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动漫

行业掌舵手纵论中国电影产业

2017-06-25 20:47 中国文化报  

□□本版策划/撰写 郑洁

“危机论”和“机遇说”,是中国电影产业热爱讨论的两个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如何发展呢?针对这一话题,阿里影业集团董事长、CEO俞永福,华谊兄弟董事总经理、华影天下董事长叶宁,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好莱坞资深制作人麦克·山伯格6月18日齐聚沪上“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这些电影圈的“大佬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行业篇

王长田: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能破3000亿元

中国电影产业究竟能够做到多大?在谈论“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时,王长田颇为乐观地表示:“我觉得中国电影制作水平在提升,虽然这两年爆款少了点,但将来一定会有。”在他看来,去年的总体票房失利并不是什么大事,“我不建议业界目光只放在票房上,票房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只能占到三四成的比例,其他的那些收入是来源于版权销售、点播分成、衍生品等,中国恰恰在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地扩大。”

王长田预计,在三四年之后,中国电影公司来自票房收入就能与其他渠道的收入基本持平,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会是票房的两倍以上。王长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说:“马云投资光线的时候就问我,这个市场能不能做到3000亿元?做不到就不投了,我说一定会做到3000亿元。”他认为,如果只盯着400多亿元票房,没有算版权、衍生品等板块收入的增长率,那大家就会觉得市场好像出了问题,实际上并没有。

□□本版策划/撰写 郑洁

“危机论”和“机遇说”,是中国电影产业热爱讨论的两个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如何发展呢?针对这一话题,阿里影业集团董事长、CEO俞永福,华谊兄弟董事总经理、华影天下董事长叶宁,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好莱坞资深制作人麦克·山伯格6月18日齐聚沪上“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这些电影圈的“大佬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行业篇

王长田: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能破3000亿元

中国电影产业究竟能够做到多大?在谈论“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时,王长田颇为乐观地表示:“我觉得中国电影制作水平在提升,虽然这两年爆款少了点,但将来一定会有。”在他看来,去年的总体票房失利并不是什么大事,“我不建议业界目光只放在票房上,票房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只能占到三四成的比例,其他的那些收入是来源于版权销售、点播分成、衍生品等,中国恰恰在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地扩大。”

王长田预计,在三四年之后,中国电影公司来自票房收入就能与其他渠道的收入基本持平,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会是票房的两倍以上。王长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说:“马云投资光线的时候就问我,这个市场能不能做到3000亿元?做不到就不投了,我说一定会做到3000亿元。”他认为,如果只盯着400多亿元票房,没有算版权、衍生品等板块收入的增长率,那大家就会觉得市场好像出了问题,实际上并没有。

“美国100多年的电影发展,在中国会被压缩到1/4到1/5的时间段里,因此其中市场的变化和剧烈程度将远超我们的想象。大家现在看到所有现象,比如高片酬、浮躁心理、人才欠缺、恶性竞争、偷票房、不注重知识产权等,在现在这个阶段都是正常的,中国电影市场随之改进的速度会非常快,业界不必过度担心。”王长田说。

叶宁:紧盯内容、培养人才是王道

叶宁同样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他认为在未来通过塑造好的人物和故事基础,然后利用资源撬动线上线下,足够优秀的内容能够打穿一切,“只有抓住好的内容,然后通过内容连接并深入到消费者中,形成一个商业闭环,这个闭环还具有连续性的逻辑,这才是大产业、系统性思维,这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叶宁认为,中国电影未来一定没有“天花板”,但是因为目前每一个从业者都还是“新人”,并且都面临着产业滋生的新问题,这需要下苦功夫。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足够优秀的内容基础上,这也正是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短板。叶宁为大家描绘了他心中完美的电影人培养体系——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的电影厂,通过公司与学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学校时就能直接去片场实践,从灯光、场记做起,学习最现代的电影工业技术,“这样出来的学生至少体系和逻辑是对的,我们太缺这个了。”

麦克·山伯格:中国电影影响力越来越大

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麦克·山伯格也给予极大的肯定。他表示自己有两个项目都有十分浓厚的中国色彩,甚至在选择演员时也会考虑中国观众的喜好。“我预测再过5年,很多国际大片会用国际的视角来讲中国故事,而这些大片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中国国内的电影。中国电影在全球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所有的成功要素现在都越来越到位了。”他说。

