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热点动态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2017-06-27 09:42 中国教育报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素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426所,在校学生751.80万人,教职工总数62.41万人,师生总数占全省人口的近1/4。其中,高等院校108所、在学人数155万名,每10万人口高校在校生3521人,居全国前列。近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教育系统立足省情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围绕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主题,坚定不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多措并举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努力让教育改革的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三秦人民。

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启动实施多项教育民生工程,着力补短板、破难题、治痛点,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按照“支持薄弱、补齐短板”的原则,统筹整合资源,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县城以上城区学校建设计划,累计投入85亿元,改善5900多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每年重点支持新建改扩建100所城区中小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到13.38%,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省107个县全覆盖,下功夫破解“城市挤”“乡村弱”的问题,力争到2019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校和“大班额”。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累计70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占全省总数的65.4%,位居西部前列。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素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426所,在校学生751.80万人,教职工总数62.41万人,师生总数占全省人口的近1/4。其中,高等院校108所、在学人数155万名,每10万人口高校在校生3521人,居全国前列。近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教育系统立足省情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围绕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主题,坚定不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多措并举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努力让教育改革的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三秦人民。

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启动实施多项教育民生工程,着力补短板、破难题、治痛点,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按照“支持薄弱、补齐短板”的原则,统筹整合资源,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县城以上城区学校建设计划,累计投入85亿元,改善5900多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每年重点支持新建改扩建100所城区中小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到13.38%,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省107个县全覆盖,下功夫破解“城市挤”“乡村弱”的问题,力争到2019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校和“大班额”。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累计70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占全省总数的65.4%,位居西部前列。

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835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59%,并在全国率先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目前,正在对接国家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抓紧完善我省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破解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省计划每年继续重点支持新建改扩建150所公办幼儿园,力争到2020年实现公办幼儿园占比达5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5%的目标。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高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全省普通高中从569所调整到485所,中职学校从316所整合到265所。加快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和示范高中,积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共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342所、省级示范高中65所,分别占全省普通高中总数的70.5%和13.4%;建设中职国家示范校、省级示范校57所,建成区域性、行业性特色鲜明的职教集团25个。2016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免学费政策。围绕贯彻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及时与各地签署备忘录,大力推进标准化高中建设,并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确保高中阶段普及攻坚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均衡的基础和根本,按照“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思路,全面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骨干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机制,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设立正高级职称。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稳步扩大免费师范生、“特岗计划”规模,并坚持优先补充乡镇以下学校尤其是体音美等薄弱学科教师,切实加强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引导优秀教师校长向农村流动,让更多好教师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为农村学生就近上学、上好学提供重要保障。

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按照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部署,立足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求,结合区域主导产业需求,以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调整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积极推进职教园区建设,推广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拓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范围,推动国家级示范中职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支持14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试点,提升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通过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对口升学、专升本、五年制招生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建立职业教育“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进一步打通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上升通道,搭建职教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2016年,高职院校通过综合评价等方式录取考生5.3万人,大体占高职录取比例的一半,中高职衔接的通道完全畅通。

狠抓职教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推动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在国贫县设立分校、举办农民学院等多种方式,努力把职业教育办到基层一线,把课堂放到田间地头;同时通过高校对口帮扶贫困县的方式,积极发挥高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人才、智力、技术和文化优势,帮助贫困县早日脱贫。联合省扶贫等部门,统筹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引导贫困家庭孩子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学会一技之长,依靠技能就近就业、就好业,进而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全面加强高校内涵建设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高教强省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一流”创建为契机,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加快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内涵式发展。

启动实施“四个一流”创建工作。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针对陕西高校数量多、层次多等特点,全面实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创建工作,通过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优化招生计划等方式,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一流大学,走高精尖发展的路子;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创建一流专业、一流学院,夯实办学基础,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进而激励全省高校努力在各自领域发挥优势、争创一流、办出特色。“十三五”期间,全省将稳步提高高校生均经费,2018年本科生均达到1.5万元、2017年高职生均达到1.2万元,新增生均经费不再按人头“撒胡椒面儿”,而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作为“一流”创建的激励,动态划拨、奖优奖特;同时列支12亿元专项经费,继续支持部属高校“一流”建设。近两年,立足克服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倾向严重的问题,结合高校“巡视诊断”整改,共削减280多个办学质量不高、社会需求不足的专业,倒逼高校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优势、特色学科专业。

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扎实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19所高水平大学推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支持西工大等高校组建校际联盟,支持建成交大、师大两个慕课中心,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不断巩固。依托“院士工作室”,吸引省内外100余名院士到高校工作。组织陕西高校代表团赴美国开展高层次人才组团招聘活动,吸引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应聘。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省里统筹调整5000个编制用于补充高校教师岗位。

全面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支持高校“双创”试点学院、众创空间建设,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在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金奖数居全国第三、总成绩居第二,并获得今年第三届全国大赛主办权。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等精神,及时出台相关文件,以落实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为重点,激发高校科技人员创新热情和成果转化动力,2016年高校科研经费比2015年增加10多亿元、达到87亿元。

努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立足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突出陕西区位和科教文化优势,支持西安交大发起设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依托高校设立的中亚学院等平台,推动在陕西自贸区设立国际汉唐学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中美、中俄、中欧等人文交流机制工作,全面提升陕西教育对外开放水平。2016年,来陕留学生人数达9800人,创历史新高,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非法人机构3个,公派出国留学项目人数稳步增加。(陕西省教育厅厅长 王建利)

(责任编辑:方萌萌(实习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