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金融

科技创新 引领农业银行“智慧银行”转型发展

2017-10-20 15:52   

一、金融科技发展催生“智慧银行”转型

近年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银行业突破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以更加智慧化的思维和手段重塑服务及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能。来自技术、产业、客户、跨界竞争等多方面的力量正在共同推动银行经营模式向智慧银行转变。金融科技是智慧银行发展过程中最具能动作用的要素,信息技术已不再仅仅是服务于业务发展的工具,而逐渐成为引领需求、业务创新、市场开拓的重要手段和引擎。

二、金融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推进智慧银行转型发展

早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农业银行就紧跟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我行经营管理中深入而广泛的应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从单机应用、县域微机联网、城市集中、省域集中,全行数据大集中、直到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上线,我行始终密切跟踪、研究、应用着各阶段金融科技技术,持续创新优化我行信息化建设。过去的五年,在以金融科技为驱动的智慧银行转型发展中,我行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一)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初步形成。

2016年,我行完成了金融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生活平台主体功能的投产上线,实现了个人线上信息共享、客户基础信息整合和互联网入口整合三大整合共享。三大平台投产后,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农业银行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初步形成,实现了我行网络金融从渠道建设向平台经营的转型升级。今年,我行继续优化三大平台,提升客户体验,丰富我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线。如升级个人掌银,发布新版掌银客户端,日均交易量达6000万笔,并以扫码为突破点,完成银联扫码付等功能开发;完成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推广,丰富对公产品线,企业网银客户数同比增长16.9%,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12.3%;成功上线个人电商平台新版商城,实现与第三方平台京东商城导购合作等功能,日均访问量18万。又如实施综合收银台项目,为商户、客户提供聚合支付、平台商户结算等服务,成为同业中较早推出“聚合支付”业务、解决平台类企业“二清”模式监管难题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

一、金融科技发展催生“智慧银行”转型

近年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银行业突破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以更加智慧化的思维和手段重塑服务及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能。来自技术、产业、客户、跨界竞争等多方面的力量正在共同推动银行经营模式向智慧银行转变。金融科技是智慧银行发展过程中最具能动作用的要素,信息技术已不再仅仅是服务于业务发展的工具,而逐渐成为引领需求、业务创新、市场开拓的重要手段和引擎。

二、金融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推进智慧银行转型发展

早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农业银行就紧跟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我行经营管理中深入而广泛的应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从单机应用、县域微机联网、城市集中、省域集中,全行数据大集中、直到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上线,我行始终密切跟踪、研究、应用着各阶段金融科技技术,持续创新优化我行信息化建设。过去的五年,在以金融科技为驱动的智慧银行转型发展中,我行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一)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初步形成。

2016年,我行完成了金融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生活平台主体功能的投产上线,实现了个人线上信息共享、客户基础信息整合和互联网入口整合三大整合共享。三大平台投产后,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农业银行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初步形成,实现了我行网络金融从渠道建设向平台经营的转型升级。今年,我行继续优化三大平台,提升客户体验,丰富我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线。如升级个人掌银,发布新版掌银客户端,日均交易量达6000万笔,并以扫码为突破点,完成银联扫码付等功能开发;完成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推广,丰富对公产品线,企业网银客户数同比增长16.9%,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12.3%;成功上线个人电商平台新版商城,实现与第三方平台京东商城导购合作等功能,日均访问量18万。又如实施综合收银台项目,为商户、客户提供聚合支付、平台商户结算等服务,成为同业中较早推出“聚合支付”业务、解决平台类企业“二清”模式监管难题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

(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能力显著提升。

按照行党委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工程的战略要求,打造我行特色的“互联网+三农”服务平台。扎实推进惠农融资功能研发。实施互联网电商融资服务平台项目,利用自有数据打造电商融资服务能力,实现农银e管家在订单融资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持续丰富惠农基础金融服务。为惠农通服务点打造专属移动端APP,创新实践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模式应用。实现扫码支付、POS支付等多种惠农支付手段,为惠农通服务点提供电话费、水费等缴费功能。惠农采购满足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需求;农产品信息发布为农产品进城提供信息服务;并为农民提供惠农理财、惠农贷款等普惠金融服务,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断优化惠农电商服务场景和功能。实现在线客服、留言板等功能,进一步优化业务和运营管理系统,提供更为方便的机构管理和权限管理,完成ERP对接、分行特色功能接入等基础功能建设。

(三)全面推进社交化金融生态建设。

建设微信银行,为我行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及各类优惠信息的展示。如“农业银行信用卡”公众号为信用卡客户提供办卡、查询、分期申请、约定还款等功能;“中国农业银行”公众号为客户提供了查询、预填单、充值等服务。加强微信渠道的营销推广能力建设。利用微信传播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大力开展各类宣传营销活动,通过转发、抽奖等模式扩大我行产品与服务的知名度。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功能,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把握技术发展潮流,及时抓住微信小程序推出的有利时机,在四大行率先推出微信小程序,基于地图定位功能,实现了网点排队、大额取现、业务预约等微信小程序的相关应用。

