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落地生根》一粒小玉米讲述扶贫大成就

2017-10-18 16:1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柴红芳

▲▼《落地生根》拍摄现场。

2017年5月,我们纪录片《落地生根》摄制组来到云南福贡县匹河乡对面的怒族沙瓦村。在村里,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我们的摄影机面对全村村民和帮扶干部,只为能真实、真情、实时记录和讲述好这个时代中国农村的一场攻坚克难的扶贫故事。

沙瓦村四周自然景色壮观,但迷人的风景和现实生活是两回事。山村远离城市,没有公路,没有网络,几乎与世隔绝。山村有29户村民,基本都是建档立卡户,人均年收入不足3050元,贫困问题突出,是云南扶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

我们摄制组的困难也和村民们一样艰难,雨天我们摄制组一行上山,一条窄小的山路上,除了人声还有10多匹马的驼铃声。来到村里,在工作人员和村民的帮助下,摄制组住在一所废弃的学校,另有一部分人还借住在村民家。一个旧仓库、3张旧书桌、几条旧长凳、几台旧电脑,构成了我们后期工作室。面对这样的具体情况,我给队员们讲:就是这样的现状,觉得不行现在就可以离开,但过了今天就不要再说要走,扶贫攻坚战就是要有勇士,我们就是新闻战线在扶贫战线的勇士!欣慰的是我们所有的勇士都坚持了下来!

因为要确保片子在院线的呈现效果,《落地生根》采用了4K超高清拍摄。摄影师安同庆、王童,录音师焦磊,助理张小楠、余小龙、江大海、朱云和梁敏每天背着100公斤左右的设备和灯光器材,穿梭在怒江大峡谷的土地上,每天工作平均12小时左右。为了确保第二天拍摄顺利进行,两位后期工作人员孙凡舒和邱学奎连夜整理材料,由于工作人员少,他们还会到拍摄第一现场兼作收卡、导卡工作。拍摄中期,为了把故事讲得更鲜活,摄制组还请了当地的大学生村民帮忙进行怒族翻译,为后期编辑的顺利进行做好保证。加上村里经常停电,摄制组的拍摄工作也一直是“攻坚”状态。

在创作中最大的难题不是要面对的环境有多苦,而是担心拍不好片子。有生命力的纪录片一定是见人物、见事件、见社会。只有把地点选好、人物落位,故事才可以拉开大幕渐进讲述,纪录片才能讲述得有根基。

▲▼《落地生根》拍摄现场。

2017年5月,我们纪录片《落地生根》摄制组来到云南福贡县匹河乡对面的怒族沙瓦村。在村里,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我们的摄影机面对全村村民和帮扶干部,只为能真实、真情、实时记录和讲述好这个时代中国农村的一场攻坚克难的扶贫故事。

沙瓦村四周自然景色壮观,但迷人的风景和现实生活是两回事。山村远离城市,没有公路,没有网络,几乎与世隔绝。山村有29户村民,基本都是建档立卡户,人均年收入不足3050元,贫困问题突出,是云南扶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

我们摄制组的困难也和村民们一样艰难,雨天我们摄制组一行上山,一条窄小的山路上,除了人声还有10多匹马的驼铃声。来到村里,在工作人员和村民的帮助下,摄制组住在一所废弃的学校,另有一部分人还借住在村民家。一个旧仓库、3张旧书桌、几条旧长凳、几台旧电脑,构成了我们后期工作室。面对这样的具体情况,我给队员们讲:就是这样的现状,觉得不行现在就可以离开,但过了今天就不要再说要走,扶贫攻坚战就是要有勇士,我们就是新闻战线在扶贫战线的勇士!欣慰的是我们所有的勇士都坚持了下来!

因为要确保片子在院线的呈现效果,《落地生根》采用了4K超高清拍摄。摄影师安同庆、王童,录音师焦磊,助理张小楠、余小龙、江大海、朱云和梁敏每天背着100公斤左右的设备和灯光器材,穿梭在怒江大峡谷的土地上,每天工作平均12小时左右。为了确保第二天拍摄顺利进行,两位后期工作人员孙凡舒和邱学奎连夜整理材料,由于工作人员少,他们还会到拍摄第一现场兼作收卡、导卡工作。拍摄中期,为了把故事讲得更鲜活,摄制组还请了当地的大学生村民帮忙进行怒族翻译,为后期编辑的顺利进行做好保证。加上村里经常停电,摄制组的拍摄工作也一直是“攻坚”状态。

在创作中最大的难题不是要面对的环境有多苦,而是担心拍不好片子。有生命力的纪录片一定是见人物、见事件、见社会。只有把地点选好、人物落位,故事才可以拉开大幕渐进讲述,纪录片才能讲述得有根基。

我们从一粒玉米讲起,阐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政府退耕还林的政策。

摄制组进驻时刚好遇到福贡县委副书记李陶到沙瓦村调研,这也成了贯穿整个片子的一条重要人物线。李陶在调研时发现,由于不通公路,沙瓦村老百姓生产、生活中最重要、最离不开的就是玉米。但是由于退耕还林,玉米不能种了,老百姓一时难以接受。村医阿邓言是村民代表,看到退耕还林,地里荒着没有种庄稼,他很着急。李陶的到来,令阿邓言觉得这是一次重要的“上言”机会。摄制组准确把握住阿邓言和政府官员“博弈”的细节,通过故事、对话、人物,真实记录了政府和农民如何处理矛盾谋求发展,记录了当代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尊重,对政府的信任和热爱。

我们的切入点特别小,就是从很小的一粒玉米进入,其实也深刻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区别于此前扶贫攻坚题材作品的宏大叙事,《落地生根》采用主副线、分线并进的方式讲述故事,从细处切入,层层推进,讲述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从一个点、一户人家、一个村来反映中国扶贫攻坚的成就。

精准扶贫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制组有重点地去选择关注点,并深挖其中的故事。从水稻、玉米的栽种,到瓜果将熟,摄制组一直在记录村民们生产和生活的变化。

沙瓦村道路修建已经在2017年9月底宣布开工,预计2018年道路就可以通车,改变沙瓦世世代代因为没有路而难以发展的问题。

“中国故事,要让世界看见。”是摄制组全体成员的一个愿望,讲述中国人的骨气,中国农民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摄制组最想展现给世界的中国人的精神形象、精神风貌。

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如何培养创作史诗的雄心?文艺创作方法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落地生根》摄制组做到了这一点。

(作者系纪录片《落地生根》导演)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