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合作伙伴:携手放大中国声音

2017-10-21 07:2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者按:

为迎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海外版5家海外合作伙伴负责人撰文,讲述了他们如何与海外版结为合作伙伴、见证海外版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并与海外版合力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声音的奋进历程。与此同时,他们还满怀深情地回顾在海外排除困难办好华媒的经过,表达了他们深切的爱国情怀。

2015年5月,时任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的二阶俊博率领3000名日本人访问中国。图为本文作者(右)与访问团成员在北京故宫留影。

跟上海外版发展步伐

蒋 丰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意料之外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有着内在的联系。1988年8月,我离开了工作将近6年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乘改革开放大潮到日本自费留学。那时,我得到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就是获得赠寄的《人民日报海外版》。那份如饥似渴的阅读,那份油墨流溢的芳香,那份浓郁荡怀的乡愁,至今难忘。没有想到,几经交谈、交流,2011年9月25日,我担任总编辑的《日本新华侨报》成为了海外版的合作伙伴,获得授权发行日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我这个“媒体人”有了一种“归队”之感。

压力蛮大的。近6年来,海外版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高端消息越来越精准,专题报道越来越频繁,言论栏目成为品牌,版幅变小版面却在增加,黑白页面变成令人悦目的彩色印刷。这一切,让我感到压力!必须跟上海外版的发展步伐,必须和海外版一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有人曾说,“在日本发行《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犹如在‘敌占区’办‘赤报’,日本社会一定有抵触的。”我笑笑反驳说:“这是一种冷战思维。《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要把中国与世界、与日本合作共赢谋发展的思路宣传出去,要让其成为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于是,我们确定了一个发行方针:“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向日本700多位国会议员全员赠送,让《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走进日本的政治中枢。

日本众议员冈本三致信我们:“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每月能够拜读到这么好一份杂志,我非常感谢你们……前不久,我在自己工作的众议院外务委员会,向外务大臣介绍了这本杂志,并询问了他改善日中关系的决心。我常常思考,怎样做才能让日中民众更友好。而且,我愿意为两国友好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2015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借助采访日本自民党核心人物二阶俊博之机,推动他率领3000名日本民众访问北京。那年5月,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现在北京“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时,全场起立鼓掌,有的日本人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深耕,细植。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发展没有止境。作为合作伙伴,我们一起前行。

(作者为《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编者按:

为迎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海外版5家海外合作伙伴负责人撰文,讲述了他们如何与海外版结为合作伙伴、见证海外版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并与海外版合力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声音的奋进历程。与此同时,他们还满怀深情地回顾在海外排除困难办好华媒的经过,表达了他们深切的爱国情怀。

2015年5月,时任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的二阶俊博率领3000名日本人访问中国。图为本文作者(右)与访问团成员在北京故宫留影。

跟上海外版发展步伐

蒋 丰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意料之外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有着内在的联系。1988年8月,我离开了工作将近6年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乘改革开放大潮到日本自费留学。那时,我得到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就是获得赠寄的《人民日报海外版》。那份如饥似渴的阅读,那份油墨流溢的芳香,那份浓郁荡怀的乡愁,至今难忘。没有想到,几经交谈、交流,2011年9月25日,我担任总编辑的《日本新华侨报》成为了海外版的合作伙伴,获得授权发行日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我这个“媒体人”有了一种“归队”之感。

压力蛮大的。近6年来,海外版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高端消息越来越精准,专题报道越来越频繁,言论栏目成为品牌,版幅变小版面却在增加,黑白页面变成令人悦目的彩色印刷。这一切,让我感到压力!必须跟上海外版的发展步伐,必须和海外版一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有人曾说,“在日本发行《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犹如在‘敌占区’办‘赤报’,日本社会一定有抵触的。”我笑笑反驳说:“这是一种冷战思维。《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要把中国与世界、与日本合作共赢谋发展的思路宣传出去,要让其成为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于是,我们确定了一个发行方针:“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向日本700多位国会议员全员赠送,让《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走进日本的政治中枢。

