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英伦对决》:不一样的成龙,不一样的合拍片

2017-10-10 06:52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作者:马涌

文艺九局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几部话题大作济济一堂,而且品质都可圈可点,可以说是国庆档近年中“收成极好”的“大年”。尽管每一部片子都师出有名,但如果要选一部最具话题性的电影,恐怕还要数——《英伦对决》。

1506307322256

话题性何来?首先“动作+政治惊悚”的题材就已经是国内市场罕见,影片涉及的“北爱尔兰独立问题”的政治背景更是国内观众所陌生的。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要数这部电影的班底:大名鼎鼎“007”系列电影金牌导演马丁·坎贝尔执导,“007”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而与他构成双主角的则是“大哥”成龙。成龙“乱入007剧组”已经令人期待,而此次成龙更一改插科打诨的“成龙片”风格,扮老迈扮苦情,贡献了“突破性的演技”。

从最终的票房成绩看,在国庆档期普遍看好“合家欢”类喜剧片的大前提下,有些阴郁压抑的《英伦对决》上映9天斩获了近4.5亿票房,暂列同档期票房第二,虽然数字不算傲人但横向比较还是颇受观众首肯, 在影评人之间的口碑也算不错。

总体而论,《英伦对决》的成色相当不错,马丁·坎贝尔对于“动作+政治惊悚”题材的驾驭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黑幕”的层层展开和“碟中谍”式的勾心斗角处理得有条不紊,潜入枪火爆炸肉搏等元素无不具备,几位美女角色的香艳戏码更仿佛是“007”系列的一脉单传,而她们的死亡退场也是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对比热衷于“将花瓶角色最后一丁点眼缘价值吃干榨净”的好莱坞主流商业片黏糊糊的做派,马丁·坎贝尔依旧不失老派、硬派的类型片风格。

文艺九局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几部话题大作济济一堂,而且品质都可圈可点,可以说是国庆档近年中“收成极好”的“大年”。尽管每一部片子都师出有名,但如果要选一部最具话题性的电影,恐怕还要数——《英伦对决》。

1506307322256

话题性何来?首先“动作+政治惊悚”的题材就已经是国内市场罕见,影片涉及的“北爱尔兰独立问题”的政治背景更是国内观众所陌生的。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要数这部电影的班底:大名鼎鼎“007”系列电影金牌导演马丁·坎贝尔执导,“007”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而与他构成双主角的则是“大哥”成龙。成龙“乱入007剧组”已经令人期待,而此次成龙更一改插科打诨的“成龙片”风格,扮老迈扮苦情,贡献了“突破性的演技”。

从最终的票房成绩看,在国庆档期普遍看好“合家欢”类喜剧片的大前提下,有些阴郁压抑的《英伦对决》上映9天斩获了近4.5亿票房,暂列同档期票房第二,虽然数字不算傲人但横向比较还是颇受观众首肯, 在影评人之间的口碑也算不错。

总体而论,《英伦对决》的成色相当不错,马丁·坎贝尔对于“动作+政治惊悚”题材的驾驭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黑幕”的层层展开和“碟中谍”式的勾心斗角处理得有条不紊,潜入枪火爆炸肉搏等元素无不具备,几位美女角色的香艳戏码更仿佛是“007”系列的一脉单传,而她们的死亡退场也是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对比热衷于“将花瓶角色最后一丁点眼缘价值吃干榨净”的好莱坞主流商业片黏糊糊的做派,马丁·坎贝尔依旧不失老派、硬派的类型片风格。

皮尔斯·布鲁斯南宝刀未老,演技反而更加精熟,与成龙之间的飙戏令人大呼过瘾;而成龙的衰老失意扮相与演技则是全片最大的惊喜,无论是衰老眼神中愤怒火星的拿捏,还是用蹒跚步态完成打斗的演绎,在文戏上告别插科打诨而深挖人物内心,在打戏上将老年“人设”与成龙经典的“巧劲快打”风格完美融合,对于看了几十年成龙电影的老影迷而言,这些本身就构成了值回票价的“视觉奇观”。毕竟,看60多岁的世界级影星在银幕上实现自我突破何其难得,甚至有影评人惊呼其为“成龙十年最佳”“对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回馈表演”。

20170929101762c58a0bfebd8b

然而,头顶着“大哥”自我突破的情怀光环,《英伦对决》也只停留在豆瓣7.3、猫眼8.4的“良品”成绩上,不得不说电影本身的问题还是存在,而且可以说是和优点一样明显。

