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收藏

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美术馆面临的新课题

2017-09-21 08:48 中国文化报

刘海粟美术馆外景

展厅中程抱一作品墙

9月13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年度大展“从东方到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家百年开拓与交流展”开幕,展览赢得了观众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展览截取了中国艺术家留法百年历史的两端,构成两个主题单元:“跨越东西方”和“留法青年艺术家作品展”,通过两代留法艺术家的作品、历史和生活线索,展现百年来中法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传承与开拓、交流与发展。

“跨越东西方”部分采用作品+文献+视觉图表解读的展现方式,围绕着为中国美术教育奠基立柱的3位大师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和4位“法兰西院士”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程抱一展开,并以此形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信息能量场,蔡元培、李石增、方君璧、徐志摩、傅雷、常玉、吴大羽、林文铮、李毅士等陆续登场,尘封已久的故人与往事为观众演绎了一出出上世纪中国美术界、教育界、文化界的风起云涌与炽热情怀;而新中国成立前夕最后一批赴法学艺的代表,闻名遐迩的法兰西学院四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程抱一则用他们的同学之谊、君子之交以及艺术贡献书写出属于他们那一代学子的理想抱负和生命荣耀。

以此为基础,策展人又截取了当下正在法国留学或毕业不久的8位年轻留法艺术家,以学术+科普+作品联展类比的形式,构成第二单元的主题“留法青年艺术家作品展”。8位年轻艺术家分别代表当今法国在新艺术领域的探索:装置、影像、行为、摄影、蓝晒、新媒体互动、油画、涂鸦等创作媒介所呈现的作品,作为一个切面窥视法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和当下留法艺术家的生活及创作时态。

两个主题单元跨越时空的“对话”,展陈方式和作品形态形成巨大的视觉反差,无疑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与思考,提供另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和可能,立体化、多维度地看待“传统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世界艺术”之更迭流变与潮流趋势。如此,让我们有了一次重新审视中国美术从现代艺术发端逐渐走向全球当代艺术一体的心路历程。展览在内容架构的立意与设计、观众视角的信息呈现与学术梳理、艺术科普与教育传播功能整合、引进展“零距离”对接国际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美术馆作品+标签 “挂画模式”的僵硬表达,呈现诸多创新。老一辈艺术家大量首展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用立体化图表呈现三维时空的学术对话形式是展览的一大亮点。

刘海粟美术馆外景

展厅中程抱一作品墙

9月13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年度大展“从东方到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家百年开拓与交流展”开幕,展览赢得了观众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展览截取了中国艺术家留法百年历史的两端,构成两个主题单元:“跨越东西方”和“留法青年艺术家作品展”,通过两代留法艺术家的作品、历史和生活线索,展现百年来中法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传承与开拓、交流与发展。

“跨越东西方”部分采用作品+文献+视觉图表解读的展现方式,围绕着为中国美术教育奠基立柱的3位大师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和4位“法兰西院士”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程抱一展开,并以此形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信息能量场,蔡元培、李石增、方君璧、徐志摩、傅雷、常玉、吴大羽、林文铮、李毅士等陆续登场,尘封已久的故人与往事为观众演绎了一出出上世纪中国美术界、教育界、文化界的风起云涌与炽热情怀;而新中国成立前夕最后一批赴法学艺的代表,闻名遐迩的法兰西学院四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程抱一则用他们的同学之谊、君子之交以及艺术贡献书写出属于他们那一代学子的理想抱负和生命荣耀。

以此为基础,策展人又截取了当下正在法国留学或毕业不久的8位年轻留法艺术家,以学术+科普+作品联展类比的形式,构成第二单元的主题“留法青年艺术家作品展”。8位年轻艺术家分别代表当今法国在新艺术领域的探索:装置、影像、行为、摄影、蓝晒、新媒体互动、油画、涂鸦等创作媒介所呈现的作品,作为一个切面窥视法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和当下留法艺术家的生活及创作时态。

两个主题单元跨越时空的“对话”,展陈方式和作品形态形成巨大的视觉反差,无疑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与思考,提供另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和可能,立体化、多维度地看待“传统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世界艺术”之更迭流变与潮流趋势。如此,让我们有了一次重新审视中国美术从现代艺术发端逐渐走向全球当代艺术一体的心路历程。展览在内容架构的立意与设计、观众视角的信息呈现与学术梳理、艺术科普与教育传播功能整合、引进展“零距离”对接国际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美术馆作品+标签 “挂画模式”的僵硬表达,呈现诸多创新。老一辈艺术家大量首展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用立体化图表呈现三维时空的学术对话形式是展览的一大亮点。

此次展览的总策展人靳文艺,2015年底调任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副馆长,是一位多年从事报纸媒体创新改革的视觉传播设计专家和跨界艺术家。日前,他从策展理念、展览架构、展览态度等方面详细解读了此次“从东方到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家百年开拓与交流展”,并结合刘海粟美术馆近年来的运营创新以及“互联网+美术馆”的未来设想,谈及阐述了公立国家美术馆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急速裂变的当下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应对之策。

策展理念和操作模式的创新

问:举办本次“从东方到巴黎展”的契机是什么?

