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健康

“心”“身”同养同治 专家谈中医防治脑病

2017-08-18 09:06 中国医药报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邹忆怀教授告诉记者,“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传统的运动方法,对于脑病患者,尤其是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都非常有益。目前我们医院的康复室正在进行一项研究,从24式太极拳中选择8式,教患者去做,在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中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

邹忆怀教授对于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脑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颇有研究。邹忆怀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脑病专家王永炎院士,已从事中医脑病临床30年。

防病讲究“心”“身”同养

邹忆怀介绍说,中医认为脑属“奇恒之腑”,中医学最早认为“心主神明”,而到明清时出现了“脑主神明”的说法,不仅对脑功能的认识更清晰,而且认识到很多疾病和脑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的推动,现在中医界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即“脑主五脏六腑”。

中医脑病的范畴包括了神经内科疾病,比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偏头痛等;还包括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

在脑病的预防上,邹忆怀说,中医重视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整,而不是针对某一个脏器或某一个点去防。大部分脑病和年龄增长有关,比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要提前进行预防。比如对于脑血管病来说,就是要做好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除必要的药物外,在饮食上也不能太油腻、太辛辣等;在心理调节上,不能太过思虑、紧张;另外要注意运动锻炼。邹忆怀指出,在运动上,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值得推荐,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气血和气机的运行,而且利于养“心神”,因为做这些运动需要有一个“入静”的过程,所以有利于调整心理状态。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做这些运动要比剧烈的体育运动好很多。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邹忆怀教授告诉记者,“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传统的运动方法,对于脑病患者,尤其是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都非常有益。目前我们医院的康复室正在进行一项研究,从24式太极拳中选择8式,教患者去做,在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中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

邹忆怀教授对于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脑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颇有研究。邹忆怀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脑病专家王永炎院士,已从事中医脑病临床30年。

防病讲究“心”“身”同养

邹忆怀介绍说,中医认为脑属“奇恒之腑”,中医学最早认为“心主神明”,而到明清时出现了“脑主神明”的说法,不仅对脑功能的认识更清晰,而且认识到很多疾病和脑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的推动,现在中医界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即“脑主五脏六腑”。

中医脑病的范畴包括了神经内科疾病,比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偏头痛等;还包括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

在脑病的预防上,邹忆怀说,中医重视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整,而不是针对某一个脏器或某一个点去防。大部分脑病和年龄增长有关,比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要提前进行预防。比如对于脑血管病来说,就是要做好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除必要的药物外,在饮食上也不能太油腻、太辛辣等;在心理调节上,不能太过思虑、紧张;另外要注意运动锻炼。邹忆怀指出,在运动上,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值得推荐,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气血和气机的运行,而且利于养“心神”,因为做这些运动需要有一个“入静”的过程,所以有利于调整心理状态。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做这些运动要比剧烈的体育运动好很多。

另外,邹忆怀指出,在用降糖、降压、调节血脂药的时候,某些状态下,某些指标可能控制不好,用中医药进行全身的调理和调整是非常有用的;同时对于情绪及体重的调整和保持,中医药也可起到相应的作用。

辨治注重全身调整

“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有一种证候,中医叫痰热腑实证,表现为浊邪上逆,出现昏迷、烦躁、大便不通等症状,可以采用化痰通腑汤来治疗。用药后患者的症状、情绪都可以稳定下来。”邹忆怀介绍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王永炎院士就将此方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的研究发现,脑梗死后会出现系统性的炎性反应,全身的内环境和免疫状态都会发生变化,并不只是局部的问题,所以通过化痰通腑这种全身的调节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王永炎院士还有一个观点,叫“毒损脑络”,认为发生脑梗死后会有“毒”在脑中产生,此时用清热解毒或解毒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调整患者整体的功能也会有很大帮助。当然,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溶栓治疗,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溶栓治疗的比例很低。对于错过溶栓治疗的患者来说,中药的调整比脑保护剂等的治疗更有特色,对人体的调整更为全面。

邹忆怀介绍说,不仅是脑血管病患者,对于其他脑病,中医药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癫痫,抗癫痫药当然要规范使用,但在规范服药的同时,在患者有情绪波动、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配合使用一些中药,对于维持神经元的稳定性是有益处的。“十一五”期间的一个研究课题,对王永炎院士的一个处方——川芎定痛饮进行了研究,证实单纯使用中药,可以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在使用多巴胺制剂的同时,可用中药解决患者的失眠、大便不通、食欲不振等非运动症状,可以使患者维持比较高的生活质量。邹忆怀指出,现在的观点认为,帕金森病不影响生命的长度,那么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对该病患者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康复手段系统多样

“太极拳是一种境界很高的运动方式,现代的运动康复方法中,有直线运动、斜线运动(就是让患者走直线、斜线),而太极拳讲究‘圆’的运动。‘圆’运动是更为高级的运动,对于患者运动的协调性、平衡能力等会有很好的帮助。”讲到康复,邹忆怀首先对太极拳的作用给予了肯定。他指出,像太极拳这样的运动,对患者来说,目标层次更高,效果也要更好一些。因为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不光是肢体的运动,还包括气息的调整、心理状态的调整等等。心理的放松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曾发表过关于太极拳对帕金森病的作用的文章。

邹忆怀说,康复是功能损伤后的重建,重建过程中,西药主要是神经营养药物,比如维生素、脑保护剂等,实际上临床效果有限。像脑血管病患者,会有偏瘫、失语、吞咽障碍、肢体麻木、认知障碍等表现,这些症状都要通过康复来解决。除运动外,中医药的康复方法还有针灸、中药内服外用等。针灸治疗是一种明确的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有效的方法。而服用补气血中药,可以增强患者肌肉的力量,力量增强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此外,还可以使用通经活络中药泡洗。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退后,关节组织会发生粘连,不但影响到运动能力,而且会有疼痛感;因为疼痛患者更不愿意运动,越不运动越不利于功能的恢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预后。中药的泡洗可以缓解关节组织的粘连,减轻疼痛,使患者能更好更快地恢复功能。邹忆怀表示,运动、针灸、中药形成了一整套中医的康复系统。

邹忆怀提醒,功能重建贵在坚持,一些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康复,但一出了院回到家中,就不坚持了,使得之前取得的康复成果消失,患者又回到病理的运动模式。患者应定期复诊,以获得医生在技术和心理上的支持。患者家属不仅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还要关注患者情绪情感的变化,患者常会有焦虑、恐惧、压抑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都会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比如患者持续处于焦虑状态,那么他的血压、血管等功能肯定是不稳定的,这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发生血管危险性事件的概率就会增高。

邹忆怀提示说,患者在就医时,诊治医生最好相对固定,尽量少换医生,因为这样有利于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用药及对患者疾病的控制。

最后,邹忆怀提醒,一些保健方法对于特定环境下特定的人可能是有好处的,但并非适用于每个人,因此在采用某种保健方法前,要请医生进行判别是否适宜。(记者 杨六香)

(责任编辑:许心怡)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