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收藏

杭州名人纪念馆推出馆藏文物展(图)

2017-09-22 08:37 杭州日报

杭州名人纪念馆推出馆藏文物展

金农 山中晴雪图轴

9月16日,杭州名人纪念馆在唐云纪念馆推出“意趣琳琅雅舍撷芳”馆藏文物展,分“书为心画”“画意神传”“文事闲情”三个单元,展出书画、信札、金石碑拓、文砚件组数十件(套)精品,大多数为明末至近现代名家作品,文人气息浓厚。

在杭州名人纪念馆副馆长吴涛的导读下,记者得以一观高人雅士的精神世界,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当然,文人雅趣多多,读者诸君可亲到唐云艺术馆一览究竟。

唐云:八把绝世曼生壶

书画大家唐云一直以藏有八把“曼生”壶而津津乐道,也有斋号称“八壶精舍”——可见他对这八把曼生壶的器重。这八把“曼生”壶,是由陈鸿寿设计式样,由杨鹏年制作。制品有时候刻“阿曼陀室”,壶底或把下刻“彭年”二字,壶上有陈鸿寿用竹刀雕刻的诗词和书画,因陈鸿寿字“曼生”,顾名“曼生”壶。曼生壶是文人与民间工匠彼此结合后创造的一种文人壶风格,充满了文人雅趣,

“壶因字贵,字因壶传”的曼生壶,至今仍为收藏家千金难求的珍品。展出的八把曼生壶就是唐云先生一生最得意的收藏,而这八把壶还各有来历。

唐云收藏的第一把曼生壶是一把“瓜形紫砂壶”,是他从杭州到上海不久后收藏的。壶上铭文,“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唐云对此一见钟情,就筹借了四两黄金买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一个古玩市场上花了二百五十大洋,买下了曾藏于胡佐庆处的第二把曼生壶。第三把曼生壶则是宣古愚的藏品,他不愿意把壶落到古董商手里,而装在锦盒中送到唐云府上。第四把则是唐云陪好友在什刹海逛古玩市场时,以二十元钱就“捡漏”而得。第五把是胡若思到苏州旧货商店看到一把曼生壶,知道唐云喜欢而自作主张买下来赠送给唐云。第六把也是在北京逛古玩市场,花了五十元买来的。第七把是“新金陵八家”的亚明赠送,本是亚明家一把被堵住嘴的装酱油的壶,想请唐云通通壶嘴,却被唐云看上,其铭文绝妙,“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深有禅机。第八把是造型像井栏的“井栏壶”,是改革开放后唐云在上海购得,虽小而极具特色,深得唐云喜欢。

杭州名人纪念馆推出馆藏文物展

金农 山中晴雪图轴

9月16日,杭州名人纪念馆在唐云纪念馆推出“意趣琳琅雅舍撷芳”馆藏文物展,分“书为心画”“画意神传”“文事闲情”三个单元,展出书画、信札、金石碑拓、文砚件组数十件(套)精品,大多数为明末至近现代名家作品,文人气息浓厚。

在杭州名人纪念馆副馆长吴涛的导读下,记者得以一观高人雅士的精神世界,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当然,文人雅趣多多,读者诸君可亲到唐云艺术馆一览究竟。

唐云:八把绝世曼生壶

书画大家唐云一直以藏有八把“曼生”壶而津津乐道,也有斋号称“八壶精舍”——可见他对这八把曼生壶的器重。这八把“曼生”壶,是由陈鸿寿设计式样,由杨鹏年制作。制品有时候刻“阿曼陀室”,壶底或把下刻“彭年”二字,壶上有陈鸿寿用竹刀雕刻的诗词和书画,因陈鸿寿字“曼生”,顾名“曼生”壶。曼生壶是文人与民间工匠彼此结合后创造的一种文人壶风格,充满了文人雅趣,

“壶因字贵,字因壶传”的曼生壶,至今仍为收藏家千金难求的珍品。展出的八把曼生壶就是唐云先生一生最得意的收藏,而这八把壶还各有来历。

唐云收藏的第一把曼生壶是一把“瓜形紫砂壶”,是他从杭州到上海不久后收藏的。壶上铭文,“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唐云对此一见钟情,就筹借了四两黄金买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一个古玩市场上花了二百五十大洋,买下了曾藏于胡佐庆处的第二把曼生壶。第三把曼生壶则是宣古愚的藏品,他不愿意把壶落到古董商手里,而装在锦盒中送到唐云府上。第四把则是唐云陪好友在什刹海逛古玩市场时,以二十元钱就“捡漏”而得。第五把是胡若思到苏州旧货商店看到一把曼生壶,知道唐云喜欢而自作主张买下来赠送给唐云。第六把也是在北京逛古玩市场,花了五十元买来的。第七把是“新金陵八家”的亚明赠送,本是亚明家一把被堵住嘴的装酱油的壶,想请唐云通通壶嘴,却被唐云看上,其铭文绝妙,“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深有禅机。第八把是造型像井栏的“井栏壶”,是改革开放后唐云在上海购得,虽小而极具特色,深得唐云喜欢。

