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6 15:45 手机人民网 原创稿
【聚】
2017年高考明日将至,不少家庭的教育成本就像高考冲刺一样,在最后这个阶段也达到了“冲刺”巅峰,投入达到最大化,短短两个月为高考花掉10万、20万的家庭不在少数。而针对高考的辅导班班型可谓种类繁多,不仅有传统的大班教学、一对一辅导,还有全托管班、全日制班以及半托管班、模考班、考前点题叮咛讲座班等等,部分班型高考前三天都可报班。
尤其是近年来,参加高考前的“一对一”冲刺辅导,已经成为备考前的一种新风尚,即使价格不菲也难挡人气。“我就高三上了两门一对一辅导课程,其他都是大班上课,就这样还花了超过15万,在我们班花15万都不算多的。”一位高三考生透露,在最后高考冲刺阶段,他们班多数同学都报了“一对一”,而这种课外辅导班价格不菲。一家连锁的高考培训机构还在6月3日和6月4日两天新开设了一门名为“高考模考班”的课程。该班的收费为每次课程500元,每节课1个半小时,共两节课,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科目选择,甚至可以在当天进行现场报名。
短短的几天培训,就能让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一飞冲天吗?当然不一定。这背后反映出的,还是家长的焦虑和“高考经济”一如往年的火热。
【议】
四个月花掉20万 考试辅导也与时俱进
【聚】
2017年高考明日将至,不少家庭的教育成本就像高考冲刺一样,在最后这个阶段也达到了“冲刺”巅峰,投入达到最大化,短短两个月为高考花掉10万、20万的家庭不在少数。而针对高考的辅导班班型可谓种类繁多,不仅有传统的大班教学、一对一辅导,还有全托管班、全日制班以及半托管班、模考班、考前点题叮咛讲座班等等,部分班型高考前三天都可报班。
尤其是近年来,参加高考前的“一对一”冲刺辅导,已经成为备考前的一种新风尚,即使价格不菲也难挡人气。“我就高三上了两门一对一辅导课程,其他都是大班上课,就这样还花了超过15万,在我们班花15万都不算多的。”一位高三考生透露,在最后高考冲刺阶段,他们班多数同学都报了“一对一”,而这种课外辅导班价格不菲。一家连锁的高考培训机构还在6月3日和6月4日两天新开设了一门名为“高考模考班”的课程。该班的收费为每次课程500元,每节课1个半小时,共两节课,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科目选择,甚至可以在当天进行现场报名。
短短的几天培训,就能让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一飞冲天吗?当然不一定。这背后反映出的,还是家长的焦虑和“高考经济”一如往年的火热。
【议】
四个月花掉20万 考试辅导也与时俱进
在优胜教育海淀黄庄校区,有将近20名高三学生在上全日制辅导课。他们中的大部分情况类似:基础比较薄弱,需要靠最后的这段时间来突击补课。由于大班教学很难兼顾到某一个人,为了让补习更有效率,这些学生干脆选择离开学校,来校外上一对一课程。人力投入大,有家长计算,培训的金钱花费四个多月的时间,光是课程费就要花掉近20万。
百日冲刺辅导、一对一辅导、高考全托班、复读辅导、心理减压辅导、专项辅导……考试辅导几乎与考试同时出现、相伴共生,早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如今,高考校外培训服务也在不断发展,且越来越有向“工业化”迈进的趋势。
如今的校外培训机构就像是一座大型工厂,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员,都好比是教育生产线上即将“出厂”的一部产品。机构会为学员量身打造一套教学计划作为“模具”,然后用高密度的课业知识向内填充,最后再用押题预测、心理辅导等内容加以打磨。可以说,现在的高考校外培训,已不单单是比拼教课水平的舞台,其背后的“精细化配套服务”,才是各家机构竞争的重中之重。
在“互联网+”时代,在线考试辅导正成为“00后”考生的首选。猿辅导是目前中小学生上课人数最多的直播课程平台,有超过100万付费用户。猿辅导联合创始人帅科告诉记者,如今的“00后”开始参加高考了,这一代人是天生的亲互联网群体,更倾向于也更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学习。随着用户观念的改变和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在线辅导正逐步成为课外辅导的主流。
2017“高考经济”催热民宿市场 考前消费日趋理性
每逢高考之际,各大宾馆酒店都会推出:高考休息钟点房、状元屋、高考营养套餐等。“一房难求”成为高考房普遍现象,刚进入6月,北京高校附近 “高考房”就已全部订完。
不过,高考经济火热也催生新的产业出现,与往年不同,今年“高考短租房”格外受家长和考生欢迎。据公寓民宿预订平台途家公关总监唐挺表示,“根据最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在高考之前的两个月左右,很多家庭开始为考生寻找适合备考的公寓,甚至少数家庭会在一年之前就考虑这样的问题。”“如果是在学校附近,家长会更多考虑房间空间大小、是否可以洗衣做饭、性价比等问题。因此,位置、价格和环境都是学生和家长的重要关注点。还有一类高考房是离考点近的公寓民宿,这类需求主要是为了防止高考当天因为住的较远耽误考试,对房屋环境、位置要求较高,性价比则相对次要。”唐挺说。而高考结束后,呼朋唤友来一场“诗和远方”的毕业旅行,同样造就高考后民宿经济繁荣。
