

如果要问目前人类武库中有哪种武器可算是“顶级大杀器”?答案非美海军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莫属。本组图就此为您简析。图为俄亥俄级核潜艇标准照。

据媒体报道,美国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哥伦比亚”级项目进展顺利,已于今年年初通过美军装备采购的“里程碑 B”关键节点,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并将签署首批建造合同。首艇造价124亿美元,其中包括48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计划于2021财年开工,2031财年开始作战值班,全部12艘将于2039年建造完毕。

当前世界上处于研发或建造阶段的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还有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以及英国的“继承者”级。相比较而言,“哥伦比亚”级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代表当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最高水平,它将服役至2085年之后,是名副其实的“21世纪战略导弹核潜艇”。

用于替代“俄亥俄”级,被寄予厚望

进入2010年代,国际关系的显著变化当属大国之间传统竞争的回归和战略博弈的加剧。奥巴马政府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后,美国军事战略重心由反恐转向大国竞争。自2015年陆续发布的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军事战略》等文件中,将俄罗斯、中国、朝鲜、伊朗和暴力极端主义视为其主要安全威胁。其中,俄、中、朝、伊分别为核国家、事实上的核国家或潜在的核国家,而暴力极端主义又是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最大隐患。

美国高度重视战略核力量,将其作为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石、保持战略威慑的前提,尤其是生存力强、隐蔽性好、机动性高、部署灵活的战略导弹核潜艇,作为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和核报复的最重要手段,一直是发展重点。

美国新发展的“哥伦比亚”级被用于替代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共建造18艘,首艇于1976年开工,1981年服役,每艘装备24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搭载“三叉戟”系列型号潜射弹道导弹。

自2002年开始,美国海军对最早建造的4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进行改装,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被替换为7单元的多用途垂直发射装置,成为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可搭载154枚“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其中的“俄亥俄”号参加了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的首波打击。“哥伦比亚”级的主要尺寸与“俄亥俄”级相差不大,排水量由1.8万吨增至2万吨。

由于“俄亥俄”级将于2027财年开始陆续退役,2010财年,美国海军启动了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研发计划,项目代号——“俄亥俄替代”,型号代号——SSBN(X),即现在的“哥伦比亚”级。“哥伦比亚”级仍由“俄亥俄”级的总承包商——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设计和建造。

美俄于2010年签署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18年到期。条约生效期间,两国基本都诚实履行了削减核弹头及其运载工具的相关义务,但同时,也均在大力推动各自核武库的升级换代,以确保减量不降质。

美俄战略核力量的规模、能力相当,结构略有不同,均以对方作为参照,都将战略核潜艇作为发展重点,近年来,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进程在加快——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边界”“萨尔玛特”成功进行多次试射并即将部署,“亚尔斯”“白杨-M”陆基机动型弹道导弹稳步装备部队,俄罗斯还恢复了铁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搭载新型“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的新一代“北方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即将交付第4艘。与此同时,俄军还在升级图-160、图-95战略轰炸机并开始研发下一代战略轰炸机。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总统多次表示,前述美俄核裁军条约同伊朗核协议一样,是“糟糕的交易”,美国必须保证在核武器上的领先地位。今年2月14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报告,计划于2017~2026年投入4000亿美元,全面升级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B-21远程轰炸机、替代“民兵-3”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等项目被列为重点。其中,“哥伦比亚”级项目总费用达1250亿美元,占据了最大份额,可谓重中之重。

大量采用“弗吉尼亚”级的成熟设计

“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首次采用模块化的通用导弹舱设计。当前,包括“俄亥俄”级在内的各国现役战略导弹核潜艇,均采用相互独立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设计。据介绍,每艘“哥伦比亚”级有4个通用导弹舱,舱内有4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相关辅助设备也集成在舱内,外部管线和接口数量大大减少,工艺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大幅提高。

“哥伦比亚”级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的直径与“俄亥俄”级相同,均为2.1米,但长度增大至14米,可兼容“俄亥俄”级搭载的“三叉戟 II D5”潜射弹道导弹,也为下一代导弹预留了空间。

“哥伦比亚”级的16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少于“俄亥俄”级的24具,且12艘的建造数量也少于“俄亥俄”级的14艘,相当于可部署的潜射弹道导弹数量由280枚减少到192枚。对此,美国海军、国防部、国会均予以支持,认为通过科学安排潜艇的训练、部署、维修计划并调节潜射弹道导弹搭载核弹头数量,可以实现在能力、成本、使用灵活性之间的平衡。

