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应对媒介融合时代报纸差错的新对策

2017-07-05 13:4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胡金波

交互性强是新媒介的显著优势。新媒介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加快了内容生产和互动的节奏,同时也为报纸预防差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报纸完全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采访、编辑、校对、审稿等多个流程进行“补链”,加强交流互补,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利用新媒介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的优势,对报纸原有的采编之间的交流、反馈机制进行提升,强化防差错意识,提升采编水平

记者要善于运用便捷的通信工具,核实新闻事实;使用带有校对功能的软件,对稿件进行初步的检查。对于编辑和校对、审稿等环节来说,要善于通过利用新媒介技术,进行稿件、版面的交叉检查,达到消灭差错的目的

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对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来说,记者采访、写作方式,编辑的编辑方式,都较过去有了很大不同。由于各种媒介传播形态和方式多样复杂,对报纸的内容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报纸差错无小事”,报纸立场的权威性、内容的客观公正,都依赖良好的出版质量。新形势下,纸媒工作者需研究新形势下报道差错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新形势带来新问题,报纸差错呈现新特点

与报纸等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具有内容生产速度快、传播技术先进、交互性强等特点。报纸等传统媒介在与新媒介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正确面对和应对新媒介的先进功能和技术优势,应对不当,则可能给传统媒体带来麻烦,报纸差错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麻烦。

交互性强是新媒介的显著优势。新媒介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加快了内容生产和互动的节奏,同时也为报纸预防差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报纸完全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采访、编辑、校对、审稿等多个流程进行“补链”,加强交流互补,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利用新媒介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的优势,对报纸原有的采编之间的交流、反馈机制进行提升,强化防差错意识,提升采编水平

记者要善于运用便捷的通信工具,核实新闻事实;使用带有校对功能的软件,对稿件进行初步的检查。对于编辑和校对、审稿等环节来说,要善于通过利用新媒介技术,进行稿件、版面的交叉检查,达到消灭差错的目的

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对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来说,记者采访、写作方式,编辑的编辑方式,都较过去有了很大不同。由于各种媒介传播形态和方式多样复杂,对报纸的内容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报纸差错无小事”,报纸立场的权威性、内容的客观公正,都依赖良好的出版质量。新形势下,纸媒工作者需研究新形势下报道差错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新形势带来新问题,报纸差错呈现新特点

与报纸等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具有内容生产速度快、传播技术先进、交互性强等特点。报纸等传统媒介在与新媒介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正确面对和应对新媒介的先进功能和技术优势,应对不当,则可能给传统媒体带来麻烦,报纸差错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麻烦。

1.因与新媒介比快造成的差错

新媒介的新闻内容生产速度往往都比纸媒快。为了与网站、微信、新闻APP等抢时间,报纸记者、编辑对一些来自政府部门、传统媒体等权威信息源提供的信息深信不疑,加快采编进度,易引发错误。

浙江某地报纸在报道当地民警帮助老人的新闻时,指出老人来自“四川省宜昌市”。报道被浙江省内多家报纸,以及网络媒体转发。众所周知,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这个明显的差错之所以能以讹传讹、传播广泛,与多家报纸的新闻采编人员轻信权威信息源有关。类似这样的错误不胜枚举。

2.因依赖新技术带来的差错

新技术改变了传统报纸采编的工作面貌。记者写稿、编辑编稿都实现了无纸化,采编系统也实现了网络化。新技术带来了工作高效率的同时,也潜藏着一些隐患。从实践中的反馈来看,快捷输入法和复制、粘贴造成的差错较为普遍。

不管是五笔输入法,还是其他中文输入法,只要输错一个字母,或是在输入时选错一个选项,都会让最终的表述与原意大相径庭。很多输入法具有联想功能,运用不慎,也会出问题。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在文字输入后,认真进行校对,否则错误就难免。如南方某报纸将领导的“致辞”写成了“辞职”。有媒体将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写成“奥马巴”。复制、粘贴同样需要谨慎。某媒体在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表述:“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主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该报却在复制、粘贴时,将来自另外一篇报道中的措辞“因贪污和受贿”,替代了前文中出现的“市委组织部”。

