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加减法”

2017-07-11 13:38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杨立峰

成就报道一向是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发力点,它通过展示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引导人们回望过去,从生活的变化中感受获得感,从而激发社会大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各级媒体以“砥砺奋进的五年”为统领,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成就报道,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

透过各地媒体的实践,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下,做好成就报道,更需要融入供给侧思维,根据供给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加减法”,从而增强成就报道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所谓成就报道中的“供给侧思维”,就是在组织策划成就报道时,把主旋律宣传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分析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读者的需求在哪里,进而有的放矢地加以推进,创新成就报道的形式、内容,以优质新闻供给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在高度和角度上做文章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要在高度上做“加法”,在角度上做“减法”。传统的成就报道,侧重的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一方面的工作,看起来“高大全”,但往往是“就工作说工作,就成绩说成绩”,缺乏厚度,可读性不强。成就报道应以理性统筹论述,以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成就报道一向是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发力点,它通过展示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引导人们回望过去,从生活的变化中感受获得感,从而激发社会大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各级媒体以“砥砺奋进的五年”为统领,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成就报道,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

透过各地媒体的实践,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下,做好成就报道,更需要融入供给侧思维,根据供给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加减法”,从而增强成就报道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所谓成就报道中的“供给侧思维”,就是在组织策划成就报道时,把主旋律宣传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分析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读者的需求在哪里,进而有的放矢地加以推进,创新成就报道的形式、内容,以优质新闻供给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在高度和角度上做文章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要在高度上做“加法”,在角度上做“减法”。传统的成就报道,侧重的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一方面的工作,看起来“高大全”,但往往是“就工作说工作,就成绩说成绩”,缺乏厚度,可读性不强。成就报道应以理性统筹论述,以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告别这样的尴尬,一个成功的做法就是认真策划,找准党心民心的最佳契合点——在立意上向中央重点工作靠拢,追求“高度”和“深度”;在选题上,让切入点“小些再小些”,从小处着手,找出这些成就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联点,提炼出既能在当地读者中引起共鸣,又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主题,从而真正做到“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视角折射大时代”。“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报道启动之初,各中央媒体便聚焦精准脱贫这一重点,组织百余名记者深入100多个扶贫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贫困户的切身变化来反映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这种蹲点调研的形式,实现了中央大政方针和地方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而细微之处的切入,更让读者感同身受,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政绩图解”要不得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要在时间上做“加法”,在距离上做“减法”。一般而言,成就报道涉及的时间跨度长,有时难免高度概括,常常让读者感觉是“政绩图解”,不生动、不形象、缺乏兴奋点,不容易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在成就报道中融入供给侧思维,一方面要突出新闻的时效性,把最新的新闻事实摆到读者面前,而将特定时期内的故事作为背景,有机融合到报道主体中,增强报道节奏的律动感。另一方面,在行文中,强化平民视角,拉近和读者的距离,用群众的语言来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面向特定人群精准发力,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协调好个体与整体关系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要在系统化上做“加法”,在程式化上做“减法”。在地方媒体的新闻实践中,成就报道往往是一个部门、一个县市或是一项统计数据写一篇,看似是一组报道,但实质上是单打独斗,缺乏系统性。即便文笔再优雅,叙事再感人,也只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很难给读者留下系统的印象。更何况,有些成就报道,恐怕也和“珍珠”相去甚远,只是程式化的“工作回顾”。

在系统化上做“加法”,就是通过整体策划,把采访得到的大量新闻事实作为一个个“模块”,进行重新整合,使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一串串的“项链”。特别是要善于将主题策划与中央或地方重要时间节点有机结合,同步策划、同步推进,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少用数据多讲故事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要在细节上做“加法”,在数据上做“减法”。“只见数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是很多成就报道的通病,也给读者造成了报道干巴巴的印象。但从传播效果看,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数据背后的故事,是生活当中的细节——往往是细节成就了报道,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最为深刻。成就报道要出新出彩,一个秘诀就是“少用些数据,多讲些故事”,深入事件第一现场去发现,用大量鲜活的故事和细节,增强成就报道的亲和力。因为细节是叙事中较小的组成单位,往往来自于人物无意识的流露,这些细节最为真实。

多些互动摒弃说教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要在互动上做“加法”,在说教上做“减法”。传统的成就报道从上而下的痕迹较重,面对“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融媒体时代,不易激起读者阅读欲是客观现实。要改变这种现象,先要改变这种“撒芝麻盐”式的说教路数,在强化编读互动上下功夫。

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调动读者参与成就报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策划活动,让群众参与报道的过程,用活动放低身段,吸引读者。

新闻实践证明,对于成就报道而言,创新和贴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关键词。只要从供给侧的角度出发,时刻牢记新闻舆论大局和读者的需要,不断推进成就报道理念、内容形式的创新,把“大而硬”的主题变得“软而亲”,成就报道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共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日报社)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