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国际

生产快乐- 89岁“快乐老人”李铿发的南非生存之道(下)

2017-10-23 15:26 人民网-国际频道  


李铿发与工人们在一起交流。摄影王磊


李铿发在自己的工厂中。摄影王磊

人民网10月23日电(王磊)虽然已近九旬,李铿发依然保持了每天晨练的习惯,据说跑步产生的多巴胺能够让人一天心情愉悦。运动过后,李老开车35分钟前往工厂,然后在那里待上一整天。虽然并没有实质的工作需要他亲自处理,但这已经成了他20多年来的习惯。

“工人们看到我就会好好工作,他们很喜欢我。”

在整洁而又忙碌的厂房里,记者采访了几个南非当地的工人。工人们告诉笔者:“我们喜欢Uncle Lee,他养活了我们,也养活了我们的孩子。”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要多在这边开工厂,不要那么多商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黑人有工作。”

李铿发是第一个在南非开厂的中国人,“南非的轻工业市场很大,劳动力成本很低,应该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这里开厂,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在瞅准了机遇之后,李铿发开始发力。他发明了改良版的煤油炉,并在约堡开厂,深受南非市场欢迎,现如今李铿发仅在布隆方丹就有四家工厂。

他说,这辈子他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遵纪守法。从开厂到招工,如今的经营与扩充,全都是按照政府的法律规定来执行的。李铿发说,这样做起工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搞生产。

现在,李铿发的工厂有800多名员工,都是当地人。记者好奇的询问,这么多名员工您是如何管理的,有没有遇到过劳工纠纷的情况?李老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工厂运营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这在南非很难得啊。”李老告诉记者,他的诀窍是多倾听,多沟通。虽然他自己的英文并不好,但是他喜欢跟工人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工人们也喜欢跟他说话。

在员工眼中,李铿发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者,一个没有架子的老板。他也在为自己的子女,为自己的家庭努力工作,在这方面,大家是平等的。李老告诉记者,黑人大部分都是善良、勤劳的,只要你善待他们,他们也会回报你。记者追问道,怎样才是“善待”?

“多倾听,多沟通,平等相处,坦诚相待。”李铿发进一步解释道,与黑人员工打交道,要有心,有法,要讲科学。有心,但一定要发自内心,黑人很聪明,也很感性,虽然有语言的屏障,他们能感受到是不是受到了歧视,所以不能装,装不长,也装不像。有法,是必须依法办事,给自己和员工都有一个保障,一个底线。此外,还要讲科学,科学管理,这是一门学问。他专门花钱请了10个黑人顾问,负责在闲暇时跟工人们聊天,为他们排忧解难。耐心倾听,解决问题,创造 “快乐工作”的环境,这是这么多年李铿发的工厂没有发生任何劳工纠纷的原因。

记者在工厂里转了几圈,印象最深的不是嘈杂的机器噪音,也不是成捆成箱的产品,而是愉悦的工作氛围和工人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工人们说,“我们工作为自己,我们的工厂交税又为更多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我们感觉很快乐。”要知道,能到李老的工厂工作,在当地社区是一件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李老都会拜拜办公室的关公像,这还是梅州老家的传统,中非文化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融合在一起。

传播快乐- 89岁“快乐老人”李铿发的南非生存之道(后记)

记者后来在开普敦与南非顺德联谊会的卢伟亮会长聊到了Uncle Lee。卢会长告诉记者,Uncle Lee乐善好施,是南非华人华侨的楷模。他提到了两件最近发生的事情。一件是前不久发生在西北省的广东籍侨胞郑某遭遇歹徒持枪抢劫身受重伤,伤者家属一时凑不出医院的押金,只得向社会募捐。李老主动给卢会长打来了电话询问伤者情况,并直接将捐款打到了卢会长的账户。还有一件事是卢会长此前主办的中非文化美食节,李老一听说是中非文化交流的好事,二话不说就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

由于李老热衷于帮助南非当地的华人华侨,当地人都亲切的称呼李铿发为Uncle。

约堡一家餐厅的老板,李老的客家老乡Candy也告诉记者,Uncle Lee在中国也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他不喜欢留名,让我们一定多帮Uncle宣传一下。

在Uncle Lee工厂的办公室,记者问到了李老捐助国内希望小学的事情。李老起初不愿意提起,在记者的百般追问下,才从桌子最底层的抽屉里拿出了一张05年的信。那是一封学校给李老的感谢信,主要内容是感谢李老捐款建设的校舍,中间夹着一张泛黄的发票。在征得李老同意后,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感谢信的内容。

李老告诉记者,他虽然是在南非挣的钱,但依然记得祖国,他在中国投资,帮助国内的建设。他也记得当年帮助过他的人们,现在他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李老说,他要将快乐传递出去。


