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砥砺奋进的5年>驻村蹲点看脱贫

平山脱贫攻坚:啃“硬骨头” 下“绣花功”

2017-06-19 08:42 河北日报数字报  

平山县佛光山-东源水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中赵家沟村一景。(资料片) 贾保卫摄 

西柏坡精神的发源地平山县,瞄准最难啃的“硬骨头”——深山区和老弱病残贫困群众的脱贫,精准扶贫,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识别一户不落,精扶产业一盯到底,精兵强将一干到底,志在打赢这最后、也是最艰难的攻坚战。

这是革命老区平山县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仗——

到2015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60个,20756户,贫困人口48822人。其中,66.73%分布在资源匮乏、条件落后的深山区;38%为老弱病残。他们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能落下的一员。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平山县干部群众以“赶考”的精神,瞄准“硬骨头”攻坚克难,用足“绣花功”精准扶贫,志在打赢这最后、也是最艰难的攻坚战。

精准识别 一户不落

5月31日,天刚刚亮,曹军军就起了床,沿着盘山路急匆匆向村里的大棚走去。“去看看甜瓜熟了没有,熟了就可以摘了上市了。”

身为大米峪村第一书记、平山县政府办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曹军军一年到头睡不上几个囫囵觉。大米峪村毗邻岗南水库,是温塘镇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移民村、贫困村,全村110户410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脱贫任务重。

扶持谁要做到精准识别。在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过程中,大米峪村按照县里的要求,将住房、机动车、劳动力状况等16类条件,作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准星”,让难于衡量的农民收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令人服的可衡量指标。经过仔细甄别,2015年底,大米峪村尚有34户10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其中,低保户、缺劳力、缺土地、缺技术的占一多半。

“平山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网的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实施脱贫销贫和返贫挂号动态管理。”在平山县扶贫办,主任秘书明指着《平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布图》上的一颗颗代表着贫困村的红星,给记者讲解。

精准识别为的是精准施策。该县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出清单、找准贫根、对症下药:对30086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产业脱贫;对628名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脱贫;对2291名贫困学生实行教育脱贫;对19671名低保和五保人员实行政策兜底脱贫;对2182名大病贫困人口实行医疗救助脱贫。

几经努力,大米峪村请来了北京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还请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多次现场考察、把脉问诊,根据当地土质特点,最终选定发展富硒农业。

去年,村里在整理出的300亩土地上种植了富硒谷子,虽然受“7·19”洪灾影响,亩产只有300多斤,但是每个村民仍然得到了300元分红。原有养鸡场更换了新品种,全部采用富硒饲料养殖,人均增收500元。

“富硒谷、富硒蛋,富硒蔬菜一大片;又打工、又分红,精准脱贫加油干。”这已成为大米峪村流行的一段顺口溜。“有了分红,再加上打工,俺家一年能攒下一万多块钱呢!”大米峪村村民、53岁的焦开川对眼下的日子很满意,今年“五一”,他的儿子也娶上了媳妇儿。

平山县佛光山-东源水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中赵家沟村一景。(资料片) 贾保卫摄 

西柏坡精神的发源地平山县,瞄准最难啃的“硬骨头”——深山区和老弱病残贫困群众的脱贫,精准扶贫,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识别一户不落,精扶产业一盯到底,精兵强将一干到底,志在打赢这最后、也是最艰难的攻坚战。

这是革命老区平山县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仗——

到2015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60个,20756户,贫困人口48822人。其中,66.73%分布在资源匮乏、条件落后的深山区;38%为老弱病残。他们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能落下的一员。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平山县干部群众以“赶考”的精神,瞄准“硬骨头”攻坚克难,用足“绣花功”精准扶贫,志在打赢这最后、也是最艰难的攻坚战。

精准识别 一户不落

5月31日,天刚刚亮,曹军军就起了床,沿着盘山路急匆匆向村里的大棚走去。“去看看甜瓜熟了没有,熟了就可以摘了上市了。”

身为大米峪村第一书记、平山县政府办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曹军军一年到头睡不上几个囫囵觉。大米峪村毗邻岗南水库,是温塘镇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移民村、贫困村,全村110户410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脱贫任务重。

扶持谁要做到精准识别。在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过程中,大米峪村按照县里的要求,将住房、机动车、劳动力状况等16类条件,作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准星”,让难于衡量的农民收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令人服的可衡量指标。经过仔细甄别,2015年底,大米峪村尚有34户10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其中,低保户、缺劳力、缺土地、缺技术的占一多半。

“平山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网的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实施脱贫销贫和返贫挂号动态管理。”在平山县扶贫办,主任秘书明指着《平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布图》上的一颗颗代表着贫困村的红星,给记者讲解。

