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9 15:19 新华社
7月27日,吕茂林(中)、吕顺平(右)、吕翔(左)在家中探讨不同时代机车的性能。
在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有一个不折不扣的“铁三代”家庭,祖孙三代都是火车司机。吕茂林开的是蒸汽机车;他的儿子吕顺平开的是内燃机车;孙子吕翔开的是电力机车。半个多世纪来,他们驾驶着不同类别、型号的机车,值乘在各自分跑的线路上,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7月27日,吕茂林(中)、吕顺平(右)、吕翔(左)在家中探讨不同时代机车的性能。
在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有一个不折不扣的“铁三代”家庭,祖孙三代都是火车司机。吕茂林开的是蒸汽机车;他的儿子吕顺平开的是内燃机车;孙子吕翔开的是电力机车。半个多世纪来,他们驾驶着不同类别、型号的机车,值乘在各自分跑的线路上,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7月27日,吕茂林(中)和儿子吕顺平(左)、孙子吕翔(右)一起参观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段史馆。
在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有一个不折不扣的“铁三代”家庭,祖孙三代都是火车司机。吕茂林开的是蒸汽机车;他的儿子吕顺平开的是内燃机车;孙子吕翔开的是电力机车。半个多世纪来,他们驾驶着不同类别、型号的机车,值乘在各自分跑的线路上,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吕茂林(右)在和同事学习新上线的内燃机车(资料照片)。
在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有一个不折不扣的“铁三代”家庭,祖孙三代都是火车司机。吕茂林开的是蒸汽机车;他的儿子吕顺平开的是内燃机车;孙子吕翔开的是电力机车。半个多世纪来,他们驾驶着不同类别、型号的机车,值乘在各自分跑的线路上,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7月27日,吕顺平(左)利用休班之余,与吕翔(右)探讨驾驶业务。
在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有一个不折不扣的“铁三代”家庭,祖孙三代都是火车司机。吕茂林开的是蒸汽机车;他的儿子吕顺平开的是内燃机车;孙子吕翔开的是电力机车。半个多世纪来,他们驾驶着不同类别、型号的机车,值乘在各自分跑的线路上,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7月27日,吕翔在出库前确认机车操纵端各仪器仪表显示情况。
在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有一个不折不扣的“铁三代”家庭,祖孙三代都是火车司机。吕茂林开的是蒸汽机车;他的儿子吕顺平开的是内燃机车;孙子吕翔开的是电力机车。半个多世纪来,他们驾驶着不同类别、型号的机车,值乘在各自分跑的线路上,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