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今日要闻

彻底无现金?央行人士:拒收人民币现金涉嫌违法

2017-08-04 10:15 中关村在线  

8 月 1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网络世界板块发表题为《“无现金社会”应“有现金”》的评论文章。文章中人民日报表示,手机越来越“万能”了,现金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中国特色的“无现金社会”到来的速度之快,令世界惊诧,《金融时报》甚至认为中国将跳过信用卡走向无现金社会。

但是,有个别线下商家只接受移动支付或刷卡支付,对老人这些商家购物时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称,在“无现金”社会里,也应该给现金留下一席之地,等一等那些还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红利的人,现金支付对部分老人来说是必须存在的支付方式。

很显然,当商家拒收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方式,的确不太符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那么,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违法呢?近日,央行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总则第三条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央行人士还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在任何一个场景里,如果只有一种支付形式存在,一定是国家主权货币:人民币。

该人士解释称:“法定货币——人民币,就是我们钱包里的纸币,纸面上面写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的是国家主权,这是唯一的合法的法定货币。”相对于拒收人民币现金,拒收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等支付并不违法。

无论如何,无现金社会并不等于消灭现金,移动支付应该与现金支付相互补充。2015 年益普索的《移动支付报告》中显示,超过 85% 的移动支付使用人群集中在 16—39 岁,这意味着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上年纪的人仍然没有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消费者应该有选择的权利。无论是信用卡、储蓄卡,还是现钞、移动支付,都应该是支付手段的一种方式,而不能以一种方式完全取代另一种方式。

8 月 1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网络世界板块发表题为《“无现金社会”应“有现金”》的评论文章。文章中人民日报表示,手机越来越“万能”了,现金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中国特色的“无现金社会”到来的速度之快,令世界惊诧,《金融时报》甚至认为中国将跳过信用卡走向无现金社会。

但是,有个别线下商家只接受移动支付或刷卡支付,对老人这些商家购物时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称,在“无现金”社会里,也应该给现金留下一席之地,等一等那些还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红利的人,现金支付对部分老人来说是必须存在的支付方式。

很显然,当商家拒收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方式,的确不太符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那么,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违法呢?近日,央行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总则第三条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央行人士还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在任何一个场景里,如果只有一种支付形式存在,一定是国家主权货币:人民币。

该人士解释称:“法定货币——人民币,就是我们钱包里的纸币,纸面上面写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的是国家主权,这是唯一的合法的法定货币。”相对于拒收人民币现金,拒收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等支付并不违法。

无论如何,无现金社会并不等于消灭现金,移动支付应该与现金支付相互补充。2015 年益普索的《移动支付报告》中显示,超过 85% 的移动支付使用人群集中在 16—39 岁,这意味着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上年纪的人仍然没有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消费者应该有选择的权利。无论是信用卡、储蓄卡,还是现钞、移动支付,都应该是支付手段的一种方式,而不能以一种方式完全取代另一种方式。

(责任编辑:余璐)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