日本众议员冈本三致信我们:“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每月能够拜读到这么好一份杂志,我非常感谢你们……前不久,我在自己工作的众议院外务委员会,向外务大臣介绍了这本杂志,并询问了他改善日中关系的决心。我常常思考,怎样做才能让日中民众更友好。而且,我愿意为两国友好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2015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借助采访日本自民党核心人物二阶俊博之机,推动他率领3000名日本民众访问北京。那年5月,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现在北京“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时,全场起立鼓掌,有的日本人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深耕,细植。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发展没有止境。作为合作伙伴,我们一起前行。

(作者为《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构建华侨华人精神家园

南庚戌

1999年,基于我与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的一次简短交谈,我决定从北京移居博茨瓦纳共和国。而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一个契机,为后来《非洲华侨周报》的创刊埋下了伏笔。

我到非洲时,那里的华人已超过百万,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然而,我渐渐发现,碍于语言关系,很多当地华侨华人如同身处一个无形的玻璃罩中,难以了解非洲的人和事。对于在非洲寻梦的我们而言,想要融入这里,则离不开稳定有效的资讯平台与沟通渠道。当时,创办一份中文报纸显得尤为重要。

创办报纸,我并没有很多经验,可以说起初的探索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初发行的只是用A4纸打印、订书机装订的小册子。经历了多年的摸爬滚打,直至2009年,《非洲华侨周报》作为综合性的华文报纸,才终于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创刊。报纸的创刊和发行,弥补了非洲各国缺少综合性华文媒体的空白,因而成为了深受旅非华侨华人喜爱的知识和资讯传递平台。

也是这一年,为了更多地发布中国使馆和当地政府的重要信息,更好地反馈社会新趋势和动向,《非洲华侨周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出版非洲周刊,及时为旅非侨胞摘编海外版的权威资讯。这一次合作,无疑对非洲华文媒体的发展壮大影响颇深。

这之后的几年间,《非洲华侨周报》在博茨瓦纳、赞比亚、坦桑尼亚和南非全境发行,覆盖华人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社区,成为当地华侨华人的必读刊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受到新移民、尤其是年轻华人的喜爱,《非洲华侨周报》也相继开通了微信、微博、脸书、推特等渠道,贴近新生代需要。

如今,《人民日报海外版》同《非洲华侨周报》合作已有8年。携手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详实准确的资讯,客观公正的立场,紧紧跟随旅非华侨华人的生活和工作,同呼吸共命运。

近几年,海外版通过数字化转型,逐步构建起拥有报纸、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体型态的现代传播体系,致力于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作为一个搭建中非友好桥梁的媒体人,我衷心地希望《非洲华侨周报》暨《人民日报海外版》非洲周刊能更好地服务海外同胞,打造华文媒体影响力,构建起广大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

(作者为环球广域传媒集团和非洲华文传媒集团董事长)

 

自荐加入海外版“大家庭”

徐品华

我们欧洲华信报社成立于1999年,于当年6月1日发行了第一期《同乡报》,后改名为《欧洲华信报》。当初,是我在创立青田同乡会的契机下创办了《欧洲华信报》,旨在为国立言,发展华侨华人新的交流平台。

2007年9月,我在参加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时,听到时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关于“计划寻找海外华文媒体、借船出海、传播中国声音”的发言,考虑到很多海外华侨华人了解国内信息的方式很受局限,而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最权威的报纸之一,其内容的丰富与详实是有目共睹的。于是,我毛遂自荐,期待着加入海外版的“大家庭”,致力于在海外传播中国的政策、文化,使华侨华人更了解祖(籍)国。

经过海外版领导层的海外调研,了解了我们的办报主旨与想法后,对我们颇为支持。2007年10月,我们《欧洲华信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正式签约,成为合作伙伴关系。

在最初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我们一直在坚持发行海外版,从最初的4个版发展到后期固定的10个版面;从黑白印刷到彩印;从国家政策的内容增加到集生活、文化、娱乐、时尚等内容为一体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奥地利周刊》。我们一直在丰富报纸内容,这也预示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一直都很关注祖(籍)国的发展变化。

近几年来,海外版的海外合作伙伴发展迅速。从我们签约时的第4家合作媒体,发展到如今的30多家,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融通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以来,海外版成功举办了两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我们《欧洲华信报》一直积极参加海外版举办的活动,旨在进一步交流,更好地配合海外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作为一名媒体人,今后还会不遗余力地沟通中奥之间的资讯往来,为海外华侨华人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为《欧洲华信报》社长)

