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国产网络剧的价值导向规范研究

2017-12-12 09:29 今传媒  作者:李东冬

摘 要:近年来,网络剧看似“井喷”的繁荣盛况之下掩盖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背离了传播伦理和社会的价值导向,甚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艺术创新意识匮乏,商业上植入广告泛滥以及网络剧为了吸引受众关注,不惜触及道德底线,泛娱乐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本文在对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网络剧的价值导向及规范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网络剧;价值;监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039-02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端用户数量的激增,众多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和大量资本纷纷涌入网剧市场,各大视频网站也进一步加大了网络剧的投拍力度,使网络剧一时间被推向了资本的风口浪尖。据《2016年中国网络剧市场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显示:“2015 年网络剧全年播放量达274.5亿,较2014年的123亿增长了1.1倍,总部数达379 部,同比增加85%,总集数达5008 集,同比增加了72%。”[1]数量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网络剧创作质量的提升,使其逐渐进入到了一个专业化制作、平台化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网络自制剧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其正面价值构建的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负面隐患。许多网剧品质低下,制片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凭借低俗、暴力、恶搞、色情等内容博收视率。2012年,一部《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因为尺度过大而被禁播;2016年开年,又有《太子妃升职记》《心理罪》《无心法师》《盗墓笔记》《暗黑者》《探灵档案》等6部网络剧因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原因被举报,随后被广电总局下令紧急停播,并做事后审查。

二、网络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剧看似“井喷”的繁荣盛况之下也掩盖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背离了传播伦理和社会的价值导向,甚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创新意识匮乏,套用、改编及同质化创作倾向严重

在中国当下的电视行业里,如《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广为人知的节目都是买的国外的版权,而这种“套用”和“改编”的思维也极大的影响了国内的网络剧创作。早期的网络剧,多为网友或小型工作室制作,内容上较为单一,制作水平上也参差不齐。如果说这一时期的作品沉迷于将经典进行恶搞和“翻拍”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近几年各大视频网站斥巨资打造的网剧却仍未摆脱缺乏原创的问题。如搜狐自制热播剧《屌丝男士》的借鉴原型是德国喜剧小品《屌丝女士》,乐视网出品的《开心麻花剧场》则是参照了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的制作方式,日剧《世界奇妙物语》则被爱奇艺翻拍成了《不可思议的夏天》。虽然借鉴其它成型的模式,可以收获稳定的受众,降低投资风险,但也恰恰体现了国内视频网站在创新上的乏力。此外,当下网络剧创作题材相对局限,许多内容都着眼于现代都市背景下有关职场、爱情和友情的故事,或是集中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盗墓、奇幻、穿越等题材上。从长远上看,这种同质化的创作倾向很难引起受众的持续追捧,久而久之,容易给受众带来审美疲劳。

(二)商业上过分依赖广告盈利收入,致使植入广告泛滥

受观众收视及消费习惯的影响,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还未真正形成大规模的靠自制剧收费观看来盈利的模式,因此广告植入式营销便被各大网站视为当下最可靠的盈利手段。这种方式本无可厚非,可一些网络剧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极大地牺牲了作品的艺术质量。许多网剧一味展示产品特写并冷不丁的在主人公台词里加入直白的广告语,致使观众瞬间出戏。这种强制性的植入手段虽然能够引起观众对商品的注意,但也会让观众从心里产生反感与抵触心理,严重打破了作品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

(三)为了吸引受众关注,不惜触及道德底线

“网络自制剧作为网络媒介视频信号最前沿的发展,它传达了网络文化精神,对文化生态的维护也是责无旁贷。网络自制剧的创作不仅是艺术生产和商业运行的过程,也具有传播文化的思想建设作用”[2]。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某些网络剧开始有意打色情、暴力的擦边球,从而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并不断挑战大众的传统价值观。像网络剧《黑道风云》中肝肠横流的画面随处可见,充斥着暴力血腥;《太子妃升职记》则被认为是在以隐晦的方式讲述同性之间的情感故事,并且全剧多处存在的大尺度的裸露镜头,被观众认为有伤风化。还有部分网站对刑侦、灵异、暴力等题材的把关力度明显不足,很多内容不仅缺乏文化内涵及观赏价值,甚至脏话连篇,触及了伦理道德底线。

