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

只要群众说党好,我就知足了

2017-08-15 16:45 经济日报  作者:王金虎

赵志全(前排中间)与职工一起就餐。 (资料图片)

“赵总又‘回来’了!”8月1日,在山东临沂蒙山沂水大剧院,话剧《赵志全》正在上演,过道上挤满了来自鲁南制药的干部职工。

台上,演员真实还原着山东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赵志全呕心沥血、忍受病痛,把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企业建设成为净资产6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药集团的奋斗历程;台下,一片泪眼婆娑,观众重温了被追授为“时代楷模”的赵志全鞠躬尽瘁、奉献社会的一生。

临近剧终时,“赵志全”立在舞台中央仰天长叹道:“为了我的事业,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

2014年11月14日晚上11点,赵志全用颤抖的手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文件,猝然倒在办公桌前,生命的时钟定格在57岁。

蒙山含泪,沂河呜咽。从2002年被诊断出罹患癌症到溘然长逝,赵志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12年,这也是鲁南制药快速发展的12年。其间,鲁南制药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款30多亿元,连续多年位列临沂市工业企业纳税第一名。

“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条”

1987年,郯南制药厂濒临倒闭,成为临沂革命老区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厂,年仅30岁的赵志全一举中标担任厂长。当时这家制药厂账面上只有19万元净资产,另外还有2万元贷款,仓库原料仅能维持3天,人心涣散,濒临倒闭。竞标时,赵志全提出“当年扭亏为盈,到1991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的目标。当时职工一个月工资才四五十元钱。他一报出这个数字,竞标现场顿时炸了锅。在一片质疑声中,赵志全满怀信心地说:“我承包企业,不是为了个人发财,而是要为员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赵志全(前排中间)与职工一起就餐。 (资料图片)

“赵总又‘回来’了!”8月1日,在山东临沂蒙山沂水大剧院,话剧《赵志全》正在上演,过道上挤满了来自鲁南制药的干部职工。

台上,演员真实还原着山东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赵志全呕心沥血、忍受病痛,把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企业建设成为净资产6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药集团的奋斗历程;台下,一片泪眼婆娑,观众重温了被追授为“时代楷模”的赵志全鞠躬尽瘁、奉献社会的一生。

临近剧终时,“赵志全”立在舞台中央仰天长叹道:“为了我的事业,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

2014年11月14日晚上11点,赵志全用颤抖的手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文件,猝然倒在办公桌前,生命的时钟定格在57岁。

蒙山含泪,沂河呜咽。从2002年被诊断出罹患癌症到溘然长逝,赵志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12年,这也是鲁南制药快速发展的12年。其间,鲁南制药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款30多亿元,连续多年位列临沂市工业企业纳税第一名。

“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条”

1987年,郯南制药厂濒临倒闭,成为临沂革命老区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厂,年仅30岁的赵志全一举中标担任厂长。当时这家制药厂账面上只有19万元净资产,另外还有2万元贷款,仓库原料仅能维持3天,人心涣散,濒临倒闭。竞标时,赵志全提出“当年扭亏为盈,到1991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的目标。当时职工一个月工资才四五十元钱。他一报出这个数字,竞标现场顿时炸了锅。在一片质疑声中,赵志全满怀信心地说:“我承包企业,不是为了个人发财,而是要为员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上任伊始,赵志全就大刀阔斧地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个别利益受损者强烈不满,多封诬告信引来了国家四部委100多人调查组的调查,当时厂里的员工也不过100多人。后来,调查组证明了赵志全的清白。调查风波尽管过去了,但是企业却仍无法走出产品单一、市场狭窄的窘境。赵志全把目光投向新产品的研发上,与山东省中医学院合作,利用沂蒙山区药材资源,开发出国内首创的新药“银黄口服液”,当年产值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承包期目标。

1994年前后,抓住股份制改革的机遇,赵志全将企业改组为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当年11月份进一步推行分配制度改革。他的做法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甚至有人恐吓威胁赵志全。但这反而坚定了赵志全改革的决心:“不管改革的路有多难走,我就认一个理儿:为了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改革也许会失败,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条。”

1995年年底,大环境影响和新产品市场开发缓慢、货款回收等难题把企业拖入谷底。一头青丝变白发,赵志全攻坚克难的改革豪情丝毫未减,他带领职工破釜沉舟,吹响“96决战”号角。他承诺:“我每月只领200元生活费,年底前扭转不了局面,自动辞职!”