麦克·山伯格拿iphone举例,10年前iphone刚出时数字技术还很初步,但现在数字产业已经变得很大。中国的电影行业在数字生产、数字发行、数字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举世瞩目。

“美国同行也经常说‘赚不到很多钱’,为什么还去投资做电影?因为做电影能够跟世界对话,能够创造一些有意思、有深度的东西,而且能够获得很多电影迷的追随,这些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麦克·山伯格说,电影带来的收入永远没有高科技公司高,这是肯定的。好莱坞电影回报率是15%至20%,而且通常一家公司要生存通常需要拍很多好电影——由于都是高风险项目,每部影片都只是项目组的一部分,成功和失败的电影才能够相互抵冲。

俞永福:科技基因公司对于电影的启示意义

在“电影产业新基础设施的思考与实践”这一话题上,俞永福指出,电影产业的特征有“三高”——资金高度密集,“一部影片要在两个小时里去表达内容,我们要投入的资金从单位时间来算是非常高的”;人才高度密集,“从导演、制片到演员,每个人的档期都很满”;风险高,“一部电影动辄过亿元的投资,两年之后才能回款,这个运作模式本身的风险就很高。”

俞永福说,虽然当年的科技产业投资也有“三高”特征,但它还有一个特征是高回报。如今,很多科技产业投资人也正在进入了电影产业,电影产业是不是高回报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和探索。但他觉得在今天电影产业和文娱产业需要“冷静”的态度,这个市场须有10年至20年坚持的精神。

俞永福提出,每次产业升级最大变化的是那个产业的基础设施,正面临着升级的中国电影产业无疑也需要一系列新的配套基础设施,而这正是阿里影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他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实例,展现了阿里影业能够更好地帮助电影产业完成数字化精准营销、衍生品商业化以及内容产业化的能力。俞永福打趣说:“我一直想把阿里影业的名字改成阿里影业基础设施公司。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从基础设施角度,考虑如何对产业的升级起到作用,同时能跟产业所有参与者形成生态关系。”

阿里电商平台每个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了5亿人次,这已不是新鲜数据。俞永福在本届上影节上第一次公开分享了阿里文娱集团的数据——经过几年发展,阿里文娱集团整体数字媒体的活跃用户也超过了5亿人次。他们正在思考如何让这两个5亿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商品、电商的角度让优秀内容到达用户。

《一条狗的使命》是今年初阿里影业参与投资的一部中美合拍片,合作伙伴是美国安培林。由于这部片子是小成本制作,且美国在智能发行方面发展不如中国快,所以对方只用了传统的发行方式,最终受限于各种条件,在美国本土取得了6000多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这个片子由阿里影业在中国发行,当时阿里影业判断“是一个好故事”,但它几乎没有“明星拉动力”,业内同仁对它的普遍预测是5000万元至8000万元票房。阿里影业发行时利用了阿里文娱、阿里电商的整体优势——从电商平台去看喜欢宠物的精准用户有哪些,确定了三类用户:宠物用户、年轻女性、亲子家庭,用他们在数据方面的用户画像、圈层、媒体矩阵触达等方式,最终使这部片子在中国票房收入超过6亿元。

另外,过去一年中,俞永福做了另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即把阿里文娱所有业务类别中关于衍生、授权的工作进行了集中,集中到了阿里文娱授权保障团队,最重要的试验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电影。迄今该IP衍生商品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亿元,这是国产IP在衍生授权领域取得的较高纪录。

正在做电影的科技公司不止阿里巴巴,还有亚马逊。俞永福觉得,在电影圈里,经常会把科技圈和内容圈对立起来,好像科技圈就是“怪兽”。其实所有人最后都会变成科技内容人,这是产业融合趋势。比如他们正在进军的短剧、短视频市场,他们就是希望能有不同的端口接触市场、用户,让这批低端市场里的人才也能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最终走到电影塔尖来。

“我觉得这是阿里文娱很重要的核心,我们会用不同规格的平台,用新的方法让年轻人有更多呈现自己的舞台,这是科技的力量。阿里影业定位成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至少在我从业期间内会非常坚持。任何一个基础设施是服务于整个产业,而不仅服务于一家公司。等我们紧密的合作伙伴把所有新模型、新方式走通,我们就把这些服务设施推向整个产业。”俞永福说,目前他们在智能化精准发行和衍生授权这两个服务类型上已经非常成熟,将会加速推向整个产业。

数据篇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

电影市场增速放缓,进入调整期

6月19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暨中国电影发展论坛举行。前述报告显示,中国电影产业经过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2016年突然放缓,跟它过去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增速虽然放缓,但市场向好的基础面没有变。那么,国内电影市场的成长空间到底在哪呢?

