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热点动态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在京计划招生310人

2017-06-27 09:59 北京青年报  

立足应用 培养人才

“文”有全国专业排名稳居前20%的“网络与新媒体”;“史”有与故宫、首博合作培养人才的“历史学(文遗保护与利用)”;“法”有拥有30余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法学”;“理”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地理信息科学”。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招填报志愿的时候。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的招生大户,北京联合大学的应用文理学院每年都是很多心仪文、史、法、理专业的北京考生的选择。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获悉,今年该学院计划在京招生310人。

高校中最早研究“非遗”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肇始于1978年建立的北京大学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现已发展出5个学科硕士点、1个法律专业硕士点、10个本科专业招生,初步形成了适应首都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开设文化遗产课程的高校之一,被北京市文化局命名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档案局(馆)等单位都是学院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应用,学院在首都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领域发挥了专业优势,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国内率先探索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之路。

培养人才注重“应用”

立足应用 培养人才

“文”有全国专业排名稳居前20%的“网络与新媒体”;“史”有与故宫、首博合作培养人才的“历史学(文遗保护与利用)”;“法”有拥有30余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法学”;“理”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地理信息科学”。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招填报志愿的时候。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的招生大户,北京联合大学的应用文理学院每年都是很多心仪文、史、法、理专业的北京考生的选择。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获悉,今年该学院计划在京招生310人。

高校中最早研究“非遗”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肇始于1978年建立的北京大学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现已发展出5个学科硕士点、1个法律专业硕士点、10个本科专业招生,初步形成了适应首都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开设文化遗产课程的高校之一,被北京市文化局命名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档案局(馆)等单位都是学院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应用,学院在首都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领域发挥了专业优势,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国内率先探索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之路。

培养人才注重“应用”

既然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各学科专业就要从课程设置、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单位等各方面着手。从1980年代瞄准这一定位以来,时至今日,学院的多数专业都拥有了各自的突出优势。

学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今年专业排名位居全国前16%,很多毕业生很快成长为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局、规划设计公司、中小学等单位的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历史学(文遗保护与利用)”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了11个文化遗产保护类实验室,并与故宫、首博等十余家文博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试点班,国家级和北京市非遗传承人亲手传授学生文物保护技艺,连续多年就业率为100%;新闻学专业是全国高校中较早开设的同类专业,设有“新闻传播”和“影视传播”两个方向,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歌华创意产业中心等传统媒体领域或腾讯网、优酷等新媒体;“法学”专业重视法律实践能力养成,培养都市法律服务应用型人才,行业导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毕业生主要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公司和法院、检察院等领域就业;档案学专业,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的档案学专业,全国专业排名第12名,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就业质量高,毕业生主要在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大专院校、档案局(馆)、情报信息中心等工作;“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依托与中科院地理所合作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和相关实验室,实践教学特色突出,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近三年就业率均接近100%。

复合型、国际化增“竞争力”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首都,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2014级学生开始实行“文理兼学,大类培养”,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按文、理大类分别学习相同的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再分专业选课,给学生深入了解各专业和重新选择的机会。

二是从2016级学生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专业等,有条件地自主辅修其他专业,还有机会修读第二专业和双学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出国(境)学习,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记者 雷嘉)

(责任编辑:熊守朋(实习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