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安徽日报》:念活“一”字诀 唱响主旋律

2017-09-26 14:12 安徽日报  作者:张尚稳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安徽日报》深入细致策划调研报道,连续推出“砥砺奋进的5年·一线调研”系列报道。报道从一人一事一物切入,突出小视野、小角度、小故事,讲述十八大以来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生产、生活巨变,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闪光点。报道以鲜活的微观细节彰显了厚重的宏观主题,耐读耐看耐思,引发读者回味、共鸣。

小变化体现大主题

“砥砺奋进的5年·一线调研”系列报道的突出特点就是从百姓身边的点滴变化,体现十八大以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成就,主题非常鲜明,叙事又十分贴切。如每篇报道标题全部以“一”字开头,如《一根糯玉米演绎的“供给侧改革”》《一款APP升级的“脱贫攻略”》《一位90后创客体验的“创业生态”》《一个上岗机器人引发的“工业革命”》《一本营业执照凝聚的“改革红利”》《一部动漫集合的“创新因子”》等。一根糯玉米、一款APP、一本营业执照……这些“一”都是百姓身边最常见的,又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报道以此入手,通过对这些具体而微的变迁深入挖掘,展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带来的社会繁荣变化。

如8月27日1版头条刊发的《一本营业执照凝聚的“改革红利”》,通过企业办证“从跑几十趟到基本跑一趟,办理证照更方便了”“从‘五证合一’到‘五十六证合一’,投资创业的成本降了”“从年报制度到‘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不合理的干扰减了”等变化,如抽丝剥茧般折射了在改革推动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业创新越来越便利的喜人局面。所谓“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本营业执照”切口虽小,但背后蕴含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发展成就由此可见一斑,引发读者的体会与共鸣既栩栩如生,又余味十足——只要敢啃硬骨头,改革的红利就会越来越大。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安徽日报》深入细致策划调研报道,连续推出“砥砺奋进的5年·一线调研”系列报道。报道从一人一事一物切入,突出小视野、小角度、小故事,讲述十八大以来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生产、生活巨变,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闪光点。报道以鲜活的微观细节彰显了厚重的宏观主题,耐读耐看耐思,引发读者回味、共鸣。

小变化体现大主题

“砥砺奋进的5年·一线调研”系列报道的突出特点就是从百姓身边的点滴变化,体现十八大以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成就,主题非常鲜明,叙事又十分贴切。如每篇报道标题全部以“一”字开头,如《一根糯玉米演绎的“供给侧改革”》《一款APP升级的“脱贫攻略”》《一位90后创客体验的“创业生态”》《一个上岗机器人引发的“工业革命”》《一本营业执照凝聚的“改革红利”》《一部动漫集合的“创新因子”》等。一根糯玉米、一款APP、一本营业执照……这些“一”都是百姓身边最常见的,又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报道以此入手,通过对这些具体而微的变迁深入挖掘,展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带来的社会繁荣变化。

如8月27日1版头条刊发的《一本营业执照凝聚的“改革红利”》,通过企业办证“从跑几十趟到基本跑一趟,办理证照更方便了”“从‘五证合一’到‘五十六证合一’,投资创业的成本降了”“从年报制度到‘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不合理的干扰减了”等变化,如抽丝剥茧般折射了在改革推动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业创新越来越便利的喜人局面。所谓“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本营业执照”切口虽小,但背后蕴含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发展成就由此可见一斑,引发读者的体会与共鸣既栩栩如生,又余味十足——只要敢啃硬骨头,改革的红利就会越来越大。

再如8月17日的《一款APP升级的“脱贫攻略”》,通过一款扶贫APP的开发运用,一目了然反映出当地政府扶贫举措和贫困户的脱贫等情况,体现了党委政府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实行精准扶贫,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生动实践,其效果正如贫困户刘俊洋所说的那样——“扶贫APP就是一座‘连心桥’”。这种通过一人一事一物的变化,透视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发展成就大主题,内容具体实在,述理透彻自然,既有贴近性,也有说服力。

小故事讲述大内涵

该组报道另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讲故事,善于通过一个个生动贴切的故事,体现出党中央治国理政大部署的高瞻远瞩,体现出各级党委政府贯彻执行的真招实措,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的敢打敢拼,最后落脚点自然而然落到5年辉煌成就报道主旨上来,激励人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气神迎接十九大、贯彻十九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8月15日的首篇报道《一根糯玉米演绎的“供给侧改革”》,主题虽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供给侧改革”大政方略,但报道巧妙地通过一位普通农民陈印节种植、加工、销售玉米的实践故事,从一根糯玉米写起——为什么要种糯玉米、为什么要保留黄玉米、为什么又干起了加工玉米等疑问开始逐一深挖细节,把农业“供给侧改革”大道理诠释得通俗易懂,既反映了现代农民的成长,更佐证了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农民从追求高产向优产转变、农业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的大变革、大探索。故事虽小,但内涵丰富、意味深长,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一位新型农民主动适应市场调结构、增效益的成长过程,就是顺应党中央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过程。

再如《一位90后创客体验的“创业生态”》,通过一位“90后”创客从搞摄影挖到第一桶金,到逐梦增强现实技术成立科技企业的华丽变身,几段细腻精彩故事的呈现,见证了国家创新创业一系列利好大政策的效果。

大白话彰显小清新

这组系列报道中,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比比皆是。如《一根糯玉米演绎的“供给侧改革”》报道中,就用了大量直白的对话。记者问陈印节:“种了多年饲用玉米,为啥要换糯玉米?”陈印节对记者说:“这都是市场逼的。”除了400亩鲜食玉米,陈印节还种了500多亩黄玉米。既然鲜食玉米效益更高,为啥不全种上?“啥只要多了,肯定卖不上价。”陈印节很有感触地说。在《一位90后创客体验的“创业生态”》报道中,还直接用创业者的原话予以“点题”:“创业大环境好,点燃了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我们才能引来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合力推动企业往前走。”这些原生态的语言既保鲜又保真,给人以清新活泼、回味耐看的感觉,再加上大量深入调研后获得的数据运用,如“饲用玉米论斤卖,一亩纯收入一般不到300元;糯玉米论个卖,价高还畅销,一亩纯收入上千元”“糯玉米在地头一般1块多钱一根,经过蒸汽熟化,真空包装,价格能卖到3块钱”等等,更增加了报道的朴实无华,令人读来亲切。

在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安徽日报》强化一线调研以事实说话,强化深入基层以鲜活故事说话,强化受众视角突出百姓获得感,做到了策划新、题材新、内容新、手法新,有力地宣传了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了可读可亲、厚重厚实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