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从书到电影,帕丁顿熊如何成为英伦文化大使

2017-12-11 15:29 信息时报  作者:马泽望

从彼得·潘、爱丽丝、天线宝宝再到小猪佩奇、小羊肖恩、哈利·波特,许多陪伴全球不同年代儿童成长的著名形象都是英国人创造的。在这个从来不缺“儿童届巨星”的国度,有一只名叫帕丁顿的熊,在2012年荣获“英国史上最受欢迎动画角色”封号。2014年底,保罗·金执导的电影《帕丁顿熊》将这个在英国家喻户晓的来自秘鲁的小熊角色介绍给全球观众,而该片2015年3月在内地上映之前,英国皇室的威廉王子还特地出席《帕丁顿熊》在上海举行的首映礼。这只诞生于1958年的小熊角色,在近60年中从英国本土走红,到成为连英国皇室成员出国外交都要带上的文化符号,俨然已经成为英伦文化大使。

《帕丁顿熊2》上周五开始内地上映,3天票房过亿,而且豆瓣评分8.5,比上一部7.6分还要高。这只小熊是怎么诞生的?它有什么魅力能获得不同国家几代人的喜爱?保罗·金的两部电影版如何将其地位再一次提升?帕丁顿熊从文学形象到英伦文化大使的进化之路,全在这里。

帕丁顿熊·

诞生记

当孤独的泰迪熊玩偶遇上暖心作家

《帕丁顿熊2》今年7月10日在英国上映,一位名叫托马斯·迈克尔·邦德的英国作家于6月27日逝世,享年91岁。《帕丁顿熊2》剧组第一时间在网上悼念这位老作家,因为正是这位老人,在1958年出版的《一只叫帕丁顿的小熊》故事书中,为全世界带来这只见人就摘帽致敬,打招呼必说“先生、女士”,永远彬彬有礼,内心真善美的小熊。堪称英国最萌绅士的帕丁顿熊,今年失去了“爸爸”,而它与邦德的故事,继续被人传颂。

帕丁顿车站的泰迪熊

从彼得·潘、爱丽丝、天线宝宝再到小猪佩奇、小羊肖恩、哈利·波特,许多陪伴全球不同年代儿童成长的著名形象都是英国人创造的。在这个从来不缺“儿童届巨星”的国度,有一只名叫帕丁顿的熊,在2012年荣获“英国史上最受欢迎动画角色”封号。2014年底,保罗·金执导的电影《帕丁顿熊》将这个在英国家喻户晓的来自秘鲁的小熊角色介绍给全球观众,而该片2015年3月在内地上映之前,英国皇室的威廉王子还特地出席《帕丁顿熊》在上海举行的首映礼。这只诞生于1958年的小熊角色,在近60年中从英国本土走红,到成为连英国皇室成员出国外交都要带上的文化符号,俨然已经成为英伦文化大使。

《帕丁顿熊2》上周五开始内地上映,3天票房过亿,而且豆瓣评分8.5,比上一部7.6分还要高。这只小熊是怎么诞生的?它有什么魅力能获得不同国家几代人的喜爱?保罗·金的两部电影版如何将其地位再一次提升?帕丁顿熊从文学形象到英伦文化大使的进化之路,全在这里。

帕丁顿熊·

诞生记

当孤独的泰迪熊玩偶遇上暖心作家

《帕丁顿熊2》今年7月10日在英国上映,一位名叫托马斯·迈克尔·邦德的英国作家于6月27日逝世,享年91岁。《帕丁顿熊2》剧组第一时间在网上悼念这位老作家,因为正是这位老人,在1958年出版的《一只叫帕丁顿的小熊》故事书中,为全世界带来这只见人就摘帽致敬,打招呼必说“先生、女士”,永远彬彬有礼,内心真善美的小熊。堪称英国最萌绅士的帕丁顿熊,今年失去了“爸爸”,而它与邦德的故事,继续被人传颂。

帕丁顿车站的泰迪熊

1956年,当时在英国BBC担任摄像师的托马斯·迈克尔·邦德在临近圣诞节前的一个冬夜,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时他经过伦敦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看到商店里摆着一只泰迪熊玩偶。他觉得这只孤零零待在货架上的泰迪熊有点可怜,于是将它买回家,当作送给妻子布兰达玛丽·约翰逊的圣诞礼物。

托马斯以前有过当作家的想法,他17岁时加入英国皇家空军参加“二战”,在埃及战场上,他偶然得到一台打字机,于是就用这台打字机写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随后发布在伦敦一本杂志上。但战争结束他回家后,就回到他以前工作过的BBC,忙着养家糊口。

