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原创>人民观点

来自对手的尊重!德国:中国制造已在这些领域超越我们

2017-10-11 09:37 手机人民网 原创稿  作者:王震

【说热点】

你没有看错!8天长假赴韩中国团体游客数量为0

中国国庆中秋黄金周8天长假已经过去,韩媒称,在“萨德”影响下,中国团体游客数量仍然为零,免税店销售额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

10月1-7日,中国顾客在乐天免税店的购物额较去年国庆假期减少了25%。尽管乐天免税店开展了不少针对本国顾客的折扣活动,但这期间的整体销售额仍较去年减少了15%。

据韩国《亚洲经济》消息,韩国百货店的高价中秋礼盒销量高于去年,整体业绩也增长不少。然而,虽然时逢中国国庆黄金周,但受“萨德”影响,访韩中国游客仍然寥寥,免税店销量依旧不振。

国庆中秋长假之前,就有中国在线旅行社预测,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中国赴韩国旅游降幅最大,预计同比降下降七成左右,国庆赴韩旅游团全面中断。

事实上,不仅中国游客,韩联社报道称,今年以来,赴韩外国游客人数也在不断减少。据此前报道,韩国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受半岛局势等因素影响,赴韩日本游客已连续4个月减少。7月日本游客同比减少8.4%,为17.0634万人次。韩国旅游发展局预测,今年全年赴韩外国人数将同比减少27.2%。

赴韩外国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的大幅减少,让韩国旅游业界叫苦不迭。地方机场免税店和旅行社的业绩也出现直线下滑。韩国旅游行业指出,受到外国游客急剧减少影响,韩国旅游业或将陷入“L”型的衰退,“萨德”成了一枚咽不下的经济苦果。(人民网)【详细】

【说热点】

你没有看错!8天长假赴韩中国团体游客数量为0

中国国庆中秋黄金周8天长假已经过去,韩媒称,在“萨德”影响下,中国团体游客数量仍然为零,免税店销售额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

10月1-7日,中国顾客在乐天免税店的购物额较去年国庆假期减少了25%。尽管乐天免税店开展了不少针对本国顾客的折扣活动,但这期间的整体销售额仍较去年减少了15%。

据韩国《亚洲经济》消息,韩国百货店的高价中秋礼盒销量高于去年,整体业绩也增长不少。然而,虽然时逢中国国庆黄金周,但受“萨德”影响,访韩中国游客仍然寥寥,免税店销量依旧不振。

国庆中秋长假之前,就有中国在线旅行社预测,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中国赴韩国旅游降幅最大,预计同比降下降七成左右,国庆赴韩旅游团全面中断。

事实上,不仅中国游客,韩联社报道称,今年以来,赴韩外国游客人数也在不断减少。据此前报道,韩国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受半岛局势等因素影响,赴韩日本游客已连续4个月减少。7月日本游客同比减少8.4%,为17.0634万人次。韩国旅游发展局预测,今年全年赴韩外国人数将同比减少27.2%。

赴韩外国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的大幅减少,让韩国旅游业界叫苦不迭。地方机场免税店和旅行社的业绩也出现直线下滑。韩国旅游行业指出,受到外国游客急剧减少影响,韩国旅游业或将陷入“L”型的衰退,“萨德”成了一枚咽不下的经济苦果。(人民网)【详细】

中国游客倒逼国外改收款习惯 当地居民享福利

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加长版”黄金周,出境游客数预计超过600万人次,分别从中国近300个城市出发,到达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1155个境外城市。中国游客消费继续带动当地经济的同时,不断变化的行为习惯对出境游目的地产生的影响也引发国际关注。

“实在太多人来问了,想请教大家,在哪里可以接入支付宝?”早在这个黄金周开始之前,日本商家在互联网论坛的急切询问就引发了热议。中国游客走出去,也带动消费习惯走出去,倒逼国外商家改变收款习惯。如是这般的例子,更能说明,中国出境游客正在带给世界崭新的风景线,那是新技术、新兴致折射的阳光和温暖。

