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7 09:46 作者:解方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以后,经过五次战役,打了很大的胜仗。到1951年6月,我们与鲜朝人民军一起已经歼灭敌军23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使美帝侵略者不得不停下来谈判。1951年7月10日,在战线西部我方一侧的重要城市开城开始举行停战谈判,历时两年零17天。从此,朝鲜战场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互相交织,边打边谈,断断续续,经过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交战双方为什么一下子就能开始谈判呢?这还得从头说起。志愿军入朝后,打了第一次战役,这一下就把敌人打慌了。敌人发动侵略战争时,并未估计到中国会出兵。直到第一次战役打响后,它才相信:噢,中国是出了兵!本来其先头部队已经到鸭绿江边了,但它挨了打,向后退了一下,退到清川江一线。因为中国出的兵力很小,因此美国还继续组织灭亡朝鲜的侵略,这就是第二次战役的开始。敌人继续进攻,志愿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方针,边打边退,让敌人骄傲,让它犯错误,利用它对我们的力量估计不足,让它大胆往前进攻。等它攻到德川——我们预定的反击线上,就来一个反攻,一下子把敌人退路切断了。然后,我们分割包围,抓住一股就消灭一股,逼得它仓皇失措,一直逃回到“三八线”。这时正值联合国开大会,他们耍了个花招,提出朝鲜问题应“和平”解决,实际上这是一个缓兵之计。它怕我们继续向“三八线”进攻,它守不住。同时,它决定在联合国组织一个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来处理双方停战问题,这很明显是一个花招。第一,它是不得已,不真诚的。第二,它想用联合国来操纵(本来应该是交战双方直接谈判)。第三,从主张上看,它是先停战后谈判。我们识破了它的阴谋,一方面揭穿它,一方面积极准备继续举行战役,这就是第三次战役。怎么揭穿它呢?除了报纸之外,我们派出了由伍修权率领的代表团到联合国去,利用联合国讲坛来揭穿它的阴谋,宣传我们正确、合理的主张。同时,让志愿军加紧准备第三次战役。经过第三次战役,一下子又把敌人从“三八线”打到“三七线”。进到“三七线”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汉城被我们收复了,这是很重要的。经过这次较量,敌人知道耍阴谋不行了,于是继续进行军事准备。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以后,经过五次战役,打了很大的胜仗。到1951年6月,我们与鲜朝人民军一起已经歼灭敌军23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使美帝侵略者不得不停下来谈判。1951年7月10日,在战线西部我方一侧的重要城市开城开始举行停战谈判,历时两年零17天。从此,朝鲜战场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互相交织,边打边谈,断断续续,经过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交战双方为什么一下子就能开始谈判呢?这还得从头说起。志愿军入朝后,打了第一次战役,这一下就把敌人打慌了。敌人发动侵略战争时,并未估计到中国会出兵。直到第一次战役打响后,它才相信:噢,中国是出了兵!本来其先头部队已经到鸭绿江边了,但它挨了打,向后退了一下,退到清川江一线。因为中国出的兵力很小,因此美国还继续组织灭亡朝鲜的侵略,这就是第二次战役的开始。敌人继续进攻,志愿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方针,边打边退,让敌人骄傲,让它犯错误,利用它对我们的力量估计不足,让它大胆往前进攻。等它攻到德川——我们预定的反击线上,就来一个反攻,一下子把敌人退路切断了。