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聚议听

《王者荣耀》12岁以下每天限玩1小时 该如何给游戏立规矩?

2017-07-03 15:54 手机人民网 原创稿  作者:崔競文

【聚】

躲过了梦幻西游,逃掉了魔兽世界,避开了英雄联盟,最后却掉进了王者荣耀的坑。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

6月22日,杭州一名13岁的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而此前4月底,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一17岁少年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除了生命健康问题,家长们的“钱袋子”也遭到了不小的“袭击”。去年4月至8月期间,11岁的成亮为购买装备和英雄,盗刷了父亲银行卡内6778元;西安11岁的童童(化名)也曾于去年10月盗刷父亲银行卡九千多元买装备。

在杭州少年跳楼后不久,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发文《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称“手游成了新时代‘黑网吧’”。文章称,“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蒋潇潇发布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引发反应,不少网友评论认为,太多的年轻人包括小学生都沉迷王者荣耀。

11-20岁用户占《王者荣耀》将近60%

根据今年初腾讯浏览指数发布的《王者荣耀》用户年龄分布,11-20岁的用户占《王者荣耀》将近60%。北京有家长反映“班里十个人中至少有三四个在玩”,还有不少老师认为比例绝对高于半数,甚至能达到七八成。在公交地铁里,也经常能看到中小学生背着书包旁若无人地打《王者荣耀》。

【聚】

躲过了梦幻西游,逃掉了魔兽世界,避开了英雄联盟,最后却掉进了王者荣耀的坑。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

6月22日,杭州一名13岁的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而此前4月底,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一17岁少年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除了生命健康问题,家长们的“钱袋子”也遭到了不小的“袭击”。去年4月至8月期间,11岁的成亮为购买装备和英雄,盗刷了父亲银行卡内6778元;西安11岁的童童(化名)也曾于去年10月盗刷父亲银行卡九千多元买装备。

在杭州少年跳楼后不久,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发文《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称“手游成了新时代‘黑网吧’”。文章称,“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蒋潇潇发布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引发反应,不少网友评论认为,太多的年轻人包括小学生都沉迷王者荣耀。

11-20岁用户占《王者荣耀》将近60%

根据今年初腾讯浏览指数发布的《王者荣耀》用户年龄分布,11-20岁的用户占《王者荣耀》将近60%。北京有家长反映“班里十个人中至少有三四个在玩”,还有不少老师认为比例绝对高于半数,甚至能达到七八成。在公交地铁里,也经常能看到中小学生背着书包旁若无人地打《王者荣耀》。

根据腾讯浏览指数和内部调研分析,12岁以下玩家约占比3.62%,13至17岁玩家约占比14.50%。而根据此前数据统计,《王者荣耀》注册用户突破2亿人,日活跃用户5000多万人,也就是说小学生玩家有600多万人……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的三板斧

腾讯游戏7月2日宣布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此次的“《王者荣耀》防沉迷措施”对小学生玩家这一群体做出颇为严厉的限制。其中,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王者荣耀》还将陆续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与现有的成长守护平台双管齐下,限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

这是游戏运营方回应舆论的质疑,这一做法也体现了责任意识。但这一做法,是否合适仍然值得讨论,而且,一家企业的做法也并不代表着行业的规则。

【议】

“三板斧”对青少年沉溺游戏能起多大作用?

——家长老师:即使他每天只玩两小时,对学习就没影响了?肯定还有影响。

姚女士:孩子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我听到里面一个角色总是说一句话:“如果努力有用的话还要天才干什么!”我儿子现在深受这句话影响,他觉得学习无所谓。还有,虽然家长可以一键强制关闭孩子正在玩的游戏,但这类简单粗暴的手段很多家长都不会用,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本来就叛逆,自我。强制地和他对着干,让家长和孩子站在对立面,会适得其反。

张先生:我觉得对孩子来说他可以选择这个游戏,也可以选择那个游戏,光靠堵是没用的。我觉得氛围更要紧,比如我们小时候,大家玩军旗、象棋,益智又有趣。当大多数孩子都在玩的时候,其他孩子也都会纷纷效仿加入其中。

此前2月,腾讯推出“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平台主要服务功能包括:实名认证并绑定未成年人游戏账号、子女登录游戏及消费实时提醒、消费额度设置、游戏登录时段设置以及一键禁止游戏等。不过,这些平台仍存有一些漏洞,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家长只能监管未成年用户的一个微信/QQ号,一些受访学生称如果游戏账号被家长介入,会再申请其他小号。对于“实名注册与防沉迷系统”,不少玩家表示,可通过切换不同账号来登录游戏,避开防沉迷系统,且网络上有大量身份证信息,未成年玩家可轻易“伪装”成成人玩家。腾讯方面曾表示,未经实名注册的用户,5月后将无法进入游戏。但有媒体近日尝试用未经实名认证的邮箱注册QQ后,仍顺利进入“王者荣耀”游戏。

腾讯方面表示,会关注和研究所有新的技术形态,包括“人脸识别”,也是未来可能会广泛应用的技术趋势之一。但从目前来看,全球互联网行业均未将该技术进行大规模普及。

光靠“怒怼”和“禁玩”也解不了“农药瘾”

青少年为何如此沉溺于《王者荣耀》?北京黄城根小学六年级学生成成说,《王者荣耀》打一盘下来时间短,只需要花10到20分钟,不消耗太多时间、操作简单,所以一打就收不住。“我们经常一个班里的小伙伴5个人约着打,这游戏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可以好几个人一起玩,上路、中路、下路打配合!”

