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今日要闻

老人曾因家境贫困受学校资助 现拿出全部积蓄资助母校

2017-10-13 13:57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越)10日晚,从上海坐了12个小时火车的陈徽凤老人在哈尔滨下车后,来不及欣赏冰城美丽的秋景,就直奔母校东北农业大学,因为在这里他要完成61年前的心愿。

11日上午,在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87岁的陈徽凤把自己攒下的百余万元生活费捐给母校,用于资助在校贫困学生的奖学助学金。面对赞扬,陈徽凤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爱心捐赠,直到永远,不求回报,但求有效。”

61年前在母校资助下完成学业

1931年,陈徽凤出生在福建省平潭岛。1952年,他被保送进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农学系学习。1953年,因院系调整,陈徽凤和其他60多名学生集体来到东北农业大学,开始了在东农的求学生涯。

读书期间,陈徽凤由于家境贫困,从上学开始就没再回过家。“那时候学校每个月都资助我29元作为生活费,我还可以拿出5元邮回家里补贴家用。”陈徽凤说,他至今都特别感激学校能够帮助他顺利完成学业。陈徽凤一直怀有感恩之心和报恩之念,求学期间,只要一有时间就参加学校义务劳动。

毕业后,陈徽凤长期从事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科研和教务管理工作。他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校。

61年后带全部积蓄回母校报恩

参加工作后,陈徽凤一直在做着力所能及的公益善事:资助贫困学生、义务当世博会向导……他始终认为,人应该多做善事,常怀感恩之心和尽责之心。

退休后,陈徽凤每个月都会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子女给的钱存起来。子女让他别不舍得花钱时,陈徽凤总是说:“这些钱是要用来报恩的”。

在11日的捐赠仪式上,陈徽凤正式把钱交给学校。“61年了,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回到母校,这些年攒下的102.8万元可以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能够像当年的我一样顺利完成学业。”

本报讯(记者 王越)10日晚,从上海坐了12个小时火车的陈徽凤老人在哈尔滨下车后,来不及欣赏冰城美丽的秋景,就直奔母校东北农业大学,因为在这里他要完成61年前的心愿。

11日上午,在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87岁的陈徽凤把自己攒下的百余万元生活费捐给母校,用于资助在校贫困学生的奖学助学金。面对赞扬,陈徽凤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爱心捐赠,直到永远,不求回报,但求有效。”

61年前在母校资助下完成学业

1931年,陈徽凤出生在福建省平潭岛。1952年,他被保送进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农学系学习。1953年,因院系调整,陈徽凤和其他60多名学生集体来到东北农业大学,开始了在东农的求学生涯。

读书期间,陈徽凤由于家境贫困,从上学开始就没再回过家。“那时候学校每个月都资助我29元作为生活费,我还可以拿出5元邮回家里补贴家用。”陈徽凤说,他至今都特别感激学校能够帮助他顺利完成学业。陈徽凤一直怀有感恩之心和报恩之念,求学期间,只要一有时间就参加学校义务劳动。

毕业后,陈徽凤长期从事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科研和教务管理工作。他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校。

61年后带全部积蓄回母校报恩

参加工作后,陈徽凤一直在做着力所能及的公益善事:资助贫困学生、义务当世博会向导……他始终认为,人应该多做善事,常怀感恩之心和尽责之心。

退休后,陈徽凤每个月都会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子女给的钱存起来。子女让他别不舍得花钱时,陈徽凤总是说:“这些钱是要用来报恩的”。

在11日的捐赠仪式上,陈徽凤正式把钱交给学校。“61年了,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回到母校,这些年攒下的102.8万元可以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能够像当年的我一样顺利完成学业。”

(责任编辑:赵敏秀(实习生))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