螺旋式发展的调整阶段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年度票房达到了492亿元,其中纯票房457亿元,电商平台服务费为35亿元。如果加上服务费计算票房,跟2015年相比增幅是11%,但是在过去11年来,国内电影票房增幅平均超过30%。

而如果以扣掉电商服务费用,以纯粹票房457亿元来做一个纵向比较的话,国内票房实际上的增速是3.7%,加上美元汇率的影响,中国票仓在全球市场折算的票房贡献只有66亿美元,跟2015年相比还下跌了1.6%,这是市场的一个数据警示。

当天,《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3位主笔——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刘嘉,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系研究院刘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支菲娜分别从自身领域出发,围绕电影产业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刘嘉提及美国媒体对2016年全球市场的票房教训有一个总结,第一是说好莱坞片商在2016年初期高估了中国的市场;第二,中国市场的增速放缓,明显表现出中国电影的创新不足。

刘嘉认为,2016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票房增速虽然放缓,但市场向好的基础面没有变:2016年进口片市场份额增加了3.87%,全球票房排名前20的影片中18部引进了国内,说明了中国市场在全球电影产业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好莱坞特别看好中国市场,是因为我们这个市场的潜力和规模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另外,2016年电影《美人鱼》的33亿元票房、2月份68亿元产出、全年观影人次超过13亿,每个创纪录数字都说明了中国市场体量大、规模大、潜力大。中国的电影产业和市场正在经历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调整,而这一调整也是为了新一轮增长的蓄势待发,关键是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基础和市场。

此外,刘嘉也总结了产业的其他突出特点:产业由缺血到多血,大量的资本涌入之后,市场乱象频出,过量资本带来的利弊深深地影响了2016年的市场。国内市场投资的高热与市场的低效率形成悖论,2016年银幕和电影院的增长率都是高居全球的,但是效率却更低了,其中最突出的事例是单银幕产出降到了5年来最低。另外,本土电影在内需方面存在差距,单部影片的收入中国市场占了92%,说明中国电影离走出国门还有很长一段路。

盘整上升的重要抓手

刘嘉认为,国内电影市场至少在三方面有潜力和成长的空间。第一是观众观影的频率,2016北美观众年观影频率3.8次,中国观众的观影频率是1.7次,这里面两者的差距有一倍。第二个潜力是票价的差距,由于这几年大量的票补,虽然吸引了一大批观众进入电影院,但大量的票补也同时打乱了合理、科学的电影票价体系。去年全年平均票价是35.7元,但北美平均票价折合人民币是48元,个中差距也是市场的潜力。第三个潜力是观影人群结构方面,中国的观影群更年轻,更低龄,观影结构比较单一,应向家庭观影群和中老年观影群等“有钱有闲族”延伸。

刘藩就2017年的电影制作、创作提出了8个特点及趋势——第一是目前国内创作人才稀缺;第二,分众市场致胜和头部大片赢家通吃的现象共存,制作方不应盲目追逐任何一种制作模式;第三,合拍片中国市场则越来越红火;第四,电影需要提升品质、增强必看性;第五,IP电影需要被客观评价,虽然“小鲜肉+IP”的模式玩不转了,但也应认识到,好莱坞一线项目50%以上有IP基础;第六,后期制作工作前置应成常规,电影《三体》拍完之后做不出来,原因就是在于前期拍摄的时候没有后期的人员进入,导致后期处理时难度特别大;第七,应加大后期制作投入占比等;第八,以《摔跤吧,爸爸》为例,希望国内电影市场也能向涉及社会民意表达且同时提供沉浸式娱乐的方向发展。

