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扶贫

一份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我了解了农牧民内心的真实想法”

2017-11-13 09:07 中国青年报  作者:通讯员 潘路 李超

11月14日,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将在上海大学举行。届时,将迎来一支来自4000公里外西藏农牧学院的参赛团队。他们的申报作品《识别与帮扶: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分析——来自西藏农牧区的调查》,是该校3000多名师生利用寒暑假,先后3次深入西藏农牧区,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的共同成果。

“考虑到脱贫攻坚是西藏自治区乃至全国的重点工作,我们决定做一个能为基层贫困群众服务的项目。”该项目发起人、挂职任西藏农牧学院院长助理的李卫星说,他是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第16、17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来自扬州大学,2015年年底,他到西藏农牧学院挂职,主管学院的共青团工作和学生工作。

在李卫星博士的指导下,西藏农牧学院精准扶贫调研团成立了,调研旨在通过调查全面分析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看法和期待,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与细化提供微观现实基础,为各级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扶贫参考。

针对广大群众及贫困户对识别工作是否满意,各级政府实施了哪些精准举措,是否做到了因人施策、精准发力,贫困户的评价如何等问题,李卫星指导学院团委,召集相关的专业老师,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反复协商指导如何开展调查,确保调查真实性和有效性,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全区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现状的调查。

11月14日,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将在上海大学举行。届时,将迎来一支来自4000公里外西藏农牧学院的参赛团队。他们的申报作品《识别与帮扶: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分析——来自西藏农牧区的调查》,是该校3000多名师生利用寒暑假,先后3次深入西藏农牧区,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的共同成果。

“考虑到脱贫攻坚是西藏自治区乃至全国的重点工作,我们决定做一个能为基层贫困群众服务的项目。”该项目发起人、挂职任西藏农牧学院院长助理的李卫星说,他是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第16、17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来自扬州大学,2015年年底,他到西藏农牧学院挂职,主管学院的共青团工作和学生工作。

在李卫星博士的指导下,西藏农牧学院精准扶贫调研团成立了,调研旨在通过调查全面分析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看法和期待,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与细化提供微观现实基础,为各级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扶贫参考。

针对广大群众及贫困户对识别工作是否满意,各级政府实施了哪些精准举措,是否做到了因人施策、精准发力,贫困户的评价如何等问题,李卫星指导学院团委,召集相关的专业老师,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反复协商指导如何开展调查,确保调查真实性和有效性,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全区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现状的调查。

调研团收到问卷1万余份。连续参加了3期调研,该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付晓伟认为“收获大于付出”。

“以前觉得自己读的专业没什么用,但是通过调研,通过体验他们的生活,我了解了农牧民内心的真实想法。”付晓伟说,更可贵的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更多交流沟通的技巧,专业知识也有大幅度提高,真正感受到什么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格桑卓玛的家乡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南木林镇雪堆村,她回到家乡展开调研。

格桑卓玛说,调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不配合或者瞒报,“调查对象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少部分人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但大部分问题在村干部的协助下或者通过选取别的调研对象解决了。”

据了解,该项目从2016年11月组建团队开始到现在,调研一直没停过,全校参与人员已超过9000余人次。这个调研团还曾获得“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

西藏农牧学院团委书记黎普明说,通过调研进一步掌握了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需,提高了学校今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形成的调研报告也有助于增强扶贫工作的精准度。

通过调查发现,贫因户从驻村干部、村委会和乡镇干部中获得的食物、灶具、种子肥料、衣服被褥等物资帮扶约占66.04%,且比较满意;在“造血扶贫”的调研方面,获得贷款的比例最高,占23.28%,其次是土地整治,占21.42%,第三为技术培训,占20.22%。

调查还发现,对贫困户的就业帮助和产业帮扶还稍有不足,满意度低于物资帮扶方面。贫困户摆脱贫困的愿望十分强烈,渴求通过生产资料,特别是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机械化设备的帮扶,实现脱贫。

调查发现,各行政村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为46.5岁,40岁~60岁的累计占71.35%,这有助于基层干部树立威信,但干部的学历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分别占59.41%和30.77%。基层干部的文化程度提升、业务知识培训等亟待加强,同时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充实基层干部队伍。

黎普明介绍,在对问卷统计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基于贫困户视角的西藏精准扶贫问题分析》调研报告,递交给政府相关部门,并引起关注。

“恭喜西藏农牧学院的申报作品——《识别与帮扶: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分析——来自西藏农牧区的调查》荣获西藏自治区第五届‘成才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时隔数月,李卫星想起学生上台领奖的那一刻还是激动不已:“这可是我们学院长久以来第一次获得‘成才杯’一等奖,也是学院第一次在西藏自治区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捧得‘成才杯’,对于学院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尽管李卫星是一名援藏干部,但是这两年来,他不当“看客”,不当“临时工”,主动融入学院、融入工作,开动脑子,拓展路子。结合学院团学工作的实际,实施学生工作的“五项”工程,给学院的团学工作带来了新风。

“学院向来提倡‘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我认为这个理念非常贴合实际,也非常接地气。”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学说,学校学生一直以来都有吃苦耐劳、热心热情的良好品质,这种品质一路沿袭,转化成为一种学风,因此学校师生才能有今天的成果。

“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全体师生所作的努力和成果,全部源于他们的学习和对家乡的热爱,他们的最大心愿就是发挥所学所获,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而作为学校,也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高学说。

(责任编辑:蒋琪)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