(四)网络剧市场环境过分膨胀,泛娱乐化倾向严重

为了迎合“网络亚文化”对青年一代的影响,网络剧自出现以来,大都呈现出强烈的娱乐化倾向,表现在题材上尤为热衷于恶搞和“翻拍”,甚至为了充分体现了创作者自我消费的娱乐精神,剧里的角色常常由网友自行扮演,并溶入现代互联网思维和对白的元素,对经典进行消解,以期达到一切皆为搞笑的目的。就当下来看,传统上严肃、有序、逻辑、理性的话语形式不断被网络剧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戏仿、拼贴、无厘头等年轻人所推崇的对抗经典的表达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应存有一定的“度”,当下一些网剧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寻求利益空间的最大化,处处呈现戏耍、刺激、媚俗之态,在迎合商品化消费趣味特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恰恰体现了当下社会欲望张扬与价值迷失的现状,毕竟对娱乐环境的片面营造,会致使文化产品本身应具备的核心功能大大减弱。

摘 要:近年来,网络剧看似“井喷”的繁荣盛况之下掩盖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背离了传播伦理和社会的价值导向,甚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艺术创新意识匮乏,商业上植入广告泛滥以及网络剧为了吸引受众关注,不惜触及道德底线,泛娱乐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本文在对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网络剧的价值导向及规范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网络剧;价值;监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039-02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端用户数量的激增,众多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和大量资本纷纷涌入网剧市场,各大视频网站也进一步加大了网络剧的投拍力度,使网络剧一时间被推向了资本的风口浪尖。据《2016年中国网络剧市场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显示:“2015 年网络剧全年播放量达274.5亿,较2014年的123亿增长了1.1倍,总部数达379 部,同比增加85%,总集数达5008 集,同比增加了72%。”[1]数量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网络剧创作质量的提升,使其逐渐进入到了一个专业化制作、平台化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网络自制剧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其正面价值构建的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负面隐患。许多网剧品质低下,制片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凭借低俗、暴力、恶搞、色情等内容博收视率。2012年,一部《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因为尺度过大而被禁播;2016年开年,又有《太子妃升职记》《心理罪》《无心法师》《盗墓笔记》《暗黑者》《探灵档案》等6部网络剧因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原因被举报,随后被广电总局下令紧急停播,并做事后审查。

二、网络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剧看似“井喷”的繁荣盛况之下也掩盖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背离了传播伦理和社会的价值导向,甚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创新意识匮乏,套用、改编及同质化创作倾向严重

在中国当下的电视行业里,如《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广为人知的节目都是买的国外的版权,而这种“套用”和“改编”的思维也极大的影响了国内的网络剧创作。早期的网络剧,多为网友或小型工作室制作,内容上较为单一,制作水平上也参差不齐。如果说这一时期的作品沉迷于将经典进行恶搞和“翻拍”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近几年各大视频网站斥巨资打造的网剧却仍未摆脱缺乏原创的问题。如搜狐自制热播剧《屌丝男士》的借鉴原型是德国喜剧小品《屌丝女士》,乐视网出品的《开心麻花剧场》则是参照了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的制作方式,日剧《世界奇妙物语》则被爱奇艺翻拍成了《不可思议的夏天》。虽然借鉴其它成型的模式,可以收获稳定的受众,降低投资风险,但也恰恰体现了国内视频网站在创新上的乏力。此外,当下网络剧创作题材相对局限,许多内容都着眼于现代都市背景下有关职场、爱情和友情的故事,或是集中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盗墓、奇幻、穿越等题材上。从长远上看,这种同质化的创作倾向很难引起受众的持续追捧,久而久之,容易给受众带来审美疲劳。

(二)商业上过分依赖广告盈利收入,致使植入广告泛滥

受观众收视及消费习惯的影响,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还未真正形成大规模的靠自制剧收费观看来盈利的模式,因此广告植入式营销便被各大网站视为当下最可靠的盈利手段。这种方式本无可厚非,可一些网络剧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极大地牺牲了作品的艺术质量。许多网剧一味展示产品特写并冷不丁的在主人公台词里加入直白的广告语,致使观众瞬间出戏。这种强制性的植入手段虽然能够引起观众对商品的注意,但也会让观众从心里产生反感与抵触心理,严重打破了作品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

(三)为了吸引受众关注,不惜触及道德底线

“网络自制剧作为网络媒介视频信号最前沿的发展,它传达了网络文化精神,对文化生态的维护也是责无旁贷。网络自制剧的创作不仅是艺术生产和商业运行的过程,也具有传播文化的思想建设作用”[2]。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某些网络剧开始有意打色情、暴力的擦边球,从而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并不断挑战大众的传统价值观。像网络剧《黑道风云》中肝肠横流的画面随处可见,充斥着暴力血腥;《太子妃升职记》则被认为是在以隐晦的方式讲述同性之间的情感故事,并且全剧多处存在的大尺度的裸露镜头,被观众认为有伤风化。还有部分网站对刑侦、灵异、暴力等题材的把关力度明显不足,很多内容不仅缺乏文化内涵及观赏价值,甚至脏话连篇,触及了伦理道德底线。

