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媒介视阈下的女性角色建构

2017-08-31 08:47 今传媒  作者:陈艳婕

摘 要:本文从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出发,研究影响人们交往的媒介渠道在女性性别角色建构中所起的作用。笔者以媒介的发展为时间线,以女性在不同媒介时期的信息接触模式为切入点,研究媒介的发展造成的社会情境的变化对女性获取信息的接触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并且研究在这一变化中,女性角色建构的过程及建构方式。

关键词:媒介情境;社会性别;网络性别 

在性别角色的建构过程中,有诸多的影响因素,如当时的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媒介技术等。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一书中,从影响人们交往的电子媒介本身出发,研究电子媒介的发展造成的社会情境的变化,从而对女性性别角色所产生的影响[1]。而随着网络日益向我们生活渗透,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毋庸置疑其在网络时代女性角色建构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此,笔者以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为基础,以媒介发展为纵轴,从媒介的视阈出发研究女性性别角色建构。

一、生物性别角色建构

许多年以来,男性和女性可以活动的空间范围是被明确规定的。妇女的世界是家庭,职责是负责家庭日常,包括照料孩子、减轻丈夫的工作负担等。而丈夫的世界是公众场合,职责是挣钱供养家庭。在西方世界强调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而在我国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之中更加强调两者之间的协调互补关系。在这种互补的关系之中,男女性别角色是从生物性别角色出发的,因此很多女性在这个时候是没有身份的。从本质上来讲,其以生理不同为借口,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庸,而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占统治地位。

二、社会性别角色建构

摘 要:本文从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出发,研究影响人们交往的媒介渠道在女性性别角色建构中所起的作用。笔者以媒介的发展为时间线,以女性在不同媒介时期的信息接触模式为切入点,研究媒介的发展造成的社会情境的变化对女性获取信息的接触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并且研究在这一变化中,女性角色建构的过程及建构方式。

关键词:媒介情境;社会性别;网络性别 

在性别角色的建构过程中,有诸多的影响因素,如当时的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媒介技术等。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一书中,从影响人们交往的电子媒介本身出发,研究电子媒介的发展造成的社会情境的变化,从而对女性性别角色所产生的影响[1]。而随着网络日益向我们生活渗透,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毋庸置疑其在网络时代女性角色建构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此,笔者以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为基础,以媒介发展为纵轴,从媒介的视阈出发研究女性性别角色建构。

一、生物性别角色建构

许多年以来,男性和女性可以活动的空间范围是被明确规定的。妇女的世界是家庭,职责是负责家庭日常,包括照料孩子、减轻丈夫的工作负担等。而丈夫的世界是公众场合,职责是挣钱供养家庭。在西方世界强调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而在我国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之中更加强调两者之间的协调互补关系。在这种互补的关系之中,男女性别角色是从生物性别角色出发的,因此很多女性在这个时候是没有身份的。从本质上来讲,其以生理不同为借口,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庸,而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占统治地位。

二、社会性别角色建构

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从生物性别界定男女社会角色所存在的弊端,社会性别角色这一概念被提出。在其建构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理论分支都对影响社会角色建构的因素提出了许多的看法,综合各个学派之间的观点,可以从社会、身份和个体交往这三个因素研究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首先是社会因素,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而社会是社会性别角色建构的核心因素,其包括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文化等。其次是身份因素,身份通常是指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身份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再次是个体交往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女性在这些领域的进入使得女性的社会角色逐渐开始建立。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每个时代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并不是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及其开创的可能性[2]。仔细研究影响个体交往的媒介因素,可以发现媒介在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梅罗维茨从影响个体交往的媒介因素出发,研究性别角色变化:其认为女权运动的兴起和演进与电子媒介的产生所造成男性和女性信息系统的融合、分隔和消失有关,新的媒介的产生造成社会信息系统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场景,从而改变了女性的社会角色。

(一)印刷媒介场景时代

印刷媒介是最古老的信息传播媒介,印刷媒介的产生开始使信息的传播从少数精英的手里走向大众,也使女性开始部分地接触外部社会,但是由于当时许多妇女仅仅是部分社会化进入读写文化领域,她们掌握的只是读写的基本技巧,如“读写思想”,而科学和技术这样的领域仍然是男性的领地。可以说,在印刷媒介场景时代,这一媒介的产生并没有使女性开始脱离原有认知中的角色扮演。

(二)电子媒介场景时代

与印刷媒介相比,电视媒介简单的编码使女性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就能接受和理解,此外,电视对公共男性领地的不断暴露对女性旧的归属观念造成了冲击,电视信息在潜移默化之中向女性传递了新的角色形象,鼓励了女性参与公共场合。一般来说,电视以下面几种方式模糊了男女性别角色的分界线。

首先,电子媒介融合了传统上不同的性别信息系统。传统上男性以公共场合为主,而女性以家庭为主。1960年,电视渗透到了大部分家庭,在长时间的电视信息培养中,女性角色观念开始从以存在于她的物质环境中的人来确定,转变为直接接触更大的社会环境,电视在一定程度上,从信息上解放了妇女,融合了传统上不同的性别信息系统。