精准识别为的是精准施策。该县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出清单、找准贫根、对症下药:对30086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产业脱贫;对628名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脱贫;对2291名贫困学生实行教育脱贫;对19671名低保和五保人员实行政策兜底脱贫;对2182名大病贫困人口实行医疗救助脱贫。

几经努力,大米峪村请来了北京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还请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多次现场考察、把脉问诊,根据当地土质特点,最终选定发展富硒农业。

去年,村里在整理出的300亩土地上种植了富硒谷子,虽然受“7·19”洪灾影响,亩产只有300多斤,但是每个村民仍然得到了300元分红。原有养鸡场更换了新品种,全部采用富硒饲料养殖,人均增收500元。

“富硒谷、富硒蛋,富硒蔬菜一大片;又打工、又分红,精准脱贫加油干。”这已成为大米峪村流行的一段顺口溜。“有了分红,再加上打工,俺家一年能攒下一万多块钱呢!”大米峪村村民、53岁的焦开川对眼下的日子很满意,今年“五一”,他的儿子也娶上了媳妇儿。

 

精扶产业 一盯到底

寨北乡泉水村的山窝里,一座基础设施投资170万元的高标准大型养驴场已经建成。这座养驴场由7个村的贫困户和普通农户组建的合作社经营,将为500多贫困户带来新希望。

“我们是经过充分论证,把资金、饲养、销售这三个关键环节都理顺之后,才启动的这个项目。对于贫困户来说,没有任何风险。”寨北乡党委书记郭会涛介绍,养驴场的资金来源于扶贫专项资金和“众贷”资金。以贫困户名义贷的款,企业用款、还款,无需抵押担保,企业每年向贫困户分红,政府承担三年内贴息。饲养则承包给了专业的畜牧公司,并已与同仁堂、东阿阿胶等企业达成销售协议。

按“众贷”扶贫模式,一个贫困户可贷款5万元,第一年按3%比例享受1500元分红,之后还将逐年提高分红比例。另外,县财政还按户均1862元的标准将扶贫专项资金“打包”用于养驴场建设,每户每年可分红186元。贫困户如果到养驴场打工,还有一份工资收入。

目前平山县农村信用社已授信1000万元,用于购买驴和饲料等。首批40头驴已运进养驴场。“正在一批批进,一期计划饲养800头。”郭会涛说。

重点打好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两张牌”,将现代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等统筹谋划,是平山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大特色。

2013年,佛光山—东源水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始建设。园区分为红色文化、现代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六大片区,一期辐射带动周边15个贫困山村。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目前已投资近3亿元,打造了赵家沟村、柏树庄村两个试点村。去年6月赵家沟“果香小镇”开放后,满山的樱桃树、苹果树、石榴树等,已吸引2万多名游客来采摘,把村里新开的一批农家乐也带火了。

赵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魏七精说,因为是由佛光山景区投资,村里不用花钱就有了富民产业。佛光山景区董事长李彦平介绍,为了这个项目,他们组建了专门的公司、专业的团队,“干就干好,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京西百渡的升级版。”

在平山,还有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润众生态农业园、泓润科技生态园等20多家园区、50家农业龙头企业,引领着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了209个贫困村、8791个贫困户增收。

 

精兵强将 一干到底

“争做脱贫攻坚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圆满完成脱贫任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2015年12月,平山县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动员大会上,228名贫困村第一书记集体宣誓。

把最好的干部派到扶贫一线!平山县精心挑选出417名精兵强将,组建了139个工作组,与省市工作组一起奔赴脱贫攻坚最前线,实现了260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26名县级干部也分包了21个乡镇。

去年年初,石家庄市委政法委研究室主任李振存带领工作组进驻温塘镇西黄泥村,并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全村79户、233人中,尚有贫困人口46户、123人。

“组织上派你来干什么的?不是来走过场的,是让你来真干事、干实事的。”李振存他们结合西黄泥村周边沟深林密的特点,决定建设林地散养肉鸡场。可是,十几万元的投资哪里来?李振存多方“化缘”借款10万元,自己又垫付了3万元,终于凑齐了首期投资。截至目前,李振存为了村里的发展,已垫付6万多元钱。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西柏坡镇燕尾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建中曾作为基层干部代表与总书记座谈交流。“当时总书记问得很细,对咱农民生产生活十分关心。有总书记的关心,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咱干群劲往一处使,没有成不了的事!”任建中说,燕尾沟村共有111户332人,去年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39户111人。

锤子钉钉子,瞄准目标干。2016年,平山县40852名贫困人口达到退出条件,164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条件,全县达到整体脱贫出列标准。(记者 王峻峰)

(责任编辑:姜萍萍)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