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本网原创

传媒视线:庆祝建国68周年 重温媒体开国大典报道

2017-09-30 07:58 人民网-传媒频道  

编者按: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开国大典程序。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关于开国大典的报道。

人民日报

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版面上

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五寸大,朱德、刘少奇等六位副主席的标准像是方2寸,均依次安排在头版,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以1寸标准像依次在二版刊登(其中六人无照片)。

当日二版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指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人民日报》头版上方右侧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左侧是“毛主席万岁”。

当日《人民日报》还刊登了新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发言。著名诗人郭沫若也发表了题为“新华颂”的诗篇。

第二天,即10月2日,《人民日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朱德总司令检阅海陆空军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醒目而抢眼的大字标题,报道了首都30万军民隆重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头版右侧上方照片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左侧下方是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其中说:“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将会永远记住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能够真正统一全中国、唯一能够担负新中国艰巨的建设任务的、最廉洁、最有效率和最强有力的政府。中国人民多少年来渴望着这样的政府而不可得,今天得到了。”当日第四版,全是报道阅兵和游行盛况的,图文并茂,既有飞机、坦克、大炮等阅兵照片,又有柏生、金凤等著名记者写的通讯。

编者按: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开国大典程序。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关于开国大典的报道。

人民日报

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版面上

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五寸大,朱德、刘少奇等六位副主席的标准像是方2寸,均依次安排在头版,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以1寸标准像依次在二版刊登(其中六人无照片)。

当日二版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指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人民日报》头版上方右侧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左侧是“毛主席万岁”。

当日《人民日报》还刊登了新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发言。著名诗人郭沫若也发表了题为“新华颂”的诗篇。

第二天,即10月2日,《人民日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朱德总司令检阅海陆空军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醒目而抢眼的大字标题,报道了首都30万军民隆重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头版右侧上方照片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左侧下方是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其中说:“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将会永远记住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能够真正统一全中国、唯一能够担负新中国艰巨的建设任务的、最廉洁、最有效率和最强有力的政府。中国人民多少年来渴望着这样的政府而不可得,今天得到了。”当日第四版,全是报道阅兵和游行盛况的,图文并茂,既有飞机、坦克、大炮等阅兵照片,又有柏生、金凤等著名记者写的通讯。

 

1949年10月1日,李普采写开国大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陈毅后面。(资料图)

新华社

作为老一代著名记者,新华通讯社原副社长李普写下了新闻名篇《开国大典》,他曾经详细地回忆过采写开国大典的经历。

1949年8月底,李普奉命由武汉中南总分社调到北平总社,接受的第一个任务便是与另一位新华社记者李千峰一起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

10月1日那天,风和日丽。上午8时,解放军受阅部队已经到达指定地点。10时,30万群众陆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热情的欢呼声和嘹亮的歌声。

李普记得,“上城楼的嘉宾们当时大都住在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下午两点,先一起去中南海勤政殿,交代一遍流程,就来到天安门。毛主席是第一个沿台阶走上城楼的领导人,朱老总紧随其后。那时还没有电梯,大家都是走上去的。”

下午3点,典礼开始。当毛主席走到麦克风前面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时候,为了及时拿到主席手里的公告,李普移到他身后,“毛主席显得很平静,稿子没有任何抖动”。读完公告后,毛主席手按电钮,一幅巨大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当时,李普听到陈毅感慨地说:“在我的有生之年里,能看到这一天,已经很满足了!”

拿到主席宣读的公告后,李普并没有马上离开。因为虽然领导人的讲话稿早就印发出来了,但还是需要他们的亲手稿,来核对每一处字词的小改动。“那天11个人的讲话中,陈毅老总的最短,只有5分钟;宋庆龄的讲稿先用英文打草稿,然后翻译成中文,很有自己的特色。”李普看见她的手稿上,有的字注上了拼音,因为她不大会讲普通话,整篇文章都是用上海味道的普通话念的。

领导人讲完话,阅兵式开始。身着戎装的朱德总司令走下天安门,坐吉普车检阅了部队。那时部队都停留在天安门城楼东。等朱老总返回城楼,部队开始行进在天安门前,坦克团、26架飞机、1600匹红色及白色的战马,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

随后是群众游行队伍,参加游行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毛主席以及天安门城楼上所有人都在微笑着招手。李普回忆:“开国大典的游行和后来的游行是不一样的,除了喊口号,大标语、字牌、花环这些东西都没有,只有红旗挥舞,大家的想法都非常朴素,很多人将手绢抛向天空。”虽然没有整齐的着装,可是那种当家做主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游行队伍中欢呼声此起彼伏。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毛主席在城楼上喊出的“人民万岁!”广场上的30万群众看着毛主席挥动大手,全都发自内心地高喊:“毛主席万岁!”

