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热点动态

毕业临行话感恩

2017-06-26 11:39 中国教育报  作者:黄国辅

四年弹指一挥间,每年毕业季都会有不少家长千里迢迢赶到学校分享孩子的毕业典礼。这让笔者想起半个月前的高考,家长们浩浩荡荡的送考场景仍然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笔者是一名高校工作者,提到父母师长和这群年轻人的故事,三个宏大场景让笔者一直记忆深刻:一是六月的送考,二是九月的送学,三是毕业季的送行。长辈们对孩子的疼爱与付出全都写在脸上,溶解在汗水之中。可这些青春正好的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有些人稍不如意就对父母横加指责;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的心中就感觉堵得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感恩教育做得很不够。

说起感恩,青年人马上就会想到美国的感恩节。而其实,我国感恩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大臣介子推为他割股充饥。复国后,晋文公分封群臣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回到家乡,隐居山中,侍奉老母。晋文公为请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焚山,却将介子推母子二人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悲痛欲绝,追悔不已,于是下令这一天全国禁火禁烟而寒食,以感恩、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也是中国的感恩节,比美国1621年诞生的感恩节早2000多年,这说明我们这个民族早先即懂得感恩。

今天,当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重温这段感人至深的寒食节感恩故事,并把寒食节当做我们民族的感恩节来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感恩就是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或者用行动对他人的帮助给予回报,前者是拥有感恩之心,后者是付诸感恩行动。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每个人所获得的任何东西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自己的努力加上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帮助而产生的结果,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比如,感恩父母赐与我们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用孝顺和成才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赐与我们知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老师;感恩朋友赐与我们力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感恩所有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

四年弹指一挥间,每年毕业季都会有不少家长千里迢迢赶到学校分享孩子的毕业典礼。这让笔者想起半个月前的高考,家长们浩浩荡荡的送考场景仍然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笔者是一名高校工作者,提到父母师长和这群年轻人的故事,三个宏大场景让笔者一直记忆深刻:一是六月的送考,二是九月的送学,三是毕业季的送行。长辈们对孩子的疼爱与付出全都写在脸上,溶解在汗水之中。可这些青春正好的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有些人稍不如意就对父母横加指责;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的心中就感觉堵得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感恩教育做得很不够。

说起感恩,青年人马上就会想到美国的感恩节。而其实,我国感恩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大臣介子推为他割股充饥。复国后,晋文公分封群臣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回到家乡,隐居山中,侍奉老母。晋文公为请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焚山,却将介子推母子二人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悲痛欲绝,追悔不已,于是下令这一天全国禁火禁烟而寒食,以感恩、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也是中国的感恩节,比美国1621年诞生的感恩节早2000多年,这说明我们这个民族早先即懂得感恩。

今天,当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重温这段感人至深的寒食节感恩故事,并把寒食节当做我们民族的感恩节来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感恩就是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或者用行动对他人的帮助给予回报,前者是拥有感恩之心,后者是付诸感恩行动。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每个人所获得的任何东西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自己的努力加上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帮助而产生的结果,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比如,感恩父母赐与我们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用孝顺和成才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赐与我们知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老师;感恩朋友赐与我们力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感恩所有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

当下,我们的感恩教育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感恩教育呢?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且又不得不谈的问题。从宏观的视角来看,感恩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完成。但由于当前的基础教育仍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家庭与学校的感恩教育总是有意无意被忽略或弱化。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投机主义等现象,导致社会感恩教育严重缺失,比如,老人倒地没人敢扶;社会感恩教育的缺失比家庭与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更为可怕,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因为它能形成风气,足以影响一个时代。从微观的视角来看,家庭感恩教育只局限于家庭,不能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校感恩教育形式僵化,重于说教,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社会感恩教育受西方影响太重,青年人只知美国的感恩节,不知中国的感恩节,从而降低了感恩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功能。

知道了问题之所在,我们就能对症下药。要搞好感恩教育,必须把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作为教育的对象,而不是只针对个体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首先是心态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正确对待和重视感恩教育,家庭重视则能推己及人,学校重视则能加重人文教育的比重、不唯分数论,社会重视则能形成提倡感恩的舆论氛围对个体形成有效的引导。其次是方法问题,感恩教育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教育,得利用各种手段,时时处处、点点滴滴,寓教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再其次是内容问题,要挖掘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东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感恩教育内容体系,并适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只有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感恩教育体系都构建起来了,感恩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不会一味索取,不会放纵私欲膨胀;他时时处处懂得感恩,感恩生活所给予的一切;他的人生永远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永远是健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感恩教育重于只关心分数的纯知识教育,高校应该为新生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当老人摔倒众人扶、邻里之间真正做到守望相助、每个人都自觉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的感恩教育才真正有所成就。

(作者系荆楚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方萌萌(实习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