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原创>人民观点

垃圾信息、点赞、投票……你是否越来越讨厌微信群了?

2017-10-13 09:11 手机人民网 原创稿  作者:王震

【观民生】

垃圾信息、点赞、投票,你是否越来越讨厌微信群了?

“大家是否越来越讨厌微信群了?”在某社交平台上,这一问题被抛出后立刻得到了很多回复。其中,大部分网友明确表示,微信群的确越来越让人头痛。

曾几何时,群聊很新鲜,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群,一个人主动或被动加入十几个群很正常。朋友们在里面聊聊天、“灌灌水”,不亦乐乎,一些专业群也是干货满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群逐渐变了味儿。

微商作乱。如今,微商们除了在朋友圈里发送推广信息外,还想方设法地“钻”进各种微信群。有网友戏称“除工作群外,几乎每一个群里都出现过微商发广告的情况。”

海量垃圾信息。“麻烦给我朋友圈里第一条信息点赞”“请给孩子投票”“帮忙把该贴在朋友圈转发”……在微信群里,常有不少人转发各种垃圾信息、投票甚至是谣言。这些垃圾信息与机主本身并无关系,但却会成为机主的负担。

数量太多。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有十几个微信群是很正常的事,任何人都可以在不知会对方的情况下拉对方入群,往往没几日就会从50人发展到100人。很多人入群后会发现,圈子越来越大,但真正的交流反倒少了。

微信群相对于朋友圈,是一个更加私密的社群,是属于关系链中的强关系,与朋友圈相比更适用于小范围沟通交流。通常来说,一个人正常的微信群在几十人比较合适。然而现实是大部分人的微信群成了“垃圾堆”,让人既想避之,但又往往碍于面子难以退群,左右为难。

【观民生】

垃圾信息、点赞、投票,你是否越来越讨厌微信群了?

“大家是否越来越讨厌微信群了?”在某社交平台上,这一问题被抛出后立刻得到了很多回复。其中,大部分网友明确表示,微信群的确越来越让人头痛。

曾几何时,群聊很新鲜,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群,一个人主动或被动加入十几个群很正常。朋友们在里面聊聊天、“灌灌水”,不亦乐乎,一些专业群也是干货满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群逐渐变了味儿。

微商作乱。如今,微商们除了在朋友圈里发送推广信息外,还想方设法地“钻”进各种微信群。有网友戏称“除工作群外,几乎每一个群里都出现过微商发广告的情况。”

海量垃圾信息。“麻烦给我朋友圈里第一条信息点赞”“请给孩子投票”“帮忙把该贴在朋友圈转发”……在微信群里,常有不少人转发各种垃圾信息、投票甚至是谣言。这些垃圾信息与机主本身并无关系,但却会成为机主的负担。

数量太多。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有十几个微信群是很正常的事,任何人都可以在不知会对方的情况下拉对方入群,往往没几日就会从50人发展到100人。很多人入群后会发现,圈子越来越大,但真正的交流反倒少了。

微信群相对于朋友圈,是一个更加私密的社群,是属于关系链中的强关系,与朋友圈相比更适用于小范围沟通交流。通常来说,一个人正常的微信群在几十人比较合适。然而现实是大部分人的微信群成了“垃圾堆”,让人既想避之,但又往往碍于面子难以退群,左右为难。

美国社会学家卡梅伦·马龙观察发现,在个人好友名单中,人们经常联系的好友非常少但相对稳定。好友之间联系得越活跃、越亲密,这个群体的人数越少、越稳定。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研究成果与卡梅伦·马龙的看法相符。罗宾·邓巴研究结果表明:受大脑进化影响,人类的认知能力所允许个体拥有的真朋友(一年至少联系一次)最多150人。但大部分人的私人社交圈不会超过150人,其中一半左右是家人。也就是说,微信群里过多的人已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成为了思想上和生活中的负担。

垃圾需要清理,环境才能更整洁。同理,微信群也应该清理、及时减负,这样网络世界中的环境会更清朗,互联网技术才会真正为人们带来方便、舒适的生活。(人民日报海外版)

【谈文化】

人民日报评网络小说抄袭乱象:以“零容忍”扭转抄袭风

近几年频频爆出的网络小说抄袭纠纷,其实正是网络小说“野蛮生长”期问题的逐渐暴露。当抄袭行为还停留在“网络”中时,由于取证难度大、诉讼成本高、惩罚力度小,许多原作者选择息事宁人。网络小说的IP化盛行后,网络作家除了通过网上阅读赚取分成,还享受纸质书版税、游戏和影视改编权收益等,特别是当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作品受到了更大关注,也产生了更大经济利益。被抄袭者开始利用公共媒体和自媒体进行曝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与抄袭行为“较真”。

