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文化

茶道与节气之处暑|君子中和茶道

2017-08-23 14:41 首都文化智库  作者:朱锦武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是说,处暑之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天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因此人们将处暑这段时间称为“秋老虎”。

古代处暑分为三候:一候“天地始肃”,二候“禾乃登”,三候“鹰乃祭鸟”“肃”即肃杀之气,意为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寒气有点逼人。古人常在这个时节处决犯人,谓之“秋决”,也就是顺应天地肃杀之气,借此告诫人们秋天不可骄傲自满,要谨言慎行,反省收敛。“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禾乃登意指谷类作物已经成熟,到了收获的季节。处暑时节,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抓获猎物后,暂时先陈列出来,就好像在祭拜这些猎物一样,所以古人称之为“鹰乃祭鸟”。

立秋节气的健康养生与茶品

处暑中的“处”包含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该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暑气结束了,秋季到来了,在夏末秋初的交替之时,常常会早晚凉,中午热,昼夜的温差较大。下雨前的气温偏热,下雨后气温偏凉,要注意不要过早增加衣服,特别是小孩。此时接受适宜的凉爽刺激,对锻炼耐寒能力很有帮助。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是说,处暑之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天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因此人们将处暑这段时间称为“秋老虎”。

古代处暑分为三候:一候“天地始肃”,二候“禾乃登”,三候“鹰乃祭鸟”“肃”即肃杀之气,意为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寒气有点逼人。古人常在这个时节处决犯人,谓之“秋决”,也就是顺应天地肃杀之气,借此告诫人们秋天不可骄傲自满,要谨言慎行,反省收敛。“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禾乃登意指谷类作物已经成熟,到了收获的季节。处暑时节,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抓获猎物后,暂时先陈列出来,就好像在祭拜这些猎物一样,所以古人称之为“鹰乃祭鸟”。

立秋节气的健康养生与茶品

处暑中的“处”包含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该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暑气结束了,秋季到来了,在夏末秋初的交替之时,常常会早晚凉,中午热,昼夜的温差较大。下雨前的气温偏热,下雨后气温偏凉,要注意不要过早增加衣服,特别是小孩。此时接受适宜的凉爽刺激,对锻炼耐寒能力很有帮助。

二是空气中的湿度开始有所下降,气候渐渐变得干燥,即民间所说的“秋燥”。那么什么是秋燥呢?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进而产生的疾病即“秋燥”。秋燥病邪自口鼻侵入,开始时会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皮肤干燥、头发干燥易脱发、鼻咽干燥、鼻敏感。既而严重时可能会发展成干咳少痰、声音沙哑、便秘等。

为防秋燥,处暑时节,应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和不吃了,可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时期,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秋乏”。除此之外还应多饮香高味醇的乌龙类茶品,以起到提神醒脑、收敛心神、去燥静心之功效。

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鹿谷乡凤凰村 永隆村彰雅村(冻顶巷)。该茶被誉为“茶中圣品”。1855年(清朝咸丰年间),鹿谷人林凤池赴福建应试,高中举人,还乡时,自武夷山带回36株青心乌龙茶苗,其中12株由林三显种在麒麟潭边的冻顶山上。最早此茶是由冻顶山一带茶农,以瓮装茶贩售,故此茶又有瓮装乌龙茶之称。冻顶乌龙茶汤清爽怡人,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新典雅,香气清雅 ,喉韵回甘浓郁且持久。

冻顶乌龙茶的采制工艺十分讲究,采摘青心乌龙等良种芽叶,经晒青、凉青、浪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反复的团揉(包揉)、复烘、再焙火而制成。冻顶茶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春茶采期是从3月下旬至5月下旬;夏茶采期是从5月下旬至8月下旬;秋茶采期是从8月下旬至9月下旬;冬茶则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其茶品质,以春茶最好,香高味浓,色艳;秋茶次之,香气高锐,滋味爽滑甜醇;夏茶品质较差。处暑品饮冻顶乌龙茶有去烦平燥,止渴生津,祛咳化痰等功效。挑选优质冻顶乌龙茶的歌谣是:

干茶重实圆如珠,

汤色黄绿如蜜流。

香气高锐蜜果香,

滋味醇和细如油。

阿里山茶

阿里山乌龙茶茶园主要分布于梅山乡山区之太平、龙眼(龙眼林尾)、店仔、樟树湖、碧湖、太兴、瑞里、瑞峰、太和及太兴等村落,茶园面积总数约10,000公顷,海拔介于900-1,400公尺之间。梅山乡龙眼村(海拔约1,200公尺)更是台湾高山茶的起源地之一。此地种植的茶树,以青心乌龙为主。

