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房产>要闻播报

公租房小区12户老人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2017-08-14 16:56 北京晚报  作者:赵莹莹

“奶奶,我回来了。”每天,放学回家的孙子在进家门之前,总会先到奶奶的屋里打声招呼。分属两个户口的一家人,承租的公租房就位于同一层的斜对面。

父亲母亲年岁渐老,身体也日益衰弱,可住在同一个城市另一端的子女却由于距离和工作的繁忙而不能妥善照顾老人,这样的遗憾想必不少子女都有。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和老人住得近点再近点?去年3月,本市公租房小区试点老年家庭与子女家庭就近选房政策,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12户承租老人实现了和子女拥有“一碗汤”的距离。

  同居三年后老人在对门租了房

上午10点,刘阿姨推着轮椅出门,到小区广场找住在同一栋楼的老朋友聊天。临出门前,她打开卧室冲西的窗户,以便形成穿堂风。“新家具还有点味儿,通风的话散得快点。”68岁的老太太笑呵呵地说,她很喜欢自己这个新家。

燕保·青秀家园是本市公租房小区之一,靠着京开高速,目前住着1033户租客。三年前,租住在这里的儿子因病过世,刘阿姨为了照顾孙儿,临时搬了过来,约50平方米的小两居住着祖孙三代。“我们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年轻人很不一样。”刘阿姨告诉记者,过去,孙子是自己独自住着一个屋,自打她搬过来后,全家就把单独的空间留给了她,“挺大的男孩子,还和妈妈住一间,总是少了点自由空间。”

尽管空间不大,祖孙三人在公租房里的生活也过得愉快温馨。2016年春天,一次在楼下休息纳凉的时候,认识的一位住户偶然间提起,北京刚刚出台了老年家庭与子女家庭可就近选房的试点政策,像刘阿姨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可以向政府申请给予些适当照顾,“你就到楼上问一下看看。”

“奶奶,我回来了。”每天,放学回家的孙子在进家门之前,总会先到奶奶的屋里打声招呼。分属两个户口的一家人,承租的公租房就位于同一层的斜对面。

父亲母亲年岁渐老,身体也日益衰弱,可住在同一个城市另一端的子女却由于距离和工作的繁忙而不能妥善照顾老人,这样的遗憾想必不少子女都有。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和老人住得近点再近点?去年3月,本市公租房小区试点老年家庭与子女家庭就近选房政策,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12户承租老人实现了和子女拥有“一碗汤”的距离。

  同居三年后老人在对门租了房

上午10点,刘阿姨推着轮椅出门,到小区广场找住在同一栋楼的老朋友聊天。临出门前,她打开卧室冲西的窗户,以便形成穿堂风。“新家具还有点味儿,通风的话散得快点。”68岁的老太太笑呵呵地说,她很喜欢自己这个新家。

燕保·青秀家园是本市公租房小区之一,靠着京开高速,目前住着1033户租客。三年前,租住在这里的儿子因病过世,刘阿姨为了照顾孙儿,临时搬了过来,约50平方米的小两居住着祖孙三代。“我们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年轻人很不一样。”刘阿姨告诉记者,过去,孙子是自己独自住着一个屋,自打她搬过来后,全家就把单独的空间留给了她,“挺大的男孩子,还和妈妈住一间,总是少了点自由空间。”

尽管空间不大,祖孙三人在公租房里的生活也过得愉快温馨。2016年春天,一次在楼下休息纳凉的时候,认识的一位住户偶然间提起,北京刚刚出台了老年家庭与子女家庭可就近选房的试点政策,像刘阿姨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可以向政府申请给予些适当照顾,“你就到楼上问一下看看。”

邻居口中的“楼上”,是位于公租房所在楼栋2层的青秀家园公租房项目管理中心办公室,平时有什么问题,租户们都到这里寻求帮助。“当时,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了办公室,项目经理接待的我。小伙子听我介绍完情况后,当场就帮我用电脑将申请报了上去,没过多长时间就批了。”这么快的速度,就连当时提议的邻居都连呼有点意外。

刘阿姨告诉记者,整个申请过程中,最让她感动的就是选房。“几个小伙子,三番五次领着我去看房,今天去看看这儿,明天去看看那儿,就是想让我挑到一套喜欢的房子。”阿姨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她总觉得住在边上不安全,就提出房子别靠边儿。最后,工作人员给她找到了现在的这套房,位置在整栋楼的中间。

采访的当日,记者跟着刘阿姨来到了她的新家,53平方米的两居室,地面事先铺了瓷砖,厨房和卫生间也是住进来之前就装修好的,老人自己只配了床、沙发和衣柜,可以说是拎包入住。更关键的是,这套房和儿媳孙儿住的那套都在同一层,相隔不到20米,抬脚就到的距离。“前阵子我刚做了手术,孙儿现在是一天三顿饭都让他妈做了端来,什么都不让我干。”