和成成持相同观点的孩子不少,有不少孩子表示,因为看别的同学都在打,自己如果不玩就什么都不懂,感觉不合群,所以一定要跟大家一样玩,才能保证“合群”可以交到朋友。

北京五年级的韦晓(化名)也曾是战队主力,不过在打到铂金段位后他主动卸载了游戏。“就是打来打去,久了也没意思,里面的英雄也很扯,孙悟空根本不是那个样子,还有庄周,庄周可是庄子啊。”韦晓对一旁正在开战的同学说,“只有低年级才玩王者荣耀。”

事实上,未成年学生之所以会沉溺游戏,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定有其背后的心理驱动机制。当精神压力很大时,游戏往往成了很多孩子的发泄情绪、放松身心的“出口”。喜欢玩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本身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像《王者荣耀》这样基于社交网络的游戏,本身就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过程,这是同学之间的谈资、增进感情的一种工具。

心理学学者唐映红表示,现在孩子们所置身的环境,是父母、教育工作者们所不熟悉的新时代,孩子们的社会化途径与传统时代有很大差别。就眼下而言,即使成功阻止了孩子们玩游戏,也未必能使他们回头是岸,对课业感兴趣。这些小家伙们,可能会重新找到继续逃避课业的方式;特别是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父母在对待孩子沉溺游戏的难题时,一禁了之恐怕是于事无补的。回过头来看,成人们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溺游戏可谓操碎了心。当年被家长批评玩俄罗斯方块、超级小玛丽上瘾的孩子,如今也到了做家长的年纪,他们的孩子可能玩上了“王者荣耀”。孩子们玩的东西永远是花样翻新。事实上,不能指望设计游戏的企业不赚钱;关键是,家长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

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游戏分级很必要

虽然打游戏已经从原来人们口中的“不务正业”变成了现在的“正规职业”。王者荣耀这个大IP也养活了大批人,成为腾讯的印钞机。游戏代练月入5万,游戏主播年薪2000万,不过游戏玩家呈现低龄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未成年人价值观、人生观尚不成熟,确实更容易沉迷游戏,难以分辨游戏和现实。青少年作为手游的主力军,在游戏的留存、活跃,甚至付费上都有惊人的潜力。所以,尽管电子竞技已经晋升为大学专业,尽管打游戏已经自证“钱途似锦”,仍然需要对青少年做出分级和限制。

有专家建议,应尽早引入类似于北美的ESRB(EntertainmentSoftwareRatingBoard)游戏分级系统。游戏设定为适合3岁以上、6岁以上、10岁以上、13岁以上、17岁以上、18岁以上及成人玩家6级。游戏分级系统既可以是由国家主导建立标准,也可以由行业协会自己制定。美国的ESRB就是由企业自发建立的分级标准,目的就在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了分级标准,家长才能做好孩子游戏监管,哪些游戏可以玩,哪些不能让孩子玩,哪些满了多少岁可以玩,让家长心里有数。

如何给游戏立规矩,需要做到的还有很多。

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如果一款游戏埋藏了“魔鬼的种子”,那么一旦推向市场,就会害人害己。

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即便几年前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但监管的滞后性仍旧明显。是否强化游戏审核?如何建立游戏监管规范?可否实行手机游戏分级制度?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并落实。游戏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能让研发者一人说了算,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听】

媒体声音:

@人民网评: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样子。”当一位老师“怒怼”游戏时,满纸透着无奈与悲愤,我们需要认清的是,手机和游戏没有生命力,责任意识更应战胜商业利益。须知道,游戏需要设计,孩子的未来也需要“设计”,而这才是妙手文章。

网友评论:

@我是一片云:最好18周岁以下一天都最多一小时。我家是高中生了,也是王者荣耀的爱好者,曾经就是半夜偷偷玩,第二天打瞌睡的典型,恨啊。

@悟乐:大学生玩王者荣耀已是课堂的毒瘤,老师已成为玩者的空气,成绩已变成可有可无的虚数。

@Fighting-0:父母赶紧收好自己的身份证等信息,避免被熊孩子抢注啊!

@遗忘:获取成年人身份证的途径太多了。可以开发一个功能:提供身份证,同时开前置摄像头,确实人证一致。

@不敢惹相思:成人也限制一下吧,自律对很多成人来说也很难好吧。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北京商报等)

(责任编辑:崔競文)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