(四)网络剧市场环境过分膨胀,泛娱乐化倾向严重

为了迎合“网络亚文化”对青年一代的影响,网络剧自出现以来,大都呈现出强烈的娱乐化倾向,表现在题材上尤为热衷于恶搞和“翻拍”,甚至为了充分体现了创作者自我消费的娱乐精神,剧里的角色常常由网友自行扮演,并溶入现代互联网思维和对白的元素,对经典进行消解,以期达到一切皆为搞笑的目的。就当下来看,传统上严肃、有序、逻辑、理性的话语形式不断被网络剧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戏仿、拼贴、无厘头等年轻人所推崇的对抗经典的表达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应存有一定的“度”,当下一些网剧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寻求利益空间的最大化,处处呈现戏耍、刺激、媚俗之态,在迎合商品化消费趣味特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恰恰体现了当下社会欲望张扬与价值迷失的现状,毕竟对娱乐环境的片面营造,会致使文化产品本身应具备的核心功能大大减弱。

 

三、网络剧存在问题的价值导向规范

(一)提升创新能力,树立精品意识

任何一种文化产品,其自身内容的优劣都会影响其长远发展。网络自制剧作为视频网站竞争的核心产品,更应重视内容的创新,树立精品意识。当下网络剧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是大部分作品由于内容的粗糙而被观众摒弃,一些套用和改编成型案例的作品虽然暂时能让人眼前一亮,获得较高的点击率,但从长远上看,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将会极大的影响网络剧自身的发展。况且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视频网站还处于源源不断的烧钱阶段,何时盈利尚不可知。若要改变这一状况,视频网站在节目创作上必然要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自身作品的艺术性和自律性。在内容选择上想办法提升观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广泛征集题材和故事,走差异化道路,避免类型扎堆。此外,视频网站在商业层面上应开创更多的盈利渠道,避免对植入广告的过多依赖。具体措施上可以借鉴网络小说及网络游戏的成功经验,培养年轻一代付费观看网络剧的习惯,同时更利于打造优质内容,形成良性循环。此外视频网站还可以和传统电视媒介联合起来,将优质节目反向输出给电视媒体,扩宽网络剧的播出渠道,实现多平台播放。

(二)加强日常监管与主动引导相结合的措施

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于2012年7月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广发〔2012〕53号),“要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切实履行开办主体职责,承担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对播出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负责”[3]。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的网络剧却依旧我行我素,引发了受众的不满。面对这样的状况,广电总局在2014年1月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新广电发〔2014〕2号),将制作方和播出方的权力进一步压缩,并实施“线上线下标准一致”的网络剧审查措施。尽管如此,对于网络自制剧这样一种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监管部门仍应兼顾规范和引导相结合的治理原则,确保网络剧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同时发挥相关行业组织与扶持的职能,在打击和处罚违规作品的同时,也应对创意独特、播出效果良好的作品及出品方进行正面宣传和奖励,引导视频网站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创作者的专业素养

在激烈的互联网市场竞争中,视频网站若想生存下来并取得长足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专业的制作团体,于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便显得极为迫切。自2011年开始,优酷、土豆和腾讯视频等网站就已经开始力推各自版本的“青年导演扶植计划”,邀请了众多知名影视剧导演为其进行全面的创作指导,并举办了一系列的短片大赛,其目的都在于发掘和培养新人。在专业人才的引进上,则应不局限于专业、行业、单位、学历、年龄等,即便是一些营销人才、推广人才等都可以在视频网站这个更灵活更自由的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此同时,创作者自身也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坚守人文艺术情怀,不能逐利忘义,将媒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抛于脑后,毕竟“观众是电视市场的主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力。引导或曰导向意识是媒体人始终要坚守的。”[4]

(四)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受众的文化鉴赏能力

当下的网络自制剧受众多为年轻人,甚至不乏众多的青少年,他们追逐流行而排斥经典,具有较强的叛逆性。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会使他们很容易被一些低俗化的网络视听内容所吸引,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就整个社会层面来看,当下大众的影视欣赏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全民影视鉴赏与批判能力也相对低下,这也使得一些低俗化网剧存在着不小的生存空间,这个问题不是仅靠监管部门的“堵”能解决的。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不妨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将影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全民教育体系中,使年轻一代提高欣赏层次,具备鉴别影片雅俗的能力,并自发抵制劣质作品,这样才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最终促使网络剧长远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年中国电视剧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 http://www.chyxx.com/industry/

201605/418225.html.2016-5-20.

[2] 罗聪冉.中国网络自制剧的价值研究[D].河北大学.2015(5).

[3] 新浪网.广电总局:网站须对网络剧微电影进行审核[EB/OL].http://news.sina.com.cn/m/2012-07-09/173924741347.shtml.

[4] 俞虹.电视受众社会阶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7.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