李铿发与工人们在一起交流。摄影王磊


李铿发在自己的工厂中。摄影王磊

人民网10月23日电(王磊)虽然已近九旬,李铿发依然保持了每天晨练的习惯,据说跑步产生的多巴胺能够让人一天心情愉悦。运动过后,李老开车35分钟前往工厂,然后在那里待上一整天。虽然并没有实质的工作需要他亲自处理,但这已经成了他20多年来的习惯。

“工人们看到我就会好好工作,他们很喜欢我。”

在整洁而又忙碌的厂房里,记者采访了几个南非当地的工人。工人们告诉笔者:“我们喜欢Uncle Lee,他养活了我们,也养活了我们的孩子。”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要多在这边开工厂,不要那么多商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黑人有工作。”

李铿发是第一个在南非开厂的中国人,“南非的轻工业市场很大,劳动力成本很低,应该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这里开厂,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在瞅准了机遇之后,李铿发开始发力。他发明了改良版的煤油炉,并在约堡开厂,深受南非市场欢迎,现如今李铿发仅在布隆方丹就有四家工厂。

他说,这辈子他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遵纪守法。从开厂到招工,如今的经营与扩充,全都是按照政府的法律规定来执行的。李铿发说,这样做起工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搞生产。

现在,李铿发的工厂有800多名员工,都是当地人。记者好奇的询问,这么多名员工您是如何管理的,有没有遇到过劳工纠纷的情况?李老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工厂运营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这在南非很难得啊。”李老告诉记者,他的诀窍是多倾听,多沟通。虽然他自己的英文并不好,但是他喜欢跟工人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工人们也喜欢跟他说话。

在员工眼中,李铿发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者,一个没有架子的老板。他也在为自己的子女,为自己的家庭努力工作,在这方面,大家是平等的。李老告诉记者,黑人大部分都是善良、勤劳的,只要你善待他们,他们也会回报你。记者追问道,怎样才是“善待”?

“多倾听,多沟通,平等相处,坦诚相待。”李铿发进一步解释道,与黑人员工打交道,要有心,有法,要讲科学。有心,但一定要发自内心,黑人很聪明,也很感性,虽然有语言的屏障,他们能感受到是不是受到了歧视,所以不能装,装不长,也装不像。有法,是必须依法办事,给自己和员工都有一个保障,一个底线。此外,还要讲科学,科学管理,这是一门学问。他专门花钱请了10个黑人顾问,负责在闲暇时跟工人们聊天,为他们排忧解难。耐心倾听,解决问题,创造 “快乐工作”的环境,这是这么多年李铿发的工厂没有发生任何劳工纠纷的原因。

记者在工厂里转了几圈,印象最深的不是嘈杂的机器噪音,也不是成捆成箱的产品,而是愉悦的工作氛围和工人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工人们说,“我们工作为自己,我们的工厂交税又为更多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我们感觉很快乐。”要知道,能到李老的工厂工作,在当地社区是一件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李老都会拜拜办公室的关公像,这还是梅州老家的传统,中非文化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融合在一起。

传播快乐- 89岁“快乐老人”李铿发的南非生存之道(后记)

记者后来在开普敦与南非顺德联谊会的卢伟亮会长聊到了Uncle Lee。卢会长告诉记者,Uncle Lee乐善好施,是南非华人华侨的楷模。他提到了两件最近发生的事情。一件是前不久发生在西北省的广东籍侨胞郑某遭遇歹徒持枪抢劫身受重伤,伤者家属一时凑不出医院的押金,只得向社会募捐。李老主动给卢会长打来了电话询问伤者情况,并直接将捐款打到了卢会长的账户。还有一件事是卢会长此前主办的中非文化美食节,李老一听说是中非文化交流的好事,二话不说就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

由于李老热衷于帮助南非当地的华人华侨,当地人都亲切的称呼李铿发为Uncle。

约堡一家餐厅的老板,李老的客家老乡Candy也告诉记者,Uncle Lee在中国也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他不喜欢留名,让我们一定多帮Uncle宣传一下。

在Uncle Lee工厂的办公室,记者问到了李老捐助国内希望小学的事情。李老起初不愿意提起,在记者的百般追问下,才从桌子最底层的抽屉里拿出了一张05年的信。那是一封学校给李老的感谢信,主要内容是感谢李老捐款建设的校舍,中间夹着一张泛黄的发票。在征得李老同意后,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感谢信的内容。

李老告诉记者,他虽然是在南非挣的钱,但依然记得祖国,他在中国投资,帮助国内的建设。他也记得当年帮助过他的人们,现在他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李老说,他要将快乐传递出去。

(责任编辑:燕勐)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