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砥砺奋进的5年>驻村蹲点看脱贫

四川:凝心聚力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2017-10-14 16:10 四川日报  

10月13日,四川省2017年脱贫攻坚奖表彰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广元召开,会上,广元市、遂宁市、三台县、筠连县、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介绍了他们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强化组织、树立榜样、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因地制宜采取帮扶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本报特摘登大会交流发言,以飨读者。

广泛汇聚社会力量 奋力推进脱贫奔康

中共广元市委 广元市人民政府

创新“政担银企户”金融政策,广元对每联结1名贫困人口就业或带动1户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10万元3年贴息担保贷款。

广元创新“四个三”模式,形成多层级推动、多行业响应、多主体投入、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引导各方力量有序参与脱贫攻坚。区别脱贫任务轻重和单位力量大小,均衡配置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党委政治引领功能、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服务职能等,动员引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弘扬扶贫济困、守望相助传统美德,引导社会成员扶贫帮困献爱心。开展“返乡创业、扶贫建功”行动,采取一本成功人士台账、一套村户脱贫规划、一批登门走访拜见、一组长效联络渠道、一体全域保障服务“五个一”办法。

10月13日,四川省2017年脱贫攻坚奖表彰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广元召开,会上,广元市、遂宁市、三台县、筠连县、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介绍了他们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强化组织、树立榜样、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因地制宜采取帮扶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本报特摘登大会交流发言,以飨读者。

广泛汇聚社会力量 奋力推进脱贫奔康

中共广元市委 广元市人民政府

创新“政担银企户”金融政策,广元对每联结1名贫困人口就业或带动1户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10万元3年贴息担保贷款。

广元创新“四个三”模式,形成多层级推动、多行业响应、多主体投入、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引导各方力量有序参与脱贫攻坚。区别脱贫任务轻重和单位力量大小,均衡配置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党委政治引领功能、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服务职能等,动员引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弘扬扶贫济困、守望相助传统美德,引导社会成员扶贫帮困献爱心。开展“返乡创业、扶贫建功”行动,采取一本成功人士台账、一套村户脱贫规划、一批登门走访拜见、一组长效联络渠道、一体全域保障服务“五个一”办法。

创新打造“社会扶贫直通车”,推动社会扶贫资源与扶贫需求精准对接、合理配置。建立“互联网+”社会扶贫平台,组织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定期收集贫困村贫困户情况、征集社会扶贫意愿,分县建立贫困村项目需求、贫困户个性需求、社会力量帮扶意愿“三本台账”,实现线上线下有效对接。协调引导社会力量提交帮扶意向书,明确帮扶措施和成效。严格执行脱贫攻坚《精细化管理30条规程》和监督执纪问责“三项制度”,建立县、乡、村“社会扶贫工作三级台账”。

积极创新社会扶贫理念、路径和方法,着力增强社会扶贫有效性长效性。加强各类社会扶贫资源优化组合,按乡组建农技服务组、爱心救助站等专业服务团队,实施“点单配菜”式扶贫。在规范社会力量捐款捐物的同时,注重引导社会力量更多在扶智传技上下功夫,在发展产业上下功夫,在促进就业上下功夫。实施社会扶贫品牌建设工程,构建了一批知名度高、示范性强的精品项目。

着眼社会力量聚得来、干得好、呆得久,加强制度设计配套,优化社会扶贫生态环境。出台支持返乡创业、就业扶贫、工商资本带动等6类专项政策,强化社会力量参与政策引导。创新“政担银企户”金融政策,对每联结1名贫困人口就业或带动1户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10万元3年贴息担保贷款。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点对点对接服务制度,从严整治阻碍、损害社会扶贫的行为。健全社会扶贫荣誉制度,通过一年一聘“广元扶贫大使”、一年一评“广元最美扶贫人”等方式,鲜明社会扶贫导向。

创新社会扶贫机制 促进同心合力攻坚

中共遂宁市委 遂宁市人民政府

遂宁创新建立“支部+致富能人+贫困户”模式,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致富能人带动脱贫,今年回引返乡创业投资135.5亿元,其中贫困村32亿元。

近年来,遂宁围绕“三个突出”,着力搭建平台、整合力量、提升效果,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社会扶贫格局。

突出“四个覆盖”,抓平台搭建。搭建组织动员全覆盖平台。市、县(区)、乡镇三级脱贫办均组建社会扶贫工作组,154个部门成立工作办,社会扶贫专职人员达382人,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动员平台。搭建帮需对接全覆盖平台。通过遂宁扶贫网、微信公众号以及贫困村QQ群、微信群等,搭建“点对点、面对面”的帮需对接平台。搭建宣传报道全覆盖平台。组织新闻媒体24家,开设“寻找扶贫好人”“最美扶贫人”等专栏。做实社扶网全覆盖平台。明确1名市委常委牵头,各级脱贫办主抓,每村安排1名管理员。

