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健康

警惕地震后的“心理余震”

2017-08-18 08:42 北京日报  作者:宋崇升 庞宇

截至8月13日,2017年8月8日发生在四川九寨沟的地震已致25人遇难、500余人受伤。而实际上,受到地震影响的远不止这几百人,还有伤亡者的亲属,以及那些虽然没有生命和财产损失却经受了强烈心理冲击的亲历者。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摆在眼前——“心理余震”,这就引出了心理障碍修复的话题。

地震后心理障碍风险较高

前几日,网上的这条信息戳痛了许多人的心。2008年,他的女朋友被埋在地震的废墟中,用最后的力气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撑不住了,要是能活着回来,你娶我好不好。9年过去,他仍孤身一人,守着那段回忆。

无论是地震中的幸存者,还是丧失亲人、爱人、友人的亲历者,他们的心情是痛苦而复杂的,既有遭受不幸的痛苦,也可能有幸存的内疚。地震对每个人的心理影响各不相同,一些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趋于平静,另一些人则在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暗涌。

受到灾害冲击时,人的心理会被激起反应。心理反应是否会达到心理障碍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刺激的强度以及个人的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程度。地震作为重大的自然灾害,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重大刺激,因此出现心理障碍的风险也较高。

大地的稳固,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或许有人会担心遭遇车祸、暴力,但没人会无缘无故担心地震。因此,地震颠覆的是人最基本的安全感,进而对人的心理构成重创,甚至是毁灭性打击。而且,地震带给人的伤害更容易泛化,导致即使来到离震区很远的地方,脚下的土地依然会令其没有安全感。

截至8月13日,2017年8月8日发生在四川九寨沟的地震已致25人遇难、500余人受伤。而实际上,受到地震影响的远不止这几百人,还有伤亡者的亲属,以及那些虽然没有生命和财产损失却经受了强烈心理冲击的亲历者。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摆在眼前——“心理余震”,这就引出了心理障碍修复的话题。

地震后心理障碍风险较高

前几日,网上的这条信息戳痛了许多人的心。2008年,他的女朋友被埋在地震的废墟中,用最后的力气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撑不住了,要是能活着回来,你娶我好不好。9年过去,他仍孤身一人,守着那段回忆。

无论是地震中的幸存者,还是丧失亲人、爱人、友人的亲历者,他们的心情是痛苦而复杂的,既有遭受不幸的痛苦,也可能有幸存的内疚。地震对每个人的心理影响各不相同,一些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趋于平静,另一些人则在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暗涌。

受到灾害冲击时,人的心理会被激起反应。心理反应是否会达到心理障碍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刺激的强度以及个人的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程度。地震作为重大的自然灾害,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重大刺激,因此出现心理障碍的风险也较高。

大地的稳固,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或许有人会担心遭遇车祸、暴力,但没人会无缘无故担心地震。因此,地震颠覆的是人最基本的安全感,进而对人的心理构成重创,甚至是毁灭性打击。而且,地震带给人的伤害更容易泛化,导致即使来到离震区很远的地方,脚下的土地依然会令其没有安全感。

延迟出现的心理障碍更可怕

心理障碍的出现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事件发生后几分钟即出现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茫然”或“麻木”,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能领会外在刺激,接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的人还会自言自语,甚至变得畏缩,保持呆坐或卧床不起。有的人则恰恰相反,表现为兴奋、活动过多、行为杂乱,比如乱跑、失眠,身体方面表现为心率快、出汗、面部潮红等。这种情况一般在几小时到一周内消失,恢复后对上述表现可有部分或大部分遗忘。

另一种形式的心理障碍是延迟出现的,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半年内发生。成年人的思维、记忆或梦里会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内容,还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他们还会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发生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人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还有的人会出现酗酒、攻击、自伤或自杀行为等。

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他们可能会出现梦魇;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反复扮演创伤性事件中的人,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有分离性焦虑,粘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惕,过度惊跳反应,难以入睡,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一定隐蔽性和延迟性。曾有人对唐山大地震的孤儿进行研究,发现纳入研究的13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有9例是在地震后4年至12年才发病。因此,延迟出现的心理障碍更可怕。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及处理,心理的创伤可能会一直存在,并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开导忌勉强其倾诉

需要注意的是,这几类受灾人群的自杀风险更高:遇难亲人的人数不止一位;缺乏稳定的家庭或社会支持;长时间处于自我封闭、与社会严重疏离的状态。

对他们,家人或朋友要更为关注,尤其是要进行倾听和交流。有研究显示,倾听和交流是提供心理支持的重要方式。首先要与受灾者建立信任安全的关系。这样,对方才可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对方不愿意倾诉,则切不可勉强。与受灾者沟通时,要选择安全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其可自由、放松地表达内心感受。倾听时需专注,交流时与他们要有一定的目光接触,传递出接纳和倾听的意愿。

当然,这些心理支持或援助最好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工作者来完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否则非专业人士在援助他人后,自己也可能受到心理创伤,即替代性创伤。

帮助受灾人群开启心扉、渡过难关,是一个需要耐心的长期过程。如果受灾人群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应及时送到专业心理卫生机构进行诊治。如果条件允许,相关机构可定期对受灾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即进行一些心理量表的问答,以便及早、准确地发现潜藏的心理症状。

(责任编辑:权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