中国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越来越高,出境游正在变成经常性活动。2000年,中国出境游客仅为1000万人次,2012年已经达到8300万人次。未来5年,中国出境游预计将达到7亿人次的规模,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随着频繁走出国门,中国游客的旅游和消费心态也更为成熟,和世界互动的方式不断翻新。英国《金融时报》不久前指出,虽然中国游客在出境游期间的总支出增长,但购物占整体支出的比例下滑最多,达到15.9%。《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者报告》认为,出境游消费者的海外消费行为正在从早期的“买买买”转向“慢慢慢”。无论是住宿、餐饮、购物,还是文化消费,赴海外旅游者都更加倾向一程一站和自由行,深度体验外部世界。昂贵的手提包和珠宝越来越多地从购物单上划去,博物馆和美术馆则成了必到之处。(人民日报)【详细】

【观民生】

民营公立医院非零和博弈 可互相促进

我国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但二者的关系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共存共赢,甚至可以互相促进

听诊、抽血、按摩、下诊断、开药方等,全部都在同一间诊室里完成,患者不用跑,反倒是医助、护士、全科医生、康复师等整个医护团队在配合病人的身体状况来回跑。最近,上海一家国际医院的服务模式,让患者感叹既方便又舒心。

以患者为中心,和公立医院一样大而全的科室设置,而不是依赖广告营销、以男科和妇科等边缘科室为主,社会办医近年来的进步,像一阵清风,在医疗界激起了阵阵涟漪。那么,这样的模式能不能产生鲇鱼效应,撬动原有格局,让患者看病不用必去公立大医院,甚至有时看人脸色、跑上跑下,换来个别医生不抬头就开出的一张处方?

从现状来看,我们离这样的愿景仍有距离。首先,我国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占八成以上,光靠一两家办得好的非公立医院,无法对抗公立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其次,一些国际医院、高端民营医院推出这样的服务模式,往往价格不菲。从整体上讲,当前社会办医的作用,还在于探索如何更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不过,就长远而言,社会办医还具备很大的潜力。我国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但二者的关系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共存共赢,甚至可以互相促进。形成这样的良性局面,需要进行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打破原有的资源配置行政框架。一家医院能否立足,主要看医疗服务水平,而服务水平主要由硬件设备和专业人才队伍决定。我国的医疗专业人才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水平高的专家人才都集中在公立大医院。这些医生都属于事业单位员工,在职称晋升、学术平台、社保福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导致了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之间的人才交流困难,也带来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落差。公立医院医疗水平高,社会办医只能在配套服务和边缘领域上下功夫,从病人的角度看双方各有短板。国家出台多点执业的政策,就是希望通过人才流动,让核心优质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人民日报)【详细】

【看世界】

来自对手的尊重!德国:中国制造已在这些领域超越我们!

“德国制造”一直被视作质量过硬的代名词,“中国制造”却一度因山寨货被扣上低劣的帽子。然而,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DGQ)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9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情况已今非昔比。

德国《质量管理杂志》网站10日报道称,这项调查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54%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哪些领域做得比较好?受访者认为,最突出的是“数字化和信息技术领域”。64%的人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已超越德国。其次是电动车领域。至于“德国制造”哪些领域比“中国制造”更出色,受访者选出三个方面:一是德企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成果更好;二是机械和设备制造仍是“德国制造”的招牌行业;三是基础设施方面。不过他们认为,在这些领域,中国正在缩小与德国的差距。

该调查报告称,“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未来都具有更大发展潜力,尤其是中国。约3/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的质量20年后会更好,只有22%的人认为不会变。对于全球质量典范“德国制造”,51%的受访者认为20年后质量仍会不断优化,41%的人则认为会“原地不动”。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中国制造”的进步,“德国制造”也可在压力下迸发出更大潜能。(环球网)【详细】

(责任编辑:王震)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