竹崎乡、番路乡及阿里山乡,产茶的村庄大多位于阿里山公路旁,如濑头、隙顶、巃头、光华、石桌、十字路、达邦、里佳及丰山等山地部落。而这些村落所产制的茶品,对外通称阿里山茶,不过也有名为阿里山珠露茶或阿里山玉露茶的茶品出现。尤以阿里山珠露茶最享有盛名,此茶产于竹崎乡石桌茶区,茶园种植面积约为400公顷,分布于海拔约1,200-1,400公尺左右的高度,种植品种以青心乌龙为主。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及气候,使得茶叶细胞变的更加紧实;芽软叶肉厚,再经深耕、手采细工制作、匀焙,使得茶叶鲜活翠绿、水色金黄、滋味醇厚;清香淡雅。由于制成的茶叶,入口即有一股高山茶特有的幽雅香气,与清纯甘润的滋味,是不可多得的台湾好茶。香气浓郁,滋味甘醇,广受饮茶人士喜爱。在秋高气爽的处暑,品上一杯阿里山茶,有清脂提神,润肺爽声,愉悦心情之功效。挑选优质阿里山茶的口诀是:

高山云雾产名茶,

芽嫩叶肥口感佳。

汤绿汁稠耐冲泡,

饮罢留香口爽滑。

大暑节气的健康养生与茶品

君子中和茶道旁白:除夕、清明、中元和重阳是国人祭祀先祖的四大重要节日。处暑节气时正值中元节,是民间祭祀祖先敬老示孝的重要节日。孝经中讲“安身立命,光耀门楣以显父母,此孝之终也”国人认为,君子最大的孝就是有安身立命之道,行家国天下之事。在中元节祭祖之时向家中先祖或长辈献上一道君子中和茶以示我辈愿效法先祖成善成德之心。

第一步:气蕴太和

调息

《中庸》中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在泡茶前正襟危坐,放下一切世俗的烦恼,调匀呼吸,将心情调整到一种中正平和的境界开始一场人与茶的对话。

第二步:君子慎独

赏茶

所谓君子慎独不仅是指就算是一个人时也要坚守君子之道,它更是指作为君子的我们就算受到外界的干扰,也要有独立坚韧的仁义之心。茶叶无疑是最能体现君子慎独的一种灵草,它悠然自得的生于山间吸收天地之精华却不畏风雨;义无反顾的接受烈火的炙烤化为灵药含香待放却初心不改;温文尔雅的畅游于清泉中化为甘露滋养万民却不骄不躁。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产自台湾的洞顶乌龙,它外表莹润光泽、重实圆满正如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给人以温和端庄之感。

第三步:修身养性

温壶烫盏

仁人君子讲究内圣外王,对内滋养德性,对外知行合一。这是圣人所谓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如用滚烫的山泉水内外温烫紫砂壶,以此帮助干茶最大限度上挥发茶香,故我们称此步为修生养性。

第四步:善入福田

拨茶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自生命产生的刹那都有一颗善性的种子埋于心间,长大后各种引领善性发出的方法就叫做道。所谓茶道即是通过泡茶品茶激发心中的浩然正气。现在将一粒粒圆如绿珠的茗茶拨入壶中正如像茶人心中拨入良善的种子,因此我们称这一步为善入福田。

第五步:隐恶扬善

温润泡

恪守中庸之道的君子应在待人接物上温和宽厚,尽量将事物美善的一面发挥到极致,将其丑恶的一面缩小隐去。这一步是将壶中注满泉水并快速滤出,这样做不仅能洗去干茶上的微尘,还可使干茶迅速吸水吐露芬芳,因此我们称这一步为隐恶扬善。

第六步:执两取一

再次冲泡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圣贤认为像舜这样有德操的君子做人做事一定符合执其两端取其中的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不多不少、不强不弱。这一步是二次冲水、泡茶,茶叶浸泡时间过长会变得苦涩浓烈,而浸泡时间过短又会寡淡无味,因此适当的浸泡可帮助茶叶挥发茶香,使汤汁浓稠适度,这正符合执两取一的大道真理。

第七步:君子时中

出水

《中庸》中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因此,作为一名正人君子要时刻讲中和二字记于心间并时时恪守。经过浸润的茶叶与甘泉充分融合。公道杯中晶莹润泽的茶汤似乎在提醒我们君子要时刻身体力行中和之道才能有所成就。

第八步:诚明至性

分茶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我们怀着一颗明诚至性的心将茶汤均匀的斟入每只品茗杯中,以示茶人的一片赤子之情。

第九步:尊德重道

敬茶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像家中长辈或先祖献上一杯茶以示晚辈尊德重道之心,君子当厚德载物,道立天地。

(责任编辑:余璐)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