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6 09:12
厦门大学历史学者提出新解:“海昏”或被赋予引申含义
中国江西网讯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进展备受社会关注。对于“海昏”这一词的意义,业界也提出了很多猜想。9月5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厦门大学历史学系专家周运中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典故的“海气昏”入手,对海昏的历史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古人常在诗歌中提到“海气昏”
对于海昏的意义,业界众说纷纭。有专家认为“海昏”的“海”其实是“晦”,古代海、晦通假的文献和文物证据很多,所以海昏是指对刘贺道德的否定。但周运中认为,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有墨书:“南海海昏侯。”古代海、晦确实通假,海昏确实带有贬义,但此说的问题在于,完全回避了南海二字,脱离了地理实际。
还有专家认为海昏侯的名字不含贬义,海昏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但周运中表示,如果海昏是已有地名,汉朝为了贬斥刘贺,为何在当时还很落后的东南无数地方中,偏偏选择这个似乎带有贬义的地名。政治斗争残酷,刘贺是失败的牺牲品,选择他的封地名号不可能不带有感情色彩。因为上古史料有缺,不能肯定海昏这个地名是原有地名,还是为刘贺新起的地名。
也有专家把海昏的“海”解释为鄱阳湖,把“昏”解释为西部,海昏解释为鄱阳湖的西部。周运中长年研究中国海洋史,关注各种有关海洋史的资料,甚至包括古代的诗歌,所以很早就搜集了许多古代诗歌中的涉海内容,注意到古人经常在诗歌中提到“海气昏”三个字。这也是古人常用的文学典故。
厦门大学历史学者提出新解:“海昏”或被赋予引申含义
中国江西网讯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进展备受社会关注。对于“海昏”这一词的意义,业界也提出了很多猜想。9月5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厦门大学历史学系专家周运中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典故的“海气昏”入手,对海昏的历史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古人常在诗歌中提到“海气昏”
对于海昏的意义,业界众说纷纭。有专家认为“海昏”的“海”其实是“晦”,古代海、晦通假的文献和文物证据很多,所以海昏是指对刘贺道德的否定。但周运中认为,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有墨书:“南海海昏侯。”古代海、晦确实通假,海昏确实带有贬义,但此说的问题在于,完全回避了南海二字,脱离了地理实际。
还有专家认为海昏侯的名字不含贬义,海昏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但周运中表示,如果海昏是已有地名,汉朝为了贬斥刘贺,为何在当时还很落后的东南无数地方中,偏偏选择这个似乎带有贬义的地名。政治斗争残酷,刘贺是失败的牺牲品,选择他的封地名号不可能不带有感情色彩。因为上古史料有缺,不能肯定海昏这个地名是原有地名,还是为刘贺新起的地名。
也有专家把海昏的“海”解释为鄱阳湖,把“昏”解释为西部,海昏解释为鄱阳湖的西部。周运中长年研究中国海洋史,关注各种有关海洋史的资料,甚至包括古代的诗歌,所以很早就搜集了许多古代诗歌中的涉海内容,注意到古人经常在诗歌中提到“海气昏”三个字。这也是古人常用的文学典故。
“海气昏”意指东南卑湿、水汽太大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送岭南崔侍御》有一句:“桄榔面碜槟榔涩,海气常昏海日微。”韩愈《题临泷寺》有一句:“潮阳未到吾能説,海气昏昏水拍天。”宋代蔡襄《题何山人大隐阁》诗云:“雨霁山容静,潮生海气昏。”
为何古人经常说到“海气昏”呢?韦应物诗云:“地卑海气昏。”因为东南太潮湿,又靠近大海,所以古人认为东南卑湿,水汽太大,常有阴晦。周运中在论文《从古代文学中的“海气昏”看“海昏”含义》中阐述,大海蒸发的水汽旺盛,形成强对流天气,常有雷雨风暴,这就是古人把大海称为海的原因,因为海通晦。现在看来,也有道理。现在中国东南还比较潮湿,古代的气候比现在湿热,所以古人常说东南卑湿。江西北有鄱阳大湖,南近南海古郡,东南是武夷山,湿度很高。既然北方的大湖都能被称为昏冥,那么南方的彭蠡泽,更能被看成是昏冥了,何况江西东部在东南地区也非常潮湿。
或被赋予引申含义作为刘贺封地
周运中认为,虽然不能判断海昏这个地名是原有地名,还是因为刘贺新起的地名,但是可以肯定这个地名一定是表示江西所在的地方,卑湿昏冥。表示天气阴晦的昏,又有昏庸的意思,所以海昏侯的名字很有可能也含有刻意的贬斥。地名的本义和政治斗争中附加的新义,往往并不冲突。比如宋代苏轼、苏辙被贬到儋州、雷州,就是因为苏轼字子瞻,瞻字近儋,而苏辙字子由,由字近雷字下部的田。因为中国地名太多,想找到一个带有贬义的地名很简单,想找到一个和政敌名字相关的地名也很简单。所以海昏这个地名,既表示江南卑湿的环境,也含有明显政治色彩。
“应该有辩证的观点,均衡综合考虑,不能说古人的思维仅有一个简单的维度。”周运中认为,海昏这个地名既有可能是因为刘贺新起,也有可能是源自地理环境的原有地名,被赋予新的引申含义,因此被选中作为刘贺的封地。(江南都市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