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2 16:29 钱江晚报 作者:庄小蕾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剧照
最近最有话题热度的电视剧,莫过于正在东方卫视播出的《我的前半生》了。
改编自亦舒小说,靳东、马伊琍、袁泉、吴越、雷佳音等演技派主演,连陈道明都来“跑龙套”——这个配置,在国剧中应该算可以了。
然而,它在网络上口碑两极化。喜欢它的人,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感情共鸣,因而觉得接地气;讨厌它的人,一部分是原著粉,觉得改得面目全非了,“何苦还要挂着亦舒的名”,一部分是从造型、人设、职场关系等等角度,觉得剧集“狗血、崩塌”。
该剧豆瓣评分也从刚开播时的8.3分,一路跌到现在的7.3分。
这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离婚女人自强不息,重获爱情”的故事,在亦舒笔下冷静、自持,而移植到当下的上海,却引发滔天口水。
针对争议火力最集中的改编问题,钱报记者昨晚采访了该剧编剧秦雯,这也是她首度开腔,回应种种吐槽。
改编没跟亦舒沟通过
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吐槽
秦雯曾是《辣妈正传》的编剧。她的老搭档、制片人黄澜透露说,《辣妈正传》播出后,太多人找秦雯合作,“而她坚定地留在了《我的前半生》的艰辛创作中”。
《我的前半生》虽然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但除了两个女主角子君、唐晶名字和人设相似,其他角色如靳东、陈道明都是新增角色。而原小说中颇具魅力的陶瓷艺术家张允信、建筑师翟有道均未在剧中体现。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剧照
最近最有话题热度的电视剧,莫过于正在东方卫视播出的《我的前半生》了。
改编自亦舒小说,靳东、马伊琍、袁泉、吴越、雷佳音等演技派主演,连陈道明都来“跑龙套”——这个配置,在国剧中应该算可以了。
然而,它在网络上口碑两极化。喜欢它的人,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感情共鸣,因而觉得接地气;讨厌它的人,一部分是原著粉,觉得改得面目全非了,“何苦还要挂着亦舒的名”,一部分是从造型、人设、职场关系等等角度,觉得剧集“狗血、崩塌”。
该剧豆瓣评分也从刚开播时的8.3分,一路跌到现在的7.3分。
这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离婚女人自强不息,重获爱情”的故事,在亦舒笔下冷静、自持,而移植到当下的上海,却引发滔天口水。
针对争议火力最集中的改编问题,钱报记者昨晚采访了该剧编剧秦雯,这也是她首度开腔,回应种种吐槽。
改编没跟亦舒沟通过
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吐槽
秦雯曾是《辣妈正传》的编剧。她的老搭档、制片人黄澜透露说,《辣妈正传》播出后,太多人找秦雯合作,“而她坚定地留在了《我的前半生》的艰辛创作中”。
《我的前半生》虽然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但除了两个女主角子君、唐晶名字和人设相似,其他角色如靳东、陈道明都是新增角色。而原小说中颇具魅力的陶瓷艺术家张允信、建筑师翟有道均未在剧中体现。
如此大的改编,自然会引来原著粉的吐槽。
对此,秦雯表示,拍电视剧,本土化的改动是必须的:“小说可以通过文字的愉悦感让人得到满足,也可以有很多内心戏的描写,但戏剧不能,只能通过外部戏剧化的展示来编织进度。”而增加靳东饰演的贺涵,则是因为原小说中没有贯穿的男主角,对于电视剧来说会比较难。
据秦雯透露,自2011年新丽的老总曹华益买下《我的前半生》翻拍版权后,因各种原因搁浅,最后到了秦雯手上。她原本就喜欢这本小说,但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吐槽:“我跟亦舒没有任何的沟通。但一样东西做出来总会有人说好有人说坏的。”
剧情冲突根据情感走向
这不能算是狗血和婆妈
如今,剧中的三个女子已经成为热议对象。
马伊琍饰演的子君,失婚的全职太太如何找回自我?
袁泉饰演的唐晶,白骨精人设能不能真正找到安全感并面对男友的背叛?
