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房产>要闻播报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倾力建设中国制造 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

2017-06-21 10:42 北京日报  

作为今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技术创新主阵地、产业发展引领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落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倾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高水平推动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宜居宜业和谐新区建设。

作为今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技术创新主阵地、产业发展引领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落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倾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高水平推动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宜居宜业和谐新区建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按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发挥首都科技、信息、人才优势,产业结构沿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不断升级,产品结构瞄准高精尖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发表“2.26”重要讲话之后,开发区高端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勃兴、优秀企业集聚态势强劲。统计表明, 2014年到2016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8.7%和8.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超18%。

作为今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技术创新主阵地、产业发展引领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落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倾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高水平推动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宜居宜业和谐新区建设。

作为今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技术创新主阵地、产业发展引领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落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倾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高水平推动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宜居宜业和谐新区建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按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发挥首都科技、信息、人才优势,产业结构沿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不断升级,产品结构瞄准高精尖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发表“2.26”重要讲话之后,开发区高端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勃兴、优秀企业集聚态势强劲。统计表明, 2014年到2016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8.7%和8.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超18%。

最新数据显示,开发区1月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12.4亿元,增长30.6%;税收收入271.9亿元,增长27.6%;进出口总额367.4亿元(1-4月),增长17.3%。

科技创新主阵地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强化企业主体、国家示范、创新环境建设,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中心、全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首都技术创新主阵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方面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依托龙头企业,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重点,打造“五大技术创新中心”,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开发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1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另一方面,也在共享共用上下功夫,由产品生产向技术、标准、模式、服务输出转变,积极对接“三城”,主动服务京津冀。区内企业京东方2016年新增专利申请量7570件,全球业内第一,可使用专利超过5万件;中芯国际凭借5个技术档次19种产品,稳居全球晶圆制造前5名,而诸如京东方、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案例在开发区并不鲜见。

未来,开发区将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培育100家智能工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中心,成立20家以上全球引领的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平台作用,开发区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加强与三个科学城的南北互动,聚集转化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规模效益。

产业发展引领区

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首都科技、信息、人才优势,提升产业融合度,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脱虚向实,建设产业发展引领区。

开发区坚持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汽车、高端装备四大主导产业,与此同时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文化创意、临空服务、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汽车、新型显示、智能装备、产业互联网等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企业。

与此同时,推动各种资源向有竞争力、创新力的企业集中,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区内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整合国际资源,海外并购要以实体经济为主,突出技术、品牌、市场,增强企业在技术、标准上的国际竞争力。培育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伟大企业。

深化改革先行区

开发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营造适合高端产业发展、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环境,建设深化改革先行区。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升技术含量、改进工艺水平、引进高端人才、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推出新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据悉,目前开发区“千人计划”已吸纳63人,约占全市近四分之一;入选“海聚工程”117人,约占全市近七分之一;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进站院士20人。

另一方面,开发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对土地、资金、政策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创造发展活力。其中,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开发区共完成诺基亚、三洋等13个项目的回收再利用工作,涉及土地面积52.6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0.2亿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开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好“一会三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在提高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方面,开发区重点加快发展高水平、均等化教育体系,完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

绿色发展示范区

在开发区的发展蓝图中,“绿色低碳”始终是其中的重要一章。开发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标准、模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今年,开发区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共106个项目,总投资46.1亿元,通过余热回收、清洁生产项目实现节能5000吨标煤,完成电子、印刷产业9项环保技改工程,挥发性有机物减排456吨。

未来,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开发区仍将恪守科学规划、匠心建设、精细管理,宜居宜业、以人为中心,体现科技创新和城市品质,系统建设安全岛、导流岛、慢行系统、绿道系统;生态环境建设上,广泛采用低碳、节能、环保和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新技术,留白增绿,建设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实现循环化、低碳化,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朱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