“哥伦比亚”级的核反应堆寿命为42年,与潜艇寿命相同。当前,美国海军研发和建造中的核动力舰艇,普遍采用反应堆与舰艇同寿命的设计。例如,“福特”级的A1B型和“弗吉尼亚”级的S9G型反应堆,寿命分别为50年和33年,均为长寿命反应堆。

这种设计,可保证在舰艇整个服役期间无需更换核燃料,反应堆与舰艇同时退役,对于因造价高昂而只能少量建造的核动力舰艇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可以大幅降低舰艇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成本。由于无需进船坞更换核燃料,可显著提高潜艇在航率,相当于减少了潜艇需求数量。

“哥伦比亚”级与“弗吉尼亚”级同为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设计和建造,将大量采用在“弗吉尼亚”级上得到检验的技术。“哥伦比亚”级的无线电电子和操纵观通设备、自卫武器及其作战系统等,基本与“弗吉尼亚”级相同,由于是最新设计和建造,其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自然比“弗吉尼亚”级更高。

隐蔽性是潜艇各项作战性能的基础,执行核威慑与核打击任务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对隐蔽性的要求更高。经过“弗吉尼亚”级检验的多种隐身措施也将在“哥伦比亚”级上得到应用。比如,在潜艇壳体上敷设声隐身超材料覆层,可大幅降低被主动声呐探测到的概率,性能优于传统的消声瓦,这种覆层正在“弗吉尼亚”级上进行测试,很可能也在“哥伦比亚”级上应用。

搭载无人水下航行器和高超音速武器

近些年来,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发展迅速,其自主性、续航力、载荷能力不断提高,可在强对抗环境下,替代有人平台,执行侦察、监视、情报、反潜、反舰、反水雷、封锁等高风险任务。美国海军研发和装备了多种用途、尺寸和型号的UUV,在“俄亥俄”级上进行了大量测试,已成为“洛杉矶”级、“海狼”级、“弗吉尼亚”级、“俄亥俄”级等核动力潜艇的标配。

“哥伦比亚”级必然会搭载UUV。核动力潜艇搭载UUV,已成为水下力量的重要发展方向,将给水下作战样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相比战斗水面舰艇、非核动力潜艇和多用途核潜艇,战略导弹核潜艇排水量大,其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能够搭载更强性能的大型UUV,更适合作为UUV的搭载、释放和回收平台。而战略导弹核潜艇搭载UUV,主要用于保障航行安全、增强自卫能力、提高使用灵活性和拓展任务范围。

“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也很可能搭载高超音速武器,同时具备核和常规的进攻性战略打击能力将使其更具威慑力。高超音速武器可对全球范围内的敌方关键目标实施快速打击,是不折不扣的战略武器。近年来,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迅猛,已成为大国军事竞争的热点领域。高超音速武器尺寸和质量大,海上作战平台中,只有战略导弹核潜艇适合搭载,美国已有为“三叉戟”导弹搭载常规弹头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计划。

“哥伦比亚”级搭载战斧巡航导弹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但会占用本已减少的潜射弹道导弹数量。战略导弹核潜艇排水量大、隐蔽性好、续航力强,适合作为巡航导弹的搭载和发射平台,4艘“俄亥俄”级为此进行了巡航导弹改装。

但“哥伦比亚”级搭载战斧巡航导弹的可能性不大。潜射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射程在1500公里左右,战略导弹核潜艇在这个距离上发射导弹,需承受被敌方反潜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探测到的风险,这种作战使用与其根本使命和作战方式存在冲突。射程更大的带有核弹头的战斧主要由突防能力强的空中作战平台搭载。此外,“弗吉尼亚”级改进型增加了垂直发射单元的数量,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美国海军的倾向。

4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将早于另外14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退役,因其退役而损失的对陆打击能力可由“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和“弗吉尼亚”级弥补,更重要的是,届时至少已有1艘“福特”级航母服役并形成战斗力,美国海军的对陆远程打击能力只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另外,“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不会追求多用途性。现代化舰艇造价高,“一舰多能”是发展趋势。但是,战略导弹核潜艇与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非核动力潜艇和多用途核潜艇不同,其使命任务重大、兵力使用独立、作战样式特殊,难以做到战略任务与一般任务兼顾。俄罗斯在研发下一代核动力潜艇过程中,曾设想整合多用途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功能,设计出一种“真正”的多用途核潜艇,但最终走的还是两种类型核动力潜艇各自独立发展的路线。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6分钟打154枚战斧导弹!美核潜艇抵韩