然后,我们分割包围,抓住一股就消灭一股,逼得它仓皇失措,一直逃回到“三八线”。这时正值联合国开大会,他们耍了个花招,提出朝鲜问题应“和平”解决,实际上这是一个缓兵之计。它怕我们继续向“三八线”进攻,它守不住。同时,它决定在联合国组织一个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来处理双方停战问题,这很明显是一个花招。第一,它是不得已,不真诚的。第二,它想用联合国来操纵(本来应该是交战双方直接谈判)。第三,从主张上看,它是先停战后谈判。我们识破了它的阴谋,一方面揭穿它,一方面积极准备继续举行战役,这就是第三次战役。怎么揭穿它呢?除了报纸之外,我们派出了由伍修权率领的代表团到联合国去,利用联合国讲坛来揭穿它的阴谋,宣传我们正确、合理的主张。同时,让志愿军加紧准备第三次战役。经过第三次战役,一下子又把敌人从“三八线”打到“三七线”。进到“三七线”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汉城被我们收复了,这是很重要的。经过这次较量,敌人知道耍阴谋不行了,于是继续进行军事准备。
他们想引诱我们南下,实际上要把我们引到洛东江一带,他们好来一个第二次登陆。中朝双方的领导和彭总识破了敌人的诡计,所以到了“三七线”后马上停止了战役追击。第四次战役是敌人主动进攻,我们是被动的。这时候我们已经背上汉城这个包袱,收复汉城对敌人来说是个很大震动,对国际上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很大的鼓舞,朝鲜人民又非常高兴,能收复这么大一个城市确实不简单。但是,现在敌人又进攻了,我们连续进行了三个战役还没得到兵源的补充,新生力量没上来,可汉城又不能过早地放弃,因为收复这个城市后政治影响那么大,那么鼓舞人心,你要轻易放弃它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收复汉城之后参谋要出战报发表这个战果,彭总就说:哎,你们要控制一下呵,可不要过度地宣传这个胜利。按现在我们的判断,敌人不会轻易地就这样罢手了,不可能。另外,从我们自己的力量来说,已经连续打了三个战役,敌人再来进攻,我们只能防守,迟早还得放弃汉城。彭总是有预见的。敌人果然来了,怎么办呢?一方面要抵抗,不能过早放弃汉城,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地做工作。彭总亲自发电报向毛泽东、周恩来建议,要国内在舆论上做一点准备,我们不得已时要放弃汉城,现在没有力量也没有必要死守汉城。如果不作舆论上的准备,一旦放弃汉城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另外中朝两国军队高级干部会议开完之后,彭总亲自回国向党中央汇报朝鲜战争情况,顺便看看二线部队改换苏联装备究竟怎么样了,什么时候才能装备完毕,什么时候才能进入朝鲜,以便确定下一个战役在什么时候打。他回国后,给党中央提供了情况,使得党中央做出了更正确的判断。
第四次战役打的时间相当长,从政治上讲,汉城那边要顶的硬一点,付出代价也要打。我们限定了时间,要守多少天,守到哪条线才能往回退。另外还有一个季节的原因,我们过汉江的时候是封冻的,越打天气越暖和了,如果后面一解冻,部队撤都撤不回来。所以这一条也限制你到时候非退不行,要不就成了“背水之战”。因此到了汉江要解冻了,我们就放弃了汉城。这时,国内援朝准备加紧了,新生的部队陆续开进了朝鲜,这就转入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比第一、二、三次战役规模大多了。这次战役是我们进攻敌人,虽未取得预想的那么大的战果,但是意义是很大的。