今年高考,那些号称能为考生减压的“高考内衣”、打着为考生进行“高考祝福”招牌算命看风水的“大师”、还有不少自称“可以改善记忆”的保健品,都鲜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就在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学生保健品的消费提示,称我国尚未批准任何”补脑“保健食品,更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药店内没有了专门的”高考货架“,在电商网站上,依然有脑轻松、生命一号、太阳神、”忘不了“等以补脑抗疲劳、提高记忆力和免疫力等字眼作为产品销售关键词,但销量并不理想,在家乐福、物美等大中型超市的保健品销售区,也没有看到以往高考前出现的选购热潮。
种种迹象表明,考生家长们越来越不迷信”助考大法“,消费在趋于理智。
带动千亿级消费的盛宴 何时不再成为热点话题
今年适逢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的节点,所以坊间关于这个话题的议论明显比往年更热闹。
上世纪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高考花费5毛钱;80年代考前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钱;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妈妈熬的鸡汤,花费350元;本世纪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高考花费5000元;10年代请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4万元……虽然放到具体个例上,上述花费并不完全准确。但一个事实是,40年来的高考之路,成本越来越高。
现今,高考已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全民战争”,从“一次升学考试”演变成全民的消费,继而形成一个产业,从高考前,再到高考后,都涵盖其中。据不完全统计,这个产业包括教辅资料、家教、辅导班、保健品、高考期间酒店、高考移民代理、高考志愿填报、谢师宴等等,这还没算上学区房。仅英语一项,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近3亿人的庞大外语消费群体,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也超过5万家。仅2007年,国内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已达到近200亿元。到了2012这一年,国民在英语学习投入的花费突破了300亿元。
什么时候高考话题不再如此热门?有媒体提出,我们在说“知识改变命运”时,忘了技能也可以改变命运。而更重要的是,中国要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培养出千百万高级“工匠”是不行的。中国的技工之稀缺,世所罕见。中华全国总工会一位领导说,日本的高级技工在其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的占比为40%,德国则高达50%;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这说明中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分量,实在是太轻了。
欣慰的是,人社部近日下发通知,就2017年技工院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相关报道说,未来技工这个职业“钱途”无量,因为目前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而什么时候高考话题不再如此让人津津乐道,什么时候诸如国外“教授的儿子乐当技工”的传闻不再成为美谈,我们的高等教育可能就算真正走上正轨了。
【听】
媒体声音:
@中国网:2017年高考箭在弦上,不知道这些上辅导班的孩子是不是真能够通过上辅导班给自己带来好运气呢?总之,高考辅导班出现是当今教育功利下所孕育的一个怪胎,这种社会现象出现,让教育改革更是雪上加霜。希望这样的事件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教育未来的改革中,真正能够给高中学子减压,给他们的父母减压,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齐鲁晚报:【“高考经济”不可走火入魔】“高考开光”大有市场,治愈的不过是找不到出口的某种心理焦虑。如果往纵深处说,社会对高考的五味杂陈,就像舆论紧张的“中产危机”等议题一样,终究还是对阶层固化的担心。如果真的人人随时能梦想成真,就算高考上小小失意,恐怕也不会紧张兮兮到神神道道的地步了吧。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祛魅,也许是终结这个烟雾缭绕的“开光江湖”最好的法术。
网友评论:
@小豆要当好老师:反正我们学校出去上全托的一个月回来再考试,发现都退步,更多的家长是花钱买安慰。
@心如止水_在南京:真正公平的社会,待遇应该跟贡献成正比,而不是头脑和本事。只有把头脑和本事真正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才应该获得好的待遇。举个例子,一个有头脑的人,如果只是尸位素餐,混吃等死,压根儿就不应该有什么待遇,因为他的实际贡献比不上一个服务员。用自己的头脑真正做出贡献来,才应该有好的待遇。
(综合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东方网、新金融观察 编辑:崔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