4月25日是朝鲜人民军建军85周年纪念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海军“密歇根”号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727,可在6分钟内发射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将于25日停靠韩国釜山港,西方军事专家猜测,美军这一举动无疑是为威慑朝鲜。本图集就此为您详解俄亥俄级核潜艇。图为“密歇根”号核潜艇资料图。

如果要问目前人类武库中有哪种武器可算是“顶级大杀器”?答案非美海军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莫属。本组图就此为您简析。图为俄亥俄级核潜艇标准照。

 

俄亥俄级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下属的通用电船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发并制造,首艇俄亥俄号于1981年服役。该级是美军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建造18艘,全部在役。俄亥俄级全长170米,全宽13米,吃水10.8米,水下满载排水量1.87万吨;艇上搭载有一台S8G PWR压水堆,采用单轴单个7叶螺旋桨推进,水下最大航速25节。

每艘俄亥俄级核潜艇都配备有24个“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筒,对称于中心线平行布置,共搭载有24枚“三叉戟II”D5潜射核导弹,每枚最多可载12个分导核弹头,条约限制为8个,共计192个分导核弹头。图为俄亥俄级潜艇开启全部发射筒的壮观场面。

 

“三叉戟II”D5是“三叉戟II”系列潜射弹道导弹的最新型号,其最大射程可达1.1万千米,可携带8个W76分导核弹头(单个当量可达10万吨TNT),按美军宣传数据,其圆概率误差(打击精度)可控制在90米内。图为“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出水点火瞬间。

图为“三叉戟II”D5弹道导弹结构示意图,该型导弹由洛马公司研发,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于1990年投入服役,每枚导弹造价约3700万美元。

 

根据美军公开资料显示,按理论计算,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发射的24枚“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可在半小时内毁灭敌方200至300座中大型城市,因此该级核潜艇被外媒评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杀伤力最强的武器。图为美军巡逻机拍摄的“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的分导弹头连续命中靶场资料图,需要指出的是,实战情况下,分导弹头的落点不会如此密集。

本图详细列举了俄亥俄级的详细技术参数。

 

这张对比图形象展示了俄亥俄级核潜艇与俄军核潜艇的尺寸对比,尽管俄军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满载水下排水量(4.6万吨)和艇长(175米)都要强于俄亥俄级,但比拼搭载导弹数量,俄亥俄级还是略胜一筹(台风级最多可搭载20枚潜射弹道导弹)。

图为2012年公开的俄亥俄级“佛罗里达”号核潜艇的驾驶舱资料图,和世界现役各国的核潜艇一样,俄亥俄级的操舵也采用了类似飞机的驾驶杆。

 

图为俄亥俄级核潜艇的作战指挥中心。

图为美海军高官视察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居住区,为缓解长时间的航行疲劳,俄亥俄级采用了2组人员定期轮换制,分别代号“蓝队”和“金队”。

 

按原计划,俄亥俄级包括首艇在内的早期4艘核潜艇将于2002年退役,但美海军后来提出了将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的项目,而原定退役的4艘核潜艇刚好成为了该项目的试验平台。经过改装后,俄亥俄号拆除了22个“三叉戟”II发射筒,换装了新型垂发导弹系统(VLS),每个配有7枚战斧巡航导弹,共计154枚。

换装了“战斧”巡航导弹后,实际是增强了俄亥俄级的作战灵活度,可不再执行单一的战略核威慑任务,转而投入到常规局部战争中。理论上讲,一艘搭载154枚“战斧”导弹的核潜艇的威慑力,并不亚于战略导弹核潜艇。图为俄亥俄级SSGN搭载的新型七联装VLS,右上图为新VLS与原有的“三叉戟”II导弹发射筒对比。

 

图为俄亥俄级SSGN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想象图。现实中,完成SSGN改装后的“佛罗里达”号核潜艇已于2011年3月首次投入实战,参与了美军空袭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行动,发射了多枚“战斧”巡航导弹。

经过SSGN改装后,4艘俄亥俄级在增加常规打击能力的同时,还增加了搭载“海豹”特战队(最多66人)的渗透作战能力。实际未经过SSGN改装的俄亥俄级也能执行类似任务。图为“路易斯安那”号(SSBN-743)与“海豹”蛙人潜艇协同作战艺术图。

 

执行“海豹”特种渗透任务时,俄亥俄级通常会在指挥围壳后部增设两个蛙人潜艇(SDV)掩蔽舱。

图为“海豹”特战队员操作SDV蛙人潜艇从俄亥俄级核潜艇上出动。

 

