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高层

罕见披露!亲历者讲述习近平当知青的8个小故事

2017-08-18 10:40 人民日报客户端  

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组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重点来了!8月18日出版的学习时报用四个整版报道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出版,披露了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选登其中12幅图片,主要来自采访对象的个人珍藏,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图为1973年,习近平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

避跳蚤,挽起裤筒“圪蹴”在凳子上聊天

刚到生产队的那几天,我们几名知青身上都莫名其妙起了又红又大的肿包,奇痒无比。由于不知道肿包生成的原因,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对付。后来才慢慢知道是“虼蚤”咬的。那时你如果走进我们的窑洞,常常可以见到近平、我,还有雷榕生挽起裤筒“圪蹴”(陕北方言,蹲)在各自的凳子上聊天拉话的滑稽情景,我们认为跳蚤跳得再高,也不至于从地面跳上凳子吧。此时如果梁玉明走进窑洞,会故意抖动裤腿,说自己身上有不少“虼蚤”带进窑洞,引起我们哄笑。

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组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重点来了!8月18日出版的学习时报用四个整版报道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出版,披露了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选登其中12幅图片,主要来自采访对象的个人珍藏,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图为1973年,习近平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

避跳蚤,挽起裤筒“圪蹴”在凳子上聊天

刚到生产队的那几天,我们几名知青身上都莫名其妙起了又红又大的肿包,奇痒无比。由于不知道肿包生成的原因,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对付。后来才慢慢知道是“虼蚤”咬的。那时你如果走进我们的窑洞,常常可以见到近平、我,还有雷榕生挽起裤筒“圪蹴”(陕北方言,蹲)在各自的凳子上聊天拉话的滑稽情景,我们认为跳蚤跳得再高,也不至于从地面跳上凳子吧。此时如果梁玉明走进窑洞,会故意抖动裤腿,说自己身上有不少“虼蚤”带进窑洞,引起我们哄笑。

——雷榕生、雷平生《“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

图为1975年8月,习近平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榕生在延安宝塔山。

饿时间长了,蘸酱油膏吃生肉

近平说过一件“吃生肉”的故事,很多人向我求证,我回答确有其事,因为我也是此事的亲历者。1974年的春节,我们过了个肥年,买了大概几十斤猪肉。当时买的猪肉质量不错,感觉肉像玉雕一样整齐漂亮。我们那天包了些饺子,在准备煮饺子时近平说了个笑话,说在作家梁斌的小说《播火记》中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之一运涛说他的愿望就是要用几斤猪肉包一个大饺子,一口咬下去,“能咬出个小牛犊来”。我们又说笑道,国外有一种很嫩的小牛肉可以用刀片成薄片生吃。这次买的猪肉质量很好,大概也可以生吃。我们俩哄笑着,真的用刀试着将其中一块冻得微微发硬的瘦肉部分小心片下来,你一片,我一片,蘸酱油膏吃。也许是饿的时间长了,肚子里没有油水,那一块生猪肉的瘦肉部分竟让我们吃完了。生肉吃完了,我们费了两三个小时包的饺子也在20分钟内风卷残云般吃光了。

——雷榕生、雷平生《“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

图为1974年12月,延川县召开第四次团代会。习近平(后排右四)与文安驿公社参加团代会的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不去蹭饭,痴迷看书

我们有时也去周围几个村的知青窑串门。那时我们闲得无聊,肚子又饿,就经常一起商议到什么地方去蹭饭。我们说:“近平,走啊,咱们去梁家塌吃他们一顿!”但是,近平不去,他就坐在那里看书,他说:“我就不去了,你们弄到吃的,给我带回点来吧。”近平一方面是不喜欢参与这些事情,另一方面他那段时间“痴迷”在阅读和学习之中。

——戴明《“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

肩膀上磨出厚茧子,活儿干不完就不休息

近平从村里往地里挑粪,那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他就把衣服脱下来,垫在肩膀上。垫得薄了,不管事儿,扁担还是磨得肩膀受不了;垫得厚了,使不上劲,扁担又容易掉下来。没过多久,近平的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也不用垫衣服了。

