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31 08:14 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庞革平
河池市都安县下坳镇,瑶族群众喜庆易地扶贫搬迁。
黄鹏欢摄
上图:在来宾市忻城县,种植金银花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图为内仁村村民在金银花种植基地采收。
樊绍光摄
下图: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图为兴坪风光。
人民视觉
南宁市上林县赵坐村驻村干部和养殖户沟通小龙虾养殖。
潘荣海摄
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村民通过茶产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当下,广西正蹄疾步稳行进在精准扶贫路上:2016年投入160多亿元发展产业;建成2万多公里通达村屯的道路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扶贫;特色种养富民兴业;金融措施激发贫困户致富内生动力……
2016年,广西全区减少贫困人口111万人,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减贫速度25%,列全国第二,943个贫困村和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介绍,全区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755万人减少至2016年末的34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降至7.9%。
2017年,广西立下军令状:70万贫困人口、900个贫困村和6个贫困县计划脱贫摘帽。
道路通了 村寨变成景区
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百色革命老区最贫困的村屯之一,奇峰峻岭虽雄奇,但村民们进村出寨需要徒步翻山越岭,曾经苦不堪言。
河池市都安县下坳镇,瑶族群众喜庆易地扶贫搬迁。
黄鹏欢摄
上图:在来宾市忻城县,种植金银花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图为内仁村村民在金银花种植基地采收。
樊绍光摄
下图: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图为兴坪风光。
人民视觉
南宁市上林县赵坐村驻村干部和养殖户沟通小龙虾养殖。
潘荣海摄
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村民通过茶产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当下,广西正蹄疾步稳行进在精准扶贫路上:2016年投入160多亿元发展产业;建成2万多公里通达村屯的道路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扶贫;特色种养富民兴业;金融措施激发贫困户致富内生动力……
2016年,广西全区减少贫困人口111万人,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减贫速度25%,列全国第二,943个贫困村和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介绍,全区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755万人减少至2016年末的34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降至7.9%。
2017年,广西立下军令状:70万贫困人口、900个贫困村和6个贫困县计划脱贫摘帽。
道路通了 村寨变成景区
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百色革命老区最贫困的村屯之一,奇峰峻岭虽雄奇,但村民们进村出寨需要徒步翻山越岭,曾经苦不堪言。
如今,“路好了,设施好了,悬崖峭壁变旅游资源,水淹地变湿地景观。”浩坤村委会副主任韦仕升介绍说,这几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帮扶浩坤村,选定发展旅游业的扶贫路子。全村农家乐、客栈、民宿等发展到10多家,35名当地群众进入旅游投资公司工作,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615元。
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广西处处可见。2012年以来,广西新建2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屯道路3万多公里,四通八达的村屯公路,令过去的穷乡僻壤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拥有梯田自然景观。2012年,村委会和旅游公司联合修通梯田索道。2016年,大寨村分红达473万元,是2012年的4倍多。“在路边摆摊卖红薯的阿婆,一年的收入也有一两万元。”村支书潘保玉说,村里所有贫困户已脱贫摘帽。
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编制《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对旅游扶贫功能区、旅游扶贫产业化、旅游就业促进工程等进行详细规划,将全县6万多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全域旅游。
如今,贯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盘阳河两岸,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点渐次铺开。今年上半年,巴马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2.08%,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24.3亿元,同比增长27.33%。
产业有了 挑起脱贫大梁
产业兴,经济活。广西发展特色产业,扶贫扶到根子上。
目前,广西的扶贫种植业达220多万亩,低产改造120多万亩,在贫困地区基本构建起以桑蚕、果蔬、茶叶、核桃、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覆盖带动全区50个贫困县、51.3万贫困户、2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
奶水牛、黑山羊、肉鸽、肉鸭养殖,水果、麻竹种植……有贫困人口12.82万人的博白县,一个个特色产业迅速成长,18家本土龙头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项目,带领4000多户贫困户闯出脱贫致富之路。
在博白县旺茂镇三清村的一座高山水库上,上万羽鸽子在鸽笼啄食,鸽粪又成为水库鱼的饲料。水库边,1000多只山羊沿着坡脊漫步吃草。全村60户贫困户,每户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入股宏苑农牧公司,年获益4000元。
博白县亚山镇白花村,养殖了广西桂牛水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000多头水牛。村里贫困户每户贷款10万元投入合作社运作的“奶水牛养殖”项目,每年分红8000元。
革命老区百色,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芒果产区,目前全市参与种植芒果的农民约9.5万户45.25万人。2016年,果农人均纯收入达3315元,辐射带动265个贫困村,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35%,累计有6.8万贫困户32.38万人依靠种植芒果脱贫致富。
金融活了 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如何长效?如何激发内生动力?广西探索抓金融扶贫。2016年,全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81亿元,比2015年增加164亿元,是全国放贷额超百亿元的5个省区之一。
“靠好信用就能贷到款,信用就是真金白银啊!”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敬布村村民农继广深有感触。2014年1月,他筹划着养殖鸽子,苦于没有资金,多亏了农商行5万元的贷款作启动资金,他养了2000多只鸽子,平均月收入达四五千元,逐步走上小康之路。
“像农继广这样的,虽然家庭收入不高,但为人勤快、口碑好,有养殖技术,他们也应该被评为信用户。”田东县农村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叶翔说,2009年以来,田东县采集所有农户信息,对全县农户进行信用评级增信,强化信息动态管理,适时调整信用等级,建立信用体系,实施精准扶贫。一个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的金融扶贫“田东模式”初步形成,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4.63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5.1万人。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把“贷牛还牛”作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主导项目。目前,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捐赠200万元在都安设立保险精准扶贫基金,专项用于“贷牛还牛”项目。
“牛犊刚生下来不久,就被人以5000元的价格收走了。”都安县百旺镇庭建村那阳屯的蓝荣金是“贷牛还牛”项目的试点饲养户,两年前他“贷”回一头牛犊,经过12个月饲养,“还”回一头重达600公斤的壮牛。仅靠这头改良肉牛,他去年收入就增加了5000元,一举脱贫摘帽。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31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