经过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使敌人认识到一个问题:中国是决心把朝鲜战争进行下去的,即使付出重大代价也在所不惜。这点敌人开始时不清楚,现在清楚了,他们想用武装力量来灭亡朝鲜是办不到的。在这样一个军事形势下,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在美国一个广播节目里发表演说,建议朝鲜交战双方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他一提出这个建议,当时的“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奉美国政府之命发表声明,同意进行停战谈判。他提议立刻进行谈判,地点是在丹麦船上。同时也讲到:交战持续一天,双方都会有损失,我们宁愿提早会晤,提早谈判。这看出他们有一种迫切的心情。这样咱们就从容不迫了,马立克提出建议,李奇微首先响应了。我们通过金日成、彭德怀作出答复,说可以谈判,时间在7月10日到15日期间,地点在双方接触线上的开城。他们也同意在开城,而且说他们的代表团将乘自己的车到开城来,同时在车上带个大的“臂章”——大白旗。二者态度对比起来完全可以看出,谈判时机到来了。但是如果没有我们在战场上的胜利,没有武装力量的基础,他们是不可能同我们谈判的。
对于谈判的各项事宜,如会场的选择、布置、警戒等等,我们事先都做了准备。由于我们控制的地区还在开城以东几十里,因此我们特别抽调了一支经验丰富的部队——原三五九旅,以后是四十七军的一个师负责警戒。会场设置在朝鲜一个大地主的庄园里。他们每天来,一部分从公路来,其代表坐直升飞机来。他们每次来都跟我们先联络好,我们放他们过来。他们有一定的识别记号,原来的那种骄气,一下子受到我们的约束和控制,他们是很不舒服的。但是你要谈判,不遵守这些不行。就这样,7月10日开始了正式谈判。
双方由敌对的情况转入面对面的谈判,许多细节问题都要考虑到。首先碰到的问题还不是谈的程序,而是见面的程序。双方代表谈判前都先派出联络官,联络官可以谈得具体一点,如双方代表团来经过什么路线,所坐汽车停在什么地方,直升飞机降落的地点,来了后在什么地方休息等等都由联络官们具体商谈。因为双方联络官都接触过了,到时候就分别由联络官介绍双方代表,我们称为“朝中人民军队代表团”,他们叫“联合国军代表团”。我们这个代表团参加停战谈判还是头一次。一坐下,他们就抱上来一面联合国旗,这一下将了我们的军,我们事先没有准备旗子。在谈判桌上就是这一点事也不能让步,这是斗争,输一局都不行,于是我们马上回去准备。打什么旗子?当然得打朝鲜旗子,开城那地方准备得还是挺快的,上午告诉他们,下午就抱来一面大旗,这个旗比他们的高得多,这下我们坐在那里就很安然了,而他们就有点说不出来的味道。谈判时就是在这些小地方也是不能叫他们轻视的。
发言的时候,我方均由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发言,发言稿都是我们准备的,一些重要发言稿须报我党中央和金日成批准。每次谈判前我们都对敌人会提出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怎样提出我们的主张,原来准备的发言稿要修改什么,中央回电是批准还是不批准,有什么新的指示等等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这是很细致、周密的工作,出一点漏洞都会被敌人利用。一切安排妥当后,会谈开始。谈哪几个问题呢?他们有他们的主张,我们有我们的主张,但是他们提出了三点共性的问题:第一个是分界线问题。第二个是停战问题,停战要有保证,停战由谁来监督,规定哪些限制等等,也就是保障停战的稳定,不增加新的力量。第三个是战俘问题,停战就应该交换双方战俘。他们提出这三个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反对,因为在议事日程上这几个题目都是要讨论的。但是具体的还有很多争论。我们提出加上第四点,就是撤退外国军队问题,也就是政治解决朝鲜问题。我们算外国军队,撤出。但是你们美国军队也要撤出。然而也就为了议程是四个问题还是三个问题就争论了十几天。为什么谈判进行了两年零17天?仅为这事就争了十几天,我们主张四个,他们主张三个,最后他们不得不同意谈四个问题,但他们不明显提出来叫撤退外国军队,而叫做政治解决朝鲜问题。遗憾的是这一条到现在也未实现。1954年开日内瓦会议,周恩来亲自去,美国代表是杜勒斯,想在日内瓦会议上解决这个问题,结果没有解决,到现在还是问题。