庆典活动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人们都渐渐散去了,而李普还要赶写开国大典的新闻稿。这篇稿子新华社必须在当晚发出,以便第二天全国各报采用。1949年10月2日,李普采写的报道开国大典的文章登载在《人民日报》笫一版上。【详细】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工作,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的重要一页。早在“开国大典”一个多月之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各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准备工作。

当时的技术装备相当简陋。要使整个天安门广场都能清楚地听到城楼上主席台的声音,并且传播到全国,只有一个喇叭的普通扩音机是不能适应需要的。1940年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时期负责技术工作的傅英豪设计、制作了一种大型扩音机,把9只喇叭装置在一块板子上,形成强大的音量,我们把它叫做“九头鸟”,在广场上架设了好几个,把问题解决了。技术上还有一个大难题,朱德总司令阅兵时候,要乘检阅车从广场中央驶向东长安街,然后再返回广场。在广场以内的音响问题已经解决,可是,检阅车一开出广场,那边的音响就无法传回设在天安门城楼下面的机房了。工程师黄云想出一个办法,在检阅车的挡风玻璃板上安装一只话筒,在车的尾部安装一上小喇叭,同时在记者和技术员的采访车上安装机器,采访车还要尾随其后,事关重大,要报请阅兵指挥部批准。我们向指挥部说明了情况,他们很理解让全国人民听到阅兵情况的重要,就批准了这个方案。

3点钟,庆典准时开始。毛泽东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整个广场,欢声雷动 ,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全国的城市和乡村,并且远达海外。千千万万的人都聚集在收音机和高音喇叭周围,聆听着首都的声音,热烈庆祝新的历史时刻的到来。承担了重任的那个老式话筒,成为一件文物,后来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详细】

 

光明日报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的报道中,《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消息显得非常突出,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前所未有的大而粗的黑体,既宣示了主题,又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当日一版的社论《伟大的光荣的日子》也是写得激情澎湃。

当日二版,安排了以毛泽东主席像居中、朱德等6位副主席像居两边的突出版面;当日三版,安排了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标准像。

10月2日的《光明日报》继续保持1日的高昂情绪,照样用大而粗的黑体字突出头版头条消息的主题“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当日第四版几乎用了一个整版报道新中国第一次庆祝开国大典盛况的方方面面,其中着重突出了人民海军、空军、坦克部队和工人阶级队伍、农民队伍、青年学生队伍。

 

1949年9月30日《新华日报》关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所发的“号外”。

南京《新华日报》

南京《新华日报》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报道充满喜庆氛围。头版中央刊登的毛泽东主席像不是当时通行的戴帽标准像,而是至今也罕见的毛泽东脱帽标准像。尤其让人寻味的是,头版中间还刊登了一帧《新疆代表向毛主席献衣帽》的照片。特派记者季音写的通讯《毛泽东万岁》一文,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政协会议选举过程的情景。

《新华日报》还发表了首篇国庆社论“庆祝人民政协完满成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新华日报》号外,正中间是毛泽东的大幅照片,文字竖排版,从右至左依次是两行竖排的醒目大字:“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中央人民共和国诞生”。整张号外洋溢着庄严喜庆的气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上海《解放日报》

上海《解放日报》10月1日当天的的报道,主题突出,照片突出,字体突出,版面语言清新而丰富。它的国庆社论《庆祝新中国诞生 保卫世界和平》也很有特点,社论开篇说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与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统治的旧中国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正开始其新的纪元。中国人民已由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奴役地位,一跃而为现在管理国家政权的主人翁。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在地球上站立起来了!”

 

6张珍罕的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的全红版报纸。 李芳华 摄

一些地方报纸整版套红出版

为了庆祝开国大典,增添喜庆气氛,当时的一些地市报纸还打破常规,毅然将国庆几天的报纸整版套红印刷出版,如《河南日报》、《全民报》、《人民报》、《大众日报》、《前锋报》、《平原日报》等等。

2013年10月1日,6张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的全红版报纸亮相河北保定“藏报展”,引起国内“报友”震惊。该6张报纸分属《浙江日报》、《福建日报》、《天津日报》。其中,在1949年10月1日、2日、3日的全红版面的《浙江日报》中,分别在2日和3日头版刊印有大红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国人民自由狂欢在五星红旗之下!”;1949年10月1日的《福建日报》用整版篇幅报道《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主席》,2日该报则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进行了报道;《天津日报》刊发的是《中央政府正式成立毛主席等宣告就职》等新闻。

(文字综合北京日报、中国广播网、中国新闻网等)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