石涛:“头白依然未有家”

杭州名人纪念馆藏有两件石涛作品,一件《梅竹图》,一件为尺牍《致退翁先生札》,俱是石涛晚年作品。

《梅竹图》以简墨画有竹枝一枝,带花梅枝一枝,并从画面左侧画出,上有石涛题诗两首,画中左上题为:“怕看人间镜里花,生平摇落思无涯。砚荒笔秃无情性,路远天长有欢嗟。故国怀人愁塞马,严城落日动别笳。衹今对尔垂垂发,头白依然未有家。”画中右下题诗为:香光入梦一千丈,独向孤峰折冷枝。午后书来都不用,只凭淡墨发清奇。

关于石涛是否成家得子一事,有专家学者如徐邦达先生持肯定态度。但北京大学朱良志教授考证,石涛应无成家,从以上梅花诗中“头白依然未有家”一句可知,石涛直至去世也无成家。“只今对尔垂垂发”说明当时石涛已弃佛入道,至少在1696大涤堂建成前,石涛就已在做出佛的准备并已有头发蓄起,这说明1696年前,石涛还是僧人身份,当时是不可能有家室的。此前他已四处流离,时而寄居友人之家,落魄时竟以亭为住所,现实条件也不允许他娶妻成家。

大涤堂建成后,石涛在此渡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几年。1706年,他写下了“何当遍绕梅花树,头白依然未有家”,依然未见成家。石涛身后寂寥,只有诗人高西唐年年为之扫墓,而后世记载中,无一字提及石涛后代,也是石涛未有成家有子的例证。

另一通尺牍为《致退翁先生札》释文如下:“前者说宣纸贵,相初不知可要否?卖者要携去,弟留下一两天。今命小子送上先生一看,或者再与要者一看。前要二两,我许两半,昨云一两八舍此纸,之内此后谁寻?弟非是此等纸不能,发兴一笑退翁先生。济顿首。”

铃印“眼中之人吾老矣”为石涛晚年用印,书法用笔不拘成法,参差错落,笔墨古朴遒劲,自然流畅,天真烂漫,虽章法密不透风,但跌宕生姿,无塞实之感,令人玩味无穷。

金农:“新年仍着旧衣裳”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先生,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被誉为“扬州八怪”之首。

杭州名人纪念馆藏有金农行书诗词题记草稿册一本及与友人信札一通,册页书法独具风貌,古朴生动,苍逸厚重,已臻化境,可谓人书俱老。信札笔画方正、棱角分明、横粗竖细、墨色浓重,可谓以重为巧,以拙为妍。

此件册页由唐云先生收藏并捐赠,为金农手迹,但无铃印,亦无年份表明创作时间。册页中还有两篇画马题记,金农一生关于画马的题记有十余篇之多,可见他爱画马,也很爱马,“爱其神骏”。另一篇题记是关于凌冬芙蕖的,金农曾作雪中荷花,并在题记中提到王维的雪中芭蕉,并说如果用常理来看此画,会觉得是没道理的,但如此作画的用意所在就不被理解了。

《奉和德州先生四首》,写于乾隆二十五年,江春花墅内芍药竞开并蒂十二枝,枝枝五色,被人视作奇观,于是举办雅集,卢见曾、金农等均赴会,卢绘图征诗,众人唱和,金农这四首诗就是这次雅集上所作。

《春阴连夕又坐梅花下待月出林》是首题梅诗,说是题梅,实则道己,一个“不与人合”、“新年仍着旧衣裳”的高士形象跃然于纸上。

金农山水、人物、花鸟兼善,尤工墨梅。杭州名人纪念馆馆藏有四幅金农梅花册页,但以立轴装裱。借此四幅梅花,可以一观金农绘画风貌。从题记落款看,四幅梅花为金农七十三岁时所作十二梅花册页中的四幅,不做作,重本色,冷艳古拙,将醇厚高逸的诗人情怀融于画中,充满异趣,又富金石气度,尽显一代大家风范。(记者 陈友望)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热点推荐

最新 社会 理财 军事 娱乐

进入新闻频道
进入社会频道
进入理财频道
进入军事频道
进入娱乐频道

社区热贴

热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