吴越饰演的第三者凌玲,为了争取更好的生活抢来别人的丈夫,有心机又可怜。
由于吴越的演技太好,导致一波又一波网友赶去骂她小三,她不得不关了微博评论。
观众热议,正是不少人在三个女子身上投射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
在秦雯看来,每个女性都会有这样的三面:“罗子君的前半生也许是唐晶的后半生,唐晶的前半生也可能是子君的后半生。至于是当职业女性还是家庭妇女,不是说哪一种一定好,不管哪一种,都要有独立的人格和能力。相比之下,唐晶和凌玲可能比罗子君更缺乏安全感,所以一个把自己包裹起来,一个要狠命抓住男人。”
但在许多网友看来,亦舒的精髓是“做人最要紧姿态好看”,但剧中罗子君作天作地,显然有违亦舒初衷。
对此,秦雯并不承认剧版狗血、婆妈:“狗血的定义是什么?强烈的情节冲突和情感冲突就是狗血吗?我们的剧情冲突是根据情感走向走的。”
到底有没有抢闺蜜男友
结尾曾改了六稿
而最让执着于故事逻辑的网友,和“原著粉”无法接受的是,剧版子君竟然与闺蜜唐晶的男友贺涵谈起了恋爱。
被小三抢走婚姻的女人重塑自我后,去抢走帮助了自己的闺蜜的男人,让人情何以堪?里面暗含的价值导向,也给编剧出了难题。
关于这个问题,直到电视剧开拍时,演员们都仍各执一词。
“贺涵应该是90%的女性都会喜欢的角色,情感的触发是不可控制的,但是情感的处理是可以控制的。”秦雯告诉记者,就是因为不同的主创对结尾的走向存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也改了六稿,写过六个结尾,最后找到了一个相信大家都会非常喜欢的结果。”
制片人黄澜在《影视独舌》刊文,回顾《我的前半生》这6年来带给她的感悟,“情感独立意味着:人生不在外部世界求幸福,而是在内心深处学会接纳,并付出爱。”
而在秦雯看来,这部剧,是她们将亦舒的种子移植到现代长出的树:“我希望让大家看到现在的都市环境里不同的男性和女性,碰到的问题,挣扎和坚持,为彼此的付出和成长。”
由此而延伸出的讨论和争议,其实正是折射了当下价值观的多元和冲撞。
先自爱才爱人,子君如此亦舒也如此
《我的前半生》剧照。
多年前的亦舒。
亦舒,原名倪亦舒,其哥哥是作家倪匡。1946年出生于上海,5岁定居香港,后移居加拿大。中学开始写作,《玫瑰的故事》等多部作品曾改编为影视剧。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第三集最后,马伊琍饰演的罗子君在雷佳音饰演的陈俊生单位闹了一通,结果发现抓错小三。
年轻女同事难以置信:我不明白他怎么会娶一个您这么没有教养的女人回家。
子君咬牙切齿地回:小姑娘,你还没有结婚吧,如果有一天你到了我的年纪,我的处境,你就会知道,相比你的婚姻和你的家庭,教养是完全不值一提的东西。
先不说原版子君的穿衣品味——不喜款式,因为不大方,而剧中马伊琍把自己穿成了红绿灯,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剧中的台词,比如,这段关于教养的对话,让亦舒中文简体版的授权出版方——东方出版社中亦舒项目的负责人鲁艳芳觉得“完全和亦舒的路子相反”。
鲁艳芳也是多年的师太粉(书迷称呼亦舒为“师太”):“情节改编太多,女主角人设完全变了。亦舒认为,即便是被抛弃,也要有教养,有骨气。她最强调的就是女性在经济上必须独立,再谈感情,子君被抛弃后,第一考虑的就是我该怎样生活。”
亦舒今年71岁了,子君的经历她很年轻时就有过。她的侄儿倪震这样写:“姑姑亦舒,十多岁便出走结婚,生下小朋友;可惜,几年便离婚收场。”
是啊,亦舒女郎必须自强独立,先自爱才爱人。离婚后的子君如此,亦舒也如此。
也曾有过失败的婚姻
离开时决绝不回头
亦舒如今常年生活在加拿大,带着女儿,写完稿便做家庭主妇,买菜清洁煮饭,她说:“家里但凡少了什么,都向娘家要。”这个“娘家”就是“天地图书”,从1979年开始,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社便代理了亦舒的版权,也代理了她的生活。
