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环保

宁夏:产业治荒经验世界共享

2017-06-13 08:32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本报记者  朱  磊

宁夏沙坡头景区

外国参观者赞叹中国治沙壮举

白芨滩林场职工在扎草方格

近年来,宁夏的治沙技术和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与认可,先后有89个国家的政要、专家来到宁夏参观考察。宁夏农科院常年设有防沙治沙的“国际班”,举办过7届“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1届“阿尔及利亚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取经人”来自全球21个国家,累计已近200人。

国外纷纷来取经

在全球范围内,与宁夏同纬度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戈壁、沙地、草地,而宁夏则是三面环沙,被大片黄色区域包围的景象。

记者打开手机上的网络地图,发现在腾格里沙漠南缘,两条平滑的“绿色平行线”嵌入宁夏周边的黄色地带,“绿色平行线”是长60公里、宽500米的“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包括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树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

宁夏林业厅厅长马金元说:“在宁夏,防沙治沙一开始就嫁接高端智慧、坚持科学治沙。”“绿色平行线”两侧的草方格固沙技术,便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当地职工群众共同探索形成的经验,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宁夏的成功经验吸引来各国的关注。“沙漠要利用好的话,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点我们所有沙漠周边的国家都有同感。”2016年7月,47岁的阿尔及利亚人马尔拉夫·贝尔卡西姆来到中国宁夏,系统学习中国的防沙治沙技术,他说:“我们的国家地处广袤的撒哈拉沙漠,荒漠化防治形势极为严峻。我们在沙漠治理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正在到处学习相关的技术和经验。”

同年9月,埃及总统安全事务顾问法耶扎·艾布·纳佳在考察宁夏治沙经验后,坦言:“宁夏在沙漠治理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埃及和宁夏气候条件相似,非常期待宁夏的经验可以帮助埃及,并诚挚邀请宁夏沙漠治理、节水等方面的专家到埃及指导工作,开展合作。”

宁夏沙坡头景区

外国参观者赞叹中国治沙壮举

白芨滩林场职工在扎草方格

近年来,宁夏的治沙技术和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与认可,先后有89个国家的政要、专家来到宁夏参观考察。宁夏农科院常年设有防沙治沙的“国际班”,举办过7届“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1届“阿尔及利亚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取经人”来自全球21个国家,累计已近200人。

国外纷纷来取经

在全球范围内,与宁夏同纬度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戈壁、沙地、草地,而宁夏则是三面环沙,被大片黄色区域包围的景象。

记者打开手机上的网络地图,发现在腾格里沙漠南缘,两条平滑的“绿色平行线”嵌入宁夏周边的黄色地带,“绿色平行线”是长60公里、宽500米的“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包括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树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

宁夏林业厅厅长马金元说:“在宁夏,防沙治沙一开始就嫁接高端智慧、坚持科学治沙。”“绿色平行线”两侧的草方格固沙技术,便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当地职工群众共同探索形成的经验,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宁夏的成功经验吸引来各国的关注。“沙漠要利用好的话,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点我们所有沙漠周边的国家都有同感。”2016年7月,47岁的阿尔及利亚人马尔拉夫·贝尔卡西姆来到中国宁夏,系统学习中国的防沙治沙技术,他说:“我们的国家地处广袤的撒哈拉沙漠,荒漠化防治形势极为严峻。我们在沙漠治理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正在到处学习相关的技术和经验。”

同年9月,埃及总统安全事务顾问法耶扎·艾布·纳佳在考察宁夏治沙经验后,坦言:“宁夏在沙漠治理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埃及和宁夏气候条件相似,非常期待宁夏的经验可以帮助埃及,并诚挚邀请宁夏沙漠治理、节水等方面的专家到埃及指导工作,开展合作。”

治沙致富同步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治沙英雄”王有德率先引入市场机制,破解造林成本“倒挂”难题。40年来,他坚守着“宁肯自己掉下10斤肉,也不愿意让生态建设落了后”的信念,创造了世界闻名的“白芨滩治沙路径”。

如今,按照当初的“路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林场职工张雪云在完成林场规定的“每个职工一年扎1万个草方格,栽植1万株树苗,治沙100亩,从治沙中实现收入1万元”的目标任务同时,还在管理站承包起了28亩经果林和苗圃,一年收入近20万元,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同步。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兴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职工们用麦草、稻草在沙地上扎出长宽各1米、深二三十厘米的草方格,在草方格中种植沙蒿、沙棘等植物,外围栽种灌木固沙林、乔灌防护林,内部发展经果林、养殖业、牧草种植和沙漠旅游业,形成“六位一体”的防沙治沙和发展沙区经济的模式,创造了改造利用沙漠、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被国务院确定为推进宁夏经济建设重点推广模式。

“职工靠‘六位一体’沙产业模式,这几年连续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速,去年人均职工收入达到了5.5万元。”王兴东说。

产业实现生态化

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宁夏建设全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自此,宁夏承担起了示范的重任,逐步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国家沙漠公园中卫沙坡头、第一个荒漠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池哈巴湖,全国唯一的防沙治沙展览馆灵武白芨滩,并创新和引领了草方格治沙等不同区域的防沙治沙模式。

9年来,宁夏充分发挥盐池县、灵武市、同心县和沙坡头区4个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的示范引领作用,将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和外援项目向这些区域倾斜,优先安排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和沙漠公园建设。

著名的“沙漠水城”中卫市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宁夏香岩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杨飞在这里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耕园艺措施进行固沙,综合防沙治理改善原始沙漠共计1万亩,建成了集生态、治沙、观光旅游、设施农牧业生产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沙漠园区。

宁夏万齐集团负责人万立军,用两年时间在荒无人迹、沙砾成丘的原始戈壁上打造了一个5000亩的原生态苹果基地。

“我们提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防沙治沙与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增收致富结合起来。”马金元说,“目前宁夏沙区沙产业的面积已经超过200多万亩,产值超过了35亿元。”

为实现沙退民富、推动防沙治沙可持续发展,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沙产业推进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鼓励各社会主体积极发展枸杞、葡萄、红枣等经济林产业,开发利用柠条、沙柳等沙生灌木,积极发展沙漠旅游、光伏发电等新型沙产业。

目前,宁夏各类沙产业产值超过35亿元,其中沙区经果林和沙生灌木饲料加工年产值超过16亿元,沙漠旅游业产值超过12亿元。沙坡头被国内外旅游业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沙漠旅游资源,2007年被列为首批全国5A级旅游景区。

本版图片均自百度

(责任编辑:梁圆(实习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