在讨论分界线问题、即在什么线上停下来时,美国一下子就提出来一个方案,并划出图来,要把分界线划到平壤、元山以北。事实上双方部队都在“三八线”附近停下来,他要划在平壤、元山以北,那咱们还得撤退几百里,这怎么行!他们一拿出这方案,我们志愿军几个代表脸都气黄了,简直太无道理了!而他们提出的理由是:这次作战,你们只有一军——陆军,“联合国军”是三军——陆、海、空军,海军把朝鲜全部海面都控制了,空军把朝鲜全部领空都控制了,停战时必须把双方实力体现出来,要得到补偿。
实际上是要朝鲜部队从停战线撤退,给他12000平方公里土地。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要通过谈判得到,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在战场上拿不到的,在谈判中也休想拿到。志愿军出兵的时候,叫“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呵!12000平方公里怎么能够给它?我们马上就把他们顶回去了,我们的理由是:你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想在会场上得到是妄想。我们只有一军就把你们打到这般情景,我们要是三军作战你们早就完了。这一点他们是无法驳倒的。
对于谈判,其它方面怎样配合?带指导性的材料,主要是彭总的电报。彭总于1951年7月1日18时发给毛泽东一份电报,题目为“对目前和谈的意见”。他准备2日晚上到金日成那里去,去前先提出一些意见报给毛主席,其中有一项,要作两手准备,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和谈,一个是战场,一个是会场,二者要相互配合。他是这样讲的: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方针是完全必要的,我能掌握和平旗帜,这不仅对朝鲜人民而且对中国人民均有利。坚持以“三八线”为界双方均过得去,如美国坚持现在占领区,我即准备8月反击,在反击前,采取放他前进数十里,使军事上政治上与我更有利些,再争取一个两个或三个军事上较大胜利,将影响联合国在朝鲜和战问题上可能的分裂,美军战斗意志必然地迅速降低。这段讲的很短,但比较全面,就是要战场和会场配合,战争和和谈两手并用。并讲到要掌握和平旗帜,主张以“三八线”作为分界线,因为双方都停在“三八线”上,这个建议是合理的。
另外还有个电报,是彭总于1951年7月16日10时发给李克农、邓华、我并报毛泽东、金日成的。第一项就讲,送来的两天会议记录和信均收到,我方坚持基本原则问题是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是取得对方士兵和坚持和平的人民普遍同情和拥护的,是可以打击美英军战斗意志的,是可以教育人民、孤立美帝、分化其所谓联合国军阵营的,如此作法可能使美帝国主义完全陷于被动。如果没有和平攻势(和谈)的政治斗争,只有单纯的军事斗争,想要迅速孤立美国,迅速结束朝鲜战争,是不可能的。我们坚持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是有理的,以“三八线”为界是有节的,争取早日结束朝鲜战争于朝中两国人民是有利的。有理有节有利,但和谈并不一定是顺利的,可能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曲折过程,可能还需要严重的军事斗争,再有二三次较大的军事胜利,才能使敌人知难而退。不管在谈判中有多少困难,坚持和蔼的、说理的态度,使破裂责任归之对方。这几点都是政治性很强的。第二项又讲军事方针仍应积极做持久战准备,在朝鲜境内没有实现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前,决不应有丝毫松懈和动摇,此精神已向全军传达贯彻。战略战役公路在修筑,野战仓库在修建,供应情况在改善,战术训练在进行。高干会是否一定要开,待你们(邓、洪、解)回来后再定。第三项讲到,敌前线袭扰仍如过去一样,特别是12日到14日,飞机更猖獗,似与休会有联系,拟于数日后开展一次和平的政治攻势,配合你们进行和谈,释放少数俘虏,以军为单位在火线上开5分钟停战会议等办法,去影响敌军的士兵,准备夜航机散发英文、朝文的传单。这是在停战谈判开始的时候,有这么两个电报。这两个电报都是带方针性的。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战场与会场这两个方面相互配合交替使用。
