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朝阳至通州——清代一条石御路

2017-08-18 09:39 未来网  

高世良

清代,为了皇帝出行和方便交通,在北京城外修建了三条石道,因是皇帝常走之路,也称御路。这三条路即朝阳门至通州石御路、广安门至卢沟桥石御路、西直门至“三山五园”石御路。这三条石道都是用大型石块铺成的,总长度约37公里。在当时没有水泥、沥青的条件下,是最高级的路面,也是十分巨大的工程。

朝阳门为国东门孔道,是去往京东地区的主干道。通州至朝阳门的大道历史悠久,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去秦皇岛,隋炀帝、唐太宗进军高丽都是走的这条大道。元大都的齐化门就是今天的朝阳门,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通州是水路、陆路的要冲,为京杭大运河的北京码头,车水马龙,千车万船货物、粮食云集,朝廷漕运仓储重地。为保京城朝廷官员及家属、军队、百姓的吃粮,明清时期每年由京杭大运河南粮北运400万石,南方粮食运达通州后,有水路和陆路两种方式运到京城。水路是换小船由通惠河运到东便门。元代时通惠河水源充足,运粮船可提闸过船,明清时期通惠河因水量不足运粮船不能直达京城,要分段递运。因北京比通州高13.3米,为了蓄水行舟,通惠河设大通桥、庆丰闸、高碑店、花园、普济闸五处闸。粮船只能在闸与闸之间逆水行舟,粮船到闸口,不能过闸,每至闸门都要人工搬运粮食到上闸之船,先后由人工搬运五次才能抵京。陆路是由通州用马车运输漕粮到朝阳门内粮仓,朝阳门内有禄米仓、北运仓、东门仓、海运仓、北新仓等多座国家粮仓。那时每天有千辆马车运粮往返此路上,平均十多米就有一辆运粮车。朝阳门至通州的路是进京人员、粮食、货物的要道,也是皇帝拜谒东陵及巡幸江南之路。这条路是土路,马拉铁瓦轱辘车,每遇雨雪天气,车辙成深沟,泥泞难行,常发生陷车事故。

高世良

清代,为了皇帝出行和方便交通,在北京城外修建了三条石道,因是皇帝常走之路,也称御路。这三条路即朝阳门至通州石御路、广安门至卢沟桥石御路、西直门至“三山五园”石御路。这三条石道都是用大型石块铺成的,总长度约37公里。在当时没有水泥、沥青的条件下,是最高级的路面,也是十分巨大的工程。

朝阳门为国东门孔道,是去往京东地区的主干道。通州至朝阳门的大道历史悠久,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去秦皇岛,隋炀帝、唐太宗进军高丽都是走的这条大道。元大都的齐化门就是今天的朝阳门,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通州是水路、陆路的要冲,为京杭大运河的北京码头,车水马龙,千车万船货物、粮食云集,朝廷漕运仓储重地。为保京城朝廷官员及家属、军队、百姓的吃粮,明清时期每年由京杭大运河南粮北运400万石,南方粮食运达通州后,有水路和陆路两种方式运到京城。水路是换小船由通惠河运到东便门。元代时通惠河水源充足,运粮船可提闸过船,明清时期通惠河因水量不足运粮船不能直达京城,要分段递运。因北京比通州高13.3米,为了蓄水行舟,通惠河设大通桥、庆丰闸、高碑店、花园、普济闸五处闸。粮船只能在闸与闸之间逆水行舟,粮船到闸口,不能过闸,每至闸门都要人工搬运粮食到上闸之船,先后由人工搬运五次才能抵京。陆路是由通州用马车运输漕粮到朝阳门内粮仓,朝阳门内有禄米仓、北运仓、东门仓、海运仓、北新仓等多座国家粮仓。那时每天有千辆马车运粮往返此路上,平均十多米就有一辆运粮车。朝阳门至通州的路是进京人员、粮食、货物的要道,也是皇帝拜谒东陵及巡幸江南之路。这条路是土路,马拉铁瓦轱辘车,每遇雨雪天气,车辙成深沟,泥泞难行,常发生陷车事故。

为了完成运输漕粮任务和拜谒东陵及巡幸江南方便,清朝雍正皇帝决定将朝阳门至通州的大道修建成石路。朝阳门至通州长40里,当时修石路十分艰难。修这条石路约需要15万块条石,每块条石几百斤重。要到山区开采石块,经加工用马车运到修路工地,路面要平整夯实。铺好每块条石,全靠石匠、泥瓦匠两手劳动,都要费很大力气,而且风雨无阻。

这条路在雍正七年(1729年)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两次修建。它西起朝阳门,经关厢、朝阳门外大街、东大桥、红庙、八里庄、十里堡、三间房、八里桥,达通州西门。这条石道即今朝阳门外大街和朝阳路。雍正七年建石道长5588丈,宽2丈,两旁土道各宽1.5丈。由通州新城旧城至各仓门及东西沿河两道,亦建石路,共计长1050余丈,宽1.2丈及1.5丈不等,费帑金白银343484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长度6644丈,费帑金284900两。整条路全是用花岗岩块石铺砌,每块条石长4尺、宽2尺、厚8寸左右。朝阳门外石道的修建对运输漕粮、货物,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筑石道后雍正、乾隆两皇帝在路旁竖碑建亭,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御制朝阳门至通州石道碑立于通州镇西八里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御制重修朝阳门石道碑立于朝阳区三间房村西石道路北,《日下旧闻考》记载着碑文。两座石碑均保存完好,近年复建了碑亭。雍正和乾隆御制石道碑形制规模相同,石碑高5米,宽1.6米,厚0.8米,螭虎盘踞碑首,龟趺碑座。两碑阳面为雍正和乾隆皇帝书写的满汉碑文,记载了修建朝阳门石道的缘由,修建经过、长度、宽度、耗资白银数量和竣工年月。碑文四周刻有精美龙纹,碑两侧雕独龙戏珠,碑阴无字。尚存石碑完好,碑文字迹清晰。雍正碑亭被八国联军烧毁,2005年通州区政府在八里桥南街京通快速路北侧复建了碑亭。乾隆石道碑原在朝阳区三间房村西,朝阳路北侧50米处,为保护石碑于1984年对碑座进行加固,周围设置了铁栅护栏。2009年石碑被盗,第二年抓获盗碑者,将石碑移至朝阳路定福庄路南口过街天桥旁,2010年朝阳区政府对该碑复建了碑亭。两处碑亭均按旧样复建,亭高12米,为四角琉璃亭,覆盖黄色琉璃瓦,双围柱,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朝阳路上的两座碑亭为这条繁华柏油路增加了亮点,显示了这条路的深厚历史文化。

1860年9月英法联军就是从天津沿此路进攻北京的,清军在八里桥与英法联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民国初年,石道已经损坏严重,1917年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翻修了石道,掀掉条石,铺筑碎石路面。日军侵占北京的1940年,根据军事需要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朝阳门外石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政府加快了朝阳路的建设。1953年拓宽路面铺为沥青路,拓展为公交线路。2005年拓宽朝阳路,主路宽15米,双向四车道,辅路各宽13米,双向六车道。1963年在朝阳路南侧修建了八王坟至五里店的京通路。1995年对京通路改建成全封闭、全立交快速路,过去40分钟的路程缩短为15分钟。2003年在朝阳路北侧修建了朝阳北路,全长15.2公里。现在,朝阳路和京通快速路、朝阳北路是京城通往通州的三条主干线,行进在现代公路上的我们要了解过去,建设当代,创造未来。

现在雍正石道碑和八里桥一组文物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乾隆石道碑为朝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乔立远)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