其次,电子媒介模糊了性别的公开与私下行为的分界线。传统上社会场所是男性的前台区域、家是后台区域,而家既是女性的前台区域又是后台区域。但是,电视作为两性共享的新闻与娱乐场地,使女性能接触到“外部标准”并且提供了“事情如何进行”的知识,也推动了其中所展示的男性和女性的公开比较,男性的前台行为出现在女性的后台区域。

再次,电子媒介破坏了物质隔离作为性别隔离决定因素的重要性。传统上男性能够去绝大多数女性能到的地方,而女性不能去大部分男性能去的地方。但是,电子媒介的产生造成原来以物质场所作为界限的场景边界得到了拓展,产生了媒介场景,使得男性和女性能通过电视这一不以物质场所作为界限的媒介场景实现信息的共享。

三、网络性别角色建构

电视媒介的发展在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中起着不容小觑的角色。与现实社会空间相比,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社会空间,并以其开放、互联、海量、互动等的特性,被认为具有潜力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现状,且为一向处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群体提供更多参与公共空间的机会。

(一)网络社会性别的概念

与实时性别相比,网络社会性别是一种在线式的性别,是指网民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表现出来的性别[3]。因此,首先它是一种在线的性别,而非离线性别;其次,网络性别角色是多元化的,其不仅仅指男女两性;再次,网络性别角色建构的也是一种身份,网络个体会为了建立自己的网络角色形象进行传播和交往活动;最后,网络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二)网络对女性主体的重塑

在数字化的网络空间中,女性只要掌握非常基础的多媒体技能就能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而且这种沟通具有隐匿性、虚拟性、互动性等优点,从而为女性提供更多的话语叙述空间,使得女性能够脱离现实社会中性别身份、个体思想、权利等级,建立平等的网络社会性别。

1.从传播技术来看,提供了女性的话语平台

在互联网还很不发达的时候,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门槛把很多人都挡在门外,大多数技术掌握在男性的手中。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使用门槛越来越低,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网民性别结构中,男性占53.6%、女性占46.4%,2016年男性占52.4%、女性占47.6%,虽然男性的比例仍然高于女性,但是可以看到女性的比例在增加。因此,从客观上来看,网络的发展已经为男女性性别体系的发展,特别是女性的发展提供了话语平台。

2.从网络空间来看,拓展了女性的生活空间

在传统媒体时代,女性的生活空间虽然因为电视的产生而发生了变化,但是电视所提供的公共空间非常的有限,而且女性的观看的同时很难参与进去,其是一种单向的传播。互联网的产生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极大地拓展了女性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网络空间中,女性可以通过与不同地区、国家的人进行交往,并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建立新的认知。

3.从互动传播来看,提升了女性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认知中,认为公共领域是男性的活动领域,私人领域才属于女性,而网络改变了这一认知。网络为具有话语叙说欲望而在现实社会中处于男权控制之下的女性提供了倾诉的话语场,使得女性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实现更广泛的身份认同。在网络空间中,男女双方都处于平等的信息传播地位。因此,作为平等的互动主体,女性可以通过主动获取、分析、传播信息来传播自身的自我形象,并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建立广泛的身份认同。

4.网络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角色的关系

(1)两者的区别。从媒介功能来看,网络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从这方面来看,网络社会性别与社会性别有本质的区别,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网络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组织已经高度融合在一起。[4]所以,网络正在不断地建构新的社会形态,我们每个人在网络社会中的现身或缺席,都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现实关系,诸如我们每天使用的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其是我们延伸自我角色的一种渠道,通过这些渠道我们建构了新的社会关系。但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毕竟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研究网络社会中的性别角色,需要联系具体的网络环境进行分析,而不能笼统的放在社会中进行考虑。

从媒介特点来看,网络提供数字化生存空间。这一数字化的空间具有自由、平等、开放、互动等特点,这些特点是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的。正是由于网络这些不同于社会的特点广泛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在人们原有物质生活空间的范围之外创造了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这使得女性可以突破现实社会的藩篱,在网络数字化的空间中表达自我,寻求自我的身份认同。正如戈夫曼的拟剧论说言,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们的角色有所不同,网络数字空间和现实的社会空间这两个空间是不同的情境,人们所扮演的网络社会性别和社会性别也存在差异。

(2)两者的联系。在女性社会性别角色建构的过程中,网络社会性别和社会性别是动态的互动关系。网络社会性别与社会性别一样建立的也是一种身份,可以说网络社会性别是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性别的延伸,不过这种延伸可能与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性别角色不同,有可能加强、有可能减弱、甚至发生变化,如有些人在现实社会中是女性,而在具体的媒介情境中扮演男性,也有可能是两性角色。

四、结 语

从影响个体交往的媒介因素出发研究性别角色,可以发现不同的媒介情境会影响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媒介的发展影响了女性的信息接触环境。从印刷场景时代、电子场景时代到网络场景时代,媒介的发展提升了我们接触外部更加广阔的世界的机会,这里的世界包括现实的世界和虚拟的世界,在这种广泛的互动机遇之中,女性会获取更加平等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约书亚·梅罗维茨著.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译林出版社,2011.

[3] 陈佳.论网络社会性别的建构[D].苏州大学,2005.

[4] 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马潇(实习))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