 

合力传播正能量

刘 成

近几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不断以“借船出海”的形式在海外数十家华文媒体上实现落地。我们《中日新报》每周都在第四、第五版上转载由海外版提供的版面,及时将中国的声音在日本华侨华人中传播。

海外版因其内容特色以及在增强国际传播话语权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被身在日本的华侨华人、留学生称为“家书”和学子的“家园”。此外,海外版以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为己任,搭建交流平台,展示中国变化,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为海外华侨华人、中国留学生和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提供“精致、定制、雅致”的信息服务。例如,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首创“中华节庆”系列专题,每期4个整版,古今贯通,图文并茂,汇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中国戏曲”系列不仅品戏说“腕儿”,还介绍背后的东方文化和美学特征。这样整体性的呈现,充满文化的磁性、人文的关怀、人性的力量,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感召力。

近5年来,《中日新报》除每周推出海外版的4个整版外,还向日本的主流媒体提供海外版的国际新闻。由于日本的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就是断章取意,负面新闻比较多,因此,向读者提供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能量信息,成为《中日新报》的重要责任。不少日本读者打电话给我们报社,说看到了在日本主流媒体上看不到的新闻。

我们及时地将海外版的许多重要信息翻译出来,除刊登在《中日新报》日文版以外,还向日本的新闻记者俱乐部免费提供,并不断被日本的主流媒体《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采用刊出。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此,“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对外传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海外版主动向海外华文媒体征求对中国两会的报道需求,根据国外受众的接受特点,精心推出了包括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一系列丰富产品,对我们报道两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也极大地满足了日本通讯社、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多层次的需求。

(作者为日本《中日新报》社长)

 

感知来自祖国的心跳

吴海龙

《中希时报》自2005年1月1日创刊伊始,就以一份“扎根异土、心向祖国的负责任、有担当、有愿景的爱国媒体”为己任。2009年,《中希时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以来,更使我们找到了百川归海、海阔天空的巨大发展空间,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中希时报》每期都在对开报纸整体打开的第一面的重点位置,彩版刊登海外版4至8个版面的内容,这是希腊华侨华人获得祖国权威媒体信息的第一渠道。

2015年9月,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的鼎力支持和各界友好人士的热忱帮助下,《中希时报》推出全新的希腊语版面。这是面向希腊社会高层、向希腊政商各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全新探索。希腊语版《中希时报》的读者从总统、总理、议员,到各部委、各大区政府,乃至民间各个协会等,以所在国的语言,全面客观地向希腊社会介绍中国的发展进程,传扬中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及时报道双边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成果。采取了点对点的服务方式,以精准的信息、深度的报道去“影响着有影响力的人”,为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遗余力。

近几年,我们感受到了海外版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版面变化,新闻更贴近人心,文风更为亲和质朴。在《中希时报》刊登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版面,成为许多老华侨首先阅读的版面,它像一条穿过蓝色爱琴海的脉搏,让海外华侨华人感知着来自祖(籍)国母亲的心跳。

我们还发挥海外媒体的地缘优势,在中希两国的民间外交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比如今年9月,希腊文化部长访华前夕,我们对她进行了专访。文化部长在谈到中华文化时表示:“中文是世界上迷人的语言,它可以把我们带回到很多个世代以前的人类记忆,我准备开始学中文,我想用这样一种语言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交流。”同时,我们在北京派出了特派记者,专门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撰写了关于希腊文化部长的报道,传达了希腊文化部长对中国文化的友好信息,这为希腊文化部长的访华进行了充分的预热报道,使得中国接待方对希腊方有了一个具体而真切的了解。

希腊文化部长“我要开始学中文”的信息经由《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希时报》、希中网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出之后,关于这个话题几乎成了希腊文化部长在各个官方会谈时的“开场白”话题,也成为中文媒体和海外记者采访文化部长的一个必然话题,这一要言不繁的简洁新闻信息,一下子拉近了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距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外版为我们《中希时报》开辟的这片在蓝色爱琴海上的广阔天空,我们会无比珍惜,会用自己今后的实绩,用中文和希腊文,为这片天空增添最美、最绚丽的历史画卷。

(作者为希腊《中希时报》社长)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