突出“四个到位”,抓力量整合。党政驻村帮扶力量到位。落实贫困村“五个一”、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38名市级领导分别联系7到9个贫困村。同时,为贫困村派驻金融“村官”296名、法制“村官”323名。各类企业帮扶力量到位。358家民营企业、37家国有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活动。在全国首创建设“联村示范卫生室”10个,荣获中国企业精准扶贫贡献奖。社会组织聚集力量到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6300万元,引导社会组织300余个,带动群众10万人次,帮扶贫困群众2.1万人次。公民个人参与力量到位。创新建立“支部+致富能人+贫困户”模式,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致富能人带动脱贫,今年回引返乡创业投资135.5亿元,其中贫困村32亿元。

突出“四个带动”,抓效果提升。围绕“扶贫日”主题,开展为期10个月的示范引领、宣传报道、特色扶贫等系列活动;创新开展“农副产品采摘节”“百名孝心少年”评选等特色活动。扶志感恩教育带动群众自励。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和“四好”创建活动,创新评选产业脱贫、自强不息、勤劳致富“三个标兵”。扶智拔穷根带动学生成才。开办普通高中“志翔班”、职业教育“志强班”,2年招收贫困家庭学生390名,每生每年发给助学金3000元,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扶技就业带动持续增收。组织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5376人、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21场,帮助5187名贫困群众实现本地就业。

内激活力外拓形式 社会扶贫迈新台阶

中共三台县委 三台县人民政府

三台不断壮大社会扶贫组织,先后成立了14人组成的扶贫信贷自立服务社、以1238名县镇村干部为成员的扶贫志愿者分队、以58名企业工人为成员的鑫博扶贫济困协会等社会扶贫组织。

三台是典型丘区农业大县,2014年,全县贫困户29718户、贫困人口80382人、贫困村140个。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三台充分发挥社会扶贫力量的推动作用,完成64个贫困村退出、减贫23254人的任务。

强化组织发动,激发社会扶贫活力。“三强化”聚力。强化领导,县成立社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27名县领导分片负责,包村结对。强化推动,半年召开全县社会扶贫工作推进大会,年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强化参与,171个部门、7186名干部全面进村联户、结对帮扶。通过聚力,共落实定点帮扶投入资金1098.67万元。

“三策略”导向。考核策略导向,脱贫攻坚考核中社会扶贫占比15%;荣誉策略导向,对社会扶贫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公开表扬;奖励策略导向,出台了社会扶贫实施意见。

“三服务”感召。服务企业,贴心宣传扶贫政策,激发企业主动参与;服务镇村,客观真实介绍村情、民情,沟通需求,主动牵手;服务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自强自立、感恩奋进,让社会扶贫力量善意而来、善心落地。

拓展参与形式,完善社会扶贫体系。壮大社会扶贫组织,先后成立了14人组成的扶贫信贷自立服务社、以1238名县镇村干部为成员的扶贫志愿者分队、以58名企业工人为成员的鑫博扶贫济困协会等社会扶贫组织。

加强社会扶贫引导。就有效对接、精准帮扶,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专门细则;就项目需求、购销信息等,建立了统一平台。通过“四川爱心扶贫网”“绵阳市太阳公社网”“中国社会扶贫网”,有效实现了爱心人士注册2367人、贫困户注册945户、贫困户需求成功对接362条。

提升社会扶贫质量。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对接贫困村资源,更加注重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商贸帮扶、基础设施帮扶、资源开发帮扶。

注重示范引领,提升社会扶贫成效。探索出“社会组织+产业扶贫+公益扶助”社会参与模式,以及“促进会+产业园区+连片贫困村”的园区带动模式、“促进会+示范基地+单个贫困村”的基地链接模式、“促进会+订单种植+插花贫困户”的点对点脱贫模式。

唯此为大细“绣花”勠力同心齐攻坚

中共筠连县委 筠连县人民政府

创新设立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共募集社会扶贫捐助“种子基金”101万元。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借款624户,实现增值总额117.88万元,受益628户2546人,脱贫122户。

筠连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充分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唯此为大细“绣花”,勠力同心齐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榜样力量激发社会扶贫热情。筠连县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编发《社会扶贫动态》,大力宣传筠连县社会扶贫中涌现的典型人物,激发社会扶贫热情。今年1到9月,全县共计3892人参与一对一帮扶,扶持扶贫项目累计1698个,捐赠现金547.143万元、物资折款4492.61万元,协调落实资金625.1万元。

“种子基金”彰显社会扶贫力量。创新设立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充分发挥社会扶贫效益,切实提升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共募集社会扶贫捐助“种子基金”101万元。项目实施以来,通过滚动借贷回收,累计借款624户,借款总额313.28万元,实现增值总额117.88万元,增收效益97.28万元,受益628户2546人,脱贫122户。