支菲娜通过解读2016年底通过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介绍了中国电影业促进与共享的政策环境,通过电影数据分析提出了中国电影业引领与互惠的历史使命,特别是“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国家电影业发展的前景,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格局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她表示,《电影产业促进法》将电影作为产业来促进,另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也把电影作为一个事业来进行保障。

国产影片的危机更加严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陈沁以其长期关注的观众数据与电影制作的关系分析道,2012年到2015年电影票房的高速增长,更多是来自于供给侧,也就是说影院数量、银幕数量、投资规模等,在之前几年里成为电影票房增长快速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表现,则表示电影票房增长的主要因素将从供给侧转移到需求侧。他说,随着国家进一步限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潜在消费群体增长趋势从2016年到2020年会非常缓慢。另外, 2016年电影投资比例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下降,这意味着电影的竞争力相对于其他娱乐品种在下降。“如何在占消费者口袋11%的娱乐消费里找到电影的空间,是接下去要解决的问题。”陈沁说。

凡影创始合伙人李湛表示,去年,年平均观影频率被拉低,平均结算票价也处于下滑状态,这样即使人群规模增长对票房的提升力也是有限的。纵观2016年,观众对电影的注意力没有得到很有效地调动,在观众认知力上下滑明显的是国产影片,而让整体观影兴趣提升的是进口片。所以,国产影片的危机不但没有结束,反而更加严峻了。

点 击

项目创投:

多手段为电影人才输血

正在举行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一直备受关注的电影创投项目今年迎来了升级——通过电影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系列名家工作室落沪等一系列举措,让上影节成为“年轻电影人追梦的助推器”。

多重手段扶持年轻人才

今年2月16日,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与冠名商就联合召开了纪录片创投发布会,双方联合发起纪录片创投项目,去年3月发出征集令,短短一个月内就收到数百个应征脚本。最终获奖脚本《岗拉梅朵》获得百万元资助,目前已完成拍摄,参加本届上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角逐并全球首映,上影节也是国内唯一设立纪录片奖项的电影节。

今年,上影节“项目创投单元”迈入第11个年头。前10年,该活动已促成44个电影项目制作成片,不仅有在各大影展上摘金夺银的作品,近两年中还有9部电影成功在院线上映。

此次,组委会共收到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个创投项目,共有来自6个国家地区的30个项目入围,其中10个入围“青年电影计划”子单元。除创投主体活动外,今年新增了“创投训练营”活动。同时也为一些已杀青青年项目团队追加提供特别推介的机会,帮助其进行后期的融资约谈等。

创投单元扩容升级

目前,2016年入围创投项目《在码头》(韩东)、《夏天只是一天》(李小江)、《强尼·凯克》(黄熙)、2015年的《归去》(颜雷),与李霄峰导演的《追·踪》均已拍摄完成。《逆时营救》(原名《致命倒数》)已定档6月30日,去年夺得最佳青年导演项目的《淡蓝琥珀》(周劼)也有望年内开机。青年导演黄熙的处女作《强尼·凯克》于2016年入围“青年电影计划”子单元,顺利开拍杀青后,今年入围了上影节亚洲新人奖,提名最佳女演员。而2015年获得电影项目创投“最具市场投资潜力项目”的《逆时营救》,顺利完片后成为了今年成龙动作电影周的“钢铁人”入围影片;同时入围的还有惠英红主演的2012年入围项目《K女士》。另外,2015年的项目《归去》在一系列国际电影节有所斩获后,也顺利入围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单元,举行亚洲首映。

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介绍,每年创投都力求向市场呈现多元丰富的创作生态,今年除了有科幻元素作品、悬疑犯罪类项目,关注现实生活的题材也再次引起关注。另外,电影项目创投本身从2014年起设立子单元“青年电影计划”,3年多来,许多有潜力的青年电影人在筹备拍摄长片时,仍面临诸多无从解决的问题。为此,上影节新增的“创投训练营”,一方面正是为了切实帮助青年电影人进入产业与投入市场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亦是为市场打磨、储备一批优质多元,且具有操作性的项目。主办方为3天的闭门培训设计了故事与创意、开发与制片等一系列课程,对青年电影人的项目进行诊断与指导,以提升项目质量和可操作性。除30个正式入围项目之外,创投还另外挑选6个处于创意和开发阶段的华语项目加入训练营。

(责任编辑:朱传戈)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