答:促成这个展览最重要的机缘是刘海粟先生。海老1929年至1935年两次游欧,巴黎是他的主要据点,在巴黎,刘海粟完成了他深研西方艺术蕴奥的心愿,也让他充分的了解了世界美术发展的潮流动向。这次展出的《但丁之舟》就是他当时的临摹作品。海老以及稍早留学法国的林风眠、徐悲鸿等老艺术家的这段经历给了我展览最初构想的原动力,最重要的是我们馆有大量海老当年游欧的史料和作品。刘海粟美术馆作为我们国家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公立美术馆,如何突破名家纪念馆的概念,把刘海粟先生的教育思想、艺术创作理念传播到海内外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正巧遇到了这次法方的策展人崔保仲,他是程抱一的学生,程抱一是法兰西院士,又与“法兰西三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交谊深厚,所以此次引进展的结构雏形就形成了。

刘海粟美术馆每年都会做一些引进展这也是常规的展览任务之一。以往我们做引进展都是和其他博物馆对接,他们把作品提供过来,我们只是单纯地展览一下,拟一个前言贴贴作品标签就可以了,但此次引进展我们做了一些创新:一方面对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创作理念、教育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另一方面,能否做到“零时差”“零距离”的引进,通过年轻留法艺术家,作为横切面,将法国的艺术发展现状以及年轻一代艺术家当下在法国的生存状态和创作面貌比较直观地、总结性地展示给中国的观众,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除了引进已经盖棺定论的既往之作,如何“零时差”对接国际艺术、“零距离”面对面交流,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探讨的话题。

问:选择这8位老艺术家和8位年轻艺术家的原因及标准是什么?

答:我们特意选择了处于百年留法艺术家这段历史两端的艺术家,而省略了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过渡阶段的艺术家,老一辈留法艺术家和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留法的年轻艺术家都是形象谱系特征明显的两个群体,通过前后两端呈现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艺术史的科普。这个选题也是中国年轻艺术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以往年轻艺术家对老一辈都是仰望的,我们现在希望可以做到让他们参与,甚至是介入,这很重要,因为这些年轻艺术家是在你身边的,他们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问:这次展览除了8位艺术大师作品罕见同台亮相外,还有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同时展出,这其中有哪些亮点?

答:我总结了一下,本次大展大致可归纳出8个亮点:一、“法兰西院士”四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程抱一全球第一次联袂展览;二、“法兰西院士”程抱一“诗意水墨书法”第一次面向公众展览,也是第一次回祖国展览;三、两位改写中国美术教育史、艺术史的教育家、艺术大师刘海粟和徐悲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同台展览;四、第一次展出徐悲鸿与徐志摩“第一次全国美展”期间在《美展汇刊》论战表达自己喝酒解闷席地作画的励志书法作品《自序》;五、第一次展出赵无极的第一幅水墨作品;六、第一次以“零时差”的方式呈现目前正在留法的艺术家生存状态和最新作品,让观众“零距离”了解当今法国的艺术生态和前卫探索,尝试一种引进展的创新;七、涂鸦艺术轰动巴黎的中国留法街头艺术家庞凡,第一次在刘海粟美术馆涂鸦墙尝试同步涂鸦行为艺术展;八、第一次尝试以信息可视化图表呈现生涩难懂的学术信息,把学术、研究、教育、科普、传播功能整合在一起,创新美术馆策展表达方式。

问:展览的展陈大量采用了可视化图表方式,主要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

答:本次展览除了内容的创新,我们也做了展陈的创新。美术馆不同于展览馆,展览不应该是一个“挂画”的概念。美术馆其实更像一个特殊的“媒体”,通过策展人或者美术馆学术力量对展出作品重新梳理和呈现,类似于一个二次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更能体现学术场馆对于广大普通观众的尊重。我们考虑到,展览中所涉及的大量学术性史料,有些很生涩,有些很玄乎,观众观后往往不能理解透彻,也就不太能产生兴趣,尤其是当代艺术。我做媒体多年,最明显的感受是,信息的传递应该是科学的、有规律的、有条理的、可控制的。现在年轻一代读者或者观众都是在图形化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整个成长环境中离不开影像、图形、音频……这和稍长一代人通过文字转换成信息的阅读理解模式是不一样的。现代的年轻人不太愿意看复杂冗长的文字,所以我就在思考,能不能把这种视觉化的信息和表达方式也运用到这次展览中来,所以这次馆方花了很大功夫,把学术梳理出来的信息进行图形化,这也是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站在观众的角度的思考和落地:通过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把内容传递给观众,这是美术馆二次信息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加入注解,一方面让观众了解到这段艺术史发展的脉络,另一方面,也是对观众需求变化的尊重。

问:这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程抱一先生书法作品的首次回国展览,面对这些与书法传统面貌迥异的作品,该做怎样的解读,如何欣赏?

答: 位列法兰西学院40位不朽者之一的程抱一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诗人、翻译家,更是一位蝺蝺独行的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开创性地将法文书写及汉字书法与水墨传统糅合在一起,通过文字符号化的表达和水墨画笔意墨趣的映衬,将传统中国文人所崇尚的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创造出别样的诗意书法,也是他对文字、诗歌、国画研究的理念体现,我个人定义他的书法是一种“诗意水墨书法”。

以展览为切入点带动

美术馆管理理念的创新

问:你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与媒体传播的互动关系?

