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能源

20万平方米供暖仅需两口井 地热能否破解供暖环保之困

2017-12-05 08:34 新华网  

不烧煤、不烧气,利用两口深达地下千米的地热井,就可供暖约20万平方米,每年节省标准煤近5千吨,减排碳3千多吨。近日,记者在河南多地采访了解到,在供暖需求不断增长和环保约束不断加码之下,随着新技术的突破,一种利用地热能供暖的新型清洁供暖方式正在各地大力推广。

那么,这种利用地球内部热能作为“天然大锅炉”的新型供暖方式能否走进千家万户,破解供暖的环保之困?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热从地下来 暖流入家中

豫西冬季的黄昏,室外温度接近零摄氏度,而进入三门峡市陕州区龙飞花城小区马女士的家中,却温暖如春,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温23摄氏度。马女士说,自己在郊区还有更大的房子,由于没有暖气,3年前搬进了这个小区。“因为有暖气,我买了这个小区的房子,供暖效果一直很好,有时候太热,还需要调小阀门。”

龙飞花城小区是河南省较早尝试地热供暖的小区之一。由于小区与市区之间被黄河隔开,无法接入市区的集中供暖管网,小区建成后3年无法供暖,群众意见很大。2012年,陕州区在龙飞花城小区引进首个地热供暖试点。

记者在这个小区看到,供热系统只由一口取水井、一口回灌井和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地下供热站房构成,从深达1800多米的取水井中抽取地下约70摄氏度的热水后,在站房内通过换热装置,将供暖管道中的自来水加热到约45摄氏度,然后输入居民家中。

不烧煤、不烧气,利用两口深达地下千米的地热井,就可供暖约20万平方米,每年节省标准煤近5千吨,减排碳3千多吨。近日,记者在河南多地采访了解到,在供暖需求不断增长和环保约束不断加码之下,随着新技术的突破,一种利用地热能供暖的新型清洁供暖方式正在各地大力推广。

那么,这种利用地球内部热能作为“天然大锅炉”的新型供暖方式能否走进千家万户,破解供暖的环保之困?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热从地下来 暖流入家中

豫西冬季的黄昏,室外温度接近零摄氏度,而进入三门峡市陕州区龙飞花城小区马女士的家中,却温暖如春,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温23摄氏度。马女士说,自己在郊区还有更大的房子,由于没有暖气,3年前搬进了这个小区。“因为有暖气,我买了这个小区的房子,供暖效果一直很好,有时候太热,还需要调小阀门。”

龙飞花城小区是河南省较早尝试地热供暖的小区之一。由于小区与市区之间被黄河隔开,无法接入市区的集中供暖管网,小区建成后3年无法供暖,群众意见很大。2012年,陕州区在龙飞花城小区引进首个地热供暖试点。

记者在这个小区看到,供热系统只由一口取水井、一口回灌井和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地下供热站房构成,从深达1800多米的取水井中抽取地下约70摄氏度的热水后,在站房内通过换热装置,将供暖管道中的自来水加热到约45摄氏度,然后输入居民家中。

“地热资源分布广泛,通过分布式集中供暖,可以消除许多地区的供暖死角。”负责提供小区供暖的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总经理侯涛说,通过龙飞花城项目的5年稳定运行,目前,集团供暖面积不仅在陕州区扩大到了5个小区,而且已经推广到了河南黄河以南、不属于传统供暖区域的周口、开封等地区。

除了清洁环保、供暖无死角,价格低廉也是地热供暖的优势之一。按照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与居民的供暖协议,采暖费按房屋建筑面积的90%收取,每平方米费用16元,与当地其他供暖方式相比,普遍便宜6到7元。

长久以来,周口市冬季都没有暖气,居民取暖只能用空调或燃气壁挂炉。运用地热供暖,周口市太康县的银晨国际小区成了全县首个供暖小区。住户赫贺说:“136平方米的房子,空调取暖一个月电费要700多元,壁挂炉的气费更贵,而地热供暖4个月不到2000元。”

资源丰富适合国情 技术成熟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地热清洁供暖的应用前景广阔。”研究地热能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认为,从现实需求看,目前,我国北方冬季供暖的环保压力不减;同时,黄河以南不属于传统集中供暖区域的中东部地区对冬季供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地热供暖可同时破解这两大难题。

“地表至地下200米地热属于浅层地热,200米至3000米地热属于中层地热,3000米以下地热则属于深层地热。”汪集暘说:“从分布看,我国深层高温地热资源稀少,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而中浅层适宜供暖的地热多,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中东部,这就为地热供暖推广提供了可能。”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二五”期间对我国336个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地热资源普查,我国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达26亿吨标准煤,但目前实际开采量只有2100万吨标准煤,其中适宜供暖制冷的地热能年可开采量达7亿吨标准煤。

“与浅层地热供暖占地面积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相比,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占地面积小,且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汪集暘表示,从技术角度看,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的突破与完善为地热清洁供暖推广提供了条件,以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的多个试点为例,一口深度1千至2千米的地热井即可满足约20万平方米的采暖。

在河南多个试点项目中,记者看到每个供热站房内,地热水与供暖管道中的自来水都各成循环系统,不互相干扰,也不直接接触。而通过安装在每个井口的密闭装置,地热水可实现全程封闭循环,取水井和回灌井井口还各自安装了水量表,以保证地热水100%回灌。

“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的技术难点在于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高志强说,为了将地热供暖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通过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依据不同地质条件已经研发出“取热不取水、依灌定采、一采两灌、加压回灌”等技术模式,攻克地下水“100%同层回灌”难题,具备推广条件。

地热能否破解供暖环保之困?

近年来,我国冬季供暖的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为此,各地加大取暖热源“电代煤”“气代煤”。而今冬以来,随着“气代煤”范围的扩大,天然气气源紧张,价格一路走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气荒”。

有专家指出,供暖环保之困的出路在于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供暖热源比例。当前,我国电力、天然气等能源都存在供给缺口,但地热资源丰富却开发不足,地热供暖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可为探索清洁供暖带来新路径。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计划“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目前地热清洁供暖大面积推广已初步具备条件,但仍受三大障碍制约。

据多家县域的地热供暖企业负责人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地热供暖的认识还不足。记者在豫东某县采访时发现,通过省、市专家组的验证,这个县具备地热供暖条件,然而,在与地热供暖企业达成城区供暖协议后,这个县因为对地热供暖“不放心”,不惜毁约,在全国“气荒”加剧的情况下,又引进了两家燃气和电力供暖企业。

除了地方认识不足,对于地热开发企业,政策的支持引导力度也不够。据记者了解,尽管与风能、光伏等同属于清洁能源,但目前在部分领域,地热能开发企业还享受不到同等待遇。一名企业负责人说:“由于每年采暖只有4个月,为充分利用地热,企业正在研发中低温地热发电,但由于享受不到新能源电价补贴,导致成本与电价倒挂,无法并网。”

业内人士反映,缺少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也是地热供暖大面积推广的障碍之一。据介绍,由于地热供暖,尤其是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属于新兴行业,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行业鱼龙混杂,一些不法企业盗采、偷排地下水,从根本上损害了行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地热供暖行业的兴起,专家建议,急需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关政策。一是加强对全国地热资源的勘察,指导各地有序集约开发地热;二是加强对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扶持政策;三是出台行业标准,严格行业准入,加强对行业发展的规范监管。(记者李钧德 李鹏)

(责任编辑:于琳)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