“村企共建”提升社会扶贫效益。2016年以来,全县参与“村企共建”的爱心企业37个,投资340万元,共帮扶贫困村37个,落实种植、养殖等脱贫产业项目37个,直接受益贫困人口1890人,实现人均增收200—2000元。筠连县六五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投入30万元,帮助巡司镇黄坪村发展良种茶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110人,人均增收650元;筠连县佳乐富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带动镇舟镇马家村贫困户养殖黑山猪,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助学助教展现社会扶贫爱心。广泛倡导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参与助教助学社会帮扶活动,2016年以来,累计为乡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贫困学生就学募得资金764.9万元,受益人数达10797人。其中,通过县政协组织捐款86万元,改善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受益学生6368人;通过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募集资金42.6万元,援助30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大学新生。爱心人士捐献学生型“爱心包裹”1731个、学校型“爱心助学包裹”27个,筠连县“爱心包裹”捐资助学连续七年名列全市区(县)第一。

履行国企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凉山州普格、金阳、美姑、昭觉四县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无电建设中,累计投资23.66亿元,解决无电人口5.54万户,提高了22.16万人的用电质量。

积极投身于我省扶贫攻坚工作,能投集团承担起对口扶贫凉山州普格县和甘孜州乡城县的重大任务。结合企业产业发展思路,把产业扶贫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围绕产业扶持、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扶贫机制开展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

大力实施凉山州农网改造及无电建设项目。能投集团在凉山州普格、金阳、美姑、昭觉四县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无电建设中,累计投资23.66亿元,解决无电人口5.54万户,提高了22.16万人的用电质量。对习总书记牵挂的昭觉县“悬崖村”,能投集团将村民用电工程作为2017年扶贫头号任务,投资1800万元,攻破电力工程难题,确保今年实现户户通电。

积极开发凉山州风电、光伏建设项目。项目已相继开建,总投资95.2亿元,预计2020年全面竣工投产。建成后,每年可为当地增加3亿元税收,解决3000余人就业,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00余万吨。

投资建设凉山州水电开发项目。推进普格、美姑、越西、昭觉4个县12.8万千瓦水电建设,投产后每年可新增5.9亿千瓦时电量,有效缓解4个县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

大力推进凉山州旅游开发项目。能投集团已与凉山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体推进冕宁县彝海景区、灵山景区开发。目前重点结合彝海景区周边精准扶贫工作,建设涵盖98户、487人的“结盟新寨”,计划投资5000万元。

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在普格县各洛村,出资1419万元对居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各洛村民实施扶贫移民搬迁,为23户106人新建“能投美丽新村”集中安置住房;在乡城县东尔村,捐资50余万元,为全村63户群众每家修建卫生间,协调资金为村里建饮水池,改造东尔、纳木两村水渠6000余米,解决了两村140多户的人畜饮用水安全问题。

为转变贫困群众脱贫观念,在群众家门口举办“农民夜校”,开设养殖技能、安全住房建设政策、农户小额贷款等课程,有针对性地教授实用技能。

积极充实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力量。能投集团及各所属公司向全省17个县共派出驻村第一书记26名,挂职干部6名。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发展产业带动脱贫

四川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助推渠县灵感村脱贫奔康。投资1000万元对原有的乡村道路升级改造;投资300余万元,接通天然气主管道,村民家家户户用上天然气;投资400万元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四川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投资建设了位于渠县万寿乡灵感村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碧瑶庄园,目前已完成投资6.3亿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抓住产业发展带动这个龙头,又因势、因人做好扶贫工作。

目标导向,健全帮扶机构。公司确立了“业务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步,经营效益与脱贫目标同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工作目标。从项目启动,就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作为企业责任,把带动扶贫对象脱贫作为工作目标。成立扶贫工作事务部,与当地党委、政府、村社扶贫工作紧密联系,深度融合,加强扶贫项目开发实施。制定帮扶规划,建立帮扶台账,落实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跟踪帮扶,确保在目标期限内实现脱贫。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以公司+农户(主要是贫困户)方式成立种养+旅游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因地制宜,真心实意帮扶。公司落地灵感村后,投资1000万元对原有的乡村道路升级改造,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投资400余万元,增设变压器4台,扩大用电容量,彻底改善村民用电难问题;投资300余万元,接通天然气主管道,村民家家户户用上天然气;投资近100万元,协调相关部门在该村设立了无线网络基站,改善了通讯条件;投资400万元挖掘深井6口,保证了园区及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地理特性和农民种植习惯,发展红粮种植。采取订单农业方式,提供种子和肥料等生产资料,与全乡800余户农户签订红粮种植协议,公司按每斤高于同期市场价0.2-0.3元尽数收购。2016年,共收购订单红粮200余万斤,种植户总共增收40万元,户均增收500元。

工作到位,帮扶成效明显。公司2016年定点帮扶的15户5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的11户帮扶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也已大为改观。碧瑶庄园带动附近农民新开农家乐7家,乡村民宿5家。景区核心区20户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既得到了资产固定收益,又通过易地搬迁,住上了新房,改善了居住条件。

(记者 侯冲 张舒整理)

(责任编辑:沈王一)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