答:这次参展的8位年轻艺术家并不都是很有名气的艺术家。其中有些做行为艺术,有些做装置艺术,有些做影像艺术,在设计展陈时,我们会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做相应的文字解读,让观众能了解到作者创作的出发点,以及这种类型的作品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状态。这同时引出了另外一条线,即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整个现代艺术处于断档的状态,中国目前的艺术教育中对这一块是极为缺失的,至今很多学院派的老师仍然对当代艺术嗤之以鼻,不太认可,但是当今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兼容并济的时代,美术馆就需要承担起宣传、推广、释疑解惑的责任。这次展览中,图表化的诠释世界艺术发展史就是对大众认识当代艺术的启蒙。做展览是需要考虑其受众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的,如何让观众理解一个看似深奥高冷的艺术作品,这应该是美术馆该做的事情。

问:你对于美术馆在公共文化领域应当扮演的角色有何理解?

答:美术馆首先是一个特殊的媒体,核心内容是展品,展览陈列则是内容的表达方式,它同其他媒体一样也是传播主流价值的平台,也要讲导向,讲引导,讲传播力和感染力,但是对于传统的美术馆挂画展览模式而言,更重要的是要讲创新,尤其对于今天处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囿于美术馆场域限制,其交互性、参与性、体验性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扩大其传播力、影响力、更有力参与社会价值导向和美育引领是绕不过去的课题。

问:本次展览是刘海粟美术馆的年度大展,对馆方而言,此次大展的意义是什么?

答:此次展览是我们的一次重磅策划。美术馆必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前沿,也是一个追究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反省和批评的发生现场,我们必须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力争在本土文化建设和国际交流语境中形成不可替代的学术个性和学术地位,更主动灵活地与当下社会融合互动,以长远的眼光建设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海派特色并符合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公共文化传播平台。此次展览我们就尝试在学术、教育、展览、传播等方面加重美术馆的作用和功能,通过二次加工呈现美术馆的态度、责任和价值引领功能,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问:相较于上海其他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如何实现错位发展?

答:我们主要着重以下两个方向:一个是以上海美专为主体的海派文化的传承研究、发掘推广,这是刘海粟美术馆的资源和根基所在;一个是青年艺术家计划,这也是我们对于刘海粟先生当年敢为天下先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互联网艺术大展等展览品牌都是围绕这一方向去延展和开掘的。

“互联网+美术馆”的创新实践

问:相较于当代艺术与当代社会的紧密互动,以及近年来上海民营美术馆的蓬勃发展,刘海粟美术馆未来有什么计划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参与互动?

答:我们一直在尝试,通过创新发展路径,以“互联网+美术馆”的思维开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同时坚持扶持青年艺术,以国际化视野从展览到传播全方位推进“青年美术家计划”;倡导开放共享,以开门办馆的理念“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文化交流和公共文化服务。

2015年我们和腾讯洽谈合作、签订战略协议时,就希望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致力于打造一个推动当代互联网艺术发现机制、学术研究、扶持推广的全新平台。以青年聚集最前端的互联网艺术为切口,介入青年潮流艺术,呈现互联网艺术世界的精彩作品和衍生现象。希望通过腾讯深入亿万用户的线上平台和刘海粟美术馆作为国家公立美术馆的线下展览,力争将双方的合作平台建设成为引领中国互联网新艺术潮流和专业研究的风向标。同时通过互联移动技术打造网上美术馆,开发文创产品等等,都是协议的题中之意,这是一种美术馆突破场域限制的技术手段和未来趋势。

去年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开馆试运行期间,首展便是与深圳腾讯公司及腾讯旗下的原创馆联合举办的“新生代互联网原创艺术家推荐展”。展览从腾讯原创馆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网络艺术家第一次在国家公立美术馆展出互联网艺术。12天的展览,现场观展人数超过2万人次,线上观展和浏览的人数超过2亿人次。一个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小展览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浏览量和关注度,从一个小小的切面反映了互联网艺术的活跃度以及网络新媒体正在对受众接触艺术、欣赏艺术、消费艺术产生不可逆转的巨大影响。

问:如何看待美术馆在今天的价值?

答:确实,从“新生代互联网原创艺术家推荐展”到刘海粟美术馆新馆的开馆大展“再写刘海粟”,两次展览都获得了文化部的奖励。两年多来的实践,我们的切身体会是,美术馆其实也是一个特殊的媒体,面对今天的时代,创新还是美术馆最为重要的课题。纵观世界美术馆发展的历史,比如美国纽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什么它能够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世界设计的中心?美术馆对当代艺术、当代设计的引领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与设计,一个是精神层面的,一个是物质层面的,都直接关系人类的生活品质,尤其在大城市,美术馆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无可取代。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热点推荐

最新 社会 理财 军事 娱乐

进入新闻频道
进入社会频道
进入理财频道
进入军事频道
进入娱乐频道

社区热贴

热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