关于分界线问题,他们要12000平方公里,我们坚决反对。这时候会场上的斗争和战场上是如何表现的呢?会场上,首先敌人找茬儿,除了提出无理主张,什么所谓海空军优势论吧等等外,他们就找茬闹事。中午他们不能回去,就坐汽车在会场区转。当时规定会场区是不能有武装部队进去的,警卫部队也不能带武装进去。但恰好碰上咱们换防的部队错走进去,他们就抓住这个机会照起相来,在会场上提出我们违反协议,没有诚意,戴上大帽子,要求我们回答,在没回答前休会。于是谈判开始后首先在这个问题上休会了。这个问题我们向中央报告了,中央指示不要在这些问题上跟他们纠缠。我们是违反协议了,错走进去,承认这点之后会谈又恢复了。但他们还是采取这个办法——不提新方案,而我们仍坚持原来的主张。外交谈判就是这样子,哪一方面中止了就被动,你反对得有反对的理由,你赞成得有赞成的态度。这个“球”要踢回去,不能放在咱们这边。他们的无理主张坚持一天,我们就驳斥一天,重申我们的合理主张。最后,他们采取耍赖的态度,我们提出主张后,他们不回答,象没听见似的,于是会场停顿下来,一停就两三个钟头。双方谈判,两三个钟头没说话,可是这个没说话的是他们,我们讲完他们不回答,现在“球”在他们那里。最后他们只好提出,现在没有进展,休会。
因为这个“球”在他们手里,于是我们就在报纸上写文章,揭露它,孤立它,会场内外配合,逼得李奇微不得不举行记者招待会,说他提这个主张怎么怎么合理,共军方面怎么怎么样。以后他还是这样继续坚持,最后他讲出这种话:现在看来你们是不可以理的,只好让飞机、大炮、机关枪到战场上去辩论。同时他采取很多挑衅手段,破坏谈判,要谈判停下来,他们好在战场上动手。挑衅之一是把我们的一个排长打死了。因为我们的一个警卫部队每天在对方代表团经过的地方警卫、搜索,他们就让伪军在路上设埋伏,把我们警卫部队的姚庆祥排长打死了。我们抓住了这个证据,寸步不让,抗议他们没有谈判的诚意,破坏谈判。挑衅之二是,当时规定会场区和对方代表团经过的公路飞机不能侵犯,结果不但美国的飞机来,而且趁那天电影散场汽车开大灯,人打着电筒,飞机就下来扫射。这完全是一种挑衅和破坏协议的行为。我们提出抗议,在他们没有答复的时候不能谈判。这样就中断了62天。他们不是说战场上见吗,不是机关枪、大炮去辩论吗,结果他就来了个夏季攻势,接着又来了一个秋季攻势。夏季攻势是在西线打的,主要打的是志愿军。但在西线他们没占什么便宜,四十七军守天德山守得很好,邱少云烈士就是在这个时候牺牲的。这边打志愿军不行,接着他又来一个秋季攻势,主要打朝鲜人民军。人民军守了一个851高地,守得很顽强。敌人往那里冲的时候死了很多人,所以它管那个地方叫伤心岭,一提那个地方就伤心。当时美国三军联席会议的参谋长讽刺李奇微:按照你这样的进攻速度,要打到鸭绿江也得20年。我们说你20年也打不到。结果在战场上辩论也不行,还得谈判。美国自己内部也有压力,他们是死不起人的,机关枪、飞机、大炮都可以受些损失,消耗大也不要紧,可是人他死不起。美国最怕的就是死人,死了人军人家属可以向政府提要求,他们得给人家赔偿的。所以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恢复谈判。要恢复谈判他们也有他们的办法。他们先派飞机违反协议,这回不打代表团驻地了,而是在板门店扫射一个农民的牛车,这一扫射我们就抗议了。他说好,双方联络官会晤。原来双方都没有接触了,中断了,这下用违犯协议的办法来把钩挂上。我们后来开玩笑:你别看美国人个子大,他要弯腰的时候也很灵活哩!他们建议双方联络官恢复会唔,这当然好嘛,我们看出来了,他们是想要恢复谈判,那我们当然要去嘛。去了以后,他们的态度就很好。我们的联络官对打牛车一事提出抗议,人证物证都摆出来,他们的态度空前的好,说这完全是误会,我们错了,对不起。当场口头上就道歉了,并建议双方代表团会谈时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谈判中断了62天后又恢复了。