(四)新技术应用助力营销与渠道建设。

近年来我行不断打造新概念体验银行网点,实现财富顾问对客户经理的远程支持,强化了产品的可视化营销效果,降低了人机交互门槛,引导客户主动探索和发现银行产品、网点服务,打造网点随处可触发、可响应的智能交互环境。在超级柜台全面推广应用的支持下,我行创新了以智能化自助银行服务为主,以人工咨询引导服务为辅的轻型网点,交易处理职能由超级柜台及其他自助设备承担,仅配备少量人员承担操作引导、营销服务职能。

(五)利用生物识别技术提升身份识别和安全防护能力。

我行最早于2013年在分行版超级柜台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客户身份核验。客户在超级柜台办理业务过程中,摄像头采集客户人脸图像信息,发送至后台与我行留存的客户照片(来自人行联网核查)进行比对,识别成功率可达98%,识别时间在0.5秒以内。2017年3月,我行在北京、浙江两地率先试点了ATM“刷脸取款”,与传统取款相比,客户无需携带银行卡,与设备的交互也更加自然,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即刷即取”。通过采用刷脸取款技术,有效降低了伪卡风险,由于交易过程中不使用银行卡,银行卡被复制的风险将会大大减少。此外刷脸取款还可以有效降低设备吞卡数量,减轻基层行负担。刷脸取款还有利于提升客户体验,缓解客户因没带卡而无法取款的局面,实现一举多得。

(六)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以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全行大数据服务体系。已实现数据的集中采集、统一加工和共享复用,基本消灭数据孤岛,建立数据的集约化采集和共享平台。目前,大数据平台已实现了我行境内外112个系统共376T的数据的数据整合。同时,基于零售、对公、资负、监管四大领域的数据集市,实现25个分析型应用数据的整合和支撑,已基本形成全行数据集市总体框架。此外,完善指标报表服务,优化统一指标库和经营管理信息平台,在降低数据加工成本的同时,提升我行决策支持能力。

(七)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动态弹性、按需分配的基础架构。

我行自2012年底开始,逐步构建开发、测试、灾备环境的基础架构云平台(IAAS),已初步建成开发测试基础架构云平台,并在生产环境推广。现有云平台显著提升了服务的交付质量,单系统部署交付周期由一天缩短至30分钟以内,应用服务器集群交付周期由数天缩短至1小时以内,资源变更时间由几十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单台物理机虚拟化比率提高到20:1,大幅提升资源轮转效率。通过标准化、自动化进行资源部署及配置变更,使得人均运维的机器数量成倍增加,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八)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模式,技术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起便引起国内外各大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追捧。作为一项金融科技创新技术,其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信任成本低等特性,为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场景带来了新的改变和机遇。我行一直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并于2016年正式成立区块链研究项目组,经过前期理论研究、产品选型、场景探索等工作,2017年7月26日,我行区块链平台成功投产。内容包括多节点共享的链式账本,高性能鲁棒共识机制,可动态升级的智能合约,多级公私钥加密体系,隐私保护及数据失效恢复等功能,该平台投产为区块链技术未来在农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数字积分等应用领域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更多潜在应用场景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标志着我行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迈入同业领先地位。

(九)不断探索物联网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

我行根据金库物资特点,结合业务管理要求,推进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金库管理方面的应用,物资包括:抵质押品、现金箱包、贵金属、代保管物品及运营档案等,管理环节包括物资保管、盘库、出入库、交接与押运等。以物联网技术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的三流合一,降低实物管理中账实不符的风险,提高管理效率。

三、加强联合创新,提升智慧银行建设效益。

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不断重构金融行业版图,新竞争者的加入倒逼银行创新求变、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从单打独斗的个体竞争向多方联合的同盟竞争转变,以更加开放的竞合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实现由“自主创新”向“联合创新”的创新模式转变。

基于上述形势变化,我行一方面建立常态化的金融科技技术跟踪、研究、引入、验证、应用、推广的工作机制,目前我行已成立区块链、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多个工作组,专门负责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以及落地推广工作。

另一方面我行积极探索与外部企业、机构、科研院所等多渠道、多种模式的联合创新工作。通过建立与业界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进行联合创新的工作机制,借助外部力量,提升创新效率,进一步开拓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和流程。2017年5月23日,我行与华为签署了主题为“新一代基础架构云计算平台”的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在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SDN网络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深度合作。6月20日,我行与与百度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以构建农行金融大脑为基础,围绕客户画像、精准营销、风险监控、客户信用评价、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六大业务场景开展合作创新,目前已与百度就推进人工智能研究应用进了深入交流,明确了我行人工智能应用的建设思路、架构框架和实施策略。

智慧银行有着传统银行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代表着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建设智慧银行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只是转型发展的起步。在建设智慧银行的道路上,我行将始终坚持以信息技术为引领,充分运用先进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农行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朱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