一位网络作家曾痛心疾首地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每一个抄袭者能够一笔一笔涂掉不属于他们的每一个字。对创作者而言,没有什么比直接拿走心血成果更加让人心痛,如果缺乏有效的法律裁决,抄袭行为将会受到纵容甚至获得变相鼓励。影视圈曾经流传“20%抄袭”理论——如果把20集戏全抄了,只要扩充到100集,法律就难以追究。这一“套路”是否真的奏效尚且不论,它尖锐地折射了当前文艺创作的浮躁,这种浮躁不仅破坏正常市场秩序,更导致作品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和快餐式消费等问题。

需要反思的,不仅是创作者,更包括文化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试问,一部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巨大精力进行改编的网络小说,投资方在之前不做“背景调查”吗?他们确实不知道原着作品涉嫌抄袭吗?投资方有意无意的“置若罔闻”也许只是利益权衡的结果。当下虽然有知识产权法律条文,但诉讼环境并不理想。两年前,某作家状告某编剧抄袭,历经19个月才最终赢得官司。尽管赔偿数额高达500万元,但电视剧此前盈利远不止这个数字,更有甚者,“抄袭”“剽窃”甚至成了夺人眼球的变相营销。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从严执法、改善诉讼环境,是制裁抄袭行为的根本手段。此外,我们还要有更多元的途径,比如通过行业协会做好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置等方式,让从业者不敢抄。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编剧工会承担着保护编剧基本福利、仲裁纠纷等职能,如果会员编剧有剽窃等行为将被工会开除,这也意味着他将被整个行业抛弃。法律之外,只有全行业、全环节上的“零容忍”,才能扭转抄袭剽窃的恶劣风气,真正打造出有利于创造创新的文化空间——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迫切需要这样的“重锤”。(人民日报)

【看世界】

“欠费”5亿美元!美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美国国务院12日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该项决定将于2018年12月31日生效,此后美国将寻求以永久观察国身份参与该组织事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对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的决定深感遗憾。她表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损失,是联合国大家庭的损失,也是多边主义的损失。她说,教科文组织的使命仍未完成,我们将继续推进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平等的21世纪,而完成这一使命教科文组织需要所有国家的参与。

《纽约时报》评论称,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美国对联合国机构批评的一次升级。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副主任亚伦·米勒批评称,这是美国政府政策严重不稳定的表现。

目前,美国已欠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费5亿美元。早在2011年,美国曾以国内法律限制为由停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缴纳8000万美元的会费,占教科文组织预算的22%。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就宣布了大幅削减国务院外交经费的决定。(人民日报)

拒绝捣乱者入境,这应是常态!

英国公民本尼迪克·罗杰斯11日在入境香港时被拒。罗杰斯是英国保守党人,持续就香港事务发表极端言论,宣称香港的人权和自由“倒退”,为香港激进反对派的行动叫好,指责对黄之锋等人的司法判决。在来港前,他放风要探视目前被囚禁的黄之锋等,香港亲反对派的媒体报道说,中国驻英使馆为此与他做了交涉,要求其放弃香港之行。

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12日表示对罗杰斯被拒入港一事“非常关切”,要求北京及香港特区政府做出解释。这一无理要求当然不会得到满足。

让不让一个外国人入境,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绝对的主权。被拒入境者一般都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被拒方主动“讨说法”在国际上是非常可笑的,拒绝方完全可以还他一个白眼。

每个国家都会出于各种原因拒绝一些人入境,但迄今为止,中国拒绝西方人入境时被炒作成新闻的情况似乎最多。连少数流亡西方的“异见人士”在中国海关被拒入境有时都会炒热,但西方国家禁止它们不欢迎的人入境则被当成正常的事情。

还是中国拒绝西方“刺头”入境做得太少了。以后对中国做了坏事的人,还有可能来中国捣乱的人,就该不放他们进来。就按照国际惯例,根本不对他们解释,让他们自己面壁思过去。这样的拒绝多了,西方舆论再炒作,自己都会觉得没意思,他们慢慢会习惯,把他们眼下不满的事情当成一种自然。(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王震)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