燕保·青秀家园的公租房租金标准是每人每月39元,53平方米的公租房就是每月2067元。按照政策,刘阿姨可以享受50%的租金补贴,每月实际支付的金额是1033元。“我现在每个月退休费是2900元,节约一些,生活足够了。”她笑着对记者说,自己过得很知足,心里很开心,“这是赶上好时候了,政策对我们老年人照顾得特别好。”

  父子变成了“上下楼”关系

工作日的下午,刚刚下过雨,温度里有一丝夏季难得的凉爽。81岁的贾爷爷打开阳台的窗户,让凉风吹进屋子里。窗户外,小区楼下的小花园里,平时爱坐着乘凉的老人们因为雨水的造访,今天都躲在了屋里,空旷的小广场上似乎都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

“这个小区有两多一少,院子里老人多、狗多,噪音少。”在这里住了两年零8个月,贾爷爷说他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位于五环外的公租房小区,环境清静,人员不乱,“比过去的环境可好多了。”

老人家告诉记者,2014年12月来这儿之前,他和老伴儿一直在丰台一带租两居室,特别乱不说,租金也不低,起初是一个月4000元,后来是一个月4500元。这笔租房支出,对于每月退休费在6000多元的老两口来说,负担并不算轻,到手的退休工资几乎没有富余。

“有一天,儿子和我说,石景山的衙门口附近有一个新建不久的公租房小区,我们的条件足够申请,让我去看看。”贾爷爷说,最初听说在五环外时,他是有点儿含糊的,总觉得在城里呆惯了的人,到那么远的地方住着会不习惯。为此,一家人还特地去考察过一次。然而,真正住进来之后,老人发现,这里越住越舒服,反而是现在偶尔进城,他觉得城里太吵闹。

“这套60平方米的两居室,是装修后交房,我们直接就把锅碗瓢盆和家具搬进来了,每月租金2228元,价格也挺合适。”贾爷爷说,小区虽然位置较偏,但配套齐全,出小区西门走5分钟就有个超市可以买日常用品,附近还有个卖新鲜蔬菜的集市。若说唯一的不足,就是几个孩子都离得较远,平时有点儿头疼脑热的毛病,孩子们都没法立马赶过来,“而且,我年岁也大了,下楼买菜也越来越费劲了。”

2016年,本市开始允许符合条件的老人和子女申请在公租房项目里就近选房。2016年12月,贾爷爷的二儿子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在这里承租一套公租房,便于就近照顾老两口。很快,他和妻子分得了一套一居室,位置就在贾爷爷的楼上,父子俩自此成了“上下楼”的关系。“儿子来了之后,我基本都不用出门买东西了,都是他拎着菜下来给我做饭,偶尔孙子过来看我,也会给我买好吃的。”

单开门的冰箱里,如今天天放着老人最爱吃的芝麻酱、炸酱和面条,都是孩子们送来的。“过去住得远,可能一周只能来一次,现在他只要不忙每天都过来。”贾爷爷说,他现在对生活很满意,就期盼着孙子能好好读书、越过越好。

  政策:试点一年12户老人完成“就近选房”

据记者了解,除了刘阿姨和贾爷爷之外,本市还有其他承租公租房的老人也实现了和子女同住在一栋楼的生活。这些都源于本市于去年在公租房项目中试点的一项政策。

根据本市保障房政策此前的规定,保障房申请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包括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或已成年单身子女。然而,如果父母和子女是以两个家庭单位分别提交申请,很难“凑巧”住到同一个小区里。2016年3月,本市开始试点老年家庭与子女家庭就近选房政策。具体讲,就是指具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两户备案家庭,如果参加同一个公租房项目的选房,可提前登记后,安排同时选房。

“考虑到在老龄化社会的大形势下,保障房备案家庭中老人家庭日益增多,需要子女就近照料,本市开始试点老年家庭与子女家庭就近选房政策。”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政策实施一年多以来,凡是子女和老人都符合公租房承租条件,且子女又有需要就近照顾老人的备案家庭,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都完全满足了这些家庭的需求。经初步统计,已经有12户租户实现了“就近选房”。“可以说,对符合条件又有需求的家庭,我们已经实现了应保尽保。”

刘阿姨的成功申请,为燕保·青秀家园小区打开了第一例。之后,小区里的其他独居老人也先后提出了申请,到目前为止共有8户。“我们也希望有一天能和子女住得这么近,真正享受到‘一碗汤’的距离。”老人们说,这是他们的期待。

本报记者 赵莹莹J201

(责任编辑:孔海丽)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