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15:14 手机人民网 原创稿
【聚】
7月1日开始,新修订的《济南市明泉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新条例规定,今后泉水里游泳、用泉水刷车等行为,都将被惩罚。由最高处罚100元,提高到500元。这看似可以禁住违规游泳者的新规,在连续实施5天来,却屡屡碰壁,在部分市民的不配合中遭遇执行难。“游泳客”们对墙上张贴的禁止游泳的公告和名泉保护条例视而不见。刚游完泳的张先生说,他知道正在实施的新《条例》,但大家在这里都游了十多年了,对禁止游泳的事情一时无法接受,“等真开始罚款了再说吧”。对此,6日上午,济南市泉城路街道办联合名泉办、城管执法局、公安等部门,组成执法队伍,对王府池子等泉池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盯守,劝导来泉池游泳、洗澡的市民、游客,对不听劝导的人员,将根据新名泉保护条例,实施处罚。
无独有偶,近日北京天坛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中心。一到傍晚,天坛祈年殿前丹陛桥上总会躺着一些老人。他们铺上一块床单,躺在最中间的石板道上,石板上仍有白天太阳照射留下的温热。老人们把这里称作“中华神床”,说每天晚饭后过来躺躺,能治病也能强身。
保安员说,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按说,丹陛桥上是不允许躺下的,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劝阻。”但老人们不这么看,他们说,自己静静地躺着没有妨碍任何人,也不是在白天的旅游高峰时期。“公园就是休息的地方,谁都可以进来,好几十年了我一直这样,凭什么说我没素质?”
【聚】
7月1日开始,新修订的《济南市明泉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新条例规定,今后泉水里游泳、用泉水刷车等行为,都将被惩罚。由最高处罚100元,提高到500元。这看似可以禁住违规游泳者的新规,在连续实施5天来,却屡屡碰壁,在部分市民的不配合中遭遇执行难。“游泳客”们对墙上张贴的禁止游泳的公告和名泉保护条例视而不见。刚游完泳的张先生说,他知道正在实施的新《条例》,但大家在这里都游了十多年了,对禁止游泳的事情一时无法接受,“等真开始罚款了再说吧”。对此,6日上午,济南市泉城路街道办联合名泉办、城管执法局、公安等部门,组成执法队伍,对王府池子等泉池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盯守,劝导来泉池游泳、洗澡的市民、游客,对不听劝导的人员,将根据新名泉保护条例,实施处罚。
无独有偶,近日北京天坛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中心。一到傍晚,天坛祈年殿前丹陛桥上总会躺着一些老人。他们铺上一块床单,躺在最中间的石板道上,石板上仍有白天太阳照射留下的温热。老人们把这里称作“中华神床”,说每天晚饭后过来躺躺,能治病也能强身。
保安员说,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按说,丹陛桥上是不允许躺下的,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劝阻。”但老人们不这么看,他们说,自己静静地躺着没有妨碍任何人,也不是在白天的旅游高峰时期。“公园就是休息的地方,谁都可以进来,好几十年了我一直这样,凭什么说我没素质?”
一样存在多年屡禁不止的,还有西湖“泡脚”。7月1日,有网友拍到这样一组照片,在西湖白堤,许多游客脱掉鞋袜,把脚伸进西湖湖水里,洗脚、泡脚或戏水。泡脚的游客中,年轻人居多,而看到有人在泡脚,许多人便跟着学了起来,逐渐成了一道“风景线”。每年夏天,都会出现游客在西湖里洗脚、泡脚和戏水的场景,也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样的画面大煞风景,属于不文明行为,也有的网友认为这是亲近自然的表现,没必要太责备。
【议】
持续多年屡禁不止 “游客”:不怕罚款
早在11年前,就有媒体曾以《丹陛桥变“理疗床”说法不妥》为题报道过此事,当时躺于桥上的市民称,虽然有无疗效并不清楚,但若患有腰腿疼,躺在上面,就觉得会舒服不少。家住木樨地的李先生和爱人宋女士表示,遛弯时偶尔会来这里躺一躺,李先生有腿疼的毛病,在神道上“烙一烙”会舒服不少而宋女士则认为夏天经常在空调房中,可以来这里排排湿气。现场“理疗”的市民表示,他们多是为了缓解肢体疼痛、排湿,有些市民甚至声称夏季每天都来,“伏天的时候人更多,晚一点根本没地儿坐。
园方曾表示会按照《公园管理条例》加强监督,避免损坏文物及不雅行为的出现,但并不会强行禁止。天坛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称,针对丹陛桥上的汉白玉有赛针灸的疗效一事为无稽之谈,“只是普通汉白玉,要说有疗效是瞎说,其实就是石头被晒了一天还有些余温,一些市民有老寒腿或腰疼,躺在上面的感觉有点像热敷,会觉得舒服罢了”。工作人员表示,正如此前报道所称,丹陛桥上躺满游客的现象由来已久,而这些游客也多是居住在天坛附近、傍晚前来纳凉休闲的居民,“由于时间接近晚间,园内几乎没有外宾,都是本市市民。但我们也会提醒游客,这多少是一个需要自觉注意的问题”。