恢复谈判之后,我们要掌握主动权,即彭总讲的要掌握和平旗帜,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代表团一上来就提出就地停战,原来我们提在“三八线”停战,当时我们有的部队超过了“三八线”(西线),他们的部队东线超过了,成S形,弯的。我们建议调整一下以“三八线”为界,他们不干,硬要12000平方公里。那么这次我们提出来就地停战,现在谁占领的地方就是谁的,部队在哪就在哪停下来,在这中间划条中间线,各后退2000米,成为非军事区。这个主张是完全合理的。但他们仍然反对,说将来还有变化呀等等。他们的意思是:你占这个地方,将来我还让你再退。我们说,那么好吧,到停战协定签字的时候再校对一次。因为我们有充分的把握,到时候,究竟哪一方会有有利的变化,还得看将来的事实,我们就是用这个理由来驳斥他们的。这样,逼得他们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方案,达成了分界线协议。
分界线问题达成协议以后,就转入下一个问题——停战保障和战俘问题。首先先提停战保障,然后才谈战俘问题。但是美国很狡猾,总想在谈判上占点便宜。他说咱们别一个一个来,两个问题可同时进行,这样可以把停战谈判加速一点。看来好象有点道理,实际上他是想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不行我就谈那个,最后要达成协议他总要占点便宜就是了。他们同时提出,最好是采取小组会的办法,分两个小组谈,一个谈停战保障,一个谈战俘问题。分界线问题于1951年11月26日达成协议,11月27日开始谈停战保障问题,一直到1952年4月28日才达成协议。最初他们拿出来的方案还是想要高价,提出由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来监察,限制朝鲜修机场,如果有破坏协议的,还要派出检查小组到现场去。如果这个方案我们接受的话,那我们就等于承认我们是战败国,让他们到我们的区域里随便横行。因此我们坚决反对,提出公平合理的主张:你们可以提名两个国家,我们也可以提名两个国家,但一定要是中立国,逼得他们没有办法。最后监察的国家是我们提的捷克斯洛伐克、瑞典,他们提的印度、丹麦。到1952年4月28日就停战保障问题达成协议。
关于战俘问题谈的时间最长,从1951年12月11日开始,一直到1953年7月27日结束,前后经过将近20个月。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坚持得最厉害,因为在前面两个问题上他们想占便宜没占到,所以一定要在战俘问题上抓一把,这一把要是抓不到的话,那他们整个都失败了。所以他们也是拚了命的,非争不可。而我们也是非争不可。争执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主张全部遣返,他们主张“自愿”遣返。从字面上看他们也遣返哪,而且还要尊重战俘的“自愿”,这很民主了吧。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战俘在他们手里,怎么去表达“自愿”呢!实质上是强迫扣留。所以这个争论就是全部遣返和强迫扣留的争论。这个时间最长,斗争也最曲折。开始我们驳斥他们的强迫扣留,而他们强调是“自愿”遣返,每次辩论发言的时间都很长,真是热战啊!以后慢慢的在会场上一见面三言两语就完了。每次见面都是他们提“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吗?”“你们有什么新的建议提出吗?”我们答复没有。没有,那好,建议休会。最初休会还是有期限的,3天、5天,以后越来越长,这叫“冷战”啊!到这时,就是小休、中休,一直到无限期休会。这个无限期休会是他们提出来的。我们逼得他们讲,他们不讲,那好吧,你休3天就3天,5天就5天,反正在实质问题上我们一点也不让步。就这样,谈判中断了6个月。
战场上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他们用了很多方法,搞细菌战,搞绞杀战,破坏我们的交通运输,以后又狂轰乱炸,炸朝鲜的水库。后来又搞了个金化战役,咱们叫上甘岭战役。他们攻上甘岭,用的炮弹、炸弹超过了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战役的那个密度,咱们依靠坑道跟他们反复争夺,结果激战40多天,一个阵地也没被夺去。以后他又想搞第二个仁川登陆,咱们就搞抗登陆战役,准备抗击敌人登陆。这么一来,整个朝鲜正面战场有坑道工事,东西海岸有坚固的抗登陆防御工事。