直到他买回了那只泰迪熊玩偶,他的“作家魂”突然燃烧起来。他对着那只泰迪熊玩偶,脑子里出现了另一只小熊的故事:一只从远方漂流到英国来的会说话的小熊,在帕丁顿火车站走失,然后被一户英国人家收养,在伦敦开始新生活的故事。他仅用几天时间就把这个故事写完,但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这本书。两年之后,英国科林斯出版社以不到100英镑的价格买下了书稿,并请画家佩吉·福特诺创作插图,托马斯以迈克尔·邦德为笔名,出版了《一只叫帕丁顿的小熊》,这本总共有8章的书颇受欢迎,接下来4年,迈克尔·邦德每年推出一本帕丁顿熊的书,随后50多年中,他也一直以每隔两年到三年推出一本新书的频率,将帕丁顿熊的故事讲到现在,而该系列第28本也是最后一本书《帕丁顿熊在圣保罗中学》,将于明年出版。

融合父母与英国小孩形象的小熊

迈克尔·邦德当年创作《一只名叫帕丁顿的小熊》特别顺利。因为小熊的设定到收养它的布朗一家,邦德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与他最初想法唯一不同的是,原来他想设定小熊来自非洲,但他的经纪人告诉他非洲没有熊,于是他才把小熊的出生地设定为南美秘鲁,眼镜熊的栖息地。这只小熊本名不叫帕丁顿,只是因为它的秘鲁名字太难发音,所以布朗一家才用发现它的火车站名字为它命名,它的全名叫帕丁顿·布朗,而小熊很喜欢这个名字。

布朗一家基本就是迈克尔·邦德参照自己幸福快乐的童年家庭生活所塑造出来的。邦德有着对家人充满爱的爸爸,他是一名邮差,永远戴着帽子,对人彬彬有礼。邦德说他印象中的父亲就连到海滩和小孩玩水都戴着帽子,不是因为他怕晒,而是他习惯用摘帽子的方式跟别人打招呼致意,特别有礼貌。于是,布朗一家的爸爸亨利·布朗,基本上就是根据邦德父亲的形象创造的,而邦德父亲爱戴帽子的习惯,则被邦德用在小熊身上。

邦德的妈妈与布朗家的妈妈玛丽很像,都是充满爱心和热情的妈妈。邦德之前表示他有想过如果自己小时候父母遇到一只叫帕丁顿的小熊,爸爸妈妈的反应就是亨利和玛丽的反应。

至于帕丁顿熊标志性的打扮则源自英国小学生的装扮。当年在上下班的火车上,邦德经常可以看到一群上下学的小学生,戴着大大的帽子,穿着呢料的校服,背着大大的书包。每个孩子都挂着一个胸牌,上面有孩子的姓名和家庭地址。邦德想起“二战”期间家长带着孩子们在火车站逃难时,还会给小孩戴上“请照顾好这个小朋友”的标志,目的是希望万一小朋友走失了,也能遇到好心人代为照顾。

这种纯真儿童在陌生社会寻找安全温暖家庭的感觉,成为迈克尔·邦德笔下帕丁顿熊的气质。

帕丁顿熊·

影像化

“局外人”的精神伙伴,是帕丁顿熊的魅力

会说话的动物形象成千上万,但帕丁顿熊系列书籍在近60年终能被翻译成40种语言,卖出3500万本,而且从1975年BBC开播的56集动画开始,到进入21世纪登上大银幕依然获得票房口碑大成功,帕丁顿熊持续获得不同国家不同年代观众喜爱,肯定有它独特的魅力。

真善美的小熊与英式幽默

帕丁顿熊的故事基本上就是真善美的小熊,进入陌生的环境,一直以真善美心灵待人,在各种误打误撞中,解决了不少问题,感化了不少遗忘美好初心的人,最终大家一起真善美地过日子。

这种时刻展现英式日常小幽默的风格和外表软萌内心始终纯良且正直的小熊故事,任何人看了都能感受到暖意。

《帕丁顿熊》电影版的制作人是大卫·海曼。他是8部《哈利·波特》电影的制作人。大卫表示,他小时候很爱《帕丁顿熊》的故事,但在人到中年有一天再看这些儿童故事,立刻意识到这不是只有小孩才喜欢的故事,“帕丁顿的故事依然能让我看到哈哈大笑,而且它的所作所为依然能深深感动我。”这也是2014年《帕丁顿熊》和今年《帕丁顿熊2》两部电影出现的原因。而这两部电影收到的效果,证明大卫·海曼的看法是正确的。