比如作为大背景的“北爱尔兰独立问题”,对于不少国内观众而言过于陌生,影片将各种含沙射影的缩写和事件一股脑甩出来的时候,没有知识储备的观众难免一脸懵,很大地影响了这部影片的“路人眼缘”。而另一个比较主要的问题在于,本片采用了成龙与布鲁斯南的“双主角”,但马丁·坎贝尔似乎并不擅长“双雄片”,双主角的故事架构并不扎实。

影片中成龙扮演的为女复仇的角色“关玉明”,他的复仇行动构成本片“动作惊悚”的部分,但他的行动对于布鲁斯南所在的“政治惊悚”主线的剧情,并没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将“关玉明”从这部影片中剥离出来,事件依旧可以得到解决。这使得成龙扮演的关玉明看起来更像一个承担着动作和惊悚功能的功能性角色。

20171005133730231

但他是成龙。在中国观众眼中,成龙自带的是主角光环而不是功能性光环,成龙出场就一定是主角。这种悖论产生了一种微妙的疏离感,当观众不由自主地代入成龙的主视角时,发现片中大段的政治阴谋与“主角”毫不相关,而最后的复仇也显得不了了之,进一步拉低了“路人观众”的观影体验。

表面上看,成龙和布鲁斯南一伙拳来脚往,打得不可开交,但这种对抗仅仅是肢体上的,而缺乏更深层面的理念的冲突,这使得两条故事主线并没有真正展开对话。实际上“理念”本身并无所谓简单复杂,哪怕成龙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复仇,家仇与国恨的冲突也足以构成一个老套却不失趣味的故事内核,但英伦对决中连这种程度的架构都未能完成,令人颇为遗憾。

既然如此,马丁·坎贝尔何不索性将“关玉明”这个角色从故事里摘除、拍一部没有人“捣乱”的扎实类型片呢?——很简单,他不能。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英伦对决》的英文片名为《The Foreigner》,直译“异邦人”;而这部影片有一个小说原作:史蒂芬·莱瑟1992年出版的小说《The Chinaman》,直译“中国佬”(对中国人的蔑称)。

timg (3)

影片要在中国上映,这个容易引起误会的“中国佬”肯定是不能用的,而“异邦人”则表现出了这部电影在更多的层面上与“中国佬”的差异:“中国佬”讲述的是中国难民在英国动荡局势中的悲惨遭遇,而“异邦人”指的就不仅仅是身在英国的中国人关玉明,也指代片中布鲁斯南出演、出身北爱尔兰却游走于英国政府和“北爱独立”势力之间的英政府要员。两个人都在命运的安排下身不由己地模糊了自己精神上的“国籍”,成了无论在故乡还是此地都无法扎根的“异邦人”,成龙与布鲁斯南的角色在这个层面上构成了对“异邦”的复调解读,为这部动作片赋予了精神气质与人文内涵,而不至于沦为单纯的爆米花电影。(从这个层面来看,《英伦对决》的译名真的是……)

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英伦对决》本就剑指中国市场,弱化成龙的戏份不仅是得不偿失,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舍本求末。这里我不禁想将《英伦对决》与去年的《长城》有一比,相当有趣:《长城》是中国导演带着一群中国演员,搭起的中国舞台上却来了个外国人马特·达蒙唱主角“拯救世界”;而《英伦对决》正相反,西方导演西方演员西方故事背景,冲进来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大杀四方“拯救世界”。两部电影都有“外国人乱入”的批评声,但一来一往,颇值得玩味。

timg (2)

在中国电影市场大发展、合拍片渐成主流的大背景下,《长城》和《英伦对决》这种“中外结合”的班底模式或许酝酿着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即基于“中国——其他国家”划分的“异乡人电影”,因为这是实现“中外合拍”最为直截了当的方式。而这两部片子正代表了该类型电影的两种模式:“外国人走进来”和“中国人走出去”。在《长城》里,马特达蒙的国际影坛“咖位”确实力压中国演员而担纲主角;而《英伦对决》中,斩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成龙,显然也镇得住大不列颠的场子;《长城》导演张艺谋试图通过电影向外传播中国文化,而英国近年来包括《王牌特工》《英伦对决》等一系列电影也在试图输出英国文化。今后的合拍片市场,恐怕还将是一场比哪国演员咖位大、看哪国文化输出更“用力”的竞技大会。中国在其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恐怕要比成龙下一部电影更令人期待。(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马涌)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