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文史讲堂

字里行间识英贤

2017-06-24 16:45 人民网  作者:段毅平

秦邦道同志将其新作《一代英贤冯子健传》清样送我阅览,并请为之作序。我仔细浏览书稿后,深为冯子健先生这位一方大贤的英勇事迹所感动,遂欣然应允,以表心迹。

我的老家在坡底乡,20世纪前半期也属于平陆三区管辖。上中学时我就听爷爷和老辈们说起过冯子健老先生。老人们讲,冯老先生当年扶危济困、开矿办厂、兴学育人、抗击日军,是个大善人、大能人、大英雄。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在曹川镇担任领导职务前后长达12年之久。其间,我多次去过冯老先生故居探访,也时常听到百姓关于冯老先生的种种传说。人们夸他千般的好、万般的善,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老人们常讲的,不免支离破碎,穿不成串儿,始终形不成一个完整鲜活而立体的冯子健形象。

仔细翻阅秦邦道同志所著,这才对冯子健先生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才真正知道冯子健为什么会在群众中有那么崇高的威望,以及为什么在他生前身后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社会上仍都是关于他的美好传说。

书中所述冯子健创下的几个“第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平陆石膏甲天下”的名气是冯子健闯出去的;平陆县第一个世界博览会金奖是冯子健捧回的。

平陆县历史上的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官窑煤矿是冯子健创办的。他创建的曹河陶瓷厂、坡底石膏厂、柿酒厂,也是全县首创,同样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县办国企。

秦邦道同志将其新作《一代英贤冯子健传》清样送我阅览,并请为之作序。我仔细浏览书稿后,深为冯子健先生这位一方大贤的英勇事迹所感动,遂欣然应允,以表心迹。

我的老家在坡底乡,20世纪前半期也属于平陆三区管辖。上中学时我就听爷爷和老辈们说起过冯子健老先生。老人们讲,冯老先生当年扶危济困、开矿办厂、兴学育人、抗击日军,是个大善人、大能人、大英雄。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在曹川镇担任领导职务前后长达12年之久。其间,我多次去过冯老先生故居探访,也时常听到百姓关于冯老先生的种种传说。人们夸他千般的好、万般的善,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老人们常讲的,不免支离破碎,穿不成串儿,始终形不成一个完整鲜活而立体的冯子健形象。

仔细翻阅秦邦道同志所著,这才对冯子健先生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才真正知道冯子健为什么会在群众中有那么崇高的威望,以及为什么在他生前身后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社会上仍都是关于他的美好传说。

书中所述冯子健创下的几个“第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平陆石膏甲天下”的名气是冯子健闯出去的;平陆县第一个世界博览会金奖是冯子健捧回的。

平陆县历史上的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官窑煤矿是冯子健创办的。他创建的曹河陶瓷厂、坡底石膏厂、柿酒厂,也是全县首创,同样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县办国企。

平陆县的第一个民办公助学校——平陆县第四高小是冯子健创办的。很多领导干部都就读在第四高小。其中有黄埔生3名、抗大生10名。

平陆县的第一部电话机是冯子健安装和使用的,对20世纪20年代的剿匪平乱发挥了重大作用。

平陆县第一个带领家乡子弟出县境抗日的是冯子健,他也是平陆县五个抗日游击大队中最年长的大队长,在垣曲前线病逝时已59岁。

我经常思索,有些人虽然活着,却少为人提及;有些人去世多年,还常常被人念起。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冯子健先生之所以英名长存,流芳于世,是因为他兴实业,开矿山,为乡民治穷;是因为他兴教育,办学堂,为山区治愚;是因为他支粥棚,济灾民,解乡邻于倒悬;是因为他保家乡,救国家,挽民族于危难。冯子健一生做了太多令人仰慕的大事、好事、实事。20世纪30年代需要冯子健先生那样的精神和品质,在我们今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业中,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冯老先生的高贵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只有了解他的群众最清楚。冯子健先生虽然去世近80年,其人其事、其品其德,仍然能在民间广为传颂,这就是奇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百世流芳,万代荣光。做人当如冯子健,做事当效冯子健。

冯子健先生以其超人的胆识、骄人的事迹、出众的表现,诠释了大丈夫如何才算傲立天地间。“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用在冯子健先生身上恰如其分。冯子健一生不忘初心,一生不忘乡梓,一生不忘群众,一生不忘爱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活得堂堂正正,干得轰轰烈烈,死得安安然然。为家乡、为国家、为民族,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一个大写的“人”字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大完美。这正是我们平陆今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小康目标所需要的家国情怀和力量源泉。这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也是作者的初衷,更是我的企望。

说到这本书,就不能不说到这本书的作者。本书作者秦邦道同志是我在曹川镇的前任,他的家就在曹川,在曹川工作了17年。他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村一庄、一沟一洼都很熟悉,曹川镇60岁以上的老人他大都能叫出名字,说出其经历。秦邦道同志生于1949年,和共和国同龄;毕业于1965年,是“文革”前的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他文凭并不高,但几十年来手不释卷,学而不怠,对文字的把握相当娴熟。他的最大特长是对曹川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他从农、从企、从政的完整经历,使他对当地社会、历史、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和掌握。多少年来,秦先生深耕基层,紧接地气,不辞劳苦地走村串户、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对地方历史人文了然于胸,所以动起笔来驾轻就熟、信手拈来。2013年,秦邦道同志主编完成了88万字的大型史料丛书《平陆三区》,该书他前后投入28年时间,可谓“28年磨一剑”,为平陆县办了一件好事。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秦邦道同志出版了长篇抗战纪实小说《涧阳镇》,33万字的这本书他用了两年时间。时隔仅一年,秦邦道同志又完成了这部近30万字的长篇传记文学《一代英贤冯子健》,众皆称道。

盈尺之牍,点墨所积;等身之作,片字所累。都云作者痴,成书殊不易!

秦邦道同志之所以当年在下涧完小(该校于冯子健先生创办的平陆县四高小旧址上建立)两个班级中独占鳌头,考上平陆三中,就因为作文得了高分。之后,初中阶段又得名师指点,时常往县广播站和报社投稿。早在1963年,他便写过《民团的秘密》一文,对冯子健办民团、平匪乱的事迹作过记载。事非偶然,53年后,他受冯家后人之托和我的举荐全面描写冯子健老英雄传奇的一生,实属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一代英贤冯子健》杀青,仙逝80年的冯子健老先生又栩栩如生于字里行间,全拜秦先生的文字之功和文学修养所赐,真乃幸事也。

静心仔细阅读一遍本书,你定会被作品中充满人生豪情的人和事而感动。你会恨不得也置身其中,为他的创业加把劲,为他的慈善添把米,为他的建校流把汗,为他的抗日出把力。至少,你会以满满的正能量,投身于平凡的工作中,把职业做成事业,让人生更加出彩。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以业余写作扛专业作家重任,秦先生完成了自己的立言大功;从字里行间见贤思齐,望吾辈共努力。

是为序。

(作者系中共平陆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冯人綦)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