3.因信息交互造成的差错

新媒介的互动性强,用户既是受众,又是信息发布者,这要求报纸采编人员在与新媒介进行信息互动时,增强把关意识,避免出差错。因信息交互造成的差错,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媒介的内容本身有差错,另一种是新媒介的表述风格带来的差错。

新媒介内容差错包括信息真实性有问题、立场不够客观公正等,须引起报纸采编人员注意。有的新媒介上的信息是道听途说的;有的信息源权威性不够;有的是孤证,不足以支撑一个有力的结论;有的由于文字表述不严谨,引发了政治性差错。

见招拆招,新手段解决报纸差错难题

媒介融合时代,先进的采编技术在加快采编进程、为采编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报纸出现差错的概率和负面影响。报纸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预防、处理差错的理念、制度,包括教育培训、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在防范差错的过程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在媒介融合时代,要善于在新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继承传统媒体原有的采编管理制度的同时,灵活运用新技术,找到更多、更好的报纸防范差错的新手段。

1.对报纸采编流程进行“补链”,形成各流程相互促进的态势

交互性强是新媒介的显著优势。新媒介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加快了内容生产和互动的节奏,同时也为报纸预防差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报纸完全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采访、编辑、校对、审稿等多个流程进行“补链”,加强交流互补,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近年来,全国多家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出现重大差错,极大地损害了报纸的权威性。头版是一张报纸的“脸面”,头条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对于机关报而言,头版往往是政治新闻最多的版面,防范头版差错显得尤为紧迫。笔者在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工作,去年就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对《嘉兴日报》头版的生产流程进行完善、补充。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在《嘉兴日报》头版采编流程中,增加了一个微信审稿环节。每天晚上,头版编辑将已经编辑好,并经过一校的头版版面(版面图片是由技术部门提供的、清晰度较高的PDF文件)上传至一个微信群中,由5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头版编辑、编辑部领导进行审稿。这5名审稿人员,虽然当天不一定都在工作岗位上,但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头版版面,从自身角度出发,来给稿件、版面“挑刺”。头版制作流程“补链”后,编辑、校对、审稿等各方形成良性互动。该机制运行一年多来,将多个重大差错消灭在报纸印刷之前。

2.搭建采访、编辑、校对、审稿等各方交流的平台,强化防差错意识,提升采编水平

利用新媒介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的优势,对报纸原有的采编之间的交流、反馈机制进行提升,强化防差错意识,提升采编水平。过去,报纸等传统媒体往往都有评报栏、采编会等具有记者与编辑交流功能的平台与机制。新形势下,报纸可以利用新媒介,搭建更多、交流更便捷的平台,建立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从记者角度来说,记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介时代的各种技术便利,把好预防差错的第一道关。记者要善于运用便捷的通信工具,核实新闻事实;使用带有校对功能的软件,对稿件进行初步的检查。对于编辑和校对、审稿等环节来说,要善于通过利用新媒介技术,进行稿件、版面的交叉检查,达到消灭差错的目的。在采编反馈方面,需建立与编校质量有关的采编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差错,共同学习规范的表述,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日积月累,采编水平定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嘉兴日报》采编队伍建立了多个QQ群、微信群,集团领导的要求、采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等等,都可以在采编的多个环节中得到有效传递。在这些信息交流群中,某一个人发现差错,可以随时向所有采编人员进行提醒,效率非常高。每当其他媒体有差错发生时,也能及时通报,并研究自身的防范方法。今年,浙江省要剿灭劣Ⅴ类水,《嘉兴日报》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有编辑发现,记者容易将罗马数字Ⅴ,错写成英文字母V。在微信群中向记者通报后,类似差错就没有再出现了。

(作者单位:嘉兴日报社)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