雨前龙井喝光了,稿纸没了,急用药物没了,她就打电话给“娘家”,叫他们用航空件寄来。亲友去香港,也让“娘家”代为招呼,请茶请饭,出车出人。她与相交数十年的蔡澜,以及哥哥倪匡都“老死不相往来”——不是有什么仇,而是多年的生活习惯。
鲁艳芳告诉钱报记者,去年,出版社把亦舒最经典的五本书《喜宝》、《我的前半生》、《阿修罗》、《迷藏》、《一个复杂故事》“打包”成精装套装出版,曾通过“天地图书”尝试与亦舒联系,希望她哪怕发一个语音,录一段小视频也好,都被拒绝了。
这就是亦舒的作风——决绝。
决绝地离开前夫,离开儿子,离开后来的男友岳华(香港著名男星,曾出演《大醉侠》、《珠光宝气》),去国离乡,在山海之间隐居,安静写作,做全职太太。
不知大家记不记得,前些年亦舒忽然出现在网络头条,是因为她抛弃了33年的儿子忽然出现,他成了艺术家,拍了一部寻找母亲的纪录片。这多少有点狗血的故事,发生在亦舒身上。
亦舒早年与画家蔡浩泉相恋,19岁怀孕生子,3年后离婚,独生子归蔡浩泉抚养,最初几年偶有探望,但后来蔡浩泉另娶,亦舒与岳华相恋而渐成陌路。亦舒很少提及儿子,到后来就当没发生过,所以侄子倪震会在专栏中写她“怕这儿子问她要钱”。
有关这场失败的婚姻,倪匡的表态是:“亦舒的脾气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
“师太”骂过很多人,这个骂,你可以理解成如祖师奶奶张爱玲的刻薄,嘴皮子快。印象最深的是,以前亦舒说张艾嘉假装知识分子。蔡澜说,亦舒骂起人来,从不留情,香港文坛很多人都被她骂过,“只有四个幸免,那就是金庸先生、李怡(记者注:天地图书的创办人)、她哥哥和我。”
亦舒曾经打电话给好友,用三个小时骂了香港所有女作家,第一个骂林燕妮——亦舒在香港政府新闻处工作过,查过林燕妮真实出生年份是1941年,而林自己声称1948年。
看完改编成电影的《玫瑰的故事》
亦舒被编剧气哭了
亦舒敢骂敢怼,小说里经常有很“毒”的句子,这使得闺蜜经常处在她的保护下。比如林青霞,亦舒说到她的一件毛衣好看,林青霞马上会说“下次带来送你”。林青霞觉得香港人待她好,亦舒功不可没:有你挡着,谁敢骂我嘛。
这就很能理解《我的前半生》里,唐晶和子君为什么那么好了,也就能理解,当亦舒迷听到剧情后来发展成闺蜜共抢一男人,只能表示无语——怎么还是兜回到了男权审美呢,亦舒的女性独立何在?
鲁艳芳说,独立之后,亦舒也强调唯美的感情,不会将就,“即便遇到很多男性角色,大家也觉得很配,但她内心深处终究有一个人在闪光,生命里无论来来往往多少人,她也一直要等到那个人出现。”鲁艳芳说,这在《迷藏》里多有体现。
亦舒早年的恋爱,都有些不幸,好不容易与港大教授结婚——记得她在《我的前半生》中评价说这是个“优美但无甚前途的职业。四十多岁,她生了一个女儿,宠爱得不得了。那么,她到底找到自己的‘家明’(注《玫瑰的故事》男主角,亦舒在很多小说里都用了这个名字)了吗?”
亦舒的文友杜杜写过一段话,与鲁艳芳的解读很吻合。
“假如她诉苦,不满,不停地写稿,见朋友,躲起来,努力挣扎,只因为她依然在盲目而不可理喻地追求幸福。这或许是她唯一不自觉的事,而推动她追求幸福的,是在她心里的那点疯狂固执的忧伤,坚不可移。”
很多人在看了电视剧后,说何苦要挂“亦舒原著”四字,但钱报记者觉得,亦舒是不care的。当年杨凡想改编电影《玫瑰的故事》,她答应了,因为她想买一对Buccellati的耳环。她大方表示:只要你有本事,随便你改。
最后拍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杨凡写在《流金岁月》一文里。
他的好友林冰说亦舒看完《玫瑰的故事》哭了。
杨凡说:真的?她感动得哭了?
林冰答说:不,她被你改编得体无完肤而气哭了。
嗯,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