而作为老济南人夏天最为钟爱的避暑场所之一,王府池子更是早已名声在外。历下区城管执法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多市民十几年形成了习惯,处罚很难奏效。新条例实施后,泳客不怕罚款吗?“一般只罚一百,不会罚到五百。即使罚款五百,该交也得交,就当泡了次高档的泉水浴。”一位退休的老大爷说,他在王府池子游泳好几年了,对这里的环境,尤其是对这里的泉水是有感情的。
公共场所当成私家宅子 景区不文明行为仍在
无论王府池子里洗澡还是丹陛桥上“理疗”,当事人都犯了同一个毛病——把公共场所当成了私家宅子。在自己家里,是坐还是卧,是刷牙还是洗脸,自己说了算,他人无权干涉,也不能说三道四。而王府池子和丹陛桥则不同,它们是公共场域,是风景旅游区,不能被少数人不文明占用。
这些有碍观瞻的行为,不只是背弃道德要求,还涉嫌违反相关法规。一个守法守规的公民,一定葆有法治精神;一个守住公私边界的公民,一定不会放纵自己的言行。在王府池子里游泳、在丹陛桥上“理疗”,看起来都是小事,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小小细节往往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格高下,一个极其随便、不把公德乃至法规放在眼里的人,难保不在其他方面出现大问题。
多年来,尽管景区不文明行为一直被抨击,但是每逢旅游旺季,各种不文明旅游行为总是屡见报端,层不出穷。近日《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印发,根据《暂行办法》,中国游客违反境内外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和旅游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公序良俗、职业道德,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都将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但是诸如名泉游泳、横卧天坛这样没有严重到被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但是却实实在在影响了景区风貌,有碍观瞻的行为,总是让人头疼。
人民日报:要警惕精神返祖
比起只是因为“喜欢”“有感情”才去王府池子游泳的人们,躺在丹陛桥上“理疗”的人们不仅仅是“公器私用”的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称,十几年前,一到夏天就会有人躺在北京天坛的丹陛桥上“治病”,他们相信丹陛桥的汉白玉有理疗功能。虽经园方再三解释汉白玉就是普通石头没有理疗功能,但无奈人家就是不信。十几年过去了,近日同样的场景再次出现在丹陛桥上——诗人说:“时间能治疗一切伤痛”,但显然时间这味药治不好愚昧这种病。
有些人虽然生活在21世纪,但头脑却停留在史前阶段。他们和数万年前蒙昧的初民在本质上并无区别,都体现出一种幼稚、愚昧、偏执的思维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返祖”现象。精神返祖的人分不清愿望和现实,分不清事实和情感,分不清因果律和相关性,缺乏反思和质疑的能力,容易偏听偏信。而最可怕也最可悲的是他们一旦信了就特别执着,哪怕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也绝不会承认自己的理念或认识有错。“愚病难医”是精神返祖现象的重要特征。
而对于那些真正有病的患者而言,这种把丹陛桥当成“理疗床”的“治病”偏方,不但不能治好他们身上的疾病,相反会耽误他们及时就医治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到时真的难以医治。
为什么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依然会有“精神返祖”现象?其实,这正是人类的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虽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但知识并不会像生理特征一样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每一代人都必须向前人学习才能继承前人的文明。一旦传承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不管是前人未尽到教育之责,还是后人没有尽到学习之责),人就会返祖。因此,要治疗精神上的愚昧,教育的责任十分重大。
【听】
@撩碍:一个传一个,传久了就跟那些什么独家秘方似的后来试,唉。
@酱嗨油油:济南人自古以来就是亲泉水爱泉水的 泉水是每个济南人的血液 以前家家泉水户户荷花的景象随着城市发展是成少数的 应该解决的是如何让市民继续亲泉 如果这种有济南特色的市民娱乐点多一些好一些 自然会少些这样的行为 另外 每次去王府池子 冬泳的老大爷们有时也是另一种“济南味道” 希望规划代替取缔!
@易修安:如此看来,傻人真的不少,也病得不轻。问题是中国当下以至整个地球,都沒有医治傻人的药和疫苗。叹叹!
(综合人民日报、人民网、北京晚报、大众网、西安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