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吉林日报》:"总编访谈"有温度有力量

2017-11-21 13:37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张席贵

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采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吉林日报社 供图

如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月31日,《吉林日报》以《引领新航程的时代坐标——对话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博士生导师韩庆祥教授》为题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该文见报后,读者连呼“读了过瘾”。该文作者是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

从2016年3月起,细心的读者发现,《吉林日报》“多”了一个重磅栏目——每月至少一期的“总编访谈”。该栏目由陈耀辉亲自牵头采写,到目前已推出23期。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篇篇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不仅展现了受访嘉宾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观点,还以人文视角来观察和解读嘉宾经历的重要事件和成功之道,受到读者的好评。

  缘起一次总编辑带队采访

2015年12月,陈耀辉履新吉林日报社,两个多月后推出“总编访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该栏目刊出的背后,缘起陈耀辉的一次带队采访。

陈耀辉告诉记者,当时,《吉林日报》财贸部采写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列报道,非常想采访一下吉林省商业航母长春欧亚集团董事长曹和平,否则这个系列会缺少重要元素,但联系不畅。财贸部汇报这一情况后,陈耀辉立即与曹和平进行了联系,并带着两名记者前去采访。

“经过与曹和平的一席长谈之后,记者采访的素材够了,但是我觉得曹和平特别有思想,而且对商业供给侧改革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践探索。”陈耀辉回忆说,作为报社的总编辑,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曹和平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独到见解和合理建议刊发出来,对吉林省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广大读者都会有所启迪。而系列报道毕竟版面有限,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们的阅读需要。陈耀辉决定在《吉林日报》开设一个新闻访谈类栏目,围绕一个主题,不惜版面,集中发力,加大文字的信息含量和视觉冲击力。基本想法有了,栏目如何命名?吉林日报社社长张育新一锤定音,就叫“总编访谈”吧。

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采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吉林日报社 供图

如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月31日,《吉林日报》以《引领新航程的时代坐标——对话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博士生导师韩庆祥教授》为题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该文见报后,读者连呼“读了过瘾”。该文作者是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

从2016年3月起,细心的读者发现,《吉林日报》“多”了一个重磅栏目——每月至少一期的“总编访谈”。该栏目由陈耀辉亲自牵头采写,到目前已推出23期。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篇篇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不仅展现了受访嘉宾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观点,还以人文视角来观察和解读嘉宾经历的重要事件和成功之道,受到读者的好评。

  缘起一次总编辑带队采访

2015年12月,陈耀辉履新吉林日报社,两个多月后推出“总编访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该栏目刊出的背后,缘起陈耀辉的一次带队采访。

陈耀辉告诉记者,当时,《吉林日报》财贸部采写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列报道,非常想采访一下吉林省商业航母长春欧亚集团董事长曹和平,否则这个系列会缺少重要元素,但联系不畅。财贸部汇报这一情况后,陈耀辉立即与曹和平进行了联系,并带着两名记者前去采访。

“经过与曹和平的一席长谈之后,记者采访的素材够了,但是我觉得曹和平特别有思想,而且对商业供给侧改革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践探索。”陈耀辉回忆说,作为报社的总编辑,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曹和平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独到见解和合理建议刊发出来,对吉林省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广大读者都会有所启迪。而系列报道毕竟版面有限,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们的阅读需要。陈耀辉决定在《吉林日报》开设一个新闻访谈类栏目,围绕一个主题,不惜版面,集中发力,加大文字的信息含量和视觉冲击力。基本想法有了,栏目如何命名?吉林日报社社长张育新一锤定音,就叫“总编访谈”吧。

2016年3月21日,《吉林日报》以《解读商业供给侧的“欧亚现象”——与长春欧亚集团董事长曹和平“面对面”》为题,整版刊发了这一专访。

  给党报深度报道带来一股新风

《吉林日报》“总编访谈”的开栏语郑重写道: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采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

“总编访谈”对象主要是政界、商界、学界、艺术界“重量级”人物,以及老百姓身边的“平凡中孕育伟大”的代表。《吉林日报》总编室副主任王立新介绍说,该栏目的新闻时效性强,主要是针对近期的舆论热点进行采访报道和深度挖掘。

“陈总编每次采访前,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的敬业态度和采写技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吉林日报》记者米韵熹说。

“‘总编访谈’的版面设计高端大气,我们会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设计出不同的版面风格。”《吉林日报》美术部主任张振洪说。

记者了解到,一年多来,“总编访谈”的访谈对象既有王蒙、阎崇年这样的文学、史学名家,也有秦怡、方明、才旦卓玛这样的人民艺术家;既有张思民、曹和平这样的吉商领袖,也有吉林籍的奥运冠军和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既有刘伟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也有白岩松这样的资深媒体人。每一篇稿件对读者都有引导和教育作用,给省级党报深度报道带来一股新风。

  严格把握标准,绝不降低门槛

“每一次访谈都是一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现实最有力量的碰撞,颇有接受一番灵魂洗礼之感。”《文化吉林》杂志社总编辑刘高烽告诉记者,在“总编访谈”的字里行间,不只是把报人的立场和新闻业态全面诠释,还对国家政策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阐述,尤其是对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的研究,让读者受益匪浅。

“我认为这个栏目定位高,思想内涵丰富,采写风格自然流畅,每一篇稿件读起来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吉林省梅河口市网信办主任李文灏表示。

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报刊处调研员赵长江说:“作为读者,‘总编访谈’让我看到了全新的变化,总编辑亲自坚持采访,开专栏,这本身就是一种温暖。”

“随着这个栏目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现在经常有一些单位和个人与吉林日报社联系,希望做一期‘总编访谈’,但是我们严格把握标准,绝不降低门槛。”陈耀辉告诉记者,“总编访谈”体现示范性、典型性、代表性,关注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他表示,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未来的“总编访谈”不仅采访写作的标准不降低,而且将一直坚持下去,通过对典型的宣传报道,为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更加幸福安康贡献新闻媒体的力量。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