图为1981年11月通用电船造船厂,俄亥俄号(SSBN-726)服役前夕资料图,旁边可见正在建造中的同级艇“佐治亚”号,艇身上还有“祝好运”(GOOD LUCK)的标语。

图为某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在船坞内维护的资料图,可见后方导弹发射筒已全部开启。

 

看完了现实中的俄亥俄级,我们再来看俄亥俄级在娱乐作品中的表现。这类题材首推1995年上映的《红潮风暴》,本片由著名导演托尼·斯科特(代表作《壮志凌云》)执导,丹泽尔·华盛顿和吉恩·哈克曼主演,剧情围绕俄亥俄级“阿拉巴马”号核潜艇的艇长和大副在使用核武器上存在矛盾展开。

图为影片中,“阿拉巴马”号出航前,艇长在暴雨中向艇员们发布动员令。一旁可见俄亥俄级巨大的围壳舵。

 

美曾造最小核潜艇!可潜720米捞导弹

图中这艘带有红色指挥围壳的潜艇曾是世界上最小的核潜艇——美海军的NR-1,全长仅45米。由于其存在在美军内部都属于绝密级,只有NR-1这个代号,连正式名称都没有,但这艘潜艇却在冷战时期立下过汗马功劳,本图集就此解读。

NR-1由美国老牌潜艇大厂,通用电船公司于1967年开工建造,1969年10月投入海军服役。虽然对外宣称该艇主要用于海洋工程、深海研究和试验等,但实际其主要用于执行一些美海军的秘密任务。图为NR-1下水资料图。

 

NR-1全长仅44米,宽3.8米,水下满载排水量仅400吨,搭载一台小型核反应堆,水下最大航速4节,乘员13人,受艇上给养限制,最大续航时间为25天。NR-1有两大“独门绝技”,一是可潜入724米深的深海(远超各国海军现役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图为NR-1剖面结构图。

另一绝活是在艇体底部设有4个可伸缩式车轮,用于潜艇在海床上移动,而不会受洋流影响。此外,艇上还配备了可用于手下打捞物体的机械臂。图为NR-1的早期设计草图,可见艇底的移动轮。

 

NR-1最有名的一次公开行动是于1976年,在英国苏格兰斯卡帕湾西北的北大西洋深海打捞因意外事故,从航母甲板落入海中的一架美海军F-14“雄猫”舰载重型战斗机,防止该机残骸及机密设备被苏联海军捞走。图为艺术家绘制的NR-1打捞F-14战机艺术图,图中的打捞渔网就是苏联渔船布下的,可见当时形势十分紧急。

图为当时NR-1拍摄的沉没到海底的F-14A战机照片。

 

除协助定位水下的F-14战机外,NR-1潜艇还有一大任务,就是打捞随该机一同沉入海底的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是美海军航空兵当时最新锐的武器,刚服役仅2年,一旦被苏军捞走后果不堪设想。图为NR-1拍摄的海底AIM-54照片,可见导弹只是轻微受损。

作为F-14的“利爪”,AIM-54“不死鸟”是美海军史上列装过的最重空空导弹,专门用于拦截苏军远程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其弹长3.9米,弹径0.38米,重470千克,采用“中段半主动雷达+末段主动雷达”的制导方式,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最大射程2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发射后以抛物线轨迹加速,末端飞行速度可达5马赫。其高爆战斗部采用近炸引信,重61千克,相当于5枚AIM-9“响尾蛇”格斗导弹战斗部的总和。

 

为防止被苏军舰艇发现,NR-1潜艇专门选在夜间,在海底使用机械臂将导弹打捞出水。苏联海军事后也不知道美军究竟用了什么黑科技能从他们眼皮底下捞走了导弹。图为NR-1深海勘探想象图。

图为打捞完成后,美海军人员与打捞上来的AIM-54导弹合影。

 

图为美海军公开的NR-1核潜艇操纵台资料图。

图为NR-1核潜艇模型,可见艇体底部的轮子。

 

图为NR-1核潜艇模型细节图,连艇上的涵倒式侧推进器都有还原。

美海军水兵在NR-1潜艇上合影。

 

NR-1在墨西哥湾上浮航行资料图。

NR-1后来在美海军中一直服役至2008年11月才退役。据美海军公开资料,该艇后来还参加过1986年,打捞“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残骸任务。此外,从该艇曾获得过“全球反恐战争”勋章看,应该是还执行过一些未公开的“黑色任务”。图为2007年2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海军基地拍摄的NR-1核潜艇资料图。

(责任编辑:何淼)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