决战打响后,赵志全便马不停蹄,奔波于全国各地。他在那辆破旧的桑塔纳车里,装上一大包煎饼和大葱,饿了就在车上啃几口煎饼,困了就蜷缩在后排座椅上休息,两个司机轮流驾驶。最多一次,他9天跑了东北三省18个城市。由于过度劳累,他在合肥出差时摔伤了腿,打上石膏,拄着双拐,他又上了路。

靠着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到1997年年底,鲁南制药在全国6700家药企中,排名第52位,一跃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制药企业。

“党组织永远是坚强后盾”

在鲁南制药员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不在鲁南,就不知道赵总对我们有多好!”2008年,公司一位业务员的家属做换肾手术,赵志全听说后二话没说,用专门为救助困难员工设立的生活备用金,捐助该员工9万元;2010年5月份,职工尹良的妻子查出了乳腺癌,治疗费近40万元。走投无路之际,他敲响了赵志全的门。“这没啥张不开嘴的,党组织永远是职工坚强的后盾。”赵志全一边安慰脸涨得通红的尹良,一边为他办理28万余元的药费报销手续。

赵志全以一个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深深温暖着群众的心。为了让改革红利更好地惠及员工,他可谓是殚精竭虑。只要有空,他就去餐厅与员工一起就餐、聊天、谈心。有一天,赵志全看到一位年轻员工在用餐时只打了一份青菜两个馒头。一问才知道,这位员工刚刚毕业,来自农村,家境困难。赵志全让工作人员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最终给每名有类似情况的员工每月增加300元的生活补助。仅这一笔支出,全厂一年就多花了上千万元,但赵志全却说:“只要群众发自内心说党好,我就知足了。”

“别人为首付和房贷苦恼时,我们免费住进了公司自建的员工楼。”说起鲁南制药的福利,贝特二十一车间的肖陶山总是充满自豪。从1999年起,鲁南制药连续举办了15届集体婚礼,为新人提供免费住房、安家费、蜜月旅行。每年7月份,员工除了享受一个月带薪休假外,还有1200元的旅游金。同时,赵志全还非常关心职工健康,投资两亿多元为员工建了体育场所,每年拿出还200万元作为文体活动的基金。他说:“年轻人要多读书、多运动。没有好身体,什么都干不了。”

“六亲不认”换净土

“高管开会全家坐,侄子倒水姑姑喝”。时下,家族化企业比比皆是,但打开鲁南制药的企业员工名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无一人与赵志全有血缘关系。

在遗留下的人事任命书中,赵志全指定了新的领导班子,虽然女儿赵龙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又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获得研究生学位,但赵志全仍没有将企业交给女儿经营。他把一个资产达百亿元的企业全权托付给了“外人”。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贵民也是从赵志全的遗嘱里才知道,自己要肩负起带领这个沂蒙山区最大纳税企业继续前行的使命。“他甘做蜡烛,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仍不忘照亮他人;他把建设百年企业作为毕生的事业和追求,为我们树立了做人、做事、创业的楷模。”张贵民说。

在赵志全的亲戚眼中,他“六亲不认”。堂兄赵志富家在哈尔滨,当年,鲁南制药哈尔滨办事处租住他的房子。赵志全知道后,不仅没提高房租价格,反倒把这件事给搅黄了。赵志富无奈地说:“人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我这兄弟就是皮笊篱——一点不漏。”

回老家时,赵志全的老母亲拿出一大把纸条,都是乡亲们为儿女安排工作或者提拔的事。赵志全告诉老母亲,企业的事要是这么干,厂子离树倒猢狲散就不远了。母亲听儿子这么说,当面把这些纸条一张张撕碎。

“公生明,廉生威”,赵志全的以身作则,换来的是鲁南制药公正清廉的一片净土,中层干部没有一个出现经济犯罪的,清正廉洁在这里蔚然成风。

“正是因为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心里装的全是企业和员工,他才能凝心聚力,带领企业成功发展。赵总为我们树立了一面当代优秀党员企业家的旗帜,用一生的忠诚和智慧践行着沂蒙精神,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激励着我们在改革创新中奋勇前行。”接过“鲁南”接力棒的张贵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王震)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