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6 13:42 环球时报-环球网 作者:岛内许多民众点烫青菜时都习惯来盘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岛内许多民众点烫青菜时都习惯来盘“大陆妹”(又名福山莴苣),这样的菜名往往让大陆配偶或第二代感到难堪,也让陆生感到不舒服。曾经在中学任教的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学生曾品璇为此发起“用点菜终止歧视”运动,希望不仅仅反思菜名更改,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思考背后的意义。
据台湾《联合报》15日报道,曾品璇表示,上世纪80年代台湾新闻里说的“大陆妹”往往特指“非法来台卖淫的大陆籍女子”,直到2000年后这个词才随着闽南语发音变成通俗的菜名,虽然在闽南语中没有贬抑或歧视,但对中国大陆学生而言,“大陆妹”的说法是很不舒服的。发起“点菜运动”的原因是有老师曾在课堂上提及小吃店有一道菜叫“大陆妹”,让刚从美国回来的她听了很刺耳,其他还有“美人腿”(指茭白荀)、“玉女”番茄、“圣女”番茄等,很多食物竟然都以女性相关词汇命名。此外,她还曾看到有男孩子调侃一名陆配二代说“你就是大陆妹”,那个女孩眼角噙着泪,却无力反驳。
据了解,“大陆妹”其实是一种莴苣。有网民翻出作家曹铭宗的《蚵仔煎的身世——台湾食物名小考》一书,里面说明“莴苣”用闽南语念是“莴仔菜(e—a—tshai)”,而e和a谐音,所以常被念成“a阿菜”,南部大多会念成“妹仔菜”(me—a—tshai),后来岛内市场引进了大陆品种的莴苣,就称为“大陆妹仔菜”,之后慢慢简化成了“大陆妹”。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岛内许多民众点烫青菜时都习惯来盘“大陆妹”(又名福山莴苣),这样的菜名往往让大陆配偶或第二代感到难堪,也让陆生感到不舒服。曾经在中学任教的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学生曾品璇为此发起“用点菜终止歧视”运动,希望不仅仅反思菜名更改,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思考背后的意义。
据台湾《联合报》15日报道,曾品璇表示,上世纪80年代台湾新闻里说的“大陆妹”往往特指“非法来台卖淫的大陆籍女子”,直到2000年后这个词才随着闽南语发音变成通俗的菜名,虽然在闽南语中没有贬抑或歧视,但对中国大陆学生而言,“大陆妹”的说法是很不舒服的。发起“点菜运动”的原因是有老师曾在课堂上提及小吃店有一道菜叫“大陆妹”,让刚从美国回来的她听了很刺耳,其他还有“美人腿”(指茭白荀)、“玉女”番茄、“圣女”番茄等,很多食物竟然都以女性相关词汇命名。此外,她还曾看到有男孩子调侃一名陆配二代说“你就是大陆妹”,那个女孩眼角噙着泪,却无力反驳。
据了解,“大陆妹”其实是一种莴苣。有网民翻出作家曹铭宗的《蚵仔煎的身世——台湾食物名小考》一书,里面说明“莴苣”用闽南语念是“莴仔菜(e—a—tshai)”,而e和a谐音,所以常被念成“a阿菜”,南部大多会念成“妹仔菜”(me—a—tshai),后来岛内市场引进了大陆品种的莴苣,就称为“大陆妹仔菜”,之后慢慢简化成了“大陆妹”。
曾品璇与艺教所的同学发起该项活动后,先是利用透明姓名贴提醒老板,希望更换“大陆妹”菜牌,老板一开始不愿意接受,认为“中国大陆学生不用对号入座,来台湾就应尊重台湾原本的菜名”。后来,他们制作新的菜牌给老板当做礼物,过了几天后老板终于把菜牌挂上去,“过程真的不容易”。曾品璇说,不只希望福山莴苣正名,也希望借此引出台湾在菜名俗称上的疑惑,尤其近年来大陆配偶、新二代、大陆交换生和就读学生日益增加,台湾人更需要思考和他们的关系。
“点菜运动”得到不少支持。台大社会系教师李明璁说,虽然“大陆妹”的语意考据看似中性,实则隐含污名意涵,“你可以想象如果美国人或日本人普遍都吃一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