部队采取轮番作战,力量一点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美国看来还不行,还是占不着便宜,他们又受到很大压力。这时候英国因为没参加谈判代表团发牢骚,说朝鲜战争中我们对联合国是有贡献的,英国是出了兵的,3个旅嘛,出的股份仅次于美国,结果谈判时他们没有代表,都是美国人,加上1名南朝鲜伪军代表(他们是4名美国人,1名伪军,我们是志愿军2名,人民军3名)。英国因为其本国的压力,出了这么多股份,又没有他们的代表,战争又停不下来,英国的消耗他们也受不起。于是,他们派了一个小组到朝鲜战场上了解情况,同时在报纸上公开要求参加谈判,给美国施加压力。由此看出,“联合国军”内部就有矛盾,对美国的压力是很大的。
美国在战场上得不到便宜,他不得不又回过来谈判。于是,谈判在中断了6个月之后又恢复。由此我们总结出一条经验跟他们斗争必须针锋相对。他们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比他们更强硬,他们要到战场上辩论,我们就在战场上做好充分准备。这回恢复谈判又是美国先提出。他们说:现在看来停战谈判什么时候取得结果还很难预料,但是双方越延长,战俘的痛苦越不能解除。他们建议双方首先将重伤的战俘遣返。这一点我们是不能拒绝的,但要说明,不是我们首先接受你们这个建议,实际上我们的和平旗帜比你们举的还高,这是我们始终掌握的一条。我们再次阐明了关于战俘问题从停战谈判一开始我们是怎么主张的,我们是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而你们是不考虑这些的,所以使停战谈判受到阻碍。我们建议关于这方面的具体问题由双方派出联络官在板门店商谈。1953年3月31日在金日成、周恩来的共同声明下又恢复了谈判。
恢复谈判以后,美国还是不能一下子放弃他们的无理要求,他们还是主张“自愿”遣返(实际上就是想强迫扣留),而我们继续主张全部遗返。在谈判的同时,我们在战场上进行了夏季攻势,时间从1953年5月13日到7月27日,中间进行了3次。这个仗越打越大,我们选择的目标是看对方对谈判的态度,开始美国不是横蛮无理、操纵谈判吗,我们就首先选择打击美军,以后美国态度比较好了,我们就选择打击英国部队,英国和美国矛盾大,打击英国,可扩大他们的矛盾,一直打到美国、英国、法国的态度都比较好了,要接受我们的谈判了,这时南朝鲜头目李承晚跳了出来,他主张要单独北伐,你们不干,我干,一定要坚持“自愿”遣返。本来预定6月初要签字的,李承晚跳出来之后,彭总就根据当时情况给毛泽东提建议: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是不能让步的,美国、英国、法国已经感到这个战争不能拖下去了,现在就是伪军在蛮干。美国是不是完全不支持李承晚?也不是。你闹一下也好,你要碰了钉子还得接受我的主张,你要占了便宜我也好,还是我的胜利,所以他也有点放纵。于是彭总建议还要彻底打过这一仗,要把李承晚打痛了,这样停战签字后就可能保持比较稳定,否则你勉强接受了,他还会挑衅,后患无穷。这个建议是完全对的,事实证明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的目标又是打李承晚的军队。他的军队恰好在东线排了一溜子,以后不是有个“奇袭白虎团”吗?就是在这个地方。金城战役打出了我们的威风。把敌人坚固阵地也拿下来了。所以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是即能守又能攻,守,就寸土不丢;攻,就能攻下来。我们既学会了阵地防御战,又学会了阵地攻坚战。一下我们又收回240平方公里。原来在分界线问题上美国不是反对就地停战吗,他说就地停战他们吃亏了,将来战线会变化的,我们说变化就根据变化的形势改嘛,这话我们又说应了,结果是他们退了240平方公里。这时候,“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上将克拉克不得不紧急出来说:好,我们同意你们的主张。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签字的将军”,无可奈何地承认了美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