“局外人”的感受是共鸣点

同样也是从小看着帕丁顿熊故事长大的导演兼编剧保罗·金则表示,他以成年人的角度重温这系列小时候的读物时,才意识到帕丁顿熊能一直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它最初在帕丁顿车站时,它的婶婶露西给它贴的那条标签“请照顾好这只小熊,谢谢”。保罗·金说:“尽管帕丁顿熊表面上很外向而且有自信,但这则标签始终提醒着观众和读者:它是一只来到新世界、新环境的小熊,它有点害怕,需要大家的帮助。”

帕丁顿熊这种初来乍到“局外人”的感觉,是任何人都能找到的共鸣点,无论是刚进入学校的小朋友,还是刚进入社会的成年人,甚至是换个工作岗位、生活环境的人们,都能轻易与帕丁顿熊建立起情感联系。像帕丁顿熊的人很多,如何能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则是帕丁顿熊的故事教给大家的——始终保持真诚、善良和正直的心态,以彬彬有礼的方式与人交往。在陌生的环境,你总会遇到各种或大或小的麻烦,总会犯各种或大或小的错误,正如帕丁顿熊一样,但是没关系,只要你和帕丁顿熊一样处理,总能做好的。从某种意义上,帕丁顿熊已经成为“局外人”的精神领袖,它的存在,就是能让“局外人”安心。

帕丁顿熊红上银幕靠这些

保罗·金的两部电影,你能看作是英国文化和景点的宣传名片,不仅因为整部电影都以伦敦为背景,而且诸如Gruber古董店、大本钟、诺丁山门地区的色彩缤纷的房子、塔桥、圣保罗大教堂等各种景点的接连出现,双层巴士、地铁、喝茶等各种出行和生活方式,以及伦敦居民的装扮、聊天方式,全都透露出一个信息:我们虽然有点奇怪,但都很善良,欢迎大家来伦敦玩。

强大的是,一般有“城市名片”属性的电影,质量都让人诟病,但这两部《帕丁顿熊》电影,好到能入各家媒体的年度十大佳片名单。靠什么?自然是电影质量。

真人与CG动画角色合演电影的技术方面,已经不用再多说了,毕竟观众早已看惯好莱坞各种彪悍技术,即使《帕丁顿熊》两部电影并非好莱坞电影,而是英国片,但有着欧洲最大视觉特效公司Framstore提供技术支撑,要做出软萌的帕丁顿熊CG角色也不难。毕竟Framstore是先后凭借《黄金罗盘》和《地心引力》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大神级特效公司。

两部电影能成功,主要还是导演的能力。首先他抓住了帕丁顿熊“局外人”的特质,然后加以发挥。《帕丁顿熊》创作的空间就是迈克尔·邦德第一本书中没提到内容,书中只说了布朗一家发现了帕丁顿熊,随后一章它就和布朗一家生活在一起了。保罗·金认为这个过程肯定有不少故事发生,于是《帕丁顿熊》中大家看到了小熊如何与布朗一家、布朗一家所在的社区,各种磨合后“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过程。

而到了《帕丁顿熊2》,“局外人”这点依然是灵魂,保罗·金安排了帕丁顿熊被迫离开布朗一家,再度寻找“家”的故事,最终让它自己找到家的感觉,同时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家的温暖。

这并不是烂大街的“家庭类型电影”画风,因为很明显,两部电影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基底。这不仅是因为电影根据有近60年历史的书改编,而且是因为导演将各种影史经典场面都毫不违和地融入电影中,譬如《帕丁顿熊2》中,你能看出《摩登时代》卓别林被齿轮碾着滚动的场面,被帕丁顿熊重现,《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粉红画风,被帕丁顿熊和它那些凶神恶煞的监狱朋友们重新演绎,而《西区故事》《千喝万彩》等名片的桥段,帕丁顿熊演绎起来也相当逗趣。

除了致敬这些影史名作,导演也将英国观众从小看到大的BBC动画《帕丁顿熊》风格融入电影中,譬如《帕丁顿熊2》中小熊带着露西婶婶逛伦敦的场面,它们穿行在由立体剪纸画搭建的伦敦各种景点中。而当年的BBC动画,除了小熊帕丁顿之外,其余的人物和场面都用剪纸画来代替。不管观众知不知道这些文化传承的具体指涉都没关系,因为,你总能看出,导演从文化历史中继承了不少精华,用于如今的电影中。好的内容,任何时代的观众,都能看得出。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