夏天,我们这边太阳毒得很,天气干热。近平身上都晒红了,之后又蜕皮。那个苦,可不是一般大城市的娃娃能吃下的。有时候,我老伴看他太辛苦,就说:“近平,你坐那儿歇歇。”近平不歇,他说:“没有事,干完这一气儿再说。”结果,他又干了很长时间活,还不歇着。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有什么活儿都要干完了再歇着,干不完就不休息。

——刘金莲《“近平干活跟咱农村人一样”》

图为1975年8月,习近平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榕生,同劳动英雄杨步浩(中)在延安王家坪合影。

冬天带头下坑打井,腿冻得落下了毛病

近平还带领我们村民打了一口井,解决了我们全村的吃水问题。那个时候是冬天,打了很深,才开始见水,那水冰凉刺骨,近平下到井里,两条腿都踩在泥水里,挖下面的泥土和石头,一干就是挺长时间,实在撑不住了再换人。打这口井的时候,近平的腿冻得落下了毛病,冬天的时候就容易腿疼。这口井挖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村现在还在吃这口井里的水。

——梁玉明《“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

近平带领村里人打井,这件事情我是从头到尾都见证了的。水出来之后,我们要把水留起来,就要在这个位置打一个小坝。那时候天很冷,基建队社员站在边上,怕踩在冰水里冻脚,就不往下走。近平就率先跳到冰面上,用老 和镐头使劲地一下一下挖。武玉华是个挺豪爽的人,也善于做动员工作,他朝大家喊:“你们看,习书记都已经下去了!他是外面大地方来的知青,都这么能吃苦!我们给自己家里修坝,咋能不出力呢!”武玉华喊罢,也跳了下去,和近平一起挖。这时候,大家也都被带动了起来,下去用力挖,把残冰清理出去。这口井打成以后,不但解决了前队社员吃水的问题,水量也足够浇地用,生产和生活都顶上用了。

——雷榕生、雷平生《“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

图为1975年,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后排右三)和北京及本地知青20余人,出席延安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大会。习近平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

打坝夯石手掌上磨得全都是水泡,第二天接着干

近平干活很卖力气,肯吃苦。他虽然在劳动技巧上和我们农民有差距,但他一点儿都不惜力,甚至比我们干活还拼命。比如打坝,当时没有大型机械,挖掘机、打夯机全都没有,都靠人力把一层层的土铺好,再用很沉重的夯石把松软的土砸得紧密起来,这是强度非常高的体力劳动。那时候基本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措施,近平也没有手套,他直接用手抓住夯石的绳子,再用全身力气往下砸黄土,一天的功夫,他的手掌上磨得全都是水泡,第二天再干活,水泡就磨破了,开始流血。但是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延川方言,本意是“耍奸儿”,即偷奸耍滑,偷懒)。

——王宪平《“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图为1975年6月,习近平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榕生(前排左一)、雷平生(前排右一)、文安驿公社干部杨世忠(后排右)、刘明升(后排左)合影。

建设沼气池,挖出粪便找裂缝修补

在建设沼气池过程中,习近平既是指挥员又是技术员,遇到的困难都由他来解决。在那个年代,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精度,都和现在有很大差距。新建的沼气池因为有裂缝,沼水从裂缝渗入地下,就不能和粪便这些原料产生化学反应,也就无法产生沼气。为了维修沼气池,习近平带领几个青年,把沼气池里面的水、粪便,全部挖出来,然后下到沼气池里,打着手电筒找裂缝,用水把裂缝冲洗干净,再用水泥仔细地修补。在炎热的夏天,沼气池里臭不可闻、一片漆黑,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种又脏又累的活计,恐怕许多人是不愿意去干的。

——曹谷溪《“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让社员发挥各自长处,不下地也能挣工分

近平让铁匠主管铁业社,让他的手艺能够“学有所用”,每天打铁可以挣工分,不用下地干活。近平办了缝纫社之后,社员把要缝的衣服交给在缝纫社劳动的妇女。缝纫社的妇女根据每天缝补衣服的数量挣工分,其他社员节省出缝补衣服的时间去劳动,可以挣到更多工分。这种分配方式很合理,受到大家欢迎。近平让社员发挥各自长处,把村里的生产和生活安排得十分顺畅。

——石春阳《“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

(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